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我上大学时有一门课的教授热衷于在课前与学生们寒暄,内容无非是天气、节日之类的家长里短。有天他问:“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美国同学一片死寂,我和另外一位中国同学作为班上唯二的外国学生面面相觑,愣了两秒说:“儿童节。”教授露出了尴尬而惊喜的微笑,美国同学表示闻所未闻。后来,同样的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又发生了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国际性”节日原来在大洋彼岸并不为人所熟知。倒是少被冠以“国际”地位的母亲节和父亲节都在美国得到公开庆祝。其中现代母亲节就起源自20世纪初的美国,后经美国国会确认为法定节日,康乃馨也在全世界成为母亲节的象征;父亲节也几乎在同一年代从美国兴起,后成为全球公开庆祝的节日。
美国并不是没有儿童节。早在1956年,就有教会将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儿童节,希望更好地培育儿童基督徒。在宗教内部发展多年后,也有许多人提出希望在美国建立一个公认的法定儿童节。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当年的6月3日成为全国儿童节。
但儿童节并没有因为教会和政府的倡议就在美国被广泛接受。我向身边的美国朋友咨询是否听说过任何一个儿童节,大家都表示否定。甚至有好友开玩笑问我:“你是不是怀孕了?编造了一个节日想要骗我的礼物?”
我在谷歌上输入了儿童节的英文作为关键字检索,蹦出来的前三条新闻有两条来自于新华社,可见儿童节在英文世界的认知度之低。
在美国的quora论坛上,网友们认为美国人之所以没有公认儿童节的缘故,是因为“美国儿童已经比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儿童幸福太多了。”
网友表示,一是美国在保护儿童的问题上并不存在历史问题,二是美国的小朋友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节日可以庆祝——自己的生日、其他小朋友的生日、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寒假和暑假,所有这些节日都是围绕着儿童展开,小朋友在生日和圣诞节都会收到礼物,儿童节在他们看来实在多此一举。
与之相对地,六一国际儿童节最初便是为了宣扬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等理念而建立。1942年6月,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残忍虐杀、毒害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为了纪念在战争中遭到迫害的所有儿童,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确立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美国本土并未经历过大规模儿童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也部分解释了美国至今未有官方儿童节的原因。但美国今天相对完善的儿童保护机制建立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875年之前的美国也屡有虐童事件发生,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保护组织存在;直到著名的玛丽艾伦案发生后,儿童保护问题才真正得到社会重视,公权力得以介入家庭私人生活,非政府儿童保护组织也开始兴起。
著名的“安珀警报”系统也是在一位来自得州的9岁女孩在遭遇绑架杀害之后,由受害人家属、当地议员、群众一起推动建立。现在,当一起儿童绑架案发生时,安珀警报将通过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区域内所有人。这一体系在北美、欧洲等其他多个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至20世纪60年代,儿童保护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医疗领域出现专门针对受虐儿童的研究和治疗,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媒体开始重点报道相关新闻事件,政府进一步推进儿童保护的福利与立法……
如今在美国,任何一个发现身边儿童有受虐迹象的成年人,都有义务向相关机构报告情况。我身边便有朋友带自家婴儿外出时,恰好碰上婴儿哭闹,一个小时内便有警察接到路人报告上门了解情况。
回顾中国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不得不说中国的儿童保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六一儿童节当然值得庆祝,但比起将一年中的某一天设为儿童节来说,一个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的确立才是一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把每一天都过成儿童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aicpa/cfa持证候选人,供职于毕马威资产管理部。毕业于维克森林大学会计、历史系双学位,经济系辅修学位。)
我上大学时有一门课的教授热衷于在课前与学生们寒暄,内容无非是天气、节日之类的家长里短。有天他问:“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美国同学一片死寂,我和另外一位中国同学作为班上唯二的外国学生面面相觑,愣了两秒说:“儿童节。”教授露出了尴尬而惊喜的微笑,美国同学表示闻所未闻。后来,同样的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又发生了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国际性”节日原来在大洋彼岸并不为人所熟知。倒是少被冠以“国际”地位的母亲节和父亲节都在美国得到公开庆祝。其中现代母亲节就起源自20世纪初的美国,后经美国国会确认为法定节日,康乃馨也在全世界成为母亲节的象征;父亲节也几乎在同一年代从美国兴起,后成为全球公开庆祝的节日。
美国并不是没有儿童节。早在1956年,就有教会将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儿童节,希望更好地培育儿童基督徒。在宗教内部发展多年后,也有许多人提出希望在美国建立一个公认的法定儿童节。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当年的6月3日成为全国儿童节。
但儿童节并没有因为教会和政府的倡议就在美国被广泛接受。我向身边的美国朋友咨询是否听说过任何一个儿童节,大家都表示否定。甚至有好友开玩笑问我:“你是不是怀孕了?编造了一个节日想要骗我的礼物?”
我在谷歌上输入了儿童节的英文作为关键字检索,蹦出来的前三条新闻有两条来自于新华社,可见儿童节在英文世界的认知度之低。
在美国的quora论坛上,网友们认为美国人之所以没有公认儿童节的缘故,是因为“美国儿童已经比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儿童幸福太多了。”
网友表示,一是美国在保护儿童的问题上并不存在历史问题,二是美国的小朋友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节日可以庆祝——自己的生日、其他小朋友的生日、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寒假和暑假,所有这些节日都是围绕着儿童展开,小朋友在生日和圣诞节都会收到礼物,儿童节在他们看来实在多此一举。
与之相对地,六一国际儿童节最初便是为了宣扬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等理念而建立。1942年6月,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残忍虐杀、毒害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为了纪念在战争中遭到迫害的所有儿童,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确立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美国本土并未经历过大规模儿童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也部分解释了美国至今未有官方儿童节的原因。但美国今天相对完善的儿童保护机制建立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875年之前的美国也屡有虐童事件发生,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保护组织存在;直到著名的玛丽艾伦案发生后,儿童保护问题才真正得到社会重视,公权力得以介入家庭私人生活,非政府儿童保护组织也开始兴起。
著名的“安珀警报”系统也是在一位来自得州的9岁女孩在遭遇绑架杀害之后,由受害人家属、当地议员、群众一起推动建立。现在,当一起儿童绑架案发生时,安珀警报将通过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区域内所有人。这一体系在北美、欧洲等其他多个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至20世纪60年代,儿童保护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医疗领域出现专门针对受虐儿童的研究和治疗,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媒体开始重点报道相关新闻事件,政府进一步推进儿童保护的福利与立法……
如今在美国,任何一个发现身边儿童有受虐迹象的成年人,都有义务向相关机构报告情况。我身边便有朋友带自家婴儿外出时,恰好碰上婴儿哭闹,一个小时内便有警察接到路人报告上门了解情况。
回顾中国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不得不说中国的儿童保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六一儿童节当然值得庆祝,但比起将一年中的某一天设为儿童节来说,一个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的确立才是一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把每一天都过成儿童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aicpa/cfa持证候选人,供职于毕马威资产管理部。毕业于维克森林大学会计、历史系双学位,经济系辅修学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