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头条字号: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凯发k8官方首页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2022-02-21 14:24:02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关键词: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点击: 次 我要评论
尼克松在总统任上,做得最辉煌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就是和中国领袖一起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

  说白云苍狗真的没错,转眼间,尼克松访华整整五十年了,风云变幻的半世纪。

  那是1972年2月21日的事情。

1280px-president_richard_nixon_and_premier_chou_en-lai_shake_hands_at_the_nixons'_arrival_in_peking,_china.jpg

1972年2月,走下舷梯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握手寒暄

  尼克松这个名字,很多年轻的中国人也许根本不知道了,尽管他们享受到了中美破冰带来的种种好处。

  其实,就算是在美国,尼克松也算不上响当当的名字,因为他有丑闻在身,在美国历任总统大排名中,他只能排在后面。

  前不久,我从网上新买了一本旧书:《领袖们》。我记得,这本书上世纪80年代很热门,我那时也有,只不过现在这本书不知道去了哪里。

  尼克松这个名字,上一点年纪的中国人很熟悉,美国人当然也很熟悉。

  中国人熟悉,是因为他打破了中美之间交往的坚冰;美国人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门事件。我在华盛顿游荡时,经常路过水门事件那座大楼,很多朋友觉得我是乡下来的,都会指指点点地说,那就是水门事件的大楼。我有两次去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负责人和驻沙特阿拉伯前大使傅立民家,他是中国通,住的房子很大,但是已经很旧了。他告诉我,这就是揭露水门事件的记者原来住的房子。

  一个记者的旧居也值得拿出来说一说,可见水门事件影响之深。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面临弹劾,他1974年8月8日宣布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其实是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不当美国总统之后,自己学画画,还写了很多书,《领袖们》是其中的一本,这里面写到了很多影响世界的人物:丘吉尔,戴高乐,赫鲁晓夫,周恩来,等等。这本书表达了一个曾经执掌过政权,又深切体会过掌权甘苦的人的见识。

  他知道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敬畏的权力,他们可以推动历史的前进,也可以制造灾难。

  尼克松在总统任上,做得最辉煌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就是和中国领袖一起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01.jpg

  去年,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由中美双方共同组织了“基辛格秘密访华五十周年”的座谈会,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讲了话。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05.jpg

  基辛格是来打前站的。一个“前站”也值得纪念,可见事情本身之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11.jpg

  我和夫人是应美国方面组织者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邀请参加的这次活动,那段历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听起来还是那么鲜活。

  还是说尼克松。

  尼克松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大右派。但是他196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似乎有了变化,在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他隐隐约约提到,美国的新政府愿意同中国对话。他说,让所有各国知道,在我任职期间,我们对外是开放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思想开放,物质和人员交流的开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不应生活在愤怒地被孤独中。

  对尼克松的这些话,中国人是不相信的,起码,表面上是不相信的。

  第二天,新华社就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宣布尼克松只不过是一个独裁的资本主义集团选出来的一个新的傀儡,来执行侵略和扩张政策。他的就职典礼上的话,正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是危机四伏的垂死挣扎。

  1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更加声色俱厉地说,尼克松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居然厚颜无耻地谈到将来。已经是入土一半的人了,还自我安慰地梦想天堂,这是一个正在死亡的阶级的幻想和垂死挣扎。

  这些话,骂的是痛快酣畅,中国人似乎司空见惯,但尼克松大为吃惊,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但是美国人没有死心,他们还在寻找机会。

  机会还是有的。两个月以后,1969年三月,中苏边境上的珍宝岛,发生了两国军队的武装冲突,让美国人又看到了希望,中苏间的缝隙,大的足以敲进一个楔子了!

