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三种世界秩序博弈
世界秩序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治理规则。世界秩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各国国内治理规则,世界秩序是全球治理的核心。
康德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说:“人在社会中倾向于群居,同时又不断地抵制社会,随时有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因此,“秩序问题,尤其是国际秩序,乃是最困难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
一百年来,就覆盖规模来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体上形成三种世界秩序,彼此博弈。
一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这个秩序肇始于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之后于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确认国家主权平等,确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仪式
一战末期的1917年4月,由于德国展开潜艇战造成美国公民伤亡,美国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向德国及其同盟国开战,表明美国开始摆脱孤立主义,承担世界秩序主导作用。由于美军抵达并向协约国提供巨量援助,原本处于战场优势的德国转胜为败。一战结束,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1918年1月,威尔逊在美国国会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并倡议成立国际联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全球和平秩序的构想,受到极大关注,成为巴黎和会的基础。威尔逊在演讲中提出: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公海航行自由,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公平处理殖民地问题,支持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美国要尽一切力量争取实现人类自由。
在此前后,威尔逊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和文章,批评了一战之前的欧洲旧秩序,全面阐述了他设计的世界秩序(欧洲旧秩序指均势平衡。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达成维持均势外交的共识,即一旦某个强国崛起破坏欧洲势力均衡,其他国家应自动组织反对该国的同盟)。他认为,旧秩序的根本问题是在国内实行专制制度,在国际上推崇武力弱肉强食。也就是说,糟糕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糟糕的对外政策。他指出,传统的各国之间维持均势平衡,带来了有组织的对抗而不是有组织的和平。
凡尔赛和会的部分与会者
威尔逊世界秩序的要点是:第一,持久和平必须建立在自由民主政治基础上,尊重法治的责任政府是和平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他的名言是:“世界的和平必须建立在可信赖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第二,各国权利平等,未来和平应该是没有胜利者的和平。第三,民族自决。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是民主政府的障碍,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第四,公海航行自由。公海航行自由是和平、平等与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地使用开放的世界商业通道。第五,公开外交,公开缔结和平条约,外交活动应当在公众监督下进行。第六,自由贸易,尽可能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在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第七,建立集体安全体制,成立国际联盟,以取代欧洲过去瞬忽万变的秘密结盟和基于实力的均势平衡。国联宗旨是保障各国独立、领土完整,用国际仲裁、调解、司法手段解决纠纷,反对侵略,保障和平。
威尔逊这些主张获得国际上很高评价,被称为“人类自由宣言”。威尔逊秩序是美国制度、理念和实践在国际关系上的投射。美国新闻界当时指出,威尔逊的政策打破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孤立传统,把美国带回欧洲,建立了美国的世界政策。这里所说的孤立传统,是指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要求美国绝对不要卷入欧洲纷争的告诫。
遗憾的是,威尔逊的主张遭到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抵制,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加入1919年成立的国联。威尔逊缔造的凡尔赛体系只维持了20年和平。威尔逊虽然在政治上遭遇失败,但他提出的世界秩序理论产生了长远影响,最终成为20世纪美国外交的主导思路。
二战中,美国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再次冲破国内孤立主义束缚,参战打击德、意、日侵略者,并于1941年公开提出四大自由的主张,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丰富了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的政治意涵,并于1948年写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苏联扩张成为美国强劲对手。美国民主党总统杜鲁门继续克制共和党人的孤立主义,力主在世界范围内抵制苏联扩张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演说中宣告美国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捍卫自由和民主,坚持自由主义世界秩序。
1944年,为了挽救二战造成的经济、货币危机,美国主导了有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重要会议强调市场经济、贸易自由和资本自由,确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制度,包括汇率制度、统计制度、储备制度、清算制度和信贷监督制度,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长期性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布雷顿森林会议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货币体系,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布雷顿森林会议还提出建立关贸总协定(wto前身),推动自由贸易,实现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一体化。
