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大国字号: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凯发k8官方首页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
2018-11-05 11:46:13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张云
关键词:日本 中国 点击: 次 我要评论
一方面要看到安倍内阁改善中日关系的客观需要存在,而且有利条件也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过度高调将会让日本后退,重要的是如何在低调中做实事见实效。

  改善中日关系的两大不确定性

  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已经出现转移,从原来的日本政府意愿不足,转为美国和日本民众对华认知的两大不确定性。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于中日关系改善的认知,影响日本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安倍第三次当选总裁后提出战后日本外交的总蓝图中,第一点就是日美同盟基轴,在这之前也已明确写入国家安全战略中,这是日本政治在外交上国内共识的集中体现。

  特朗普政府正在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批评和打压政策,无论是贸易、知识产权还是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必须维持日美同盟关系,即使不积极配合,也不能够表现出直接和明显地与美国“唱反调”的亲中倾向。

  这意味着日本不会因为一时一事与美国关系破裂,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特朗普征收惩罚性关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要求日美双边贸易谈判等压力,日本并没有采取直接与美国对峙态度。

  安倍特别重视与特朗普的个人关系,并反复对美强调日美关系的基轴重要性;在国际场合强调“印太战略”,强化与欧洲关系,日本澳大利亚2加2会议则体现出建立准同盟关系的倾向。

  日本舰艇访问越南途中参与巡航南中国海,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则与欧美一起,提出针对国有企业补助金等新条款的意见书。

  这些措施背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美国认为日本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中日亲近,而是在日美同盟基轴,日本与美国盟国发展准同盟网络,以及在其他地区配合美国大战略的基础上,与中国改善关系,避免让美国产生对日本可能弱化同盟关系的“误认知”,将会是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前提。

  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仍然强大。2018年10月言论npo公布的民调显示,对日本印象好或者相对较好的中国人达到42.2%,为2005年开始进行调查以来最高,对日本有好感的中国人去年为31.5%,访问过日本的有70%说有好感,没有好感为56.1%,上一次为66.8%。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人对于中国持负面印象达到86.3%,虽然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仍居高不下,正面印象仅为13.1%,比去年仅增加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政府之间关系改善,但是对于民众对华认知没有太大的正面影响,如何让日本民众对华认知改善十分关键。

  “低调”不等于“不作为”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准确把握日本的复杂心理,一方面须避免过于高调宣传中日友好,更不能期待两国一起建立统一战线,公开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等做法,必须牢记中日关系的改善速度不能够超越日美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因日美之间有矛盾就有拆散两者的想法,因这不仅不现实,而且有反作用。日本将更加担忧美国的反弹和自身大战略基础的动摇。在中日战略互信仍然脆弱的情况下,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如果放弃日美同盟基轴,可能意味着两边落空。

  因而,一方面要看到安倍内阁改善中日关系的客观需要存在,而且有利条件也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过度高调将会让日本后退,重要的是如何在低调中做实事见实效。

  当前日本民众对华认知负面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善,让中日经济关系强化产生实际效果,成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这对于改善社会关系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展示中国软式力,拉近两国国民感情,需要方式上的创新,过于高调办大型民间交流活动的方式,可能不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持续性的地方交流,如何吸引更多的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来中国旅游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值得探讨。从中国民众对日认知改善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大量赴日旅游中国游客的直接观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从官方层面来说,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已经形成,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高调”的官方活动起到引领作用。然而这之后所需要,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以“低调”方式,持续性地努力来实现有实效的成果。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

2018-11-05 11:46:13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张云
一方面要看到安倍内阁改善中日关系的客观需要存在,而且有利条件也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过度高调将会让日本后退,重要的是如何在低调中做实事见实效。

  纵横天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七年来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文件。据报道,明年中国领导人将访日,这将为已经逐步走上正常轨道的中日关系带来新的推力,也为改善两国关系带来有利势头。

  与此同时,也需要冷静、全面地分析当前中日关系改善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适度地设定“期待值”,精准地把握日方心态,抓住时机又讲究技巧地改善中日关系。

  首先,安倍连任带来的国内政局的确定性。安倍第三次连任自命党总裁,意味着他的首相任期将到2021年,超过他之前的从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五位首相任期的总和。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已经赢得了三次众议院选举,两次参议院选举,必须承认安倍展现了极强的政治能力。

  尽管“安倍经济学”争议很大,但是经济有增长,应当承认安倍的成绩表,还是获得了自民党内部和民众的肯定,没有领导人可以与他抗衡。

  《日经新闻》的调查显示,9月政党支持率中,自民党48%,在野党都低于10%。尽管2012年安倍再次问鼎首相,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华强硬实现,但现在对华强硬来获得人气的政治需求已经不大。日本国内政治的确定性有助于保持政策连贯性,强有力的领导也意味着国内政治对于外交的干扰相对较小,这对于中日关系改善是一个有力的条件。