  于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指示说,要和中国人有接触,接触的地点选在华沙。

  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接受了这个指示,在一次活动上,他看见了中国的临时代办雷扬,斯托赛尔试图走进雷阳并且转达美国总统的口信,但雷阳马上就避到楼下去了。后来,几经周折,斯托赛尔大使终于把躲到男厕所里的雷阳的波兰语翻译找到了,转达了这个信息。为了让中国政府确认转达的信息确实来自美国政府,而不只是大使个人的意思,美国国务院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宣布,斯托塞尔和雷扬已经进行过交谈。

  周总理曾经和基辛格开玩笑说,斯托赛尔几乎让雷扬犯了心脏病。

  两个大国之间的接触,第一次接触的地点居然是厕所。

  厕所外交有了成效,1971年1月,白宫收到周恩来的信件,欢迎美国派特使来北京,并首次提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

  过了中国年,一个美国人斯诺于离开中国,在意大利刊物上发表了毛主席的谈话。斯诺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很费解,他转述毛的话说:

  “我是一个孤独的和尚,在雨中打着伞走来走去。”

  这一段文字确实使人感到十分奇怪,不知斯诺怎么会如此悲观地理解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的谈话。原来,斯诺把毛主席的一句话误解了。毛主席这么说: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就是说中国不是联合国和国际条约的成员,在世界上很自由,不受约束。

  不过斯诺也没错,那时候,中国确实显得有点孤独。

  孤独的中国手里也有橄榄枝。

  这橄榄枝被大洋彼岸接住了。

  1971年的7月9日,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在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他见到了中国总理周恩来。

  往事精彩。

  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中转地是巴基斯坦。他在8日晚宴上演了一场戏,伪装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特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基辛格显得迟疑不决,巴基斯坦总统坚决而且恳切地说,在一个穆斯林国家,要依主人而不是客人的意志作决定。

  基辛格手下的一位特工,马上派他的一个同事到山口别墅那里去打前站,了解情况。宴会结束,基辛格正在宾馆休息,打前站的特工打电话回来说,那里的别墅不宜于居住。那位倒霉的特工被扣留在山中,直到基辛格访华结束。因为这只是一出戏,基辛格并不是要去那里,而是要去中国!

  第二天,7月9日,伊斯兰堡的凌晨3:30时,基辛格在宾馆起床,吃早饭,4时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苏尔坦·汗驾驶的军用汽车去机场。基辛格带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没想到,也在机场的一位巴基斯坦籍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认出了基辛格,问巴基斯坦官员,基辛格要去哪里?回答是要去中国。这位记者连忙回到办公室,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报告这条重要消息的急电。幸好伦教的值班编辑“枪毙了”这条消息,骂这位记者准是喝醉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真荒唐!

  基辛格在九日凌晨直飞北京。基辛格在北京只呆了48小时,先后同周恩来会谈17个多小时。

  基辛格有如下自述:

  尼克松任总统期间最富戏剧性的事件在当时却鲜为人知,因为尼克松认为访华若要成功,就必须严加保密。若公之于众,则需要在美国政府内部获得层层批准,走一道道复杂的程序,世界各国也都会坚持要求与我们商议,这样会影响我们去北京摸清中方的态度。透明固然重要,但为了建立更为和平的世界秩序,抓住历史机遇也是必要的。

  我们这个代表团还在伊斯兰堡,尚未到达北京之时,就已经受到了中方的礼遇。中方竟然派了几位讲英语的中国外交官到巴基斯坦来陪我们,让我们在飞往一个陌生国度、长达5小时的飞行途中能减缓紧张情绪。

  他们比我们先上了飞机,令我们的随行特工人员大吃一惊,因为根据他们接受的训练,毛式中山装就是敌方的制服。一路上,那几位中国外交官检验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练习了言谈举止,同时也为他们的总理收集了这些来客的个人信息。

  周总理到达时,我们象征性地握了手,后来尼克松到中国以后,他与周恩来又在公开场合重复了这一象征性动作。之所以说这是个象征,是因为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国务卿杜勒斯曾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中方对杜勒斯的傲慢失礼耿耿于怀,尽管他们嘴上经常说那件事无关大局。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因为走得急,基辛格忘记了一包已经准备好的衬衣,结果只好借同行者的衬衣,结果不合身。当时的翻译唐闻生回忆说,感觉基辛格的脖领很是别扭。基辛格回忆这件事时说,很尴尬的是衬衣标签是“台湾制造”,他只得解嘲说,我和台湾贴得很近。

