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特蕾莎·梅(therasa may)终于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宣布于2019年6月7日辞去英国首相一职。至此,她成为了英国30年来第四位黯然退职的首相。梅的落幕在本质上可归咎于英国执政党内部在欧洲事务上的严重分歧,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约翰·梅杰(john major)、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等都是梅的前车之鉴。
为何事态会发展到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为什么英国脱欧会演变成一场闹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此,我有以下四点分析:
第一,虽然脱欧派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中胜出,但他们内部的看法一直两极分化。
脱欧派内部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1)反移民、本土主义和全球化;(2)摆脱欧盟贸易政策的束缚,提高英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持前者观点的人反对人员自由流通,对“挪威模式”并不感冒。而持后者观点的人希望英国重新获得与各国缔结自贸协定的自由,故不能接受英国与欧盟建立关税联盟。
若脱欧派能够统一意见,或者在公投前深思熟虑过,事态可能就不会变得如此复杂。更糟糕的是,伦敦的八卦小报把英国脱欧变成了娱乐的话题,不仅夸大其词,还对民众产生了误导,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该文发表在兰德博客(the rand blog),上图为原文配图。
第二,由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脱欧谈判进程极其缓慢。梅为了党内团结,不得不与她党内的脱欧派立场保持一致,便草率地向欧盟提交了脱离欧盟的国书。然而,当时她还未规划好脱欧后的各种过渡细节,这使英国失去了很多与欧盟谈判的重要筹码。
有证据表明,梅政府在执政的第一年未能意识到英国脱欧对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和爱尔兰的边界可能造成的影响,没有及早与爱尔兰方面合作,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的被动促使爱尔兰把筹码都压在了欧盟身上,欲借欧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脱欧谈判期间,英国关键部门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梅政府还设立了两个独立于外交部的新部门,一个负责与欧盟谈判,另一个负责与第三国谈判。英国拥有一批精通欧洲事务的外交官员,不过梅政府并没有重用他们。可以肯定,就算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等伟人在世,也难以扭转目前英国的困境。
第三,相比之下,欧盟成员国在脱欧谈判中形成了高度互联。从现在看来,欧盟选择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担任首席谈判代表是明智之举。他曾在欧盟委员会任职,对欧洲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早早地就意识到,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保持内部的团结。
巴尼耶重申,在英国政府提交脱欧请求前,欧盟不会与英国就脱欧问题发动非正式商洽。他主张欧盟与英国谈妥脱欧条件之后,才可开展英欧未来关系的讨论。尽管他的要求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欧盟的团结,这使英国在脱欧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英国脱欧使梅政府焦头烂额,尤其是来自她党内强硬脱欧派的压力,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欧盟从一开始就清楚脱欧谈判将会是一场“零和博弈”,唯一的出路就是尽一切可能捍卫自己的利益。而英国却对此毫无头绪,甚至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不清楚。
第四,梅的直觉和政治判断能力都差强人意,这让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她上任以来的最大错误是在2017年4月突然宣布提前举行全国大选。尽管大选的民调对梅有利,但保守党仍然失去了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不仅让反对党变得更加强大,还极大地提升了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在议会中的地位。该党为右翼政党,主张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大选失利后,梅不得不寻求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合作,使保守党得以组建少数派政府,但却极大地削弱了她在英国脱欧谈判上的话语权。
可想而知,民主统一党是不可能接受北爱尔兰边境凯发k8官方首页的解决方案的,显然这对脱欧协议的通过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梅卸任后,事态会如何发展?保守党议员将开展辩论,选出两名首相候选人,而保守党约16万名党员将通过邮寄选票的方式进行投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前外交大臣、英国强硬脱欧派人物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支持率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
欧盟曾两次延长了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让梅有更多的时间说服议会通过她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但她尝试了三次依然失败。梅的脱欧协议存在着两大争议:(1)延长英国留在欧盟关税同盟的时间;(2)无限期地推迟北爱尔兰边境问题,直至英国与欧盟达成协议。英国与欧盟第二次商定脱欧期限为10月31日,意味着英国将于该日自动脱欧,甚至是以无协议脱欧方式脱欧。
我认为英国脱欧有三种结局:(1)约翰逊或其他强硬脱欧派继任者让英国以高昂的代价实现无协议脱欧;(2)新政府接受更多欧盟提出的脱欧方案;(3)各党派议员发起不信任投票,推翻保守党的执政地位,从而引发新一轮全国大选。
总而言之,脱欧折射出英国政坛凝聚共识之难,也体现了英国民意的极度分裂。显然,任何脱欧方案都将面临巨大阻力,梅的继任者也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作者查尔斯·里斯(charles p. ries),美国兰德公司国际事务副总裁、美国外交学会成员。他目前的研究侧重于英国脱欧、巴以冲突、国家安全决策等。本文由ipp评论曾辉翻译。
