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同意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5月10日,特朗普通过推特宣布会晤将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但到5月16日朝鲜方面突然宣布推迟原定于当天举行的朝韩高级别会谈,还表示将重新考虑美朝首脑会晤。全球瞩目的美朝首脑会晤瞬间增加了新的变数。
如果美朝首脑会晤得以实现,这将是二战以来美国在任总统首次与朝鲜最高领导人会晤,将对半岛局势与东北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半岛局势果真再次逆转,则战争的风险可能更大。
将朝核问题作为最优先外交议题
美国国内在如何解决朝核问题上争议较大,但普遍支持“极限施压”政策。在特朗普同意与金正恩见面后普遍表示支持。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朝核问题列为最重要外交议程。2017年2月2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飞抵韩国访问,这是特朗普新政府部长首次外访,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思考。白宫官员随后表示“特朗普认为朝鲜是美国最大的、最直接的安全威胁”。这主要由于朝鲜核武发展速度之快超出美国人预期。2017年9月3日,朝鲜宣称试爆了一枚可装载于洲际弹道导弹弹头部的氢弹,不仅威力大,而且体积小。11月29日朝鲜宣布试射了“火星15”洲际导弹。“火星15”射高4700余公里,按照高弹道飞行试验原理换算,其正常射程可达到近12000公里。朝鲜首都平壤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距离大约为11000公里,从理论上讲,这枚导弹的射程可覆盖到包括美国东部地区在内的美国全境。
美国战略界刚刚对如何解决朝核问题进行了冷战结束后最激烈的争论。笔者于在刚结束的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为期半年的访问交流期间目睹了这场争论。总体上看,争论围绕三种观点展开:主张战争解决、接受朝鲜为核武国家、采取威慑(强制)外交。相比于过去,主张战争解决的人更加直言不讳,比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爱德华·卢特韦克(edwardluttwak)2018年1月8日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指出并详细论证,现在是时候武力打击朝鲜了。出于道义等多方面考虑,主张默认朝鲜拥核的学者不会公开表达其主张,但在学术交流中则流露出这种倾向。相对而言,主张威慑(强制)外交的学者最多,比如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布鲁斯·克林纳(bruceklingner)、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车维德(victorcha)等。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2017年4月17日,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thornton)在记者会上表示:“你们或许听说了美国对朝新战略,那就是‘极限施压与接触’。”但随后的事实表明,特朗普政府的侧重点是“极限施压”而非“接触”,这也是学界将其简化为“极限施压”的原因。不同于美国战略界上述三种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极限施压”政策在美国战略界获得了较高认同。因反对“鼻子流血”(bloodynose)政策而被特朗普撤销驻韩大使提名的车维德在2018年4月11日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也指出,“‘极限施压’是特朗普迄今对朝政策最大的成功部分”。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同意与金正恩会面的信息传出后,美国战略界上述三种观点的争论基本消失,转而普遍支持特朗普与金正恩会面,关注焦点在于如何成功实现会面,如果失败后怎么办。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要点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目标是实现无核化;先聚焦于施压、再考虑对话;优先和平解决、武力选项作后盾。
尽管有学者主张默认朝鲜为核国家,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非常清晰:绝不接受朝鲜为核国家并且坚定推进朝鲜弃核。这实际上也是美国战略界主流声音。其一,认为朝鲜会不负责任,“拥核”后可能不像其他核国家那样仅用于威慑,而是可能用于实战,也可能为了换取外汇等而导致核扩散;其二,认为接受朝鲜“拥核”将使朝鲜半岛局势更为混乱,朝鲜在解除“拥核”的后顾之忧后有可能会为了特定目的更频繁采取“战争边缘政策”;其三,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可能会“逼迫”美国终止与韩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
