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马歇尔,他于1801至1835年间担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二、马歇尔大法官的智慧,最高法院和法律在美国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
1800年,由于联邦党出现内讧,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争取连任失败,继任者为民主共和党领袖杰弗逊。在离任的前一天,亚当斯利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突击提拔了一批法官。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亦被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同时代理国务卿的工作。可是,马歇尔在忙乱之时未能在亚当斯总统卸任之前将华盛顿特区一批治安法官的委任状送出(总统签署、国务卿盖印方能生效),继任国务卿按新总统指示,扣留了这些委任状。于是,一位被任何为治安法官却不能上任的叫马伯里的商人,一纸诉状将国务卿麦迪逊告上最高法院,要求最高法院命令麦迪逊交出委任状。
接到起诉状后,马歇尔大法官致函国务卿麦迪逊,要求他解释扣押委任状的原因,谁知麦迪逊却根本不予理会。然而,马伯里等人却强烈要求最高法院审理此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宪法虽然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当时司法权是三权中最弱的一方,况且对于宪法最终解释权的问题,美国宪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更不说命令总统和国务卿服从法院的判决了。而且大法官的产生程序是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大法官为终身制,除非犯有叛国罪和有腐败行为经由众议院根据相关程序弹劾,也就是说,美国的司法官员是三权中唯一不经选举产生的。作为既没有指挥权又缺乏民意基础的大法官,马歇尔陷入尴尬无援的境地。撒手不管吧,被人嘲笑倒在其次,最高法院的地位与威信将荡然无存。管吧,又似乎无法与既掌握行政权又统帅军队的总统抗衡。经过半个多月的思考与权衡,马歇尔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1803年2月24日,最高法院以5比0的票数(另一位大法官因病未参加投票)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作出裁决。由马歇尔起草的判决书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一、申诉人是否有权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状?二、如果申诉人有这个权利,当这个权利受到侵犯时,政府是否应该为他提供法律救济?三、如果政府为申诉人提供救济,是否由最高法院下达执行令?接下来,判决书一一回答了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委任状一经总统签署,任命即为作出;一经国务卿加盖合众国国玺,委任状即为完成。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律,该职位一经任命,在任职期内,行政机关无权撤销。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根据美国宪法,每一个公民权力受到侵害时,政府都有义务提供法律保护。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因涉及到美国最高行政机关,理应由最高法院向国务卿麦迪逊下达强制执行令,让马伯里走马上任。可是,判决书在这里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判决书援引宪法第三条第二款内容:“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一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原始管辖权。对上述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也就是说,马歇尔案的当事人既非外国使节,也不是州政府的代表,因此,最高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马伯里应该去联邦地方法院控告麦迪逊。
马伯里的律师、前任联邦总检察长之所以将马伯里的诉状直接递交最高法院,依据的是美国国会1789年9月通过的《1789年司法条例》。该条例13款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向政府官员发出执行令。然而,马歇尔大法官认为,《1789年司法条例》违反美国宪法。如果最高法院执行国会制定的司法条例,就意味着国会可以任意扩大宪法明确授予最高法院的权力。马歇尔的结论是:普通法必须要服从于国家的根本性——宪法,否则就是犯罪。据此,马歇尔正式宣布:《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被取消。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宣布联邦法律违宪。
马伯里案的判决,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表面上看,马伯里输了,最高法院也没赢,但实际上,马歇尔和最高法院成为真正的赢家。其一,马歇尔告诉人们,宪法高于一切法律。其二,判定法律是否符合宪法与立法部门无关,这一权力在司法部门即最高法院。其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在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有权对最高行政机关的违宪命令和行为予以制止。这样,最高法院虽然没有法律的制定和批准权,但它有权废除法律,而且最高法院的裁决一经作出,即不容更改。从此,美国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在某种意义还拥有了最终立法权。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判决,它让美国真正形成了三权鼎立的格局,将司法的尊严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马歇尔十分聪明,为避免行政当局和立法机构的干预,他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表面上向行政当局妥协,实际上为司法部门“谋取”了最大权力。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行政和立法机关都不好与马歇尔为难,更没有办法推翻这个判决。
美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当时的美国立法和行政机关无法推翻马伯里案判决,按照英美普通法系“遵循先例”的原则,该判决被以后的美国各级法院一直引用。最高法院审理和判决了多起与总统、国会、政府高官有关的诉讼。如梅里曼“阴谋叛乱罪”,最高法院与美国军方和林肯总统之间进行了一场权与法的较量。最高法院认为,不能因为战争等所谓特殊原因停止公民的人身保护权。最终,被军方在战争期间逮捕的梅里曼被平反。这一判决影响深远,之后,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骚乱期间,美国政府和国会都没有停止过人身保护权。