  经过一番努力,尼克松总统到了北京,他看到的“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大标语并没有破坏他的情绪,在欢迎宴会上,他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表达了他对中美破冰的迫切。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进行了多次正式会谈,正式会谈可以不多说,中美联合公报随时可以查到,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周总理向尼克松总统敬酒时,有意把自己的酒杯放得比尼克松的酒杯低,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周总理到钓鱼台时,尼克松很殷勤地为周总理脱下呢子大衣,也表达了一种谦卑。

  周总理在祝酒时说: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些话现在看毫不过时。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坐了过山车。历史的发展,也许就是这样起起伏伏的。

  美国的惯例,最近几十年每个总统退休的总统都有一个图书馆,尼克松也不例外。所以,上一届政府的国务卿蓬佩奥选择了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被看作是他和他代表的人们对华政策的宣示。蓬佩奥说:

  “今天的演讲是国家安全顾问伯特˙奥布莱恩、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和司法部长威廉˙巴尔与我同席发表的关于中国问题系列演讲的第四部分。我们的使命是解释美中关系的不同面向、数十年来美中关系累积的重大不平衡,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于霸权的设计。我们的目的是厘清特朗普总统对中政策所要解决的,中国对美威胁和美国捍卫自由的策略。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讲述意识形态。调查局长雷谈到间谍问题。司法部长巴尔谈经济问题。今天,轮到我把这一切整理给美国人民知道,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威胁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自由和自由世界的未来的意义。

  蓬佩奥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他说:

  明年是亨利˙基辛格秘密出访中国的50周年,再不久,2022年将是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50周年。尼克松时代的世界与今日大不相同。

  具体的讲话我不重复,大家可以查到。

微信图片_20220221121525.jpg

  还有一个花絮,五年前,我和太太到美国,在华盛顿见到了尼克松的大女儿,后来,在纽约见到了尼克松的小女儿,也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孙媳朱莉,她特别送给了我们一幅他亲手做的手工,是布贴花卉,这幅作品现在还放在杉园共识堂,看到它,我就想到了那段历史。

微信图片_20220221120350.jpg

责任编辑:昀舒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2022-02-21 14:24:02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尼克松在总统任上,做得最辉煌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就是和中国领袖一起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

  说白云苍狗真的没错,转眼间,尼克松访华整整五十年了,风云变幻的半世纪。

  那是1972年2月21日的事情。

1280px-president_richard_nixon_and_premier_chou_en-lai_shake_hands_at_the_nixons'_arrival_in_peking,_china.jpg

1972年2月,走下舷梯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握手寒暄

  尼克松这个名字,很多年轻的中国人也许根本不知道了,尽管他们享受到了中美破冰带来的种种好处。

  其实,就算是在美国,尼克松也算不上响当当的名字,因为他有丑闻在身,在美国历任总统大排名中,他只能排在后面。

  前不久,我从网上新买了一本旧书:《领袖们》。我记得,这本书上世纪80年代很热门,我那时也有,只不过现在这本书不知道去了哪里。

  尼克松这个名字,上一点年纪的中国人很熟悉,美国人当然也很熟悉。

  中国人熟悉,是因为他打破了中美之间交往的坚冰;美国人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门事件。我在华盛顿游荡时,经常路过水门事件那座大楼,很多朋友觉得我是乡下来的,都会指指点点地说,那就是水门事件的大楼。我有两次去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负责人和驻沙特阿拉伯前大使傅立民家,他是中国通,住的房子很大,但是已经很旧了。他告诉我,这就是揭露水门事件的记者原来住的房子。

  一个记者的旧居也值得拿出来说一说,可见水门事件影响之深。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面临弹劾,他1974年8月8日宣布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其实是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不当美国总统之后,自己学画画,还写了很多书,《领袖们》是其中的一本,这里面写到了很多影响世界的人物:丘吉尔,戴高乐,赫鲁晓夫,周恩来,等等。这本书表达了一个曾经执掌过政权,又深切体会过掌权甘苦的人的见识。

  他知道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敬畏的权力,他们可以推动历史的前进,也可以制造灾难。

  尼克松在总统任上,做得最辉煌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就是和中国领袖一起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01.jpg