稍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投入巨资拯救西欧经济,使西欧重获繁荣,并且促成了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日后建立欧盟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
1942年,罗斯福提出将原有的二战盟国扩大规模改名为联合国。罗斯福去世后,在杜鲁门政府操作下,1945年10月,在旧金山签订《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是威尔逊国际联盟的创新发展,也是建立世界集体安全机制的新突破。《联合国宪章》序言以及第一条第一款说:“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应该积极“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70多年来,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紧张局势、协调各国发展、促进各国交流方面发挥了作用,成功地解决了诸多局部地区的和平危机事件。当然,由于规模庞大,众口难调,联合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率等问题,需要改革。
以上就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个秩序还包括了国际法、国际仲裁、国际条约和诸多多边国际机构。概括起来说,就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集体安全。有学者概括说,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超强国力,构建了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体系。这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世界各国通过自由贸易获取原料、输出产品,得到国际制度有力保障。美国通过向其盟国提供安全保障,彻底改变了西方国家内部的国际关系。同时,联合国发挥集体安全作用也取得重大进展。
三种世界秩序博弈
世界秩序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治理规则。世界秩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各国国内治理规则,世界秩序是全球治理的核心。
康德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说:“人在社会中倾向于群居,同时又不断地抵制社会,随时有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因此,“秩序问题,尤其是国际秩序,乃是最困难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
一百年来,就覆盖规模来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体上形成三种世界秩序,彼此博弈。
一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这个秩序肇始于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之后于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确认国家主权平等,确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仪式
一战末期的1917年4月,由于德国展开潜艇战造成美国公民伤亡,美国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向德国及其同盟国开战,表明美国开始摆脱孤立主义,承担世界秩序主导作用。由于美军抵达并向协约国提供巨量援助,原本处于战场优势的德国转胜为败。一战结束,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1918年1月,威尔逊在美国国会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并倡议成立国际联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全球和平秩序的构想,受到极大关注,成为巴黎和会的基础。威尔逊在演讲中提出: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公海航行自由,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公平处理殖民地问题,支持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美国要尽一切力量争取实现人类自由。
在此前后,威尔逊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和文章,批评了一战之前的欧洲旧秩序,全面阐述了他设计的世界秩序(欧洲旧秩序指均势平衡。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达成维持均势外交的共识,即一旦某个强国崛起破坏欧洲势力均衡,其他国家应自动组织反对该国的同盟)。他认为,旧秩序的根本问题是在国内实行专制制度,在国际上推崇武力弱肉强食。也就是说,糟糕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糟糕的对外政策。他指出,传统的各国之间维持均势平衡,带来了有组织的对抗而不是有组织的和平。
凡尔赛和会的部分与会者
威尔逊世界秩序的要点是:第一,持久和平必须建立在自由民主政治基础上,尊重法治的责任政府是和平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他的名言是:“世界的和平必须建立在可信赖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第二,各国权利平等,未来和平应该是没有胜利者的和平。第三,民族自决。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是民主政府的障碍,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第四,公海航行自由。公海航行自由是和平、平等与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地使用开放的世界商业通道。第五,公开外交,公开缔结和平条约,外交活动应当在公众监督下进行。第六,自由贸易,尽可能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在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第七,建立集体安全体制,成立国际联盟,以取代欧洲过去瞬忽万变的秘密结盟和基于实力的均势平衡。国联宗旨是保障各国独立、领土完整,用国际仲裁、调解、司法手段解决纠纷,反对侵略,保障和平。
威尔逊这些主张获得国际上很高评价,被称为“人类自由宣言”。威尔逊秩序是美国制度、理念和实践在国际关系上的投射。美国新闻界当时指出,威尔逊的政策打破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孤立传统,把美国带回欧洲,建立了美国的世界政策。这里所说的孤立传统,是指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要求美国绝对不要卷入欧洲纷争的告诫。
遗憾的是,威尔逊的主张遭到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抵制,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加入1919年成立的国联。威尔逊缔造的凡尔赛体系只维持了20年和平。威尔逊虽然在政治上遭遇失败,但他提出的世界秩序理论产生了长远影响,最终成为20世纪美国外交的主导思路。