让全世界拍案叫绝的案例是2000年小布什诉戈尔案。小布什和戈尔作为共和、民主两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在争夺总统宝座的竞争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戈尔比小布什选举票多出53万张,可小布什的选举人票却比戈尔多了两张,刚好271张。美国实行的是选举人制度,按州人口分配选举人票,大约50万分配一张选举人票,一些小州不够50万人也会分得一张选举人票,一些人口有小差别的州选举人票也相同,比如20万人口的州与55万人口的州都只有一张选举人票。美国选举人票制度规定:在某一州某个候选人获得了过半数的选举票,则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归于此候选人,称之为“赢者通吃”。这种制度有可能导致有候选人在各个小州赢得胜利,从而获得了当选所需的270 张选举人票,而另一候选人获得了比对手更多的选举票,可选举人票却少于对手。选举日当天晚上,开票结果显示:戈尔和小布什的选举人票相差无几,他们都在等有25张选举人票的佛罗里达州的开票结果。当佛州宣布小布什获得该州选举人票后,戈尔承认失败,并向小布什表达了祝贺。可半小时后,佛州检察官打电话给戈尔,说该州两位候选人的选举票相差不到0.5%,按该州法律,可以申请重新计票。重新计票开始后,戈尔与小布什在该州的选举票缩小到300多张。戈尔方面又申请在属于民主党的老根据地的几个县人工计票。小布什方面向最高法院紧急申请停止佛州的重新计票工作。最高法院叫停了佛州的重新计票,并将此案定名为布什诉戈尔案。最后,最高法院7名大法官以4比3的投票结果,宣布小布什当选美国第54届总统。
这是美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尽管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赢得选举票却没当上总统的先例,可诉诸法律,由最高法院决定谁当总统,在美国还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这都应该归功于马歇尔大法官所建立起来的法律与最高法院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人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马歇尔确立了美国的制度。这话不无道理。
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总统林肯
三、林肯的拯救,让美国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在美国人的心中,林肯是一位拯救美国的英雄,他的名声甚至超过华盛顿,在不少民调机构的数据显示,林肯居于美国最伟大人物、影响美国历史的100名人物前列。这位在美国元首的位置上工作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总统,却干出了美国历史上除脱离英国独立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之外最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林肯彪柄青史的业绩有两件:一是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分裂美国的阴谋,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完整和统一。二是让黑奴得到彻底解放。自美国建国之后,还没有一个美国领导人有过如此卓越的建树。
林肯全名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后全家迁往印第安纳州西部,以开荒种地为生。林肯通过自学取得律师资格,后又成功当选州议员、联邦众议员。自青少年时期起,林肯就立志要废除惨无人道的蓄奴制,成为律师和议员之后,多次向民众和国会发表反对蓄奴制度的演说。当时的美国北方,已经废除了黑奴制度,黑人奴隶基本上得到了解放,可南方种植园主却顽固坚持蓄奴制,他们认为黑奴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可剥夺。并以美国宪法上没有注明黑人享有公民权为由,拒绝给黑人公民待遇。在美国国会和政界,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势力相当强大。林肯因不满国会维护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而退出国会。北方政治领袖和普通民众一直反对蓄奴,加上斯陀夫人反对黑奴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持续十多年的畅销,北方反蓄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北方成熟的工业体系与南方原始的种植经济之间的天然分歧,让美国社会的南北矛盾日见尖锐。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第十六任美国总统。听到林肯当选总统的消息,南方种植园主和守旧政客慌了,他们开始鼓动南方各州退出联邦。从1860年12月20日到1861年2月1日,美国南方有南卡罗来纳、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七个州宣布退出美利坚合众国。1861年2月,七个脱离联邦的州的代表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聚会,宣布成立新的国家:美利坚诸州邦联国。制定了宪法,选举了总统。各脱离州立即占领了州界内联邦政府基地:边防要塞、兵工厂和政府办公大楼。那时候,林肯还未上任,在任总统布坎南只是进行了有限的反对。林肯上任之时就南方独立问题表达了几项基本立场:联邦早于宪法,因此任何州不能脱离联邦(美国宪法规定,只要所在州多数人赞成加入或脱离美利坚合众国,都视为合法);所有支持分离的武装和暴力行动都属于叛逆行为;联邦政府将使用、占据并拥有脱离州的任何联邦政府基地。表明了这位新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意志。
开始的时候,林肯和其他联邦政府官员都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参议员克里滕登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重新划定南北界限,界限以北禁止蓄奴,界限以南允许蓄奴。这一方案遭到了林肯所在的共和党的坚决反对。
为了让南方的邦联政府合法化,南方军队率先发动战争。先是向联邦政府在南方的军事要塞发动进攻,之后又转向进攻北方州。当时的北方物资条件和人口条件都优于南方,但北方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南方却是蓄谋已久。因此,战争初期,北方军队是节节败退,不久,又有四个蓄奴州——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加入南方邦联。南方军队攻势凶猛,连首都华盛顿都快要陷落了。
在关系美利坚合众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教育的法律和措施,调动了北方地区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并为战争筹得一定经费。北方正规军数量从1.6万增加到2.3万,另外还征集了50万自愿军。战争朝有利于联邦政府方面发展,北方军队占领了南方的田纳西、等地区。
尽管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林肯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废除黑奴理想。可是,在废除黑奴问题上,林肯总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包括他所在的共和党内部的不同意见,但他的意志无比坚定,决心越来越大。事情终于有了转机,1861年,国会通过“充公法”,宣布所有被用作叛乱的奴隶都将获得自由。1862年,林肯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和西部地区废除蓄奴制。1862年7月,国会通过第二个“充公法”,宣布南方叛乱者所拥有的奴隶均可获得自由。并授权总统招募非裔美国人参军。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宣布解放除联邦控制地区(田纳西、弗吉尼亚西部和路易斯安那南部)之外的全部邦联的黑人(宣言不适用于边沿蓄奴州,因为这些州从未脱离联邦,因而不属于总统战时特权范围之内)。林肯总统的这一宣言,让不少南方黑人军人纷纷倒戈,短时间内,联邦政府招募到了18万多黑人士兵。值得一提的是,林肯总统还提出了“民享”、“民控”、“为民”的“三民主义”主张,据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灵感就来自于林肯。
