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外交字号: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凯发k8官方首页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
2020-07-16 17:05:4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坎贝尔&胡珀;昀舒/译
过去,中国通常寻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偶尔会抓住机遇推进目标,而避免引发不适当的国际反应,一旦行为过度,就会谨慎地进行调整。然而,北京最近的行动并没有显示出这种保守或谨慎。中国可能只是在利用疫情造成的混乱和美国政府缺席留下的全球权力真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更深远、更持久的转变正在发生。世界或许已经初步见证了中国真正自信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子。

  在这场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中,分析人士目睹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急剧下滑到历史最低点,并且复苏的希望渺茫。原因有很多,有一点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了比以往强硬得多的外交方针,这与它的此前的外交风格大相径庭,以至于即使是最老练的观察家也在怀疑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向。

  当然,中国对待世界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文化、地理到政权性质和相对全球实力,许多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如果一个政府认为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的外交政策也会随之而变。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中国似乎一下子背离了长期奉行的许多外交政策原则。现在这样判定还为时过早,但中国正充斥着由危机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且对自身的持续崛起充满信心,愿意承受比过去更多的风险。中国很可能正在重新调整其外交路线,这将在全世界引起反响。

rts3fh86 copy.jpg

这是五月份拍摄的一张加尔万山谷的中国军事基地的卫星图片,上个月中印士兵在那里发生了冲突

  2020年伊始,由于被指责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起源不够透明,中国处于不利地位,但这并没有持续太久。北京迫切捍卫其全球形象。在控制住本土疫情后,中国开始了一场“口罩外交”,将自己塑造成新的全球卫生的领导者。不止于此,自疫情首次席卷全球以来的几个月里,北京几乎在每一个外交政策领域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攻势,加强了对香港的控制,加剧了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对澳大利亚发起了外交施压行动,在与印度的边境争端中动用了致命武力,并对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批评越来越强烈。

  过去,中国通常寻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偶尔会抓住机遇推进目标,而避免引发不适当的国际反应,一旦行为过度,就会谨慎地进行调整。然而,北京最近的行动并没有显示出这种保守或谨慎。中国可能只是在利用疫情造成的混乱和美国政府缺席留下的全球权力真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更深远、更持久的转变正在发生。世界或许已经初步见证了中国真正自信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子。

  话语转变

  中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语言和外交风格的转变。从历史上看,北京一直在官方外交声明中使用含蓄、拐弯抹角的语言,尤其是在批评华盛顿的时候。例如,2015年,在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建设引发最激烈的国际争议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敦促美国“珍惜整个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珍惜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这几乎谈不上是尖锐的批评。但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基调出现了新的、更为严厉的变化。“如果有人声称中国出口的东西是有毒的,那就停止戴中国制造的口罩和防护服,或者使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在中国被发现向几个欧洲国家提供了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后,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这样写道。中国外交官也批评西方民主国家对危机处理不当,并要求接受中国物资的国家给予赞扬。欧洲和非洲对此的反应非常强烈,以至于中国的一个重要智库在4月份警告北京,其咄咄逼人的风格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全球地位。

  这样的建议似乎无人理睬。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北京似乎不像过去那样注意形象。领导人因“战狼”外交名誉受损,却可能认为中国通过展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将获得更多好处,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一些软实力。

  中国一系列外交方针的改变也显示出了新的信心。对于一个不愿在世界上公开改变立场的政府来说,这是不寻常的。在过去,北京避免这样的改变,因为担心“丢脸”。但在最初拒绝对中国作为新冠病毒源头进行国际调查后,中国领导人在5月份的世界卫生大会说,一旦疫情消退,世界卫生组织(who)应该进行调查。尽管中国最初拒绝加入二十国集团的一项承诺,即向深陷经济危机的低收入国家提供债务减免,但后来它改变了主意并签署了协议,尽管附带了一些警告。这些变化表明,中国领导人相信其能够以维护中国利益的方式处理这两个棘手的过程。

  行为转变

  北京并不局限于大胆的言辞。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几乎在所有的领土争端中都加大了赌注,甚至引发了新的争端,这又一次背离了以往的做法。政治学家泰勒•弗拉维尔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把领土争端放在优先位置,推进一些议程,搁置其他争端,以避免立即造成太大紧张。这种克制的做法似乎已经不被采用了。