之所以主张先聚焦于对朝施压、再考虑对话,一方面,美国认为从历史经验上看,与朝鲜举行建设性对话只能在对其进行广泛施压以及朝鲜愿意履行自己的承诺后。美国时任国务卿蒂勒森2017年12月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演讲中为了强调这一点,特意公开指出了2003年朝鲜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背景。另外,不少美国专家也认为朝鲜所要的“安全保证”、美朝关系正常化等在过去都谈过,特别是2005年《9.19共同声明》中都已做了安排,除非朝鲜愿意回到《9.19共同声明》、真诚愿意“弃核”,为讨论如何落实这些,进行对话才有意义。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同意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5月10日,特朗普通过推特宣布会晤将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但到5月16日朝鲜方面突然宣布推迟原定于当天举行的朝韩高级别会谈,还表示将重新考虑美朝首脑会晤。全球瞩目的美朝首脑会晤瞬间增加了新的变数。
如果美朝首脑会晤得以实现,这将是二战以来美国在任总统首次与朝鲜最高领导人会晤,将对半岛局势与东北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半岛局势果真再次逆转,则战争的风险可能更大。
将朝核问题作为最优先外交议题
美国国内在如何解决朝核问题上争议较大,但普遍支持“极限施压”政策。在特朗普同意与金正恩见面后普遍表示支持。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朝核问题列为最重要外交议程。2017年2月2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飞抵韩国访问,这是特朗普新政府部长首次外访,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思考。白宫官员随后表示“特朗普认为朝鲜是美国最大的、最直接的安全威胁”。这主要由于朝鲜核武发展速度之快超出美国人预期。2017年9月3日,朝鲜宣称试爆了一枚可装载于洲际弹道导弹弹头部的氢弹,不仅威力大,而且体积小。11月29日朝鲜宣布试射了“火星15”洲际导弹。“火星15”射高4700余公里,按照高弹道飞行试验原理换算,其正常射程可达到近12000公里。朝鲜首都平壤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距离大约为11000公里,从理论上讲,这枚导弹的射程可覆盖到包括美国东部地区在内的美国全境。
美国战略界刚刚对如何解决朝核问题进行了冷战结束后最激烈的争论。笔者于在刚结束的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为期半年的访问交流期间目睹了这场争论。总体上看,争论围绕三种观点展开:主张战争解决、接受朝鲜为核武国家、采取威慑(强制)外交。相比于过去,主张战争解决的人更加直言不讳,比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爱德华·卢特韦克(edwardluttwak)2018年1月8日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指出并详细论证,现在是时候武力打击朝鲜了。出于道义等多方面考虑,主张默认朝鲜拥核的学者不会公开表达其主张,但在学术交流中则流露出这种倾向。相对而言,主张威慑(强制)外交的学者最多,比如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布鲁斯·克林纳(bruceklingner)、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车维德(victorcha)等。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2017年4月17日,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thornton)在记者会上表示:“你们或许听说了美国对朝新战略,那就是‘极限施压与接触’。”但随后的事实表明,特朗普政府的侧重点是“极限施压”而非“接触”,这也是学界将其简化为“极限施压”的原因。不同于美国战略界上述三种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极限施压”政策在美国战略界获得了较高认同。因反对“鼻子流血”(bloodynose)政策而被特朗普撤销驻韩大使提名的车维德在2018年4月11日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也指出,“‘极限施压’是特朗普迄今对朝政策最大的成功部分”。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同意与金正恩会面的信息传出后,美国战略界上述三种观点的争论基本消失,转而普遍支持特朗普与金正恩会面,关注焦点在于如何成功实现会面,如果失败后怎么办。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要点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目标是实现无核化;先聚焦于施压、再考虑对话;优先和平解决、武力选项作后盾。