南方军队陷入穷途末路。1865年初,联邦国会通过并得到法律生效所需州的批准,形成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所属所有地区彻底废除蓄奴制。
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联军队宣布投降,南方各州承认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自此,美国大地上存在了两百年的蓄奴制度被彻底摧毁。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国内战争,历时四年、牺牲了60多万人,终于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林肯总统以他的大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挽救了美国,解放了黑人,让美国获得了新生,也为日后美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这位对美国和美国人民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卓越领袖,却在连任总统后不久的1865年4月历5日凌晨死于南方分裂主义者的枪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林肯总统还是之后的继任者,对参与叛乱的南方军人都给予了大赦,没有一个参战军人被起诉和关押;所有死难者,不论他们属于北方还是南方,其家属都享受烈士待遇。无论南方军人和北方军人,都一样享有美国退伍军人所应该享有的优待和补贴;直到如今,南方各州都还矗立着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南方将士的“邦联烈士纪念碑”。对叛乱官兵家属的抚恤尤其是对战败方烈士的公开纪念,在全世界也只有美国做到了。美国的思维很奇葩,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南方军人不是北方军人,他们都是美国人,是自己的同胞;不管军人是为哪一个政权和组织打仗,他们都是在服从命令;不管战胜还是战败,都必须维护军人的尊严。甚至若干年后,一个叫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人写了一部否定南北战争,并把北方军人写成烧杀抢掠的匪徒的长篇爱情小说《飘》,这部小说不仅成为畅销书,不仅没有人围攻作者否定南北战争的正当性,还获得1937年普利策奖和出版商协会奖。我在想,这是不是美国强大和让全世界民众趋之若鹜的原因呢?
“钝角网”按:今天是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也即美国国庆节,这一天是纪念美国在1776年7月4日于大陆会议中宣布从大英帝国宣告独立。从独立建国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的迅速发展令世界瞩目。那么,在美国历史上有那些关键时刻,它能在今天成为主导世界秩序的第一强国的“成功密码”又是什么?今天我们特地刊发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1776年6月,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李文斯顿、罗杰·谢尔曼向大会提交《独立宣言》草案。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批准通过了《独立宣言》
继由少数裔人奥巴马担任上一任总统以来,美国政治生活上的又一件重大事件——特朗普出乎意料地成为美国第45任美国总统——一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品格优势的商人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和三军统帅,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这个经常胡说八道的美国人,但他已经成为国家合法的统治者。这个国家用活生生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美国梦的涵义。
我情不自禁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观点和结论很多,也很不一致。这里,我不想就这些观点和结论展开讨论,我只是告诉读者,在美国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时刻,他们的领袖、精英以及国民是如何作为的。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一、华盛顿的离职,以及提出的和解与中立的“美国原则”。
不少历史学家甚至不少美国国民都认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是一个智商不算很高、能力不算很强的美国总统。他两届全票当选美国总统是因为他的卓越战功、他在美国人民中的威望和他宽容忠厚的品德。在我看来,事实绝对不是这样。华盛顿不仅是一位聪明的、能力超群的总统,而且是一位智慧的、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总统。是他成功地将各自为政的国家团结在了一起,特别是他离任美国总统时在国会作的《离职演说》中,为美国指明的路径,让美国受益百余年,是美国强大与繁荣的基石。
美利坚合众国是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中建立起来。国内的债务危机(主要为战争借款)、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争、黑奴的废存之争,国外与过去的宗主国英国美国西部领土之争、与西班牙的殖民地之争,还有虎视眈眈的法兰西帝国。这个新生的共和国,随时都面临着分裂、解体和重新被殖民的危险。是他们——伟大的美国总统与智慧的精英们携手,团结具有宽容、妥协精神的盎格鲁—撒克逊后裔,让随时都面临坍塌与解体的共和国巍然屹立在北美大陆,向全世界显示了美国制度的活力。
建国之初,华盛顿力排众议,大胆任用汉密尔顿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并全力支持汉密尔顿的偿还国债和振兴美国的经济计划,让美国人民看到光明和希望;此后,他稳步建立了中央政府权威,甚至敢于挑战总统权威的国会说不(如以不能开国会权力渗透行政权力的“危险先例”为由,拒绝向众议院公布签订《杰伊条约》的文件);在处理与英法等欧洲强国的关系中,他不为激进主义思潮左右,坚决顶住了杰弗逊、伦道夫、麦迪逊等亲法派的狂热主张(支持法国大革命并向英国宣战),不惜被他的敌人和政治野心家将自己称之为卖国贼,派当时的大法官杰伊赶赴伦敦,与大英帝国签订了全面和解的《杰伊条约》,解除了来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威胁,给美国的稳定与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际,于费城《每日新闻报》上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
各位朋友和同胞:
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我已下定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