二战中,美国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再次冲破国内孤立主义束缚,参战打击德、意、日侵略者,并于1941年公开提出四大自由的主张,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丰富了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的政治意涵,并于1948年写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苏联扩张成为美国强劲对手。美国民主党总统杜鲁门继续克制共和党人的孤立主义,力主在世界范围内抵制苏联扩张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演说中宣告美国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捍卫自由和民主,坚持自由主义世界秩序。
1944年,为了挽救二战造成的经济、货币危机,美国主导了有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重要会议强调市场经济、贸易自由和资本自由,确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制度,包括汇率制度、统计制度、储备制度、清算制度和信贷监督制度,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长期性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布雷顿森林会议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货币体系,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布雷顿森林会议还提出建立关贸总协定(wto前身),推动自由贸易,实现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一体化。
稍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投入巨资拯救西欧经济,使西欧重获繁荣,并且促成了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日后建立欧盟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
1942年,罗斯福提出将原有的二战盟国扩大规模改名为联合国。罗斯福去世后,在杜鲁门政府操作下,1945年10月,在旧金山签订《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是威尔逊国际联盟的创新发展,也是建立世界集体安全机制的新突破。《联合国宪章》序言以及第一条第一款说:“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应该积极“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70多年来,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紧张局势、协调各国发展、促进各国交流方面发挥了作用,成功地解决了诸多局部地区的和平危机事件。当然,由于规模庞大,众口难调,联合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率等问题,需要改革。
以上就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个秩序还包括了国际法、国际仲裁、国际条约和诸多多边国际机构。概括起来说,就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集体安全。有学者概括说,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超强国力,构建了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体系。这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世界各国通过自由贸易获取原料、输出产品,得到国际制度有力保障。美国通过向其盟国提供安全保障,彻底改变了西方国家内部的国际关系。同时,联合国发挥集体安全作用也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斯大林主义主导的苏联世界秩序。
1924年1月列宁去世,斯大林在党内斗争中击败布哈林,终止执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又在大清洗运动中消灭了遭到他怀疑的党内各种力量,导致全党全国服从他一个人的意志,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并通过输出革命的方式力图推广到全世界。在最兴盛的时期,苏联模式一度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二十几个国家。
苏联模式有哪些特点呢?一党制,党政合一,党国合一,破坏法治,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实际上搞的是没有民主基础的集中制,把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最后集中到斯大林一个人手中。对文化和意识形态严加控制,压制任何形式的言论自由,垄断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全面集中管理社会生活,取消任何具有独立意义的民间社会组织,持续进行大规模镇压,建立大批强制劳动的古拉格群岛式的集中营。
经济上,用暴力手段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超高速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斯大林看来,指令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苏联提出社会主义是产品经济,否定商品经济,主张取消商业。苏联各部委通过行政方式直接指挥企业生产经营,连女人发卡都按计划生产。在工业化过程中,斯大林反对布哈林等人提出的兼顾轻重比重的建议,给这些人扣上“提倡印花布经济”的帽子,加以批判,集中一切力量片面发展重工业,并且把军火工业作为龙头,使苏联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畸形。在农业方面,斯大林提出“个体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到1930年,用暴力消灭了富农,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建立了高度集中管理的农业经济。斯大林在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集体农庄剩余产品进入市场是不能允许的,商品流通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体制不相容。这就导致了苏联农业长期落后状态。总之,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就是,用行政命令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蔑视价值规律,注重粗放增长,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众多苏联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在反思中指出,斯大林模式是“兵营式共产主义”。
在对外关系方面,斯大林强力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了对抗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苏联秩序。其特点是:一是打着世界革命和国际共运的旗号扩展苏联利益;二是重点放在意识形态方面;三是以老子党自居强加于人,让别国俯首听命;四是用大量金钱推动苏联秩序的建立。
华沙条约组织的一次会议