尽管有学者主张默认朝鲜为核国家,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非常清晰:绝不接受朝鲜为核国家并且坚定推进朝鲜弃核。这实际上也是美国战略界主流声音。其一,认为朝鲜会不负责任,“拥核”后可能不像其他核国家那样仅用于威慑,而是可能用于实战,也可能为了换取外汇等而导致核扩散;其二,认为接受朝鲜“拥核”将使朝鲜半岛局势更为混乱,朝鲜在解除“拥核”的后顾之忧后有可能会为了特定目的更频繁采取“战争边缘政策”;其三,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可能会“逼迫”美国终止与韩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
之所以主张先聚焦于对朝施压、再考虑对话,一方面,美国认为从历史经验上看,与朝鲜举行建设性对话只能在对其进行广泛施压以及朝鲜愿意履行自己的承诺后。美国时任国务卿蒂勒森2017年12月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演讲中为了强调这一点,特意公开指出了2003年朝鲜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背景。另外,不少美国专家也认为朝鲜所要的“安全保证”、美朝关系正常化等在过去都谈过,特别是2005年《9.19共同声明》中都已做了安排,除非朝鲜愿意回到《9.19共同声明》、真诚愿意“弃核”,为讨论如何落实这些,进行对话才有意义。
另一方面,美国认为过去对朝鲜的施压远远不够,目前的施压正在生效。2017年5月3日,时任国务卿蒂勒森在国务院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美国对朝制裁强度仅处于20%?25%水平”。美国战略界认为,经过2017年四个制裁决议,这一情况大为改观。美国亚洲协会的托马斯·拜恩(thomasbyrne)认为,2017年的制裁已经使得朝鲜出口商品的90%遭到限制。车维德甚至认为2017年的对朝决议使得朝鲜外贸的近100%都遭受制裁。主张对朝鲜“先施压、后对话”的另一个依据是美国各界在着眼于与朝鲜“摊牌”,认为将来不管是与朝鲜对话还是采取武力方式,目前阶段都应首先聚焦于对朝施压,以此逼迫朝鲜做出“正确”抉择。
特朗普政府迄今也没对动武画下红线。如果画下红线,朝鲜一旦跨过去,美国怎么办?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优先考虑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这也是美国战略界的共识。但尽管如此,战争风险不仅难以排除,且有明确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在严肃准备武力解决的可能性。其一是特朗普解决问题的意志。特朗普下定决心要在其任期内解决这一问题,朝鲜半岛局势面临“摊牌”风险。所谓摊牌无非朝着两个方向:美朝两国认识到此前政策行不通,转而进行直接对话,照顾到对方合理关切;如果对话方式解决不了,就很可能滑向战争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即将举行的朝美首脑会晤至关重要的原因。
其二是特朗普政府发出了十分明确的考虑动武的信号。面对进入2018年以来显著改善的半岛局势,直到2月23日特朗普还公开表示“如果制裁不能产生朝鲜无核化的效果,美国不得不进入第二阶段”,意指采取战争方式。《华尔街日报》2017年底陆续公开美国政府正在评估“鼻子流血”的对朝打击方案。2018年1月30日,特朗普政府钦定的驻韩国大使车维德因反对“鼻子流血”方案被撤销提名,表明特朗普政府确实在严肃准备对朝动武。
其三是与此前坚决反对“对朝动武”不同,美国舆论也在发生悄悄改变。《华盛顿邮报》2017年8月7日进行的民调显示,40%被调查者支持空袭朝鲜的核设施。另外很多关键的人物也在转变立场,支持对朝鲜的动武。比如经历过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詹姆斯·杰弗里,2018年1月18日也公开撰文支持对朝动武。
尽管特朗普同意与金正恩会面,但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并没有改变。其一,特朗普强调愿意对话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极限施压”不会减弱、还会加强;其二,特朗普迄今为止指出与金正恩进行的是会面(meet)与对话(talk),而不是协商(negotiation),目的是要测试(test)金正恩是否有“弃核”的诚意;其三,特朗普之所以答应会面还由于他认为其“极限施压”政策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无论是年初金正恩向韩国伸出橄榄枝,还是近期罕见改口表示要无核化、要和美国谈判,正是“极限施压”生效的表现,现在到了“收获”成功的时候了。这其实也是特朗普与前任国务卿蒂勒森以及韩国政府在对朝政策上的最大分歧,后者认为对话随时可以进行,而特朗普坚持“先施压、后对话”的政策。
美朝首脑会晤始终存在不确定性
