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近期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东亚之行,被认为是解决朝鲜问题的穿梭外交的努力。美国特朗普政府还没有形成明晰的朝鲜政策,也需要听听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意见。中美双方达成了“凯发k8官方首页的合作伙伴”的重大共识,包括朝鲜问题在内的重大问题,也需要双方合作。
“朝鲜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让中美对抗二十年,中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中美双方都在从未来五十年的高度重新谋划双边关系,要保持中美关系的主航道,就需要超越和应对“朝鲜陷阱”。当下,“第二次朝鲜战争”的风险已经在积聚,中美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在朝鲜问题上携手合作,因为避免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中美两国共同的底线。
在最近的短短一个月里,“朝鲜问题”一下子成为中美面临的重大挑战,甚至说是刻不容缓的挑战。朝鲜沿着自己的核导开发道路不断“裸奔”,而关键就是想通过核武器实现“主体思想”,当一个大国。一个拥核、甚至拥有对大国核威慑力的朝鲜,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朝鲜距离这一目标,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随时可能进行的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如果能够成功,便可以自我“加冕”为核武大国。
一个拥核的朝鲜至少可以让中美两国重新审视朝鲜的角色和价值。朝鲜不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区,非但从军事上早已不是,在政治和外交上也是如此。朝鲜也不是美国可以打入中国外交体系中的一个楔子,除非美国甘愿与朝鲜玩核军备游戏,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相比于冷战期间,东亚和朝鲜半岛都已发生巨变。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事实上包含着就朝鲜战争实现和解,至少在地缘政治上中美不再是对手,而是可以合作的伙伴。蒂勒森与习近平见面时尤其谈到了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之旅。中国改革开放也与对美国市场的开放密不可分。中国与朝鲜早就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30年来,中国的利益已经全球化,中国巨大的经济能量才是中国的战略武器,所谓的缓冲区,是一个弱小国家为自己扎起来的栅栏。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朝鲜是地缘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双重挑战。
对美国来说,朝鲜远不是可以制衡中国的楔子,或者说规制盟友、尤其是韩国的手段。当朝鲜没有真正拥核的时候,美国利用朝鲜的不安分,虚耗中国的战略资源,离间中韩关系,阻击中日韩可能进行的深度经济合作。这一战略在朝鲜将日韩及驻日韩美军视为核打击目标的时候,也就失效了。
最直接的结果是,朝鲜获得了空前的战略主动权,对各国形成了威慑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朝鲜甚至获得了“调动”大国关系的能力。以核试验和导弹开发为杠杆,朝鲜成为左右各国关系的无形之手,尤其是中韩关系。回顾十年来的朝核历程,不难发现这样的怪圈:核试验-制裁-再进行核试验-强化制裁……这似乎已经成为无法突破的死循环,甚至可以说,大国陷入了“朝鲜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朝鲜陷阱”,意味着过去十年,各大国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依然没有阻止朝鲜的核武开发,时至今日,无核化已经成为空话。进一步说,为什么这些大国没有规制住朝鲜,为什么朝鲜这样的小国和弱国可以如此“任性”地进行核导开发呢?尤其是第五次核试验,完全是对大国治理、大国协调的嘲讽。在朝核问题上,所谓的强权政治似乎失效了,反倒是朝鲜能够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在核试验与制裁的螺旋对抗中,核试验成功了,而制裁看上去很有威慑力,但是却没有成效。
特朗普虽然认为奥巴马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已经行不通了,但是对于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朝鲜核武的发展,特朗普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这次蒂勒森的东亚之行,既要与盟国确认共同防务承诺,也要穿梭于大国,寻找共识。蒂勒森在访日期间表示,美日韩三边合作至关重要。韩国也在加紧部署“萨德”系统。
然而,无论制裁还是美日韩的反导系统的强化都没有触及“朝鲜陷阱”的根源,而是在核武的层面上打转,陷入了军备竞赛的旋涡之中。当美国也认识到朝鲜可能会具有核威慑力的时候,这场军备竞赛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完全是非对称的,朝鲜只要实现了核导一体化,就赢了这场游戏。即便日韩两国进行核武化,也不过是得到“确保相互摧毁”的结果,其实也是默认了朝鲜的核武国家的地位,对美国来说,这是战略性的损失,因为在美朝之间的“隐性关系”中,美国失去了绝对的主动权。朝鲜很难会像之前与美国“配合默契”,拆解中韩关系,促“萨德”入韩等等。
