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外交字号: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凯发k8官方首页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
2019-03-22 16:51:00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彼得·哈里斯,昀舒/译
由希弗林森等人编写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分析报告为美中关系不必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争斗提供了一些依据,有许多理由相信华盛顿和北京将能够通过和平甚至合作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但是导致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困境多少有点类似中国与美国今天所面临的状况,中国看到这一点,或许能够有助于它更好的应对。

  美国和中国是否处在新冷战边缘?如果这个问题取决于美中关系是否注定是昔日美苏竞争的翻版,那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正如约书亚·希弗林森最近正确地指出,当今超级大国共存于更加宽容的国际环境中,而与1947年至1989年间的情况截然不同。

20180721002217.jpg

  但这并没有阻止众多学者、分析人士和政策执行者对冷战类比的有效性展开广泛的讨论,并从中发掘出一系列有助于阐明21世纪地缘政治的离散的、微妙的经验教训。总体而言,多数分析者大致赞同科里·舍克的观点,尽管美中关系与美苏关系的演变不同,但美国领导人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与冷战早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

  尤其对那些和美国联系紧密的分析人士来说,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国是否会崛起成为苏联那样的竞争对手?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冷战的类比也是有用的。确实,将当下的中国置换为1945年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充分探讨冷战缘起,这会给中国的决策者提供一些洞见。

  让“冷战”一词流行起来的沃尔特·李普曼在1947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批评了美国在欧洲和西南亚遏制苏联的大战略。

  对于李普曼来说,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的明显特征是,莫斯科在欧洲享有一个胜利者的地位,数百万红军占据了欧洲大陆的东半部。他敏锐地观察到,苏联在欧洲(实际上还有更大的欧亚大陆)的主导地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在和平时期都无法享有的。

  正是欧洲分裂和生活在苏联控制地区的人们自由遭受无限期剥夺的现实,令美国不能也不应容忍下去。因此,李普曼敦促,美国的目标是确保欧洲国家的自由和独立。

  但是,李普曼认为,美军在战后初期对西欧的占领没有在战略上起到任何促进欧洲自由的作用。相反,只有在苏联和美国都同意撤军的情况下,欧洲才会自由。李普曼警告说,大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决不能在第三方国家的土地上进行。

  他还认为,即便美国永久占领西欧也不会促进东欧的自由化。因此,他主张单方面从欧洲大陆撤军。他承认这也无助于东欧的解放,但如果美国退出了,至少可以避免莫斯科有机会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上谋求对等。

  结果当然是美国领导层拒绝接受李普曼的分析,共同实施了后来被称为“遏制”的政策,这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宏大战略,目的是在欧洲、亚洲和所谓的第三世界打击苏联。接下来,就像他们说的,都成了历史。

  今天,中国可以用李普曼看苏联在欧洲那样的视角,合理地看待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作为一个在二战,然后是冷战中取得了关键性军事和政治胜利的世界大国,占据着重要区域,在欧亚太地区拥有近乎霸权的地位。

  正如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欧洲享有特权的地缘政治地位一样,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是其他地区大国只能通过武力来实现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各种欧洲帝国,以及它们之前的清朝和更早的中国王朝。这种在和平时期对这个地区的军事占领,看起来是没有尽头的。

  当然,美国并没有像苏联那样把东亚国家的民众当做囚徒。美国也不倾向于扩张和建立帝国。美军在日本、韩国和其他地方驻扎的邀请是来自民主选举的政府,而非非法的傀儡政权。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些并不是使它容忍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的理由。在某些方面,美国今天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影响要比苏联昔日在欧洲的存在对美国的影响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部署的美军距离中国边境的距离要比苏军距离美国近得多,例如,驻扎在韩国的35,000名美军,从陆路到鸭绿江只有250英里,而通过黄海到对岸的山东半岛也只有120英里。

  而且,在日本驻扎着大约四万名美军,这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另一支主要军事力量。美国与被北京视为叛离省份的台湾保持着牢固的防御关系。美国还多次派遣海军进入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南中国海海域。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可以在战争期间关闭马六甲海峡,禁止中国船只进入。

  当然,美国领导人倾向于将东亚的“深度接触”战略视为该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基石。美国的盟友也渴望得到战略上的保证;他们常需依赖美国来遏制中国的侵略性,并对华盛顿是否发出了减少其对该地区承诺的信号感到紧张。若美国退出亚太地区,相关国家要么忙于制衡日益强大的中国,要么随波逐流,这一地区将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潜藏危机的时期。

  这很可能是看待美国参与东亚事务的正确方式。但是,期望中国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这种情形是不合理的。好比美国不想看到另一个世界强国在西半球取得近乎霸权的地位一样,正如美国不能容忍苏联在冷战期间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可以预计中国不会长期容忍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在中国看来,这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领导人不顾周边国家对北京意图走“军国主义”路线的焦虑,仍大力发展军队。中国没有坐等美国从东亚撤军,而是下定决心,必须为可能与美国或它的盟友发生冲突做好准备。一言以蔽之,当下东亚地区的势力分布不是中国可以接受的,理想的情况是它被重新洗牌。

  由希弗林森等人编写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分析报告为美中关系不必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争斗提供了一些依据,有许多理由相信华盛顿和北京将能够通过和平甚至合作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但是导致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困境多少有点类似中国与美国今天所面临的状况,中国看到这一点,或许能够有助于它更好的应对。

  目前,还不太可能知道美中之间,也即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将如何发展。然而,为了更好地预知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美国领导人最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动是如何构成北京方面考量的一部分的。

  作者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原文网址: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evasive-action-why-america-needs-avoid-cold-war-china-48487