……这种心情,促使我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提出一些看法供你们严肃思考,并建议你们经常重温……
……既然你们因出生或归化而成为同一国家的公民,这个国家就有权集中你们的情感。美国人这个名称来自你们的国民身分,它是属于你们的;这个名号,一定会经常提高你们爱国的光荣感,远胜任何地方性的名称。……你们曾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并且共同获得胜利。你们所得到的独立和自由,乃是你们群策群力,同甘苦,共患难的成果。
……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曾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缜密考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的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结合起来,而其本身则包含着修正其自身的规定。这样一个政府有充分理由要求你们的信任和支持。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如果一个政府力量过弱,经不住朋党派系之争,不能使社会每一分子守法,和能维持全体人民安全而平静地享受其人身和财产权利,那么,这个政府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现在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以最严肃的态度概略地告诫你们警惕党派思想的恶劣影响。 ……它是一团火,我们不要熄灭它,但要一致警惕,以防它火焰大发,变成不是供人取暖,而是贻害于人。
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事,就是一个自由国家的思想习惯,应当做到使那些负责行政的人保持警惕,把各自的权力局限于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在行使一个部门的权力时,应避免侵犯另一个部门的权限。这种越权精神倾向于把所有各部门的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因而造成一种真正的专制主义,姑不论其政府的形式如何。
如果民意认为,宪法上的权限之分配或修改,在某方面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照宪法所规定的办法予以修改。但我们不可用篡权的方式予以更改;因为这种方法,可能在某一件事上是有效的手段,但自由政府也常会被这种手段毁灭……
在导致昌明政治的各种精神意识和风俗习惯中,宗教和道德是不可缺少的支柱。一个竭力破坏人类幸福的伟大支柱——人类与公民职责的最坚强支柱——的人,却妄想别人赞他爱国,必然是白费心机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敬和爱护宗教与道德。……如果宗教责任感不存在于法院赖以调查事件的宣誓中,那么,哪能谈得上财产、名誉和生命的安全呢?……
我们应当珍视国家的财力,因为这是力量和安全的极为重要的泉源。保存财力的办法之一是尽量少动用它,并维护和平以避免意外开支;但也要记住,为了防患于未然而及时拨款,往往可以避免支付更大的款项来消弭灾祸。同样,我们要避免债台高筑,为此,不仅要节约开支,而且在和平时期还要尽力去偿还不可避免的战争所带来的债务,不要将我们自己应该承受的负担无情地留给后代。
我们要对所有国家遵守信约和正义,同所有国家促进和平与和睦。宗教和道德要求我们这样做。……如果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总是遵奉崇高的正义和仁爱精神的民族,为人类树立高尚而崭新的典范,那我们便不愧为一个自由的、开明的,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变得伟大的国家。
……在实行这种方针时,最要紧的,乃是不要对某些国家抱着永久而固执的厌恶心理,而对另一些国家则热爱不已;应当对所有国家都培养公正而友善的感情……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
……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如果我们在一个称职的政府领导下保持团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不怕外来干扰造成的物质破坏;我们就可以采取一种姿态,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决心保持中立时,都可得到它国严正的尊重;好战国家不能从我们这里获得好处时,也不敢轻易冒险向我们挑战;我们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战问题上作出抉择。
……无论就政策而言,就人道而言,就利害而言,我们都应当跟一切国家保持和睦相处与自由来往。但是甚至我们的商业政策也应当采取平等和公平的立场,即不向它国要求特权或特惠,亦不给与它国以特权或特惠;一切要顺事物之自然而行;要用温和的手段扩展商业途径并作多种经营,绝不强求;与有此意向的国家订立有关交往的习用条例,俾使贸易有稳定的方向……
虽然在检讨本人任期内施政时,我未发觉有故意的错误,但是我很明白我的缺点,并不以为我没有犯过很多错误。不管这些错误是什么,我恳切地祈求上帝免除或减轻这些错误所可能产生的恶果。而且我也将怀着一种希望,愿我的国家永远宽恕这些错误;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为国家服务,已经四十五年,希望我因为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
作为一个全新的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尤其是联邦宪法上对于相关职权与总统任期没有明确约束的情况下,华盛顿的行为和决定,将关系到美国制度是否完善,美国民主是否伟大,也关系到华盛顿和美国人民的声誉。
这篇《告别演说》,让许许多多华盛顿的政敌的诽谤、诬蔑不攻自破,凸显了华盛顿的崇高品德和远见卓识。它不仅让美国的总统任期制度格式化(尽管到1947年才有总统任期的正式法律文件,但美国的历届总统都自觉地遵守华盛顿立下的规矩,除了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特殊时期的罗斯福总统之外,其他总统任期都没有超过两届),而且让美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在中立的旗帜下,埋头于美国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堵住了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的路径(之后的“门罗主义”其实就是“华盛顿主义”的延伸)。到了20世纪中叶,世界上除了出现一个强大的美国之外,也出现了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的美洲大陆。
华盛顿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克服了人性中固有的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贪念,开创了国家元首有限任期的先例,更在于,他告诉人们,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永远不要以为离开了某个人——即便他智力超群、能力无比,国家就会不知所措或者陷入危机,后来者说不定做得更好——如果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的话。同时也告诉世人,公职特别是国家最高公职,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面对所有公民的权利和机遇。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和第四任总统麦迪逊都是华盛顿政策的反对者,甚至是反华盛顿势力的幕后老板,然而他们当上总统之后并没有为所欲为,推翻华盛顿的所有政策尤其是中立国策,杰弗逊曾经还是一位法国大革命的狂热支持者。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正是在一任又一任总统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向繁荣与稳定,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超级大国和自由民主的灯塔。