特蕾莎·梅(therasa may)终于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宣布于2019年6月7日辞去英国首相一职。至此,她成为了英国30年来第四位黯然退职的首相。梅的落幕在本质上可归咎于英国执政党内部在欧洲事务上的严重分歧,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约翰·梅杰(john major)、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等都是梅的前车之鉴。
为何事态会发展到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为什么英国脱欧会演变成一场闹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此,我有以下四点分析:
第一,虽然脱欧派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中胜出,但他们内部的看法一直两极分化。
脱欧派内部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1)反移民、本土主义和全球化;(2)摆脱欧盟贸易政策的束缚,提高英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持前者观点的人反对人员自由流通,对“挪威模式”并不感冒。而持后者观点的人希望英国重新获得与各国缔结自贸协定的自由,故不能接受英国与欧盟建立关税联盟。
若脱欧派能够统一意见,或者在公投前深思熟虑过,事态可能就不会变得如此复杂。更糟糕的是,伦敦的八卦小报把英国脱欧变成了娱乐的话题,不仅夸大其词,还对民众产生了误导,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该文发表在兰德博客(the rand blog),上图为原文配图。
第二,由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脱欧谈判进程极其缓慢。梅为了党内团结,不得不与她党内的脱欧派立场保持一致,便草率地向欧盟提交了脱离欧盟的国书。然而,当时她还未规划好脱欧后的各种过渡细节,这使英国失去了很多与欧盟谈判的重要筹码。
有证据表明,梅政府在执政的第一年未能意识到英国脱欧对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和爱尔兰的边界可能造成的影响,没有及早与爱尔兰方面合作,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的被动促使爱尔兰把筹码都压在了欧盟身上,欲借欧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脱欧谈判期间,英国关键部门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梅政府还设立了两个独立于外交部的新部门,一个负责与欧盟谈判,另一个负责与第三国谈判。英国拥有一批精通欧洲事务的外交官员,不过梅政府并没有重用他们。可以肯定,就算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等伟人在世,也难以扭转目前英国的困境。
第三,相比之下,欧盟成员国在脱欧谈判中形成了高度互联。从现在看来,欧盟选择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担任首席谈判代表是明智之举。他曾在欧盟委员会任职,对欧洲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早早地就意识到,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保持内部的团结。
巴尼耶重申,在英国政府提交脱欧请求前,欧盟不会与英国就脱欧问题发动非正式商洽。他主张欧盟与英国谈妥脱欧条件之后,才可开展英欧未来关系的讨论。尽管他的要求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欧盟的团结,这使英国在脱欧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英国脱欧使梅政府焦头烂额,尤其是来自她党内强硬脱欧派的压力,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欧盟从一开始就清楚脱欧谈判将会是一场“零和博弈”,唯一的出路就是尽一切可能捍卫自己的利益。而英国却对此毫无头绪,甚至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不清楚。
第四,梅的直觉和政治判断能力都差强人意,这让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她上任以来的最大错误是在2017年4月突然宣布提前举行全国大选。尽管大选的民调对梅有利,但保守党仍然失去了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不仅让反对党变得更加强大,还极大地提升了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在议会中的地位。该党为右翼政党,主张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大选失利后,梅不得不寻求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合作,使保守党得以组建少数派政府,但却极大地削弱了她在英国脱欧谈判上的话语权。
可想而知,民主统一党是不可能接受北爱尔兰边境凯发k8官方首页的解决方案的,显然这对脱欧协议的通过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梅卸任后,事态会如何发展?保守党议员将开展辩论,选出两名首相候选人,而保守党约16万名党员将通过邮寄选票的方式进行投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前外交大臣、英国强硬脱欧派人物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支持率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
欧盟曾两次延长了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让梅有更多的时间说服议会通过她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但她尝试了三次依然失败。梅的脱欧协议存在着两大争议:(1)延长英国留在欧盟关税同盟的时间;(2)无限期地推迟北爱尔兰边境问题,直至英国与欧盟达成协议。英国与欧盟第二次商定脱欧期限为10月31日,意味着英国将于该日自动脱欧,甚至是以无协议脱欧方式脱欧。
我认为英国脱欧有三种结局:(1)约翰逊或其他强硬脱欧派继任者让英国以高昂的代价实现无协议脱欧;(2)新政府接受更多欧盟提出的脱欧方案;(3)各党派议员发起不信任投票,推翻保守党的执政地位,从而引发新一轮全国大选。
总而言之,脱欧折射出英国政坛凝聚共识之难,也体现了英国民意的极度分裂。显然,任何脱欧方案都将面临巨大阻力,梅的继任者也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作者查尔斯·里斯(charles p. ries),美国兰德公司国际事务副总裁、美国外交学会成员。他目前的研究侧重于英国脱欧、巴以冲突、国家安全决策等。本文由ipp评论曾辉翻译。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