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2月12日朝鲜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其最高领导人亲临现场指导并发表讲话。可惜的是,由于13号情人节前发生金正男在马来西亚被毒杀事件,人们关注点转移,忽视了朝鲜射导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现在,让马来西亚警方去抓人破案,我们静待真相大白,姑且回头重读朝鲜射导事件吧!
朝鲜这次射导的背景是: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朝鲜利用美国忙于大选之机,大幅高调地推进核导计划,一年2次核试,1次射星,24次射导,以致其最高领导人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宣称,在过去的一年中,朝鲜在加强国防力量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正式宣布朝鲜已成为“东方核强国”和“军事强国”。而在美国看来,朝鲜的核导计划正在触及美国为之划定的“红线”,几近实现两弹结合,开始对美国本土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因此,朝鲜宣布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这决不会发生”,意美国将出手制止。因此,2月初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出访韩国和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现场调查,为之前他宣布的就任后将向美国国会提交一份包括动用武力摧毁朝鲜核设施的作战计划做准备。
在这一背景下,朝鲜进行了这次发射活动。据报导,这次发射时间是2月12日上午当地时间6时55分,发射地点是平安北道芳岘里。这枚被朝鲜称为“新型战略武器”的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被命名为“北极星—2”型,是在2016年8月潜射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据韩国军方报道,这枚导弹飞行最高点为550公里,飞行距离500公里,最后落入日本海。
朝鲜这次射导活动向我们透露了重要信息。
1 朝鲜不顾世界各国普遍反对和安理会严厉制裁,继续推进核导计划。2016年朝鲜大步推进核导计划,遭到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安理会为此先后通过空前严厉的2270号和2321制裁决议。美、日、韩明确表示“绝不容忍”,并逐步加大对朝军事压力。但朝鲜不为所动,仍按照既定方针,坚定地、有条不紊地推进核导计划。这一方面表明,“网开一面”的制裁是无效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朝鲜的核计划是无限的,那种企图用某种“补偿”换取朝鲜冻结核计划的主张是不靠谱的。
2 朝鲜核导计划目前的重点是谋求投掷手段的多样化,追求的是能把核弹打到“这个星球的任何角落”,使那里“变成一片灰烬”(见朝中社2016年4月9日报道)。2016年9月9日朝鲜进行新一次核试验。据宣布,这次核试与以前几次核试不同,这次爆炸的不是核装置,而是已经定型的小型核弹,其目的是检验已实现标准化、规格化的核弹头构造及工作特点、性能和威力。质言之,朝鲜已经实现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和实战化。但与此相比,朝鲜的导弹技术远远落后于其核弹水平。去年朝鲜进行8次中程导弹试射,据测算,其中7次是不成功的。其潜射活动迄今共进行6次,技术及装备仍处于初始阶段。远程导弹虽以发射卫星的方式进行过多次试射,但完整试射活动虽已准备就绪但尚未进行。朝鲜追求的是“能在水下和空中任意空间”发动攻击,导弹技术无疑是其核计划的短板。因此,今后一个阶段朝鲜将集中精力试射多种型号的导弹。
3 2月12日的射导表明朝鲜在导弹技术方面已获得多项突破。
(1)“北极星--2”使用的是固体燃料,表明朝鲜已实现了导弹从液体燃料向固体燃料的转换。这样,朝鲜无需在现场注入燃料,可以做到更安全、更隐蔽,不易被发现、跟踪和摧毁。更重要的是,固体燃料发动机可做成集束发动机,使导弹射程大为延长。
(2)这次试射中使用了潜射常用的“冷发射体系”,即启动发射后,首先借助辅助动力把导弹弹射出发射筒升空,然后点燃发动机。这种技术可使发射更加稳定。这次试射也是为朝鲜进一步提高潜射技术进行的一次重要试验,一箭双雕。
(3)在这次发射活动中,导弹的飞行状态有较好的控制,表明朝鲜的弹道导弹动力飞行阶段制导技术有较大提高。据朝中社报道,这次试射“检验了能搭载更高水平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制导和躲避拦截性能”,“级间分离等技术难点得到验证”。
(4)这次发射首次使用了其自行研制的履带式导弹发射车,验证了“地上发射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移动式发射装置可使朝鲜在路况恶劣的山地进行导弹发射,从而增加了导弹攻击的机动性。