马歇尔,他于1801至1835年间担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二、马歇尔大法官的智慧,最高法院和法律在美国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
1800年,由于联邦党出现内讧,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争取连任失败,继任者为民主共和党领袖杰弗逊。在离任的前一天,亚当斯利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突击提拔了一批法官。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亦被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同时代理国务卿的工作。可是,马歇尔在忙乱之时未能在亚当斯总统卸任之前将华盛顿特区一批治安法官的委任状送出(总统签署、国务卿盖印方能生效),继任国务卿按新总统指示,扣留了这些委任状。于是,一位被任何为治安法官却不能上任的叫马伯里的商人,一纸诉状将国务卿麦迪逊告上最高法院,要求最高法院命令麦迪逊交出委任状。
接到起诉状后,马歇尔大法官致函国务卿麦迪逊,要求他解释扣押委任状的原因,谁知麦迪逊却根本不予理会。然而,马伯里等人却强烈要求最高法院审理此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宪法虽然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当时司法权是三权中最弱的一方,况且对于宪法最终解释权的问题,美国宪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更不说命令总统和国务卿服从法院的判决了。而且大法官的产生程序是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大法官为终身制,除非犯有叛国罪和有腐败行为经由众议院根据相关程序弹劾,也就是说,美国的司法官员是三权中唯一不经选举产生的。作为既没有指挥权又缺乏民意基础的大法官,马歇尔陷入尴尬无援的境地。撒手不管吧,被人嘲笑倒在其次,最高法院的地位与威信将荡然无存。管吧,又似乎无法与既掌握行政权又统帅军队的总统抗衡。经过半个多月的思考与权衡,马歇尔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1803年2月24日,最高法院以5比0的票数(另一位大法官因病未参加投票)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作出裁决。由马歇尔起草的判决书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一、申诉人是否有权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状?二、如果申诉人有这个权利,当这个权利受到侵犯时,政府是否应该为他提供法律救济?三、如果政府为申诉人提供救济,是否由最高法院下达执行令?接下来,判决书一一回答了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委任状一经总统签署,任命即为作出;一经国务卿加盖合众国国玺,委任状即为完成。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律,该职位一经任命,在任职期内,行政机关无权撤销。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根据美国宪法,每一个公民权力受到侵害时,政府都有义务提供法律保护。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因涉及到美国最高行政机关,理应由最高法院向国务卿麦迪逊下达强制执行令,让马伯里走马上任。可是,判决书在这里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判决书援引宪法第三条第二款内容:“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一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原始管辖权。对上述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也就是说,马歇尔案的当事人既非外国使节,也不是州政府的代表,因此,最高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马伯里应该去联邦地方法院控告麦迪逊。
马伯里的律师、前任联邦总检察长之所以将马伯里的诉状直接递交最高法院,依据的是美国国会1789年9月通过的《1789年司法条例》。该条例13款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向政府官员发出执行令。然而,马歇尔大法官认为,《1789年司法条例》违反美国宪法。如果最高法院执行国会制定的司法条例,就意味着国会可以任意扩大宪法明确授予最高法院的权力。马歇尔的结论是:普通法必须要服从于国家的根本性——宪法,否则就是犯罪。据此,马歇尔正式宣布:《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被取消。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宣布联邦法律违宪。
马伯里案的判决,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表面上看,马伯里输了,最高法院也没赢,但实际上,马歇尔和最高法院成为真正的赢家。其一,马歇尔告诉人们,宪法高于一切法律。其二,判定法律是否符合宪法与立法部门无关,这一权力在司法部门即最高法院。其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在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有权对最高行政机关的违宪命令和行为予以制止。这样,最高法院虽然没有法律的制定和批准权,但它有权废除法律,而且最高法院的裁决一经作出,即不容更改。从此,美国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在某种意义还拥有了最终立法权。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判决,它让美国真正形成了三权鼎立的格局,将司法的尊严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马歇尔十分聪明,为避免行政当局和立法机构的干预,他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表面上向行政当局妥协,实际上为司法部门“谋取”了最大权力。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行政和立法机关都不好与马歇尔为难,更没有办法推翻这个判决。
美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当时的美国立法和行政机关无法推翻马伯里案判决,按照英美普通法系“遵循先例”的原则,该判决被以后的美国各级法院一直引用。最高法院审理和判决了多起与总统、国会、政府高官有关的诉讼。如梅里曼“阴谋叛乱罪”,最高法院与美国军方和林肯总统之间进行了一场权与法的较量。最高法院认为,不能因为战争等所谓特殊原因停止公民的人身保护权。最终,被军方在战争期间逮捕的梅里曼被平反。这一判决影响深远,之后,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骚乱期间,美国政府和国会都没有停止过人身保护权。