每次核试验之后,都会出现各种“责任论”,到底谁应该为朝鲜核武负责?当这些国家唾沫横飞的时候,不过是在进行一场外交战,或者推卸责任的竞赛而已。其实朝鲜根本不需要谁为它的核武负责,因为这是朝鲜“主体”思想最核心的支柱,是为朝鲜政权自己负责的。而美日韩会将责任推向中国,美国更是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加强对朝鲜的制裁,似乎这样就可以让朝鲜放弃和武器。时至今日,美国政府还是延续这样的思路,除了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之外,还可能对中国一些企业实施制裁。
然而,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流行在美韩的神话:如果中国切断对朝鲜的贸易和援助,两年之间朝鲜政权就垮台了。每次核武开发带来的制裁都是“空前严厉”的,但是朝鲜依然我行我素。换句话说,“朝鲜陷阱”的根源在于朝鲜的核武开发与国际社会的制裁是两张皮,循着两种不同的逻辑。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政权的存在与安全,是不惜血本;而制裁则是通过经济来刺痛朝鲜,最终迫使朝鲜放弃核开发。核武是安全问题,而制裁是经济问题,二者的迫切性是有区别的,很少有哪个国家为了黄油而放弃大炮,朝鲜更是如此。核武如同西医,而制裁则是汤药,起效的节奏完全不能同步,因为在核试验与制裁的竞赛中,实施制裁的一方完败。
朝核问题的背后是朝鲜问题。为什么朝鲜会如此固执地发展核武器?因为它处于一种丛林状态。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失去了依靠,也没有完成“后冷战”的转型,一是没有与美韩关系正常化,二是没有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朝鲜在“自助”逻辑下走上了“先军政治”的道路,在自我封闭中寻找绝对的安全,而核武器就是金正日和金正恩追求的终极武器。
然而,核武器则进一步凸显了朝鲜的安全困境,越是发展核武器,越是不安全。美韩同盟每年都会有系列的年度演习,但是演习的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航母、战机之外,还有特种部队。当金正恩看到当年奥巴马在作指挥室的小角落中观看美国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的镜头,他又会作何感想呢?核武开发是战略性的问题,也只能用战略性的手段来应对。对于当下的东北亚而言,一个不断发展核武器的朝鲜就是地区安全的威胁,而韩国部署“萨德”,看起来是防御性行为,但对地区战略平衡来说就是进攻性的。当朝韩双方都在“武器”层面上用力的时候,这不过是为核武与制裁的螺旋对抗注入了更加不可控的动能而已,进一步把“朝鲜陷阱”挖得更深、更大。
朝鲜核导开发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水已经够热了,甚至快开了。中美两国都是朝鲜半岛的利益攸关方,也是半岛事务的当事方,中美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的理解是“朝鲜问题”最终解决的根本所在。中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承认朝鲜核武国家的地位,寄希望金正恩去发展经济,信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说辞;要么以武力的方式掐灭朝核的火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制裁。常规的制裁并不管用,即便美韩可以将朝鲜所有的外汇收入来源全部掐掉,也不能在短期内达到抵消朝核的效果。经济制裁对朝鲜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如果能够达到制裁目标,也就是因使朝鲜困窘而让金正恩收手,也必然意味着朝鲜国内出现大规模饥荒。这种人道主义灾难是国际社会不能承受的。
“朝鲜陷阱”已经成为中美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60多年前,中美在朝鲜半岛打了一场战争。“三八线”不仅是南北的分界线,也是中美两国的安全分界线,虽然中国在1958年从朝鲜撤军,但是“三八线”对于中美两国的含义并没有变。这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结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美两国都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反思和总结朝鲜战争。至少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那场持续三年多、死伤上百万的战争并不是两国愿意打的。其中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中美两国都不要低估彼此的战略意志和能力,大国相处,妥协为上,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就可能被动卷入到无谓的战争和纷争之中。
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朝鲜问题可能不具有太高的建设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却有十足的破坏性。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反过来说,中美关系是超越“朝鲜陷阱”的关键所在,如果中美达成了最低限度的共识和妥协,也就拆掉了两国因朝鲜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引信。蒂勒森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就“无核化”和履行联合国制裁决议达成了共识。换言之,中美不会因为误判而出现激烈对抗。
当然,蒂勒森在来中国之前也说,美国20年来的对朝政策是失败的,现在需要寻求新的战略,包括预防性战争,也可以放在桌面上讨论。朝鲜,从根本上说已经不再是中美两国的战略筹码,而是战略负担,甚至说是共同面对的威胁,这与当年朝鲜战争之前的形势已经有了根本区别。如果中美拒绝跌入“朝鲜陷阱”,共同的威胁就意味着合作的可能。