在十月革命之后直至冷战期间,苏联秩序曾经覆盖到各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成立华沙条约军事组织,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北约军事组织对峙。至今,仍然可以从朝鲜、古巴等国看到苏联秩序的巨大影响,俄罗斯和中国的体制也还在不同层面保留着苏联秩序的一些遗迹。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评价斯大林的政治活动时说:“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1986年9月29日,邓小平对来访的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说:“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
邓小平认为,斯大林主导的苏联秩序,是负面的教训。
三是伊斯兰世界秩序。
美国学者本特利在2011年出版的《新全球史》一书第五版中说“伊斯兰教国家为东半球——从西非到东南亚之间——广阔区域内的贸易和外交提供了一个政治框架”,也就是伊斯兰国际秩序。
创建于7世纪初的伊斯兰教,重视商业和贸易,并且从古波斯帝国学习行政治理,从希腊和印度吸收哲学和数学精髓,一度如日中天,实现大扩张,建立了三个大规模伊斯兰教帝国。如今,伊斯兰力量已经进入欧洲,引发欧洲强烈反应。目前,西亚、南亚、东南亚、北非大约有28个国家的民众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全球大概有45个国家一半以上的民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人口大约有16亿。
伊斯兰本意为顺从、安宁、和平,所有顺从真主的信仰者都是穆斯林。生活于公元571~632年的先知穆罕默德在610年四十岁的时候宣布自己接到真主安拉启示,开始以安拉使者身份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终确立了一神教的伊斯兰信仰体系。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伊斯兰社会发生教派分裂,出现了逊尼派、什叶派以及后来的苏菲派等。各教派之间不时发生争斗,有时甚至导致战争,但不同派别在信仰真神安拉,用《古兰经》指引人际关系和世界关系方面则是一致的。
穆罕默德阐发了伊斯兰信仰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穆斯林必须承认安拉是唯一的神;二是每天要面向麦加方向,向安拉祈祷;三是必须在斋月期间白天禁食;四是必须布施,帮助弱者;五是身体和财力上有能力的信徒必须每年到麦加朝圣一次。这五项原则被称为“五功”。
学习研读落实《古兰经》以及记载穆罕默德言行的经典《圣训》,与安拉融为一体,是信徒最重要的功课。穆斯林还负有义务和责任向世界宣扬和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向全人类传递安拉的意愿和计划,增加皈依者,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斗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武力手段称为“吉哈德”,亦即圣战。
安拉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伊斯兰教指出,安拉创造了世界,统治着世界,关怀着每一个人。人应当坚信安拉是唯一的神,诚实、坚忍、贞洁、好施,坚信圣道,时时赞颂主的恩典。这样,安拉会指引人们从黑暗进入光明,丰衣足食。
哈桑•班纳
1928年,埃及一位博览群书的小学教师哈桑•班纳创建了至今还有极大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穆斯林兄弟会。1947年,他给埃及法鲁克国王上书,题为《走向光明》,要求政教合一,用伊斯兰制度取代世俗国家体制,对外国的不良影响和世俗生活进行斗争。为了减少阻力,他的口气是温和的。他说:“西方曾因其杰出的科技成就光彩照人……但今天已经破产”,创建一个伊斯兰教世界新秩序的时机已经来临,“穆斯林的祖国将延伸到全世界”。他说,只要有可能,这场斗争就是渐进的和平的。因此,班纳被称为和平主义传教者。
赛义德•库特布
1965年,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赛义德•库特布在狱中撰写了《路标》一书。库特布说,伊斯兰教是人类真正自由的普世体系,是维系人类价值的巅峰,那些基于种族、肤色、语言、民族的结合都是低层次结合。伊斯兰教的使命是按照字义实践《古兰经》,并且要在全世界践行《古兰经》,7至8世纪时伊斯兰完成了首次扩张,今天要进行新的扩张。库特布被称为激进主义传教者。
库特布的主张得到强烈呼应。1967年,伊朗宗教领袖阿里•哈梅内伊亲自翻译了库特布的著作《本宗教的未来》。哈梅内伊在序言中说:“世界的权力将最终掌握在我们宗教的手中,未来属于伊斯兰。”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说,我们必须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革命,伊斯兰教是被压迫人民权益的捍卫者,应当对美国、俄国、以色列以及其他“崇尚物质的社会”进行斗争。霍梅尼被称为革命主义传教者。
当代的“基地”组织以及“伊斯兰国”(is)组织也自称是遵照库特布的著述建立的,他们被称为恐怖主义传教者。按照基辛格的说法,2001年,“基地”组织在美国策划的911事件,“拉开了一场围绕世界秩序的新的战争序幕”。
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给美国总统小布什写信说:全世界必须皈依正确的宗教教义。他在信中引用了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7世纪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发出的警告:“只有走正路的人才有和平。”
哈梅内伊(右二)、内贾德(左二)
2013年,哈梅内伊对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讲话时说:“摔跤手在和对手的角力中,有时为了技术原因会显示出灵活性,但不能忘记对手是谁。”这表明,具体斗争形式曲折变化有退有进,但目标不变。
冷战时期,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激烈对峙,成为国际关系焦点,转移了人们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注意力。一段时期内,约旦、沙特、土耳其、伊朗和摩洛哥与美国交好,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支持苏联。后来,埃及变成美国盟友,而爆发伊斯兰革命的伊朗成为美国对手。冷战结束,苏联秩序崩溃。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多数国家接受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冷战结束之后,伊斯兰复兴运动势头凸显。哈梅内伊说,在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失败之后,伊斯兰的觉醒将遍及全球,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应达到《古兰经》的文明程度。
穆斯林的麦加朝觐
目前,全世界70多亿人口中,基督教人口约为24亿,为伊斯兰教人口约1.5倍。但是,据皮尤中心根据人口增长率预测,到2070年,伊斯兰教人口将会超过基督教人口。这一评估,是基于穆斯林人口的高出生率。
中国的选择