  自三月以来,中国加强了在东海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附近的巡逻;加大了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力度,派出船只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海岸附近徘徊;还在台湾附近进行了空中侦察;有效地结束了香港的半自治地位;引发了与不丹之间新的边界争端;还引发了与印度之间一场致命的边境冲突,从各方面来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来首次在海外使用武力。北京采取的任何一项行动本身都可能不足为奇。然而,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极不寻常的“四面出击”。

  ……

  甚至在其邻近地区之外,中国现在似乎也愿意挑起争议,甚至公开敌对。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堪培拉方面呼吁对疫情的起源进行独立调查后,北京方面对澳大利亚发出了严厉谴责,并对其实施了贸易制裁。它似乎还对澳大利亚政府服务器和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网络攻击。因此,澳大利亚公众舆论正迅速转向反对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更加强硬的对华外交政策。澳大利亚政府还宣布了增加国防开支的计划。北京方面似乎没有被吓倒,或许是因为它希望该地区其他国家在反对它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但这不会很快赢得对堪培拉的胜利。

  中国在对待澳大利亚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愿重新调整态度,而是坚持到底——象征着一种广泛的转变。回到2015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造岛行为激起了其他区域参与者的愤怒,北京感觉自己做得过火了,于是改变了策略,暂时缩减了其岛屿建设的规模,并开始将更多时间用于区域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相比之下,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重新考量这次的做法。

  ……

  一些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决策最高层的内部。过去,当政府遇到不可预见的外交政策挑战时,会有一个可以被外界理解的清晰的审议程序。当下的情况并非如此。据说,许多最重要的决策都将由中国领导人亲自做出,甚至没有可信赖的顾问团队。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不那么规避风险:参与的声音越来越少,一个毫不畏惧的强势领导人会持续推进他的目标。这与过去的领导人相信集体领导的制度化过程不同。世界已经开始见证中国新的决策风格的影响。

  还要怎么变?

  所有这些转变在总体上意味着什么,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会说,中国的战略并没有改变,只是抓住了时机,就像它以前多次做过的那样;利用美国在危机时刻令人震惊地放弃全球领导地位,在许多方面推进自身的利益。强硬的“疫情外交”只是中国外交政策长期以来的机会主义和即兴发挥传统的最新例证——只不过是为了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或许,特朗普政府三年的单边零和外交政策,鼓励了北京竭尽所能争取外交政策上的胜利,尤其是在美国忙于为11月有争议的总统选举做准备之际。

  但是美国以前也有过分裂和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比如在中东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没有采取这么多激进的行动。毫无疑问,美国领导力的缺乏是重要的因素,但中国领导人权力的巩固和其对中国地缘政治胜利到来的信念也关系甚多。这些才是推动北京采取行动的真正力量,美国退出世界仅仅是给中国提供了它得以行动的空间。

  很明显,北京的新外交政策已经留下了印记。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处于低谷,欧洲对中国的公众舆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受到影响。最近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生的致命边境冲突,可能会使印度更坚定地在该区域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不管是不是能预料到,北京陡转的外交线路正以新的方式付出持久的代价。

  中国的外交攻势肯定也将成为未来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无论在前副总统拜登还是特朗普的领导下,下一届政府都需要同时在许多方面准备迎接与北京的强硬双边外交,从香港到南中国海、印度和欧洲,中国的施压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美国领导人应该准备好面对和平建设性的话语之下中国外交官的“话语炸弹”,他们应该会期待与中国打交道,尽管中国在国际上受到了打击,但它仍保持着一个新兴大国的自信,甚至依然大胆。

  对于下一任美国总统来说,幸运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如何对中国采取更好的做法已经很明确。美国必须拒绝惩罚性的单边主义,这种做法近年来已成为常态,没有带来任何贸易或国家安全利益;必须重新调整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这是未来几十年制衡中国的唯一机会;必须重新支持联合国、七国集团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对于危机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国也非常乐意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领导这些机构。另外,美国必须恢复国内的健康和繁荣,才能在全球舞台上保持竞争力。

  如果说在当前的危机漩涡中,还能看到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北京已经拉开了自己的帷幕,让世界预览了一下不受约束的中国力量是何种模样。通过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刻留下权力真空,美国给中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去超越它——证明了中国没有资格获得全球唯一的领导地位。

  然而,如果华盛顿不尽快重返世界,那么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傲慢的外交政策可能并不重要——在没有好选项的情况下,世界可能一片糟。

  库尔特·坎贝尔(kurt m.campbell):亚洲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安全问题高级研究员;本文选译自《外交事务》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官网,原文网址: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0-07-15/china-done-biding-its-time