4 “北极星--2”中程导弹理论射程为2500-3000公里。朝鲜在发射时采用了“高弹道发射”模式,调高发射角,使弹道最高点超过550公里,将射程缩短为500公里。这种奇特的发射方式,用意是使弹着点不要离日本太近,以免引起日本强烈反应。1998年8月朝鲜首次进行大浦洞导弹发射,导弹飞越日本上空。由于当时日本没有任何准备,故除去一片惊慌之外并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此后,日本便警觉起来,为拦截犯境的朝鲜导弹进行了万全准备。显然,朝鲜在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
5 朝鲜最高领导人元旦宣布,朝鲜洲际导弹发射准备工作就绪,但2月12日发射的不是洲际导弹,而是中程导弹,这与此前朝鲜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12月10日,朝鲜最高领导人宣布朝鲜是“拥有氢弹”的国家。26天以后,即2016年1月6日朝鲜进行氢弹试验,以证明最高领导人讲话不虚。但这次朝鲜的做法与领导人的宣布不符。这极有可能与特朗普明确表示将出手拦截朝鲜洲际导弹有关。这表明,朝鲜虽然在言辞上强硬抗美,但在行动上仍是小心翼翼,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这对我们理解朝美关系提供了线索。
6 人们注意到,朝鲜2月12日进行发射活动时,正值日本安倍晋三访美与特朗普会谈的时候;而此前2月9日,特朗普写信给中国主席,2月10日中美首脑直接通电话,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冷淡关系出现转机。朝鲜选择这样一个时机进行发射活动,其用意耐人寻味。正如朝鲜通过核试有效牵制中韩关系一样(朝鲜核试,韩国感到威胁,萨德入韩,中国反对,中韩关系恶化),朝鲜射导美国必然有强烈反应,如将战略武器调往东亚,美韩联合军演,中国必有应对,中美关系对抗加剧。这表明,朝鲜射导,除去军事目的以外,还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政治追求,力求对中韩、中美关系施加影响。
看来,朝鲜这次射导收获多多。但是,中国古代哲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朝鲜这次射导激化了半岛紧张局势,恶化了国际关系,迫使相关国家调整对朝政策。特别是,此举促使刚刚上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前结束对朝政策的思考和选择过程,迅速向对抗定型。特朗普在朝鲜射导次日便明确地表示,美国将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对待朝鲜。美国已着手为最后摊牌做准备。
2017年的朝鲜半岛要多事了。
2月12日朝鲜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其最高领导人亲临现场指导并发表讲话。可惜的是,由于13号情人节前发生金正男在马来西亚被毒杀事件,人们关注点转移,忽视了朝鲜射导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现在,让马来西亚警方去抓人破案,我们静待真相大白,姑且回头重读朝鲜射导事件吧!
朝鲜这次射导的背景是: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朝鲜利用美国忙于大选之机,大幅高调地推进核导计划,一年2次核试,1次射星,24次射导,以致其最高领导人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宣称,在过去的一年中,朝鲜在加强国防力量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正式宣布朝鲜已成为“东方核强国”和“军事强国”。而在美国看来,朝鲜的核导计划正在触及美国为之划定的“红线”,几近实现两弹结合,开始对美国本土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因此,朝鲜宣布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这决不会发生”,意美国将出手制止。因此,2月初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出访韩国和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现场调查,为之前他宣布的就任后将向美国国会提交一份包括动用武力摧毁朝鲜核设施的作战计划做准备。
在这一背景下,朝鲜进行了这次发射活动。据报导,这次发射时间是2月12日上午当地时间6时55分,发射地点是平安北道芳岘里。这枚被朝鲜称为“新型战略武器”的地对地中远程弹道导弹被命名为“北极星—2”型,是在2016年8月潜射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据韩国军方报道,这枚导弹飞行最高点为550公里,飞行距离500公里,最后落入日本海。
朝鲜这次射导活动向我们透露了重要信息。
1 朝鲜不顾世界各国普遍反对和安理会严厉制裁,继续推进核导计划。2016年朝鲜大步推进核导计划,遭到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安理会为此先后通过空前严厉的2270号和2321制裁决议。美、日、韩明确表示“绝不容忍”,并逐步加大对朝军事压力。但朝鲜不为所动,仍按照既定方针,坚定地、有条不紊地推进核导计划。这一方面表明,“网开一面”的制裁是无效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朝鲜的核计划是无限的,那种企图用某种“补偿”换取朝鲜冻结核计划的主张是不靠谱的。