近期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东亚之行,被认为是解决朝鲜问题的穿梭外交的努力。美国特朗普政府还没有形成明晰的朝鲜政策,也需要听听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意见。中美双方达成了“凯发k8官方首页的合作伙伴”的重大共识,包括朝鲜问题在内的重大问题,也需要双方合作。
“朝鲜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让中美对抗二十年,中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中美双方都在从未来五十年的高度重新谋划双边关系,要保持中美关系的主航道,就需要超越和应对“朝鲜陷阱”。当下,“第二次朝鲜战争”的风险已经在积聚,中美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在朝鲜问题上携手合作,因为避免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中美两国共同的底线。
在最近的短短一个月里,“朝鲜问题”一下子成为中美面临的重大挑战,甚至说是刻不容缓的挑战。朝鲜沿着自己的核导开发道路不断“裸奔”,而关键就是想通过核武器实现“主体思想”,当一个大国。一个拥核、甚至拥有对大国核威慑力的朝鲜,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朝鲜距离这一目标,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随时可能进行的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如果能够成功,便可以自我“加冕”为核武大国。
一个拥核的朝鲜至少可以让中美两国重新审视朝鲜的角色和价值。朝鲜不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区,非但从军事上早已不是,在政治和外交上也是如此。朝鲜也不是美国可以打入中国外交体系中的一个楔子,除非美国甘愿与朝鲜玩核军备游戏,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相比于冷战期间,东亚和朝鲜半岛都已发生巨变。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事实上包含着就朝鲜战争实现和解,至少在地缘政治上中美不再是对手,而是可以合作的伙伴。蒂勒森与习近平见面时尤其谈到了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之旅。中国改革开放也与对美国市场的开放密不可分。中国与朝鲜早就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30年来,中国的利益已经全球化,中国巨大的经济能量才是中国的战略武器,所谓的缓冲区,是一个弱小国家为自己扎起来的栅栏。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朝鲜是地缘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双重挑战。
对美国来说,朝鲜远不是可以制衡中国的楔子,或者说规制盟友、尤其是韩国的手段。当朝鲜没有真正拥核的时候,美国利用朝鲜的不安分,虚耗中国的战略资源,离间中韩关系,阻击中日韩可能进行的深度经济合作。这一战略在朝鲜将日韩及驻日韩美军视为核打击目标的时候,也就失效了。
最直接的结果是,朝鲜获得了空前的战略主动权,对各国形成了威慑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朝鲜甚至获得了“调动”大国关系的能力。以核试验和导弹开发为杠杆,朝鲜成为左右各国关系的无形之手,尤其是中韩关系。回顾十年来的朝核历程,不难发现这样的怪圈:核试验-制裁-再进行核试验-强化制裁……这似乎已经成为无法突破的死循环,甚至可以说,大国陷入了“朝鲜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朝鲜陷阱”,意味着过去十年,各大国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依然没有阻止朝鲜的核武开发,时至今日,无核化已经成为空话。进一步说,为什么这些大国没有规制住朝鲜,为什么朝鲜这样的小国和弱国可以如此“任性”地进行核导开发呢?尤其是第五次核试验,完全是对大国治理、大国协调的嘲讽。在朝核问题上,所谓的强权政治似乎失效了,反倒是朝鲜能够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在核试验与制裁的螺旋对抗中,核试验成功了,而制裁看上去很有威慑力,但是却没有成效。
特朗普虽然认为奥巴马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已经行不通了,但是对于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朝鲜核武的发展,特朗普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这次蒂勒森的东亚之行,既要与盟国确认共同防务承诺,也要穿梭于大国,寻找共识。蒂勒森在访日期间表示,美日韩三边合作至关重要。韩国也在加紧部署“萨德”系统。
然而,无论制裁还是美日韩的反导系统的强化都没有触及“朝鲜陷阱”的根源,而是在核武的层面上打转,陷入了军备竞赛的旋涡之中。当美国也认识到朝鲜可能会具有核威慑力的时候,这场军备竞赛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完全是非对称的,朝鲜只要实现了核导一体化,就赢了这场游戏。即便日韩两国进行核武化,也不过是得到“确保相互摧毁”的结果,其实也是默认了朝鲜的核武国家的地位,对美国来说,这是战略性的损失,因为在美朝之间的“隐性关系”中,美国失去了绝对的主动权。朝鲜很难会像之前与美国“配合默契”,拆解中韩关系,促“萨德”入韩等等。