责任编辑:昀舒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

2020-07-16 17:05:4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坎贝尔&胡珀;昀舒/译
过去,中国通常寻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偶尔会抓住机遇推进目标,而避免引发不适当的国际反应,一旦行为过度,就会谨慎地进行调整。然而,北京最近的行动并没有显示出这种保守或谨慎。中国可能只是在利用疫情造成的混乱和美国政府缺席留下的全球权力真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更深远、更持久的转变正在发生。世界或许已经初步见证了中国真正自信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子。

  在这场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中,分析人士目睹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急剧下滑到历史最低点,并且复苏的希望渺茫。原因有很多,有一点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了比以往强硬得多的外交方针,这与它的此前的外交风格大相径庭,以至于即使是最老练的观察家也在怀疑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向。

  当然,中国对待世界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文化、地理到政权性质和相对全球实力,许多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如果一个政府认为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的外交政策也会随之而变。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中国似乎一下子背离了长期奉行的许多外交政策原则。现在这样判定还为时过早,但中国正充斥着由危机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且对自身的持续崛起充满信心,愿意承受比过去更多的风险。中国很可能正在重新调整其外交路线,这将在全世界引起反响。

rts3fh86 copy.jpg

这是五月份拍摄的一张加尔万山谷的中国军事基地的卫星图片,上个月中印士兵在那里发生了冲突

  2020年伊始,由于被指责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起源不够透明,中国处于不利地位,但这并没有持续太久。北京迫切捍卫其全球形象。在控制住本土疫情后,中国开始了一场“口罩外交”,将自己塑造成新的全球卫生的领导者。不止于此,自疫情首次席卷全球以来的几个月里,北京几乎在每一个外交政策领域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攻势,加强了对香港的控制,加剧了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对澳大利亚发起了外交施压行动,在与印度的边境争端中动用了致命武力,并对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批评越来越强烈。

  过去,中国通常寻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偶尔会抓住机遇推进目标,而避免引发不适当的国际反应,一旦行为过度,就会谨慎地进行调整。然而,北京最近的行动并没有显示出这种保守或谨慎。中国可能只是在利用疫情造成的混乱和美国政府缺席留下的全球权力真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更深远、更持久的转变正在发生。世界或许已经初步见证了中国真正自信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子。

  话语转变

  中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语言和外交风格的转变。从历史上看,北京一直在官方外交声明中使用含蓄、拐弯抹角的语言,尤其是在批评华盛顿的时候。例如,2015年,在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建设引发最激烈的国际争议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敦促美国“珍惜整个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珍惜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势头”,这几乎谈不上是尖锐的批评。但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基调出现了新的、更为严厉的变化。“如果有人声称中国出口的东西是有毒的,那就停止戴中国制造的口罩和防护服,或者使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在中国被发现向几个欧洲国家提供了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后,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这样写道。中国外交官也批评西方民主国家对危机处理不当,并要求接受中国物资的国家给予赞扬。欧洲和非洲对此的反应非常强烈,以至于中国的一个重要智库在4月份警告北京,其咄咄逼人的风格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全球地位。

  这样的建议似乎无人理睬。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北京似乎不像过去那样注意形象。领导人因“战狼”外交名誉受损,却可能认为中国通过展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将获得更多好处,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一些软实力。

  中国一系列外交方针的改变也显示出了新的信心。对于一个不愿在世界上公开改变立场的政府来说,这是不寻常的。在过去,北京避免这样的改变,因为担心“丢脸”。但在最初拒绝对中国作为新冠病毒源头进行国际调查后,中国领导人在5月份的世界卫生大会说,一旦疫情消退,世界卫生组织(who)应该进行调查。尽管中国最初拒绝加入二十国集团的一项承诺,即向深陷经济危机的低收入国家提供债务减免,但后来它改变了主意并签署了协议,尽管附带了一些警告。这些变化表明,中国领导人相信其能够以维护中国利益的方式处理这两个棘手的过程。

  行为转变

  北京并不局限于大胆的言辞。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几乎在所有的领土争端中都加大了赌注,甚至引发了新的争端,这又一次背离了以往的做法。政治学家泰勒•弗拉维尔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把领土争端放在优先位置,推进一些议程,搁置其他争端,以避免立即造成太大紧张。这种克制的做法似乎已经不被采用了。