自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就倾注人力、军火和资金,深深插手中国事务。在苏日美三国争夺对中国影响力的拉锯战中,苏联在1949年获得胜利,毛泽东选择向苏联“一边倒”,和苏联结盟,加入苏联世界秩序。随即,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向韩国发动战争,在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之后,斯大林按兵不动,要求中国出兵朝鲜。结果是中国与美国发生长时间惨烈战争,长时间堵死了中国与西方合作的可能。在倒向苏联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也向外输出革命。“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民”曾是中国人人皆知的口号。根据中苏两国分工,中国重点支持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共产党革命。毛泽东先后支持日共、泰共、菲共、越共、缅共、印尼共、印共、柬埔寨红色高棉和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其中惨痛的教训是,1965年9月印尼共产党发动武装政变失败全军覆没,红色高棉犯下严重罪行被柬埔寨人民唾弃。
在中国国内,毛泽东在1952年放弃新民主主义,引进斯大林主义作为治国方略,实行党国合一的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严厉控制意识形态,压制民主,打倒党内提出批评意见的干部和党员,打击知识分子,在国内造成个人崇拜,比如全国跳忠字舞。毛泽东发动政治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化大革命。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说,在文革中,“包括受牵连的在内,受害的有上亿人”(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载于《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
经济上模仿苏联。自1952年起,短短几年内就强制摧毁了原有的产权体系,实现了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实行指令经济。1975年,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张春桥在《红旗》杂志第4期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文,介绍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文章说:“先说工业。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97%,工业人数的63%,工业总产值的86%。集体所有制工业占固定资产的3%,人数的36.2%,总产值的14%。此外,还有人数占0.8%的个体手工业。再说农业。全国的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90%以上是集体经济生产的。国营农场所占比重很小。此外,还保留着少量的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再说商业。国营商业占商品零售总额的92.5%,个体商贩占0.2%。此外,在农村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集市贸易。”从张春桥的统计看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起来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100%,工业总产值的100%。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
在中国推行苏联秩序的结果是什么呢?据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数字,1977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83美元。斯大林式社会主义搞了28年,中国普通民众还是家徒四壁,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令人触目惊心的是,1959~1961年间,非正常死亡人数众多。
珍宝岛冲突中的中国军队
再说中苏关系。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是迫害苏共党员和苏联民众的个人独裁者,引起毛泽东担忧。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十分不满,担心自己去世之后遭到类似斯大林的境遇,中苏两党关系暗中产生裂纹。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战役。苏联42个师陈兵中苏边境,并多次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国内,林彪事件发生,文化大革命正当性破产,民众对文革产生抵触情绪。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毛泽东被迫别开生路,开始转向美国,寻求美国秩序的支持,以平衡苏联压力,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孤立处境,加入联合国。基辛格初次秘密访问中国时说,中苏之间的紧张使美中关系可以缓解,但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倾向会阻止美中关系在他有生之年真正实现缓解。
直到毛泽东去世、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复出,中美关系才真正有了大幅度改善。
邓小平复出之后,接受李光耀的建议,切断了对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支持,同时推动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批评了毛泽东的错误。指出文化大革命既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动乱,毛泽东对文革这一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负有主要责任。《决议》从更新国内政治的角度,表明中国将以新的面貌,在世界上重新出发。
邓小平推动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组织,选择接受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经济规则。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wto等诸多国际经济组织,参与apec峰会、g20会议等国际协商对话机制,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融入全球化。
1979年邓小平访美
邓小平力主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释放出中国人的巨大潜能。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的成果是,在40年时间内,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这里还有一个对比。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收获的经济发展,与拒绝这一世界秩序的朝鲜的经济状态形成鲜明差距。目前韩国人均gdp为3万美元,朝鲜人均gdp为1600美元。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朝鲜人民懒惰不努力。
与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在政治上也取得了进步。民众获得了择业、婚姻、留学、开公司和出国旅行的自由。