  去年,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由中美双方共同组织了“基辛格秘密访华五十周年”的座谈会,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讲了话。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05.jpg

  基辛格是来打前站的。一个“前站”也值得纪念,可见事情本身之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221113511.jpg

  我和夫人是应美国方面组织者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邀请参加的这次活动,那段历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听起来还是那么鲜活。

  还是说尼克松。

  尼克松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大右派。但是他196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似乎有了变化,在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他隐隐约约提到,美国的新政府愿意同中国对话。他说,让所有各国知道,在我任职期间,我们对外是开放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思想开放,物质和人员交流的开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不应生活在愤怒地被孤独中。

  对尼克松的这些话,中国人是不相信的,起码,表面上是不相信的。

  第二天,新华社就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宣布尼克松只不过是一个独裁的资本主义集团选出来的一个新的傀儡,来执行侵略和扩张政策。他的就职典礼上的话,正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是危机四伏的垂死挣扎。

  1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更加声色俱厉地说,尼克松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居然厚颜无耻地谈到将来。已经是入土一半的人了,还自我安慰地梦想天堂,这是一个正在死亡的阶级的幻想和垂死挣扎。

  这些话,骂的是痛快酣畅,中国人似乎司空见惯,但尼克松大为吃惊,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但是美国人没有死心,他们还在寻找机会。

  机会还是有的。两个月以后,1969年三月,中苏边境上的珍宝岛,发生了两国军队的武装冲突,让美国人又看到了希望,中苏间的缝隙,大的足以敲进一个楔子了!

  于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指示说,要和中国人有接触,接触的地点选在华沙。

  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接受了这个指示,在一次活动上,他看见了中国的临时代办雷扬,斯托赛尔试图走进雷阳并且转达美国总统的口信,但雷阳马上就避到楼下去了。后来,几经周折,斯托赛尔大使终于把躲到男厕所里的雷阳的波兰语翻译找到了,转达了这个信息。为了让中国政府确认转达的信息确实来自美国政府,而不只是大使个人的意思,美国国务院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宣布,斯托塞尔和雷扬已经进行过交谈。

  周总理曾经和基辛格开玩笑说,斯托赛尔几乎让雷扬犯了心脏病。

  两个大国之间的接触,第一次接触的地点居然是厕所。

  厕所外交有了成效,1971年1月,白宫收到周恩来的信件,欢迎美国派特使来北京,并首次提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

  过了中国年,一个美国人斯诺于离开中国,在意大利刊物上发表了毛主席的谈话。斯诺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很费解,他转述毛的话说:

  “我是一个孤独的和尚,在雨中打着伞走来走去。”

  这一段文字确实使人感到十分奇怪,不知斯诺怎么会如此悲观地理解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的谈话。原来,斯诺把毛主席的一句话误解了。毛主席这么说: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就是说中国不是联合国和国际条约的成员,在世界上很自由,不受约束。

  不过斯诺也没错,那时候,中国确实显得有点孤独。

  孤独的中国手里也有橄榄枝。

  这橄榄枝被大洋彼岸接住了。

  1971年的7月9日,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在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他见到了中国总理周恩来。

  往事精彩。

  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中转地是巴基斯坦。他在8日晚宴上演了一场戏,伪装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特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基辛格显得迟疑不决,巴基斯坦总统坚决而且恳切地说,在一个穆斯林国家,要依主人而不是客人的意志作决定。

  基辛格手下的一位特工,马上派他的一个同事到山口别墅那里去打前站,了解情况。宴会结束,基辛格正在宾馆休息,打前站的特工打电话回来说,那里的别墅不宜于居住。那位倒霉的特工被扣留在山中,直到基辛格访华结束。因为这只是一出戏,基辛格并不是要去那里,而是要去中国!

  第二天,7月9日,伊斯兰堡的凌晨3:30时,基辛格在宾馆起床,吃早饭,4时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苏尔坦·汗驾驶的军用汽车去机场。基辛格带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没想到,也在机场的一位巴基斯坦籍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认出了基辛格,问巴基斯坦官员,基辛格要去哪里?回答是要去中国。这位记者连忙回到办公室,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报告这条重要消息的急电。幸好伦教的值班编辑“枪毙了”这条消息,骂这位记者准是喝醉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真荒唐!