朝鲜5月16日的突然改口证实,尽管一段时间来相关各方外交活跃、半岛局势持续缓和,美朝首脑会谈的不确定性仍相当高。这主要由于两国在朝鲜无核化上存在较大分歧所致。其一,两国对于无核化的定义不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018年4月20日举行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宣布,朝鲜将从21日开始,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废弃朝鲜北部核试验场。实际上,朝鲜表示的是在发展核武方面不再有“增量”。而美国的要求是完全的无核化,即不仅不能再有“增量”,也不能有“存量”。特朗普多次明确表示,只接受朝鲜弃核,即解除其核、弹道导弹与核扩散项目,不接受其他选项。2018年1月30日,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再次发誓,“美国有‘完全的决心’实现朝鲜完全无核化”。
其二,两国对于朝鲜实现无核化的时间表不同。金正恩2018年在3月和5月两度访问中国,以及在4月27日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会谈,都提出了“无核化”的议题。但综合起来看,朝鲜的主张是:无核化要“分阶段”、与美国解除对朝的安全威胁“同步走”;无核化是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很可能也包括要取消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伞。由此可见,朝鲜所指出的“无核化”应是一个漫长过程;但是特朗普政府认为,无核化应该在短期内实现。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4月29日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提到了“利比亚模式”,其核心是“先弃核,再邦交正常化”。博尔顿明确表示要“一揽子”快速实现朝鲜无核化。也就是说,美国所期待的就是达成协议,然后短期内实现朝鲜无核化。事实上5月16日当天,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就发表谈话指出,博尔顿的“利比亚弃核模式”主张不是有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是企图在朝鲜重演利比亚或伊拉克的命运。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声称朝鲜应以“利比亚方式”弃核,引起朝鲜强烈反弹。朝鲜表示将重新考虑是否参加即将举行的朝美峰会。
其三,两国对于无核化与“极限施压”的关系有截然不同看法。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马修·克罗宁(matthewkroenig)多次告诉笔者,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的逻辑是看到了朝鲜不放弃核武器的原因在于其视核武器为政权安全保障的基础,因此想通过严厉的施压告诉朝鲜拥有核武器其政权会更不安全。本质上说,特朗普是希望透过“极限施压”让朝鲜屈服的,如上所述,特朗普认为朝鲜愿意回到对话轨道、愿意讨论“无核化”,正是得益于他的对朝施压政策使“朝鲜屈服了”。
相反,朝鲜则认为半岛局势缓和是朝鲜主动改善局势的结果。5月6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最近,美国在散布错误舆论,称朝方在《板门店宣言》中表明的有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志是制裁打压的结果”,这是“意在使局势回归原点的危险企图”。实际上,朝鲜今年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意在给外界留下是其在主动改善半岛局势的印象。
其四,正是由于美朝在朝鲜愿意回到对话轨道、愿意讨论“无核化”的原因上存在根本分歧,两国在问题的解决路径上势必存在较大差别。朝鲜认为是其主动改善局势,因此其在“无核化”进程中每一步自然要求美国回报。而美国认为是“极限施压”使“朝鲜屈服了”,自然不会重视对朝“回报”,反而会更加迷信对朝施压。实际上,特朗普在决定与金正恩举行首脑会晤后,不仅反复重申将继续推进“极限施压”政策,而且将4月17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主题确定为“如何继续保持国际社会对朝鲜的极限施压”。
如果半岛局势果真再次逆转,则战争的风险可能更大。即使朝美首脑实现了会晤,但朝鲜再进行核试验或者导弹实验,或者没有实现特朗普政府所期待的“短期内迅速实质性弃核”,特朗普很可能会感觉到和平实现朝鲜“弃核”前景渺茫,他采取武力打击的可能性会非常高。近期半岛局势演变与朝美首脑会晤可能会对朝核问题的解决与地区格局走向带来较大影响。从历史经验与现实来看,没有中国的参与和支持,朝美首脑会晤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小。“国际关系中,没有国家会保护缺席者的利益”,中国参与进去,是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在半岛问题上,中国可谓付出最多,理应承担与付出相匹配的角色与责任。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