  自三月以来,中国加强了在东海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附近的巡逻;加大了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力度,派出船只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海岸附近徘徊;还在台湾附近进行了空中侦察;有效地结束了香港的半自治地位;引发了与不丹之间新的边界争端;还引发了与印度之间一场致命的边境冲突,从各方面来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来首次在海外使用武力。北京采取的任何一项行动本身都可能不足为奇。然而,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极不寻常的“四面出击”。

  ……

  甚至在其邻近地区之外,中国现在似乎也愿意挑起争议,甚至公开敌对。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堪培拉方面呼吁对疫情的起源进行独立调查后,北京方面对澳大利亚发出了严厉谴责,并对其实施了贸易制裁。它似乎还对澳大利亚政府服务器和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网络攻击。因此,澳大利亚公众舆论正迅速转向反对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更加强硬的对华外交政策。澳大利亚政府还宣布了增加国防开支的计划。北京方面似乎没有被吓倒,或许是因为它希望该地区其他国家在反对它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但这不会很快赢得对堪培拉的胜利。

  中国在对待澳大利亚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愿重新调整态度,而是坚持到底——象征着一种广泛的转变。回到2015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造岛行为激起了其他区域参与者的愤怒,北京感觉自己做得过火了,于是改变了策略,暂时缩减了其岛屿建设的规模,并开始将更多时间用于区域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相比之下,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重新考量这次的做法。

  ……

  一些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决策最高层的内部。过去,当政府遇到不可预见的外交政策挑战时,会有一个可以被外界理解的清晰的审议程序。当下的情况并非如此。据说,许多最重要的决策都将由中国领导人亲自做出,甚至没有可信赖的顾问团队。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不那么规避风险:参与的声音越来越少,一个毫不畏惧的强势领导人会持续推进他的目标。这与过去的领导人相信集体领导的制度化过程不同。世界已经开始见证中国新的决策风格的影响。

  还要怎么变?

  所有这些转变在总体上意味着什么,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会说,中国的战略并没有改变,只是抓住了时机,就像它以前多次做过的那样;利用美国在危机时刻令人震惊地放弃全球领导地位,在许多方面推进自身的利益。强硬的“疫情外交”只是中国外交政策长期以来的机会主义和即兴发挥传统的最新例证——只不过是为了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或许,特朗普政府三年的单边零和外交政策,鼓励了北京竭尽所能争取外交政策上的胜利,尤其是在美国忙于为11月有争议的总统选举做准备之际。

  但是美国以前也有过分裂和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比如在中东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没有采取这么多激进的行动。毫无疑问,美国领导力的缺乏是重要的因素,但中国领导人权力的巩固和其对中国地缘政治胜利到来的信念也关系甚多。这些才是推动北京采取行动的真正力量,美国退出世界仅仅是给中国提供了它得以行动的空间。

  很明显,北京的新外交政策已经留下了印记。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处于低谷,欧洲对中国的公众舆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受到影响。最近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生的致命边境冲突,可能会使印度更坚定地在该区域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不管是不是能预料到,北京陡转的外交线路正以新的方式付出持久的代价。

  中国的外交攻势肯定也将成为未来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无论在前副总统拜登还是特朗普的领导下,下一届政府都需要同时在许多方面准备迎接与北京的强硬双边外交,从香港到南中国海、印度和欧洲,中国的施压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美国领导人应该准备好面对和平建设性的话语之下中国外交官的“话语炸弹”,他们应该会期待与中国打交道,尽管中国在国际上受到了打击,但它仍保持着一个新兴大国的自信,甚至依然大胆。

  对于下一任美国总统来说,幸运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如何对中国采取更好的做法已经很明确。美国必须拒绝惩罚性的单边主义,这种做法近年来已成为常态,没有带来任何贸易或国家安全利益;必须重新调整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这是未来几十年制衡中国的唯一机会;必须重新支持联合国、七国集团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对于危机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国也非常乐意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领导这些机构。另外,美国必须恢复国内的健康和繁荣,才能在全球舞台上保持竞争力。

  如果说在当前的危机漩涡中,还能看到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北京已经拉开了自己的帷幕,让世界预览了一下不受约束的中国力量是何种模样。通过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刻留下权力真空,美国给中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去超越它——证明了中国没有资格获得全球唯一的领导地位。

  然而,如果华盛顿不尽快重返世界,那么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傲慢的外交政策可能并不重要——在没有好选项的情况下,世界可能一片糟。

  库尔特·坎贝尔(kurt m.campbell):亚洲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安全问题高级研究员;本文选译自《外交事务》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官网,原文网址: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0-07-15/china-done-biding-its-time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坎贝尔&胡珀: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吗?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