让全世界拍案叫绝的案例是2000年小布什诉戈尔案。小布什和戈尔作为共和、民主两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在争夺总统宝座的竞争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戈尔比小布什选举票多出53万张,可小布什的选举人票却比戈尔多了两张,刚好271张。美国实行的是选举人制度,按州人口分配选举人票,大约50万分配一张选举人票,一些小州不够50万人也会分得一张选举人票,一些人口有小差别的州选举人票也相同,比如20万人口的州与55万人口的州都只有一张选举人票。美国选举人票制度规定:在某一州某个候选人获得了过半数的选举票,则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归于此候选人,称之为“赢者通吃”。这种制度有可能导致有候选人在各个小州赢得胜利,从而获得了当选所需的270 张选举人票,而另一候选人获得了比对手更多的选举票,可选举人票却少于对手。选举日当天晚上,开票结果显示:戈尔和小布什的选举人票相差无几,他们都在等有25张选举人票的佛罗里达州的开票结果。当佛州宣布小布什获得该州选举人票后,戈尔承认失败,并向小布什表达了祝贺。可半小时后,佛州检察官打电话给戈尔,说该州两位候选人的选举票相差不到0.5%,按该州法律,可以申请重新计票。重新计票开始后,戈尔与小布什在该州的选举票缩小到300多张。戈尔方面又申请在属于民主党的老根据地的几个县人工计票。小布什方面向最高法院紧急申请停止佛州的重新计票工作。最高法院叫停了佛州的重新计票,并将此案定名为布什诉戈尔案。最后,最高法院7名大法官以4比3的投票结果,宣布小布什当选美国第54届总统。
这是美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尽管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赢得选举票却没当上总统的先例,可诉诸法律,由最高法院决定谁当总统,在美国还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这都应该归功于马歇尔大法官所建立起来的法律与最高法院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人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马歇尔确立了美国的制度。这话不无道理。
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总统林肯
三、林肯的拯救,让美国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在美国人的心中,林肯是一位拯救美国的英雄,他的名声甚至超过华盛顿,在不少民调机构的数据显示,林肯居于美国最伟大人物、影响美国历史的100名人物前列。这位在美国元首的位置上工作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总统,却干出了美国历史上除脱离英国独立和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之外最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林肯彪柄青史的业绩有两件:一是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分裂美国的阴谋,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完整和统一。二是让黑奴得到彻底解放。自美国建国之后,还没有一个美国领导人有过如此卓越的建树。
林肯全名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后全家迁往印第安纳州西部,以开荒种地为生。林肯通过自学取得律师资格,后又成功当选州议员、联邦众议员。自青少年时期起,林肯就立志要废除惨无人道的蓄奴制,成为律师和议员之后,多次向民众和国会发表反对蓄奴制度的演说。当时的美国北方,已经废除了黑奴制度,黑人奴隶基本上得到了解放,可南方种植园主却顽固坚持蓄奴制,他们认为黑奴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可剥夺。并以美国宪法上没有注明黑人享有公民权为由,拒绝给黑人公民待遇。在美国国会和政界,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势力相当强大。林肯因不满国会维护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而退出国会。北方政治领袖和普通民众一直反对蓄奴,加上斯陀夫人反对黑奴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持续十多年的畅销,北方反蓄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北方成熟的工业体系与南方原始的种植经济之间的天然分歧,让美国社会的南北矛盾日见尖锐。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第十六任美国总统。听到林肯当选总统的消息,南方种植园主和守旧政客慌了,他们开始鼓动南方各州退出联邦。从1860年12月20日到1861年2月1日,美国南方有南卡罗来纳、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七个州宣布退出美利坚合众国。1861年2月,七个脱离联邦的州的代表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聚会,宣布成立新的国家:美利坚诸州邦联国。制定了宪法,选举了总统。各脱离州立即占领了州界内联邦政府基地:边防要塞、兵工厂和政府办公大楼。那时候,林肯还未上任,在任总统布坎南只是进行了有限的反对。林肯上任之时就南方独立问题表达了几项基本立场:联邦早于宪法,因此任何州不能脱离联邦(美国宪法规定,只要所在州多数人赞成加入或脱离美利坚合众国,都视为合法);所有支持分离的武装和暴力行动都属于叛逆行为;联邦政府将使用、占据并拥有脱离州的任何联邦政府基地。表明了这位新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意志。
开始的时候,林肯和其他联邦政府官员都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参议员克里滕登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重新划定南北界限,界限以北禁止蓄奴,界限以南允许蓄奴。这一方案遭到了林肯所在的共和党的坚决反对。
为了让南方的邦联政府合法化,南方军队率先发动战争。先是向联邦政府在南方的军事要塞发动进攻,之后又转向进攻北方州。当时的北方物资条件和人口条件都优于南方,但北方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南方却是蓄谋已久。因此,战争初期,北方军队是节节败退,不久,又有四个蓄奴州——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加入南方邦联。南方军队攻势凶猛,连首都华盛顿都快要陷落了。
在关系美利坚合众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教育的法律和措施,调动了北方地区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并为战争筹得一定经费。北方正规军数量从1.6万增加到2.3万,另外还征集了50万自愿军。战争朝有利于联邦政府方面发展,北方军队占领了南方的田纳西、等地区。
