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但美国今天对叙利亚政府的军事打击,恰恰是在俄罗斯竭力维护叙利亚的背景下进行的。俄罗斯为了叙利亚政府不但投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直接帮助其打击反对派和极端组织,而且也一再以强硬姿态回应特朗普对叙利亚的导弹威胁。但华盛顿偏偏不顾俄罗斯的态度,而且与去年相比,这次美国还特意在空袭前高调声张,使得这次的空袭比上次更受国际瞩目。特朗普是为了应对美国国内对于特普朗“通俄”的指责?还是为了通过敲打叙利亚来提高自己的地区声望,并且提振地区盟友对抗伊朗的信心?或是走回“人权”外交的老路?
无论特朗普是不是有意要在叙利亚问题上伤俄罗斯的面子,美国已经把一个事关颜面或信誉的问题甩给了俄罗斯。从目前俄罗斯的一系列态度上看,俄罗斯也很在意这个面子。如果俄罗斯对美国以及英法采取实质性的报复,势必会有相应的成本和代价。但如果只是以得过且过的心态,象征性地予以回应,也会有损俄罗斯在叙利亚、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威信。
当然,俄罗斯通过挽救叙利亚,已经充分体现出自己对盟友的付出,远超冷战时代苏联对叙利亚的付出。所以,莫斯科的颜面和威信很难被美国的几颗导弹所伤。况且,现在也不确定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否只是想做个姿态。但毕竟今天美国对叙利亚政府的军事打击,并非第一次,会不会常态化,会不会成为美国加大对叙利亚介入的开始?如果是,那俄罗斯在叙利亚直接面对的敌人要比以前更加强大,进而维系与叙利亚传统关系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自从195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叙利亚的关系就处在严重对立的状态中,虽然中间有所缓和,但总体而言,叙利亚可谓是与美国关系最不融洽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所以,美国也几次参与了以颠覆叙利亚政权为主旨的隐蔽行动,例如1956年美英联合参与的“散乱行动”(operationstraggle)。不过即便在两国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出于对莫斯科(有时也包括地区力量)的顾虑,美国与叙利亚也从未兵戎相见(至少公开形式如此)。2016年9月,美国虽曾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但至少声称是“误会”。但到了2017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下令打击叙利亚空军基地。整整一年后,特朗普不但故技重施,而且比去年更加高调,似乎有刻意宣传的目的。连续两年的军事打击,不但给美叙关系史开创了一个先例,也为美俄在中东地区的关系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更是对叙俄(苏)传统关系的一个巨大挑战。
莫斯科对叙利亚的“庇护”传统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共产党以及亲苏的左翼势力在叙利亚的影响愈发强大。1957年8月爆发的叙利亚危机,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担心“共产党接管叙利亚”,使之成为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卫星国”,所以怂恿土耳其、约旦、伊拉克来颠覆大马士革的左翼势力。但面对土耳其的军事威胁,苏联方面则以强硬态度予以回应。赫鲁晓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土耳其敢对叙利亚动武,苏联则会以导弹回击。虽然英美两国也以北约的集体防卫原则表示对土耳其的支持,但美苏毕竟不想因为叙利亚而大打出手,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在美苏的克制和斡旋下,叙利亚危机在当年11月得以和平收场。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一度成了叙利亚问题上的最大赢家。这个结果对于美苏而言,都不甚满意,但却都可以勉强接受。1961年9月,叙利亚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宣布“独立”。1963年3月,复兴党发动政变,掌控了叙利亚政权。虽然复兴党政权起初对叙利亚共产党痛下狠手,但却并没有演变成一个亲西方政权。相反到了1960年代中期,叙利亚的复兴党政权日的亲苏态度不逊色于纳赛尔,成了美国总统约翰逊眼中最为“激进”的阿拉伯政权。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此,叙利亚和伊拉克予以明确支持,这不但在阿拉伯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南也门),即便在全世界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叙利亚复兴党的亲苏态度自然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回报。除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外,莫斯科也成了复兴党政权的生存依靠,这体现在1970年的约旦危机中。1970年9月,约旦国王侯赛因对巴勒斯坦的抵抗武装采取严厉镇压,引发了叙利亚的强烈反弹。9月末,叙利亚派出装甲兵开赴约旦境内。在美国和以色列看来,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大兵压境下,危若累卵。虽然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积怨也不可谓不深,但在以方看来,较为温和的侯赛因在位总比亲叙势力掌权要好,所以主张帮助约旦击退叙军。然而,尼克松政府对此举是否会引起苏联的介入颇为担忧。正当尼克松等人焦虑之时,他们却接到了奇迹般的“喜讯”——在约旦军队的火力打击下,叙利亚装甲兵损失惨痛,被迫撤军。其实这并不算奇怪,因为叙利亚军队的表现早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暴露无遗。
一个月后,叙利亚国防部长哈菲兹·阿萨德(即现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发动政变,推翻了复兴党内激进派的统治。阿萨德上台后,发动“纠偏运动”,调整对内政策,但对外仍然维持了与苏联的亲密关系。也许是出于职业军人的经历,阿萨德使得叙利亚军队有了较大改观,这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有着明显体现。不过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阿拉伯军队很快由优势转入劣势。在叙利亚一线,大马士革逐渐面临以色列的威胁。但苏联的舰艇却出现在叙利亚的西海岸,甚至出现了苏军与以军交火的报道。
在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以军或许有能力开进大马士革,推翻叙利亚政府,但苏联的存在却杜绝了这种可能。
俄(苏)叙传统关系遭遇冲击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西方国家虽然普遍站在了叙利亚政府的对立面,但并没有将敌对态度落实在军事行动上。2014年,美国虽然对叙利亚进行了军事介入,但打击目标是极端组织,并非叙利亚政府。西方世界之所以没有像对待卡扎菲那样对叙利亚政府,应该说和俄罗斯(苏联)对叙利亚的长期“庇护”不无关系。
但美国今天对叙利亚政府的军事打击,恰恰是在俄罗斯竭力维护叙利亚的背景下进行的。俄罗斯为了叙利亚政府不但投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直接帮助其打击反对派和极端组织,而且也一再以强硬姿态回应特朗普对叙利亚的导弹威胁。但华盛顿偏偏不顾俄罗斯的态度,而且与去年相比,这次美国还特意在空袭前高调声张,使得这次的空袭比上次更受国际瞩目。特朗普是为了应对美国国内对于特普朗“通俄”的指责?还是为了通过敲打叙利亚来提高自己的地区声望,并且提振地区盟友对抗伊朗的信心?或是走回“人权”外交的老路?
无论特朗普是不是有意要在叙利亚问题上伤俄罗斯的面子,美国已经把一个事关颜面或信誉的问题甩给了俄罗斯。从目前俄罗斯的一系列态度上看,俄罗斯也很在意这个面子。如果俄罗斯对美国以及英法采取实质性的报复,势必会有相应的成本和代价。但如果只是以得过且过的心态,象征性地予以回应,也会有损俄罗斯在叙利亚、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威信。
当然,俄罗斯通过挽救叙利亚,已经充分体现出自己对盟友的付出,远超冷战时代苏联对叙利亚的付出。所以,莫斯科的颜面和威信很难被美国的几颗导弹所伤。况且,现在也不确定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否只是想做个姿态。但毕竟今天美国对叙利亚政府的军事打击,并非第一次,会不会常态化,会不会成为美国加大对叙利亚介入的开始?如果是,那俄罗斯在叙利亚直接面对的敌人要比以前更加强大,进而维系与叙利亚传统关系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