然而,中国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是与美国的关系。究竟是要搞好与美国的关系,还是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这个问题在中国国内一直争论不休。邓小平的立场是前一种。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时,在飞机上对访问团成员说,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了。1989年风波中,中美关系遇到危机。这一年12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时说:“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中美不能打架,我说的打架不是打仗,而是笔头上和口头上打架,不要提倡这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0页)当然,中国也有人持后一立场。2010年,有一位作家出版《中国梦》一书,书中说:“中美两国对决21世纪”,“新的冠军国家的崛起必须通过和老冠军国家武力对决”,意思是用武力打倒美国。2014年4月28日,一位军队院校教授在一家报纸上发表长文《中国政治安全的主要敌人是美国及其第五纵队》,文章说,美国正对中国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并得到中国许多艺术家、作家和学者支持,这些人就是美国的第五纵队。正是由于这种连续不断的煽动,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打倒美日的喧嚷。
二是中国政治体制与世界秩序有差距,到底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自由、法治和民主,在政治上融入世界秩序,还是始终坚持现有体制,抑或用中国现有体制改造世界?也有很大争论。1979年,邓小平说50年以后中国也可以搞普选(引自《改革重启中国经济》,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87页)。十八大和十九大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宣布了民主、文明、自由、法治等价值。今后如何落实?有待解决。
三是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每当听到外国人敦促中国遵守游戏规则时,一些国人总会想到,中国并未参与这些规则的制定,他们希望中国参与未来世界秩序的制定,修改现有规则,与中国重要地位相称。
2008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欧美经济。在西方国家陷入阶段性停滞的同时,中国仍旧保持快速发展。近期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每年6~7%的增长率,仍然是美国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有些国际经济组织说,按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使得中国修改世界秩序的动机更为强烈。
近年来形势的变化,更加剧了有关世界秩序的博弈。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在欧美崛起,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作用减弱。
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美国产业空心化、工人失业、中产阶级贫困化、移民难题以及宗教冲突带来的压力,提出“美国优先”,宣布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朗普要求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伊朗核协定,曾批评北约是过时组织,要求北约成员国和日本承担更多的防卫经费,并希望日本承担围绕中国东南沿海“第一岛链”的安全保障任务。特朗普还指责德国和日本向美国出口过多损害了美国经济。与此同时,美国政治党派对峙、内部撕裂愈演愈烈,无法形成治理共识。
2017年10月14日,法新社发表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对特朗普的批评。哈斯说:“特朗普的对外政策找到了一个主题:退出理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在同一天对法新社记者说,“美国在特朗普时代正在退出全球领导者这一角色”,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
西班牙环球网站2017年10月9日发表文章说,4年或者8年时间并不足以摧毁已经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但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将使希望恢复美国领导地位的下一任美国总统面临困境。德国广播电台网站同年10月16日的文章说,在冷战期间带来全球稳定的、由北美和欧洲民主国家形成的价值共同体似乎正在跌跌撞撞地走向终点。现在,欧洲和美国缺乏共同的凝聚力和目标,欧洲大陆也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地方,自身问题很多,正在经历一个艰难时期。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形势为中国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提供了机会。
目前,美国gdp占全球比例20%,中国占比15%。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几年来,中国对49个国家进行投资,合作项目与承包项目超过3000个。中国政府指出,一带一路是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会凭借经济实力追求更为远大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目标,力图重新塑造世界秩序。
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中国政界和学术界人士发表大量文章批评目前的世界秩序。中国前驻英大使查培新在《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0日发表文章《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推动者》说,目前世界秩序第一个问题是代表性不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第二个问题是现行秩序的公正性合理性不足,财富分配不公。第三个问题是现行秩序有效性不足,在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如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面前,越来越无能为力。因此,要推动建立新秩序。不过,文章说,建立新秩序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秩序基础上渐渐调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英国《卫报》网站2017年10月27日发表文章《特朗普转身背对世界,舞台为习近平搭好》。文章说,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首次对美国发起全球挑战,一带一路是个大工程,他国不需要与中国结盟就可以从中获益,而特朗普拒绝了多边体系。中国亚投行财力雄厚闪闪发亮,随时愿意提供贷款,而特朗普要终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同年8月22日发表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让•皮埃尔•莱曼的文章说,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全貌的一半,另一半是美国的衰落。这些议论,令人想起英国人马丁•雅克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该书中文版于2010年出版之后,受到中国读者旋风般热烈追捧。