责任编辑:昀舒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

2019-03-22 16:51:00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彼得·哈里斯,昀舒/译
由希弗林森等人编写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分析报告为美中关系不必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争斗提供了一些依据,有许多理由相信华盛顿和北京将能够通过和平甚至合作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但是导致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困境多少有点类似中国与美国今天所面临的状况,中国看到这一点,或许能够有助于它更好的应对。

  美国和中国是否处在新冷战边缘?如果这个问题取决于美中关系是否注定是昔日美苏竞争的翻版,那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正如约书亚·希弗林森最近正确地指出,当今超级大国共存于更加宽容的国际环境中,而与1947年至1989年间的情况截然不同。

20180721002217.jpg

  但这并没有阻止众多学者、分析人士和政策执行者对冷战类比的有效性展开广泛的讨论,并从中发掘出一系列有助于阐明21世纪地缘政治的离散的、微妙的经验教训。总体而言,多数分析者大致赞同科里·舍克的观点,尽管美中关系与美苏关系的演变不同,但美国领导人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与冷战早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

  尤其对那些和美国联系紧密的分析人士来说,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国是否会崛起成为苏联那样的竞争对手?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冷战的类比也是有用的。确实,将当下的中国置换为1945年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充分探讨冷战缘起,这会给中国的决策者提供一些洞见。

  让“冷战”一词流行起来的沃尔特·李普曼在1947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批评了美国在欧洲和西南亚遏制苏联的大战略。

  对于李普曼来说,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的明显特征是,莫斯科在欧洲享有一个胜利者的地位,数百万红军占据了欧洲大陆的东半部。他敏锐地观察到,苏联在欧洲(实际上还有更大的欧亚大陆)的主导地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在和平时期都无法享有的。

  正是欧洲分裂和生活在苏联控制地区的人们自由遭受无限期剥夺的现实,令美国不能也不应容忍下去。因此,李普曼敦促,美国的目标是确保欧洲国家的自由和独立。

  但是,李普曼认为,美军在战后初期对西欧的占领没有在战略上起到任何促进欧洲自由的作用。相反,只有在苏联和美国都同意撤军的情况下,欧洲才会自由。李普曼警告说,大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决不能在第三方国家的土地上进行。

  他还认为,即便美国永久占领西欧也不会促进东欧的自由化。因此,他主张单方面从欧洲大陆撤军。他承认这也无助于东欧的解放,但如果美国退出了,至少可以避免莫斯科有机会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上谋求对等。

  结果当然是美国领导层拒绝接受李普曼的分析,共同实施了后来被称为“遏制”的政策,这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宏大战略,目的是在欧洲、亚洲和所谓的第三世界打击苏联。接下来,就像他们说的,都成了历史。

  今天,中国可以用李普曼看苏联在欧洲那样的视角,合理地看待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作为一个在二战,然后是冷战中取得了关键性军事和政治胜利的世界大国,占据着重要区域,在欧亚太地区拥有近乎霸权的地位。

  正如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欧洲享有特权的地缘政治地位一样,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是其他地区大国只能通过武力来实现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各种欧洲帝国,以及它们之前的清朝和更早的中国王朝。这种在和平时期对这个地区的军事占领,看起来是没有尽头的。

  当然,美国并没有像苏联那样把东亚国家的民众当做囚徒。美国也不倾向于扩张和建立帝国。美军在日本、韩国和其他地方驻扎的邀请是来自民主选举的政府,而非非法的傀儡政权。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些并不是使它容忍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的理由。在某些方面,美国今天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影响要比苏联昔日在欧洲的存在对美国的影响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部署的美军距离中国边境的距离要比苏军距离美国近得多,例如,驻扎在韩国的35,000名美军,从陆路到鸭绿江只有250英里,而通过黄海到对岸的山东半岛也只有120英里。

  而且,在日本驻扎着大约四万名美军,这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另一支主要军事力量。美国与被北京视为叛离省份的台湾保持着牢固的防御关系。美国还多次派遣海军进入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南中国海海域。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可以在战争期间关闭马六甲海峡,禁止中国船只进入。

  当然,美国领导人倾向于将东亚的“深度接触”战略视为该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基石。美国的盟友也渴望得到战略上的保证;他们常需依赖美国来遏制中国的侵略性,并对华盛顿是否发出了减少其对该地区承诺的信号感到紧张。若美国退出亚太地区,相关国家要么忙于制衡日益强大的中国,要么随波逐流,这一地区将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潜藏危机的时期。

  这很可能是看待美国参与东亚事务的正确方式。但是,期望中国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这种情形是不合理的。好比美国不想看到另一个世界强国在西半球取得近乎霸权的地位一样,正如美国不能容忍苏联在冷战期间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可以预计中国不会长期容忍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在中国看来,这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领导人不顾周边国家对北京意图走“军国主义”路线的焦虑,仍大力发展军队。中国没有坐等美国从东亚撤军,而是下定决心,必须为可能与美国或它的盟友发生冲突做好准备。一言以蔽之,当下东亚地区的势力分布不是中国可以接受的,理想的情况是它被重新洗牌。

  由希弗林森等人编写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分析报告为美中关系不必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争斗提供了一些依据,有许多理由相信华盛顿和北京将能够通过和平甚至合作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但是导致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困境多少有点类似中国与美国今天所面临的状况,中国看到这一点,或许能够有助于它更好的应对。

  目前,还不太可能知道美中之间,也即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将如何发展。然而,为了更好地预知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美国领导人最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动是如何构成北京方面考量的一部分的。

  作者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原文网址: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evasive-action-why-america-needs-avoid-cold-war-china-48487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彼得·哈里斯:为何美国需避免与中国的冷战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