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中印对峙引发印度国内新一轮民族主义狂热潮
二、作为中印争端中的低调主角,不丹的态度是什么?
面对中印两国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爆发最长时间对峙,至今仍然紧张的局势,有许多国家在此期间有所表态。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诺尔特7月17日曾表示,美国对不断发展的中印对峙感到担忧,美国认为中印应该合作,努力提出一些和平的调解方案。诺尔特7月21日再次被问到中印军事对峙一事。诺尔特说,美国一直在密切且仔细地盯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敦促中印双方进行直接的对话,来缓解紧张局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7月18日至19日访问印度期间,也谈到中印对峙。她说,这是一个长期纠纷,领土纠纷应当和平解决。
8月7日,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尼泊尔既不会受中印两国的影响也不会卷入。
8月9日,阿联酋外交部长加尔格表示,印度和中国洞朗对峙的任何升级都有可能会对该地区的国家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双方应该设法友善地解决这次事件。
作为这次争端的一个主角,不丹的态度最值得关注。《印度每日电讯报》8月9日援引不具名不丹官员的话称,不丹希望保持“平衡”和“公开中立”。不丹对于洞朗冲突升级可能殃及自身战战兢兢,正拼命避免这一切。文章评论称,印度一直将不丹当做“最坚定的同盟”,不丹的沉默态度对印度不利。
不过,据印度报业托拉斯8月9日报道称,不丹方面已经承认,现中印洞朗争议地区并非不丹领土。这一消息是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王文丽在接待一印度媒体代表团时透露的。
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王文丽的话说:“印军越界事件发生后,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该事件发生地不属于不丹领土。不丹人也很奇怪为什么印度边境部队会进入中国领土。”王文丽还表示她的观点在不丹国家媒体及权威论坛上很普遍,那上面有“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印度最盼望的当然就是不丹方面出来否认中方的说法,但不丹方面一直保持沉默,不丹外交部和不丹驻新德里大使馆都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目前不丹与中国没有直接外交关系,其与北京的联络是通过设在新德里的外交机构来完成。有分析指出,鉴于近期不丹总理策林·托杰有可能会随尼泊尔总理访印。由于托杰是印度认为的“亲印”人士,这使得不丹在中印间真实态度尚需要进一步确定。
一名沙雕艺术家于印度洋一个沙滩上创作了一个传播中印友谊信息的作品
三、国际视角下的中印之争
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印此次对峙反映出“龙象之争”的激烈,以及这块土地具有的战略要义。许多战略分析师、学者对这次对峙的各种可能性及后果格外关注。
美国外交政策理事会(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亚洲问题专家史密斯 认为,中印双方都采取了比较强硬的立场,互不让步,彼此释放给对方和外界的信息都很相似,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战争。不过,史密斯强调,中国在此次同印度的对峙中不会得到什么,只会加重印度年轻人对中国的不信任,进一步拉近印度同美国和日本的距离。
美国威尔逊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库格尔曼认为,此次中印对峙和以往不同,考虑到当前中印关系的紧张,不丹这一第三方国家的牵涉,以及对峙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此次对峙很难轻易得以化解。最微妙地一点是,此次是印度军队首次在第三方国家和中国军队对峙。
也有美国学者直接呼吁印度撤军。美国休斯敦圣汤姆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泰勒认为,在莫迪结束访美之际,印度军队进入中国领土,违反了国际法。印军这种入侵应该是中印加大地缘战略竞争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特朗普拉拢印度”的影响。泰勒认为,中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和容忍度,印度方面并不理解中国在洞朗地区既有存在的广度,也不理解中国在该地区保持存在的决心。如果此次对峙引向战争,印度还有可能重蹈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覆辙,输给中国。
而在美国国内也有一些“美国不应该袖手旁观”的建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前中情局(cia)分析师里德尔(bruce riedel)8月7日在美国《每日野兽》网站撰文称,中印作为两大经济体和核大国,长期对峙可能对世界带来巨大影响。虽然双方均未要求美国介入斡旋,但是两国对峙也让美国的利益面临风险。特朗普政府应该时刻准备外交斡旋,派出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同时要高度关注美印军事关系。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度文化与文明教授刚古力(sumit ganguly)说,如果美国表现冷淡,不支持印度,印度就有可能采取和中国一样的强硬立场,美国所期待的那种中印直接对话解决问题,在短期内就不可能实现。一些美国保守学者甚至建议特朗普政府借此次中印对峙,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存在。