尽管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林肯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废除黑奴理想。可是,在废除黑奴问题上,林肯总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包括他所在的共和党内部的不同意见,但他的意志无比坚定,决心越来越大。事情终于有了转机,1861年,国会通过“充公法”,宣布所有被用作叛乱的奴隶都将获得自由。1862年,林肯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和西部地区废除蓄奴制。1862年7月,国会通过第二个“充公法”,宣布南方叛乱者所拥有的奴隶均可获得自由。并授权总统招募非裔美国人参军。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宣布解放除联邦控制地区(田纳西、弗吉尼亚西部和路易斯安那南部)之外的全部邦联的黑人(宣言不适用于边沿蓄奴州,因为这些州从未脱离联邦,因而不属于总统战时特权范围之内)。林肯总统的这一宣言,让不少南方黑人军人纷纷倒戈,短时间内,联邦政府招募到了18万多黑人士兵。值得一提的是,林肯总统还提出了“民享”、“民控”、“为民”的“三民主义”主张,据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灵感就来自于林肯。
南方军队陷入穷途末路。1865年初,联邦国会通过并得到法律生效所需州的批准,形成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所属所有地区彻底废除蓄奴制。
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联军队宣布投降,南方各州承认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自此,美国大地上存在了两百年的蓄奴制度被彻底摧毁。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国内战争,历时四年、牺牲了60多万人,终于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林肯总统以他的大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挽救了美国,解放了黑人,让美国获得了新生,也为日后美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这位对美国和美国人民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卓越领袖,却在连任总统后不久的1865年4月历5日凌晨死于南方分裂主义者的枪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林肯总统还是之后的继任者,对参与叛乱的南方军人都给予了大赦,没有一个参战军人被起诉和关押;所有死难者,不论他们属于北方还是南方,其家属都享受烈士待遇。无论南方军人和北方军人,都一样享有美国退伍军人所应该享有的优待和补贴;直到如今,南方各州都还矗立着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南方将士的“邦联烈士纪念碑”。对叛乱官兵家属的抚恤尤其是对战败方烈士的公开纪念,在全世界也只有美国做到了。美国的思维很奇葩,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南方军人不是北方军人,他们都是美国人,是自己的同胞;不管军人是为哪一个政权和组织打仗,他们都是在服从命令;不管战胜还是战败,都必须维护军人的尊严。甚至若干年后,一个叫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人写了一部否定南北战争,并把北方军人写成烧杀抢掠的匪徒的长篇爱情小说《飘》,这部小说不仅成为畅销书,不仅没有人围攻作者否定南北战争的正当性,还获得1937年普利策奖和出版商协会奖。我在想,这是不是美国强大和让全世界民众趋之若鹜的原因呢?
罗斯福
四、罗斯福:美国和世界因为他而变了模样。
罗斯福是继华盛顿、林肯之后,美国又一伟大总统(有人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有四位,除了这我提到的三位,还有杰弗逊。我却认为,杰弗逊更多是作为思想家而闻名于世的,他在总统位置上的建树还远不如门罗)。这位美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也是任期唯一超过两届的总统(1933-1945年),在他的12年总统任期内,遭遇了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经济危机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战。他不仅带领美国人民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让美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且在二战烽火连天、欧洲和世界即将沦为法西斯天下的时候,是他克服重重阻挠,摒弃过时的中立政策,从支持协助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到最后向法西斯宣战。终于改变岌岌可危的世界局势,换取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和平。
1933年初,富兰克林﹒d﹒罗斯福接任美国总统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遭受全球性的金济危机,美国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先是股票崩盘,接着是金融危机,多达9000多家银行破产和关闭,货币发行量减少,民众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不断上升(据统计,当时的美国失业率达到25%)……
面对刻不容缓的残酷现实,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他的颇受争议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上任后的第三天,他下令美国的所有银行关门四天,等待国会讨论银行改革法案。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的紧急银行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提议授权财政部审查所有重新开户的银行,为某些困难银行提供联邦资助,以避免大银行被势单力薄的小银行拖垮。国会很快便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罗斯福又不失时机地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利用广播直播他与群众的交流,就如同坐在火炉边与人聊天一样),及时告诉民众:“请你们相信,把钱存入重新开张的银行要比压在床底下安全得多。”民众的恐慌情绪很快得到缓解,从纷纷到银行取钱变为纷纷把钱存入银行。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黄金储蓄在一个月内重新流入银行,金融危机被罗斯福轻松化解。接着,罗斯福又调整农业政策,制订了“霍根法案”,其内容是限制农业出产以结束农产品过剩局面,以此遏止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滑;制订了工业复兴计划: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内容为:商业雇主应该向员工让步,允许工人组成工会并以工会的名义与资本家谈判,确保工人收入随物价上涨而上涨。为使消费者购买力不至于下降,政府还推出了重大公共建设工程,以建设带动经济。同时,政府部门还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禁止使用童工、取消血汗工厂。没多久,写有“从我做起”的蓝鹰旗、蓝鹰招贴、蓝鹰自粘标签遍及全国店铺、工厂。罗斯福的工业复兴计划赢得了所有工业领域的支持; “联邦紧急救助署”——为各州提供资金,扶持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公共资源保护队”——为城市几百万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以总统行政命令的形式决定放弃黄金本位……罗斯福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来自最高法院。作为美国三权中的一权,最高法院多次否决罗斯福经过议会批准的法案,乃至他曾经向国会提交增加大法官名额,想通过在最高法院中增加开明法官的办法,谋求改革法案不遭受否决。不过议会没有批准他的请求,最高法院几位大法官的去世也给罗斯福带来了机会。新的最高法院对他的改革法案采取了支持立场。