每次核试验之后,都会出现各种“责任论”,到底谁应该为朝鲜核武负责?当这些国家唾沫横飞的时候,不过是在进行一场外交战,或者推卸责任的竞赛而已。其实朝鲜根本不需要谁为它的核武负责,因为这是朝鲜“主体”思想最核心的支柱,是为朝鲜政权自己负责的。而美日韩会将责任推向中国,美国更是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加强对朝鲜的制裁,似乎这样就可以让朝鲜放弃和武器。时至今日,美国政府还是延续这样的思路,除了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之外,还可能对中国一些企业实施制裁。
然而,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流行在美韩的神话:如果中国切断对朝鲜的贸易和援助,两年之间朝鲜政权就垮台了。每次核武开发带来的制裁都是“空前严厉”的,但是朝鲜依然我行我素。换句话说,“朝鲜陷阱”的根源在于朝鲜的核武开发与国际社会的制裁是两张皮,循着两种不同的逻辑。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政权的存在与安全,是不惜血本;而制裁则是通过经济来刺痛朝鲜,最终迫使朝鲜放弃核开发。核武是安全问题,而制裁是经济问题,二者的迫切性是有区别的,很少有哪个国家为了黄油而放弃大炮,朝鲜更是如此。核武如同西医,而制裁则是汤药,起效的节奏完全不能同步,因为在核试验与制裁的竞赛中,实施制裁的一方完败。
朝核问题的背后是朝鲜问题。为什么朝鲜会如此固执地发展核武器?因为它处于一种丛林状态。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失去了依靠,也没有完成“后冷战”的转型,一是没有与美韩关系正常化,二是没有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朝鲜在“自助”逻辑下走上了“先军政治”的道路,在自我封闭中寻找绝对的安全,而核武器就是金正日和金正恩追求的终极武器。
然而,核武器则进一步凸显了朝鲜的安全困境,越是发展核武器,越是不安全。美韩同盟每年都会有系列的年度演习,但是演习的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航母、战机之外,还有特种部队。当金正恩看到当年奥巴马在作指挥室的小角落中观看美国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的镜头,他又会作何感想呢?核武开发是战略性的问题,也只能用战略性的手段来应对。对于当下的东北亚而言,一个不断发展核武器的朝鲜就是地区安全的威胁,而韩国部署“萨德”,看起来是防御性行为,但对地区战略平衡来说就是进攻性的。当朝韩双方都在“武器”层面上用力的时候,这不过是为核武与制裁的螺旋对抗注入了更加不可控的动能而已,进一步把“朝鲜陷阱”挖得更深、更大。
朝鲜核导开发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水已经够热了,甚至快开了。中美两国都是朝鲜半岛的利益攸关方,也是半岛事务的当事方,中美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的理解是“朝鲜问题”最终解决的根本所在。中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承认朝鲜核武国家的地位,寄希望金正恩去发展经济,信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说辞;要么以武力的方式掐灭朝核的火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制裁。常规的制裁并不管用,即便美韩可以将朝鲜所有的外汇收入来源全部掐掉,也不能在短期内达到抵消朝核的效果。经济制裁对朝鲜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如果能够达到制裁目标,也就是因使朝鲜困窘而让金正恩收手,也必然意味着朝鲜国内出现大规模饥荒。这种人道主义灾难是国际社会不能承受的。
“朝鲜陷阱”已经成为中美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60多年前,中美在朝鲜半岛打了一场战争。“三八线”不仅是南北的分界线,也是中美两国的安全分界线,虽然中国在1958年从朝鲜撤军,但是“三八线”对于中美两国的含义并没有变。这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结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美两国都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反思和总结朝鲜战争。至少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那场持续三年多、死伤上百万的战争并不是两国愿意打的。其中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中美两国都不要低估彼此的战略意志和能力,大国相处,妥协为上,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就可能被动卷入到无谓的战争和纷争之中。
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朝鲜问题可能不具有太高的建设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却有十足的破坏性。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反过来说,中美关系是超越“朝鲜陷阱”的关键所在,如果中美达成了最低限度的共识和妥协,也就拆掉了两国因朝鲜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引信。蒂勒森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就“无核化”和履行联合国制裁决议达成了共识。换言之,中美不会因为误判而出现激烈对抗。
当然,蒂勒森在来中国之前也说,美国20年来的对朝政策是失败的,现在需要寻求新的战略,包括预防性战争,也可以放在桌面上讨论。朝鲜,从根本上说已经不再是中美两国的战略筹码,而是战略负担,甚至说是共同面对的威胁,这与当年朝鲜战争之前的形势已经有了根本区别。如果中美拒绝跌入“朝鲜陷阱”,共同的威胁就意味着合作的可能。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