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这样的悲惨场面与“波多黎各(西班牙语意为‘富庶的港口’)”的名字相比,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暧昧的“自由联邦”
对美国统治大失所望的波多黎各人开始企望获得真正的独立。尽管为了安抚岛上的独立情绪,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琼斯法案》,认可波多黎各人为美国公民,并赋予他们自主选举参、众两院议员的权利;激进的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党仍然开始宣扬在反抗“美国压迫者”的时候使用暴力和进行血与火的战斗的必要性。
这个党的领袖阿尔维斯·坎波斯自称是“波多黎各共和国”的总统。为了筹集资金,他下令印发“债券”,当共和国建立5年之后再行偿还。他许诺将来每5美元一股的“债券”可以兑换到1000美元或5000美元的高额赎金。
在庞塞城,他组织了一个青年团体,这些青年穿着统一的制服,身着黑上衣、白裤子并系着白领带,他称他们是“共和国的士官生”。很快,坎波斯以“煽动民众颠覆美国对波多黎各统治”的罪名入狱。时任波多黎各警察总长的美国人里格斯下令全力围剿民族主义党成员,造成4名民族主义党成员死亡。作为报复,1936年2月,民族主义党青年团体的两位成员在大街上刺杀了里格斯,随后他们被捕并死于警察总部。听闻此消息后,民族主义党成员迅速涌上街头举行持续抗议活动,声讨警察的屠杀行为。1937年3月21日,游行中的民族主义党成员的队伍与波多黎各警察部队发生冲突,导致19名民族主义党成员被杀,百余位成员受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被称为“庞塞大屠杀”。
1937年3月21日,游行中的民族主义党成员的队伍与波多黎各警察部队发生冲突,导致 19名民族主义党成员被杀,百余位成员受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被称作“庞塞大屠杀”
“庞塞大屠杀”作为波多黎各独立运动的标志性事件被载入史册。美国统治集团被迫做出让步,从1943年起,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建议,给予波多黎各选举自己总督的权利。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总督选举法案》,第二年,波多黎各选出首任民选总督,1952年,波多黎各宪法生效,确立了“自由邦”的地位。
话说回来,这个所谓的“自由邦”,实在是个妾身不明的奇葩。它是一个没有公民的“国家”,因为美国一直声称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需要服兵役)。这个徒有其名的“国家”不能同他国建立关系,它是一个任何国家都没有承认的“国家”。实际上,这个徒有其名的“国家”甚至连一个自己可以发一封信的邮局都没有⋯⋯美国继续控制波多黎各的国防、外交、关税等重要部门,且美国国会有权废除波多黎各议会通过的法律。波多黎各人也无权参加美国总统选举与国会议案投票(但免于缴纳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就像美国最高法院曾经说过的那样,“波多黎各属于美国,但它不是美国的一部分”。由于这个原因,在联合国大会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所列殖民地名单中,波多黎各自由邦一直榜上有名,因此“享有自决和独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941年8月,第65步兵团的士兵们在波多黎各萨利纳斯接受训练,该团由波多黎各士兵组成,二战中先后有50万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军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多黎各与美国本土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二战中先后有50万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军),大量移民在波多黎各及其北部宗主国之间来回流动(居住在美国本土的波多黎各人数量已与本土相当),经济上完全一体化,并且受到美国主宰的各种形式的“现代化”影响。
结果,在“自由邦”建立后的历次波多黎各公民投票(1967年、1993年、2012年)中,主张波多黎各完全独立者的比例始终少得可怜(譬如1967年公投里只有区区1%),大多数波多黎各民众更逐渐从保持“自由邦”的立场转向了与美国完全合并——然而,即使波多黎各在美国统治下已经度过了将近120年,可它基本上仍是一个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在特朗普总统鼓吹建立美墨边界墙以阻挡数量庞大的拉丁美洲西班牙语非法移民的背景下,在可预见的将来,波多黎各恐怕仍旧将继续保持其“自由邦”的暧昧地位,而无法摆脱世界上最后一批殖民地之一的尴尬身份抑或真正成为“星条旗”上的第五十一颗星。