短短两年时间,罗斯福实施的“新政”,有效地阻止了灾难性的经济滑坡,虽然经济大萧条的根本问题还未解决,但有些领域出现了有限的甚至是奇迹般的复苏迹象。到1940,美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困境,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罗斯福的“新政”引来了称赞和批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而且声音都很大。称赞者谓罗斯福让以前毫无节制的企业权利得到有效遏制,提高了工人、农民的地位,产生了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批评者认为罗斯福是用权力干预市场,让市场经济徒有虚名。
在欧洲战事爆发之初,罗斯福宣布“美国将保持中立立场。”但他同时宣布:“我不能要求所有美国人在内心一律保持中立态度。”实质上,罗斯福就是一个无法保持中立的美国人。大多数美国也和总统一样倾向于支持英法同盟国。1939年9月,欧洲战事爆发三个月后,罗斯福请求国会修改中立法。法律最初规定美国不得向交战国任何一方出售武器。罗斯福要求解除武器禁运。但国会只同意对法律作有限的修改:仍然禁止美国船只进入交战地区,但允许交战国在“现金和自运”的前提下,从美国购买武器。
德国军队占领波兰之后,进入了没有进攻的“假战”状态。在这期间,只有苏联趁火打劫,入侵并兼并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小国。美国民众十分愤怒,但总统和政府除了对苏联采取武器禁运外,并没有更多干预。因为当时在国会反对美国卷入战争的势力还相当强大。正当美国人以为希特勒会放下屠刀的时候,德军于1940年春向西发动了大举进攻。首先进攻丹麦和挪威,进而横扫荷兰和比利时,最后扑向法国巴黎。墨索里尼也率意大利参战,从南面进攻法国。6月,法国沦陷。整个欧洲只剩下英国在与德意法西斯孤军奋战。罗斯福请求国会增加了1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并对法国抵抗组织提供物资援助。5月15日,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罗斯福总统求援,希望美国援助包括军舰、武器在内的战略武器和物资。丘吉尔说,如果没有这些援助,英国将不会幸存太久。当时美国不少人包括美驻英大使都认为英国支撑不了多久,对英国的任何支持都是浪费。罗斯福总统冒着极大风险执意援助英国,向英国提供了各种军需物资。他甚至违反“中立法”有关“现金和自运”规定,将50艘美国驱逐舰送给英国(条件是美国在英国建立军事基地),还将美国政府向军工厂定购的若干架新型飞机转让英国。此时的美国,有接近七层的人相信德国将对美国造成威胁,国会也意识到了危险,于9月批准了“伯克—沃兹沃斯法”,破天荒允许美国政府非战时征兵。
1940年12月,英国已经面临破产,根本无力现金支付和自运。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租借法案”:不仅允许政府向他国出售武器,而且可以向任何“与美国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租借武器。也就是说,只要租借国愿意在战争结束后如数归还和偿还,美国可以把武器运往他国。“租借法案”对英国以及苏联、中国等与法西斯交战国家,无疑是雪中送炭。
1941年6月,德国向之前的同盟军苏联开战,美国根据租借法及被修改的中立法,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武器和物资,挽救了面临灭顶之灾的苏联。
自抗日战争以来,美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物资和武器援助,包括“桐油贷款”,还开辟了为中国后方提供军需物资的“驼峰航线”,组建了民间军事组织“飞虎队”……
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岛的英国舰艇上共同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确立了两国以“最终摧毁法西斯”为目标,并建立“美好未来”的原则。
日本无视罗斯福的警告一路占领太平洋英、美、法、荷殖民地。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对日本实行全面贸易封锁。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日本包括原油在内的必需品供应,日本政府试图与美国修复关系,但日本拒绝了罗斯福要求其尊重中国主权的要求,谈判破裂。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然向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导致美国损失8 艘战列舰、3艘巡逻舰、4艘其他船舰、188架飞机、若干军事设施,2000多名美国军人丧生,1000多名军人受伤。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发表了向日本宣战宣言,立即得到国会批准。三天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当天,美国国会全票批准应战。
自此,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同盟国行列,开始了对日、德、意法西斯的战争,并最终让反法西斯阵营取得了胜利。仅在亚洲战场,美国歼灭了120万日本军士加上英联邦歼灭的17万,占打死日本军人的80%,美国摧毁了超过90%的日本军事设施。美国因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欧洲和亚洲战场,美国40多万官兵血洒疆场,物资付出和经济损失无法计算。美国的牺牲和付出得到了回报,它迅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中心和最强大的国家。罗斯福的另一个功劳就是提出了组建联合国设想,并让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让这个国家第一次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前列。
美国在二战初期对德日法西斯的容忍行为,也让不少人诟病。比如借口无法实施不愿轰炸德国屠杀犹太人的基地,以美国法律限制为由不愿接纳已经到达美国海岸的犹太难民,不愿提前制裁日本等等。可能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有很多迫不得己的原因,法律的限制、国会的反对、不想让美国付出牺牲特别是人员伤亡的愿望……但,美国在战争初期不够积极主动,确实让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特别是孤军作战的英国感到寒心。然而,当时的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确实与美国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她也做了一些帮助同盟国和中国的事情——换了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没有美国的帮助,英、苏都无法支撑下去,更重要的是,没有美国的参战,同盟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尽管美国有令人不快的表现,我们还是应该选择谅解。
作者简介:倪章荣,笔名楚梦。男,湖南澧县人,居长沙。作家,文史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