也有分析认为中印此次对峙不会演变为战争,认为双方“迟早”会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此次对峙。很多舆论都在猜测,中印会赶在9月厦门金砖峰会举行前解决这次对峙危机。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海事研究所战略教授莱尔·戈德斯坦认为,“基本上双方不大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对各自都是很糟糕的局面。特别是对北京而言,如果与印度爆发某种程度的军事冲突的话,势必将来要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印度,那它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怎么搞下去?”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戈德斯坦表示,双方的舆论此时都应该表现出冷静和克制,而不是煽风点火。“到头来,这两个拥核大国会发现他们争执的是那么不起眼的一块土地,而且还是在那么高的海拔,几乎没有太多的价值。”
不同的分析和观点凸显了中印对峙升级的潜在风险,以及此次中印对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之所以存在这种“战争”的猜想,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威胁论的阴影,另一方面离不开两国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公关”,以及中印对峙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印度快报》、《每日野兽》等
一、“不战不和”的对峙与不断升级的舆论战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因印方迟迟不肯撤兵,双方军队仍在紧张对峙。《印度快报》曾报道称,印度正在谋划解决中印对峙的两种选择,一个是让不丹军队代替印度,另一个是一直拖延对峙事件到11月。
分析人士认为,第一个选择的难度是与不丹的“协调问题”,印度必须巧妙地克服,这不仅涉及印度和不丹军队同时移动,还有关中国是否接受这一建议。对于第二个选择,将对峙延长至11月目前得到了印度政府内部的更多支持。那个时候,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使任何军事行动都变得困难。
8月10日,该报进一步报道,印度官方消息称,中印边境印军已经进入“不战不和”模式,印军并没有明显的调度军力和武器,若有任何行动也只是为了要维持现状。
6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公布了此次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中国领土的有关照片
中国方面,回顾这一个半月,截至8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官方已67次就印军非法越界表态发声。在外交部29场例行记者会中,有18场谈到中印边界问题,加上3次单独表态及《文件》发布,外交部共计约有54次就中印边界问题发声。此外,外交部长王毅还特别利用一国际场合对印度非法越界发出警告。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各级官员也有约8次通过各种渠道严正发声。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自6月26日首次公开做出回应以来,也适时阐明严正立场,就该事件总计进行4次表态。
梳理这一过程不难发现,中国官方的表态和回应整体呈现多层次、层层递进的特点,而《文件》的发表则标志着自中印在洞朗地区对峙以来中国在舆论场上发起的一场对印攻势进入到新的阶段,警告的程度也达到此前少见的密集、严厉水平。
中印边境对峙,也是一场舆论战,在两国互不相让的紧张局势下,军事战备氛围渐浓。
8月6日,中国多名军方人士接受国内媒体专访时表示,当中国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释放出最大善意和高度克制后,如果新德里仍执迷不悟,入侵者将面临被解放军清除出境的结果。“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就是最终采取武力方式时,事先不是没有警告你”。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也于8月6日刊登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的文章,说印军不请自来,之后不退出,“这是要等着解放军送行的节奏”。
8月7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警告如果印度不退让,中国将采取行动。社评说,如果莫迪政府听不懂中国的语言,并且拒绝来自不断升级局势本身的警告,“那么中国对印度新的自卫反击就很可能无法避免了。”
不过,《印度时报》网站在其8月7日的头条新闻中宣称“尽管言辞愤怒,但印度‘相当确定’中国不想开战”。该篇文章宣称,印度安全部门相当确定中国不会发动战争,甚至连“一次小型的军事行动”都不会有。
《中国日报》8月9日则发表社论警告印度称,“时间正在流逝”,如果印度不从洞朗对峙中撤离,那么“印度只能怨自己”。《中国日报》还表示:“中印对峙已经进入第七周,和平解决此次对峙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
同一天,《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伊特利在启动一场为纪念甘地1942年发起的“退出印度”运动75周年特别辩论时声称,印度已经从1962年与中国的战争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军队必须被自主打造,因为直到今天,印度仍然面临着邻国的挑战。”他还说,“我承认有些挑战仍然存在。有些人意图挑战我们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我坚信,我们勇敢的士兵有能力保卫国家安全,无论挑战来自东部边界还是西部边界,”并强调“军队可以为国家安全作出任何形式的牺牲。”
《印度时报》报道指出,在中印洞朗对峙已经近2个月的情况下,贾伊特利的发言具有“标志性意义”,尽管他没有具体提到这一点。
8月9日莫迪政府向英国媒体路透社透露,中印就双方撤军的外交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中方拒绝了印度提出的中国军队后撤数百米的建议。这意味着中国对印度的“同时撤军”的建议毫无兴趣。卡内基印度中心主任莫汉(c. raja mohan)等学者就认为,印度不太可能撤走,而本次风波也不太可能有“happy ending”(好结局)。
中印对峙引发印度国内新一轮民族主义狂热潮
二、作为中印争端中的低调主角,不丹的态度是什么?