2017年6月,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举行公民投票,尽管绝大多数参与投票的波多黎各人都投票选择成为美国第51个州,但这个小岛糟糕的经济境况以及西班牙语的文化背景,使其并入美国的梦想看起来仍将遥遥无期,因此仍将延续多年以来非驴非马的“自由邦”地位⋯⋯
被征服的征服者
波多黎各是巴哈马以南几百英里处的一个热带岛屿,位于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最东端,北濒大西洋,南临加勒比海。与西印度群岛的其他岛屿一样,公元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在平静的加勒比海上航行的时候,波多黎各岛上已经居住着印第安人。这个岛屿景色优美,宛如一个大花园,因此称为“泰诺”的印第安部落将这个岛屿称为“博里根”,泰诺语意即“贵人之地”。不幸的是,1509年,西班牙人到达波多黎各(时称“圣胡安岛”),在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中蜂拥而至的征服者凭借战争武器方面的明显优势,战胜了印第安土著居民,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并把印第安人当奴隶使用,役使他们从事开矿、房屋建筑和农业生产等劳动,而毫不顾及后者的权利——尽管印第安人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而且在西班牙航海者到来时曾经热情地接待过他们。
实际上,引起西班牙征服者对波多黎各极大兴趣的不过是岛上的贵金属矿砂。而到了1536年,波多黎各的金矿已经枯竭。黄金热平息下来之后,它对于西班牙人就不大有吸引力了。这块小小的殖民地在瘟疫、风暴与加勒比海盗的袭击之下,生活变得死气沉沉,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它主要被用来作为军事堡垒,保卫从本土驶往西属美洲大陆的西班牙船只,也用来作为供应过往船只淡水的港口。
直到1898年12月,美国与西班牙在巴黎签订了结束短暂美西战争的和约,根据这一和约,波多黎各被割让给美国,昔日征服者的后裔,又一次被征服了。
迷你蔗糖王国
在短暂的战争中,波多黎各人并没有对保家卫国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相反,当入侵的美军来到村镇时,大多数居民是热烈欢迎他们的。波多黎各民众甚至相信,美国人将把波多黎各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因此怀着对美国民主的向往和感激之情而欢迎美国接管波多黎各。当时的美国驻波多黎各高级专员亨利·卡罗就说,“他们(波多黎各人)希望在美国统治下荡涤几个世纪以来的污泥浊水,希望有一个正直的、有效率的政府,希望享有美国宪法所规定的美国公民应享有的最充分的自由⋯⋯希望一切有助于美国人民富裕、进步和幸福的制度普遍应用于该岛。”
然而,战后的现实很快令他们失望了。美国接管波多黎各的头两年,波多黎各每所学校都要求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和西班牙语,了解美国历史并熟悉美国地理,每所学校都要悬挂一面美国国旗,以期将波多黎各“美国化”。
事实上,华盛顿在意的只是这个殖民地对本国的经济价值:蔗糖显然是纬度偏北的美国不能大量生产的少数产品之一,所以必须攫取产糖的领土或是可以变成产糖地区的领土。与古巴在美国统治后的境遇相似,小小的热带岛屿波多黎各变成了另一个属于美国的“蔗糖王国”。到了1934年,只有200万人口的波多黎各竟然供应了美国1/7的蔗糖,而在美国统治初期,这个数字只有2.1%。
油画,描绘19世纪末波多黎各的蔗糖厂,与古巴在美国统治后的境遇相似,小小的热带岛屿波多黎各变成了另一个属于美国的“蔗糖王国”,甘蔗种植业也如同恶性肿瘤一般畸形增长
不幸的是,波多黎各民众从单一的种植业经济中得到的只是贫穷。波多黎各农工一天的收入“高达”12美分——这笔钱在当时的美国本土可以饲养一头半猪。波多黎各民众只能居住在海边建筑在木桩上的拥挤而不稳固的茅屋里,“城里的粪便和腐烂的垃圾淤积在红树根之间,在热带的阳光照射下逐渐分解,发出极难闻的臭气”。
这样的悲惨场面与“波多黎各(西班牙语意为‘富庶的港口’)”的名字相比,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暧昧的“自由联邦”
对美国统治大失所望的波多黎各人开始企望获得真正的独立。尽管为了安抚岛上的独立情绪,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琼斯法案》,认可波多黎各人为美国公民,并赋予他们自主选举参、众两院议员的权利;激进的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党仍然开始宣扬在反抗“美国压迫者”的时候使用暴力和进行血与火的战斗的必要性。