  基辛格在九日凌晨直飞北京。基辛格在北京只呆了48小时,先后同周恩来会谈17个多小时。

  基辛格有如下自述:

  尼克松任总统期间最富戏剧性的事件在当时却鲜为人知,因为尼克松认为访华若要成功,就必须严加保密。若公之于众,则需要在美国政府内部获得层层批准,走一道道复杂的程序,世界各国也都会坚持要求与我们商议,这样会影响我们去北京摸清中方的态度。透明固然重要,但为了建立更为和平的世界秩序,抓住历史机遇也是必要的。

  我们这个代表团还在伊斯兰堡,尚未到达北京之时,就已经受到了中方的礼遇。中方竟然派了几位讲英语的中国外交官到巴基斯坦来陪我们,让我们在飞往一个陌生国度、长达5小时的飞行途中能减缓紧张情绪。

  他们比我们先上了飞机,令我们的随行特工人员大吃一惊,因为根据他们接受的训练,毛式中山装就是敌方的制服。一路上,那几位中国外交官检验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练习了言谈举止,同时也为他们的总理收集了这些来客的个人信息。

  周总理到达时,我们象征性地握了手,后来尼克松到中国以后,他与周恩来又在公开场合重复了这一象征性动作。之所以说这是个象征,是因为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国务卿杜勒斯曾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中方对杜勒斯的傲慢失礼耿耿于怀,尽管他们嘴上经常说那件事无关大局。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因为走得急,基辛格忘记了一包已经准备好的衬衣,结果只好借同行者的衬衣,结果不合身。当时的翻译唐闻生回忆说,感觉基辛格的脖领很是别扭。基辛格回忆这件事时说,很尴尬的是衬衣标签是“台湾制造”,他只得解嘲说,我和台湾贴得很近。

  经过一番努力,尼克松总统到了北京,他看到的“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大标语并没有破坏他的情绪,在欢迎宴会上,他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表达了他对中美破冰的迫切。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进行了多次正式会谈,正式会谈可以不多说,中美联合公报随时可以查到,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周总理向尼克松总统敬酒时,有意把自己的酒杯放得比尼克松的酒杯低,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周总理到钓鱼台时,尼克松很殷勤地为周总理脱下呢子大衣,也表达了一种谦卑。

  周总理在祝酒时说: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些话现在看毫不过时。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坐了过山车。历史的发展,也许就是这样起起伏伏的。

  美国的惯例,最近几十年每个总统退休的总统都有一个图书馆,尼克松也不例外。所以,上一届政府的国务卿蓬佩奥选择了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被看作是他和他代表的人们对华政策的宣示。蓬佩奥说:

  “今天的演讲是国家安全顾问伯特˙奥布莱恩、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和司法部长威廉˙巴尔与我同席发表的关于中国问题系列演讲的第四部分。我们的使命是解释美中关系的不同面向、数十年来美中关系累积的重大不平衡,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于霸权的设计。我们的目的是厘清特朗普总统对中政策所要解决的,中国对美威胁和美国捍卫自由的策略。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讲述意识形态。调查局长雷谈到间谍问题。司法部长巴尔谈经济问题。今天,轮到我把这一切整理给美国人民知道,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威胁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自由和自由世界的未来的意义。

  蓬佩奥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他说:

  明年是亨利˙基辛格秘密出访中国的50周年,再不久,2022年将是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50周年。尼克松时代的世界与今日大不相同。

  具体的讲话我不重复,大家可以查到。

微信图片_20220221121525.jpg

  还有一个花絮,五年前,我和太太到美国,在华盛顿见到了尼克松的大女儿,后来,在纽约见到了尼克松的小女儿,也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孙媳朱莉,她特别送给了我们一幅他亲手做的手工,是布贴花卉,这幅作品现在还放在杉园共识堂,看到它,我就想到了那段历史。

微信图片_20220221120350.jpg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周志兴:半个世纪的对手和朋友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