当然,就世界秩序的变动而言,也有不同看法。
2017年9月,美国丹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赵穗生在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演讲时说:“世界秩序是全球治理的游戏规则,加一些通常的价值观念。世界秩序塑造由大国承担,崛起大国常常不满意现有秩序,比如中国就有意见,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替代美国塑造的二战以后的世界秩序。”
赵穗生说:“现行世界秩序是一个混合原则。一方面有很强的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它的根本原则是传统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原则现在仍然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原则。在联合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机构成为二战以后世界秩序最基本的制度。中国的价值原则比如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世界秩序的主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中国就很容易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198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加入wto。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得到很大优惠,是一个受益者。当然,对于高级政治比如安全、人权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中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中国给联合国的经费已经位居第三,维和部队经费位列第二,中国已经从一个革命国家成为一个对世界秩序贡献很大的国家,是世界秩序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赵穗生指出:“中国说现行世界秩序有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中国认为世界秩序中的自由、人权等原则不符合现实中国国情等等,所以中国要与美国展开竞争,一个是军队现代化,再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太空、海洋、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但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替代美国的硬实力、软实力。美国当年塑造世界秩序的时候gdp约占世界50%,现在中国远未达到美国当年地位。再有就是软实力,全世界很多国家铁了心跟着美国走,中国的铁朋友还是太少了。中国现在要改变的是发言权、代表权问题,如果美国让渡一些权利,两国就能够联手改进世界秩序,而不是彻底翻盘。”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各种场合的讲话中,80次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一些悲观主义者仍旧重提“修昔底德陷阱”,担心中美争锋会导致新的世界大战。
尽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4月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总统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取得许多共识,特朗普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于2017年11月访问中国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两国关于世界秩序的博弈仍然在继续。
自左至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美国总统特朗普、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
2017年,特朗普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把印度拉入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规划之中。这一年11月,美国牵头召开美日印澳四方会议,意图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的同盟。12月18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宣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新战略包含四大支柱:保卫美国国民和领土,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坚持基于军事力量的和平,扩大美国影响力。特朗普说:“我们正在重建国家,重建信心,重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特朗普在新战略中指中国是挑战美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是与美国价值观对立的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削弱美国经济,正在用不自由、不公正的方式发展经济;批评中国壮大军队,控制信息传播,压制本国社会,不断扩张,在扩张的同时不惜以牺牲别国的主权为代价;认为中国企图取代美国在亚洲的地位。特朗普说,过去20年,美国的政策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与对手(中国)接触,将其纳入全球商贸体系,让其成为可靠的伙伴;现在看来,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
同年12月19日,欧盟正式公布一份465页的反倾销调查新规,认定中国政府对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配置施加了决定性影响。这份报告说中国执政党控制着经济的各个方面,银行是党的工具,国企优先获得廉价资金和免费土地,这一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份报告将中国单列为“市场严重扭曲”的国家。
在欧盟这份报告发表之前,美国和欧盟正式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新战略和欧盟报告遭到中国驳斥。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说,希望美国摒弃冷战思维,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1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欧盟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措施,却绝口不提自己违反世贸规则的行为。
今后,世界秩序向什么方向发展?能够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给世界带来持续和平吗?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简介: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本文刊于《新视角》杂志总第80期(2018年2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