这个党的领袖阿尔维斯·坎波斯自称是“波多黎各共和国”的总统。为了筹集资金,他下令印发“债券”,当共和国建立5年之后再行偿还。他许诺将来每5美元一股的“债券”可以兑换到1000美元或5000美元的高额赎金。
在庞塞城,他组织了一个青年团体,这些青年穿着统一的制服,身着黑上衣、白裤子并系着白领带,他称他们是“共和国的士官生”。很快,坎波斯以“煽动民众颠覆美国对波多黎各统治”的罪名入狱。时任波多黎各警察总长的美国人里格斯下令全力围剿民族主义党成员,造成4名民族主义党成员死亡。作为报复,1936年2月,民族主义党青年团体的两位成员在大街上刺杀了里格斯,随后他们被捕并死于警察总部。听闻此消息后,民族主义党成员迅速涌上街头举行持续抗议活动,声讨警察的屠杀行为。1937年3月21日,游行中的民族主义党成员的队伍与波多黎各警察部队发生冲突,导致19名民族主义党成员被杀,百余位成员受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被称为“庞塞大屠杀”。
1937年3月21日,游行中的民族主义党成员的队伍与波多黎各警察部队发生冲突,导致 19名民族主义党成员被杀,百余位成员受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被称作“庞塞大屠杀”
“庞塞大屠杀”作为波多黎各独立运动的标志性事件被载入史册。美国统治集团被迫做出让步,从1943年起,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建议,给予波多黎各选举自己总督的权利。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总督选举法案》,第二年,波多黎各选出首任民选总督,1952年,波多黎各宪法生效,确立了“自由邦”的地位。
话说回来,这个所谓的“自由邦”,实在是个妾身不明的奇葩。它是一个没有公民的“国家”,因为美国一直声称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需要服兵役)。这个徒有其名的“国家”不能同他国建立关系,它是一个任何国家都没有承认的“国家”。实际上,这个徒有其名的“国家”甚至连一个自己可以发一封信的邮局都没有⋯⋯美国继续控制波多黎各的国防、外交、关税等重要部门,且美国国会有权废除波多黎各议会通过的法律。波多黎各人也无权参加美国总统选举与国会议案投票(但免于缴纳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就像美国最高法院曾经说过的那样,“波多黎各属于美国,但它不是美国的一部分”。由于这个原因,在联合国大会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所列殖民地名单中,波多黎各自由邦一直榜上有名,因此“享有自决和独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941年8月,第65步兵团的士兵们在波多黎各萨利纳斯接受训练,该团由波多黎各士兵组成,二战中先后有50万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军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多黎各与美国本土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二战中先后有50万波多黎各青年参加美军),大量移民在波多黎各及其北部宗主国之间来回流动(居住在美国本土的波多黎各人数量已与本土相当),经济上完全一体化,并且受到美国主宰的各种形式的“现代化”影响。
结果,在“自由邦”建立后的历次波多黎各公民投票(1967年、1993年、2012年)中,主张波多黎各完全独立者的比例始终少得可怜(譬如1967年公投里只有区区1%),大多数波多黎各民众更逐渐从保持“自由邦”的立场转向了与美国完全合并——然而,即使波多黎各在美国统治下已经度过了将近120年,可它基本上仍是一个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在特朗普总统鼓吹建立美墨边界墙以阻挡数量庞大的拉丁美洲西班牙语非法移民的背景下,在可预见的将来,波多黎各恐怕仍旧将继续保持其“自由邦”的暧昧地位,而无法摆脱世界上最后一批殖民地之一的尴尬身份抑或真正成为“星条旗”上的第五十一颗星。
参考文献:
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
俞仙芳:《战后美国本土波多黎各人研究》,
安东尼奥·努涅斯·希门尼斯:《美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埃里克·威廉斯:《加勒比海地区史》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