面对中印两国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爆发最长时间对峙,至今仍然紧张的局势,有许多国家在此期间有所表态。
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诺尔特7月17日曾表示,美国对不断发展的中印对峙感到担忧,美国认为中印应该合作,努力提出一些和平的调解方案。诺尔特7月21日再次被问到中印军事对峙一事。诺尔特说,美国一直在密切且仔细地盯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敦促中印双方进行直接的对话,来缓解紧张局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7月18日至19日访问印度期间,也谈到中印对峙。她说,这是一个长期纠纷,领土纠纷应当和平解决。
8月7日,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尼泊尔既不会受中印两国的影响也不会卷入。
8月9日,阿联酋外交部长加尔格表示,印度和中国洞朗对峙的任何升级都有可能会对该地区的国家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双方应该设法友善地解决这次事件。
作为这次争端的一个主角,不丹的态度最值得关注。《印度每日电讯报》8月9日援引不具名不丹官员的话称,不丹希望保持“平衡”和“公开中立”。不丹对于洞朗冲突升级可能殃及自身战战兢兢,正拼命避免这一切。文章评论称,印度一直将不丹当做“最坚定的同盟”,不丹的沉默态度对印度不利。
不过,据印度报业托拉斯8月9日报道称,不丹方面已经承认,现中印洞朗争议地区并非不丹领土。这一消息是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王文丽在接待一印度媒体代表团时透露的。
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王文丽的话说:“印军越界事件发生后,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该事件发生地不属于不丹领土。不丹人也很奇怪为什么印度边境部队会进入中国领土。”王文丽还表示她的观点在不丹国家媒体及权威论坛上很普遍,那上面有“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印度最盼望的当然就是不丹方面出来否认中方的说法,但不丹方面一直保持沉默,不丹外交部和不丹驻新德里大使馆都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目前不丹与中国没有直接外交关系,其与北京的联络是通过设在新德里的外交机构来完成。有分析指出,鉴于近期不丹总理策林·托杰有可能会随尼泊尔总理访印。由于托杰是印度认为的“亲印”人士,这使得不丹在中印间真实态度尚需要进一步确定。
一名沙雕艺术家于印度洋一个沙滩上创作了一个传播中印友谊信息的作品
三、国际视角下的中印之争
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印此次对峙反映出“龙象之争”的激烈,以及这块土地具有的战略要义。许多战略分析师、学者对这次对峙的各种可能性及后果格外关注。
美国外交政策理事会(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亚洲问题专家史密斯 认为,中印双方都采取了比较强硬的立场,互不让步,彼此释放给对方和外界的信息都很相似,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战争。不过,史密斯强调,中国在此次同印度的对峙中不会得到什么,只会加重印度年轻人对中国的不信任,进一步拉近印度同美国和日本的距离。
美国威尔逊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库格尔曼认为,此次中印对峙和以往不同,考虑到当前中印关系的紧张,不丹这一第三方国家的牵涉,以及对峙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此次对峙很难轻易得以化解。最微妙地一点是,此次是印度军队首次在第三方国家和中国军队对峙。
也有美国学者直接呼吁印度撤军。美国休斯敦圣汤姆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泰勒认为,在莫迪结束访美之际,印度军队进入中国领土,违反了国际法。印军这种入侵应该是中印加大地缘战略竞争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特朗普拉拢印度”的影响。泰勒认为,中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和容忍度,印度方面并不理解中国在洞朗地区既有存在的广度,也不理解中国在该地区保持存在的决心。如果此次对峙引向战争,印度还有可能重蹈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覆辙,输给中国。
而在美国国内也有一些“美国不应该袖手旁观”的建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前中情局(cia)分析师里德尔(bruce riedel)8月7日在美国《每日野兽》网站撰文称,中印作为两大经济体和核大国,长期对峙可能对世界带来巨大影响。虽然双方均未要求美国介入斡旋,但是两国对峙也让美国的利益面临风险。特朗普政府应该时刻准备外交斡旋,派出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同时要高度关注美印军事关系。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度文化与文明教授刚古力(sumit ganguly)说,如果美国表现冷淡,不支持印度,印度就有可能采取和中国一样的强硬立场,美国所期待的那种中印直接对话解决问题,在短期内就不可能实现。一些美国保守学者甚至建议特朗普政府借此次中印对峙,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存在。
也有分析认为中印此次对峙不会演变为战争,认为双方“迟早”会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此次对峙。很多舆论都在猜测,中印会赶在9月厦门金砖峰会举行前解决这次对峙危机。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海事研究所战略教授莱尔·戈德斯坦认为,“基本上双方不大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对各自都是很糟糕的局面。特别是对北京而言,如果与印度爆发某种程度的军事冲突的话,势必将来要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印度,那它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怎么搞下去?”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戈德斯坦表示,双方的舆论此时都应该表现出冷静和克制,而不是煽风点火。“到头来,这两个拥核大国会发现他们争执的是那么不起眼的一块土地,而且还是在那么高的海拔,几乎没有太多的价值。”
不同的分析和观点凸显了中印对峙升级的潜在风险,以及此次中印对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之所以存在这种“战争”的猜想,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威胁论的阴影,另一方面离不开两国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公关”,以及中印对峙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印度快报》、《每日野兽》等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