  而且如果安倍能够比较好地将权力转移到下一任自民党总裁手中,他还很可能在卸任后继续在幕后长期发挥政治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政治目标已经完全超越了过去短命内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有可能思考一些中长期的目标,例如日本国家未来发展的中长期远景。

137561599_15405997888431n.gif

  第二,安倍在任期的最后几年,希望留下政绩,稳定的中日关系的确定性。安倍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实现了几十年所没有实现的集团自卫权的宪法解释修改,有理由相信在最后的任期时间里可能会为了留下政绩,集中全力修宪。

  但是,从民调来看,大多数民众对于修宪并不积极,而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养老金;经济方面,消费税增加到10%,进一步的业结构改革,医疗养老体制的结构性改革,这些日本结构性改革,过去的首相要么任期太短,要么魄力不够无法做到,安倍现在有可能实现。

  如果日本经济重振能够实现,安培就可以真正地圆一个“伟大的首相”的梦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同中国经济关系的加强。

  中日在地缘经济上的竞争尽管会继续,但也有同中国经济密切合作的需求,这种“竞合关系”将成为今后中日关系的重要特征。

  第三,今后几年日本内外重要日程,需要稳定中日关系的确定性。今后三年时间里,安倍将会经历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几件大事,包括2019年g20大阪峰会和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访日,老天皇退位和新天皇即位,以及东京奥运会,这些都需要中国的配合。

  在外交上,尽管与特朗普私交甚笃,但这并没有让日本免于特朗普在经济上的打压,日美虽然看上去好,但没有实际作用。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原则,让日本进一步通过强化日美同盟,获得国内政治上的红利空间不大。日美关系不确定,同时日俄、日韩关系进展不佳,日朝谈判尚未开始,中日关系是不可多得的可能亮点。

  改善中日关系的两大不确定性

  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已经出现转移,从原来的日本政府意愿不足,转为美国和日本民众对华认知的两大不确定性。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于中日关系改善的认知,影响日本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安倍第三次当选总裁后提出战后日本外交的总蓝图中,第一点就是日美同盟基轴,在这之前也已明确写入国家安全战略中,这是日本政治在外交上国内共识的集中体现。

  特朗普政府正在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批评和打压政策,无论是贸易、知识产权还是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必须维持日美同盟关系,即使不积极配合,也不能够表现出直接和明显地与美国“唱反调”的亲中倾向。

  这意味着日本不会因为一时一事与美国关系破裂,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特朗普征收惩罚性关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要求日美双边贸易谈判等压力,日本并没有采取直接与美国对峙态度。

  安倍特别重视与特朗普的个人关系,并反复对美强调日美关系的基轴重要性;在国际场合强调“印太战略”,强化与欧洲关系,日本澳大利亚2加2会议则体现出建立准同盟关系的倾向。

  日本舰艇访问越南途中参与巡航南中国海,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则与欧美一起,提出针对国有企业补助金等新条款的意见书。

  这些措施背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美国认为日本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中日亲近,而是在日美同盟基轴,日本与美国盟国发展准同盟网络,以及在其他地区配合美国大战略的基础上,与中国改善关系,避免让美国产生对日本可能弱化同盟关系的“误认知”,将会是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前提。

  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仍然强大。2018年10月言论npo公布的民调显示,对日本印象好或者相对较好的中国人达到42.2%,为2005年开始进行调查以来最高,对日本有好感的中国人去年为31.5%,访问过日本的有70%说有好感,没有好感为56.1%,上一次为66.8%。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人对于中国持负面印象达到86.3%,虽然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仍居高不下,正面印象仅为13.1%,比去年仅增加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政府之间关系改善,但是对于民众对华认知没有太大的正面影响,如何让日本民众对华认知改善十分关键。

  “低调”不等于“不作为”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准确把握日本的复杂心理,一方面须避免过于高调宣传中日友好,更不能期待两国一起建立统一战线,公开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等做法,必须牢记中日关系的改善速度不能够超越日美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因日美之间有矛盾就有拆散两者的想法,因这不仅不现实,而且有反作用。日本将更加担忧美国的反弹和自身大战略基础的动摇。在中日战略互信仍然脆弱的情况下,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如果放弃日美同盟基轴,可能意味着两边落空。

  因而,一方面要看到安倍内阁改善中日关系的客观需要存在,而且有利条件也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过度高调将会让日本后退,重要的是如何在低调中做实事见实效。

  当前日本民众对华认知负面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善,让中日经济关系强化产生实际效果,成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这对于改善社会关系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展示中国软式力,拉近两国国民感情,需要方式上的创新,过于高调办大型民间交流活动的方式,可能不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持续性的地方交流,如何吸引更多的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来中国旅游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值得探讨。从中国民众对日认知改善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大量赴日旅游中国游客的直接观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从官方层面来说,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已经形成,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高调”的官方活动起到引领作用。然而这之后所需要,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以“低调”方式,持续性地努力来实现有实效的成果。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张云:为何要以低调和实效改善中日关系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