2 朝鲜核导计划目前的重点是谋求投掷手段的多样化,追求的是能把核弹打到“这个星球的任何角落”,使那里“变成一片灰烬”(见朝中社2016年4月9日报道)。2016年9月9日朝鲜进行新一次核试验。据宣布,这次核试与以前几次核试不同,这次爆炸的不是核装置,而是已经定型的小型核弹,其目的是检验已实现标准化、规格化的核弹头构造及工作特点、性能和威力。质言之,朝鲜已经实现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和实战化。但与此相比,朝鲜的导弹技术远远落后于其核弹水平。去年朝鲜进行8次中程导弹试射,据测算,其中7次是不成功的。其潜射活动迄今共进行6次,技术及装备仍处于初始阶段。远程导弹虽以发射卫星的方式进行过多次试射,但完整试射活动虽已准备就绪但尚未进行。朝鲜追求的是“能在水下和空中任意空间”发动攻击,导弹技术无疑是其核计划的短板。因此,今后一个阶段朝鲜将集中精力试射多种型号的导弹。
3 2月12日的射导表明朝鲜在导弹技术方面已获得多项突破。
(1)“北极星--2”使用的是固体燃料,表明朝鲜已实现了导弹从液体燃料向固体燃料的转换。这样,朝鲜无需在现场注入燃料,可以做到更安全、更隐蔽,不易被发现、跟踪和摧毁。更重要的是,固体燃料发动机可做成集束发动机,使导弹射程大为延长。
(2)这次试射中使用了潜射常用的“冷发射体系”,即启动发射后,首先借助辅助动力把导弹弹射出发射筒升空,然后点燃发动机。这种技术可使发射更加稳定。这次试射也是为朝鲜进一步提高潜射技术进行的一次重要试验,一箭双雕。
(3)在这次发射活动中,导弹的飞行状态有较好的控制,表明朝鲜的弹道导弹动力飞行阶段制导技术有较大提高。据朝中社报道,这次试射“检验了能搭载更高水平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制导和躲避拦截性能”,“级间分离等技术难点得到验证”。
(4)这次发射首次使用了其自行研制的履带式导弹发射车,验证了“地上发射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移动式发射装置可使朝鲜在路况恶劣的山地进行导弹发射,从而增加了导弹攻击的机动性。
4 “北极星--2”中程导弹理论射程为2500-3000公里。朝鲜在发射时采用了“高弹道发射”模式,调高发射角,使弹道最高点超过550公里,将射程缩短为500公里。这种奇特的发射方式,用意是使弹着点不要离日本太近,以免引起日本强烈反应。1998年8月朝鲜首次进行大浦洞导弹发射,导弹飞越日本上空。由于当时日本没有任何准备,故除去一片惊慌之外并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此后,日本便警觉起来,为拦截犯境的朝鲜导弹进行了万全准备。显然,朝鲜在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
5 朝鲜最高领导人元旦宣布,朝鲜洲际导弹发射准备工作就绪,但2月12日发射的不是洲际导弹,而是中程导弹,这与此前朝鲜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12月10日,朝鲜最高领导人宣布朝鲜是“拥有氢弹”的国家。26天以后,即2016年1月6日朝鲜进行氢弹试验,以证明最高领导人讲话不虚。但这次朝鲜的做法与领导人的宣布不符。这极有可能与特朗普明确表示将出手拦截朝鲜洲际导弹有关。这表明,朝鲜虽然在言辞上强硬抗美,但在行动上仍是小心翼翼,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这对我们理解朝美关系提供了线索。
6 人们注意到,朝鲜2月12日进行发射活动时,正值日本安倍晋三访美与特朗普会谈的时候;而此前2月9日,特朗普写信给中国主席,2月10日中美首脑直接通电话,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冷淡关系出现转机。朝鲜选择这样一个时机进行发射活动,其用意耐人寻味。正如朝鲜通过核试有效牵制中韩关系一样(朝鲜核试,韩国感到威胁,萨德入韩,中国反对,中韩关系恶化),朝鲜射导美国必然有强烈反应,如将战略武器调往东亚,美韩联合军演,中国必有应对,中美关系对抗加剧。这表明,朝鲜射导,除去军事目的以外,还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政治追求,力求对中韩、中美关系施加影响。
看来,朝鲜这次射导收获多多。但是,中国古代哲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朝鲜这次射导激化了半岛紧张局势,恶化了国际关系,迫使相关国家调整对朝政策。特别是,此举促使刚刚上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前结束对朝政策的思考和选择过程,迅速向对抗定型。特朗普在朝鲜射导次日便明确地表示,美国将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对待朝鲜。美国已着手为最后摊牌做准备。
2017年的朝鲜半岛要多事了。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