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周边字号: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凯发k8官方首页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
2017-03-05 09:17:34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张云
关键词:朝鲜 点击: 次 我要评论
东北亚缺乏一个地区性安全框架,而美朝之间至今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加上美国强化同盟网络,导致朝鲜国内治理机制日益僵硬,对外日益强硬的恶性循环。所以,朝鲜半岛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不从结构上解决不稳定因素,仅聚焦核问题,解决不了朝鲜问题。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新年伊始,朝鲜再次发射导弹,紧接着发生了金正男离奇遇害事件,这让中国的对朝政策面临新的挑战。核武试验和弹道导弹发射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已经多次与国际社会一道谴责,也参与了制裁,但仍不断受到中国经济制裁不够,才让朝鲜在核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指责。

  金正男事件真相目前尚不明朗,如果最后证明同朝鲜当局有关,那中国表态就更加为难,谴责将会导致中朝关系恶化,而含糊其辞则会受到国际舆论的道德责难,可以想象中国国内对于对朝政策选择的争论也会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冷静地从战略和历史角度审视对朝政策。

  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目标

  每一次朝鲜发射导弹或者试射核弹,都会引发一轮中国对朝政策是否失败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冷战后中国对朝政策的确“效果不佳”,唇齿相依关系已经从官方辞令中淡出,而中国对朝鲜的核武导弹计划几乎“没有约束力”。相反,朝鲜的做法让美国强化在东北亚的安全同盟,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找到了借口,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历史上,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不安全的“策源地”,中日甲午战争,中美朝鲜战争都源于此。这些历史教训决定了中国必然从历史和战略的视角,而非短期和适用的角度考虑朝鲜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要一个什么样的朝鲜半岛呢?至少不能够再次成为战火的策源地,而应该是无核、统一、繁荣,不受外部势力控制,同中国友好的朝鲜半岛。

  这个远景,不可能通过外力强制改变朝鲜现有的治理体制,然后进行新国家建设实现。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实现朝鲜向着自发性改革道路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逐渐回归到国际社会,把现在地区安全“负资产”的朝鲜变为“正能量”,这是做加法的“增量稳定”的思维。

  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核扩散问题,只要朝鲜放弃走核武装道路,地区安全就能够实现,而这些都建立在朝鲜政权必须改变的基础上。然而在中国看来,朝鲜半岛问题本质是一个冷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美国建立的旧金山体制不仅分裂了中国,还分裂了朝鲜。

  东北亚缺乏一个地区性安全框架,而美朝之间至今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加上美国强化同盟网络,导致朝鲜国内治理机制日益僵硬,对外日益强硬的恶性循环。所以,朝鲜半岛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不从结构上解决不稳定因素,仅聚焦核问题,解决不了朝鲜问题。

  美国期待或者预期朝鲜内部突然发生巨变,或者外部造成巨变,但中国期待的则是朝鲜自发性地走上自主改革开放道路,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渐进变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不可能对朝鲜进行抛弃式的经济制裁,也不可能对其内部治理模式公开批评,而是通过创造美朝对话条件,改善朝鲜的外部环境,以及展示中国转型成果,向北朝鲜传递变革的必要性。

  外界对中国朝鲜政策几大误认知

  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对朝政策的上述战略逻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不仅国际上存在误认知,国内恐怕误认知也很普遍。

  误认知之一:由于中朝两党意识形态一致,中国援助朝鲜出于担心其崩溃会带来中国政府自身执政危机。

  首先中朝关系在意识形态上并不存在一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朝鲜国内治理模式及其经济结果,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的思维背道而驰。如果在中国进行民意测验,估计绝大多数不仅不会认同目前朝鲜的现状,而且会表示不满。即使朝鲜真的发生政权崩溃的情况,也不会对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构成任何威胁。防止朝鲜发生意外,主要还是出于战略和安全的考量。

  误认知之二:中国担心朝鲜政府崩溃后大量的难民涌入,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引发东北地区的混乱,因而希望维持现状。

  国内秩序急速解体带来难民潮,对于周边国家形成巨大社会经济政治负面后果,已经在利比亚、叙利亚危机中明显体现,因而中国有这样的担忧不足为奇。问题是这是否会成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呢?维持现状就是为了防止难民潮的逻辑,已经不起推敲。

  第一,据报道,现在就有几十万朝鲜人进入中国,从难民角度来说,中国不会认为维持现状就一劳永逸。第二,同中东和欧洲国家不同,中国的国家体量,即使朝鲜真的崩溃,也不一定就没有能力应对难民问题,更何况上述担忧建立在朝鲜突然崩溃的假设基础上,但这不一定会发生。

  误认知之三:中国担心朝鲜政府崩溃后,驻韩美军将会逼近鸭绿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永久性直接威胁,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政权继续生存的现状,为中美关系提供“战略缓冲区”。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对于制裁朝鲜“三心二意”,继续同朝鲜保持经济关系,担心一旦朝鲜政权崩溃,美国的军事力量就直接到中国的家门口,因而出于自身私利不愿意同“国际社会”一起改变朝鲜。

  这种逻辑的问题在于,中国默认当前朝鲜半岛的现状就等于持久的稳定,问题是,一个日益核武化的朝鲜以及日益强化的美韩、美日同盟和地区导弹系统的建立,中国怎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现状呢?

  中国和相关方假设朝鲜一定会在不久发生迅速崩溃,导致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消极怠工”“维持现状”误认知的出现,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如果仅仅把上述猜测性的担忧,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把维持消极稳定作为战略目标的话,这种认知无疑是对中国战略创造力的轻视。

  把中国逻辑转化为地区共识

  冷战后,中国对朝政策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积极接触和间接压力的方式,促使朝鲜认识到,只有走改革开放的自主性变革道路才有未来,同时在外交上努力促成美朝改善关系,为朝鲜的思维转变创造外部宽松环境,最终实现东北亚的全局性稳定。

  虽然朝核问题日益严峻,现在又发生了金正男事件,但中国冷战后对朝政策的上述基本逻辑没有错,越是在危机面前,越是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坚持。那么为什么中国正确的战略选择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战略选择的基本逻辑,并没有能够成为各方的共识,特别是美国和韩国。

  首先,中国要把战略逻辑转变成中美之间的基本共识,才会让朝鲜半岛问题有突破。到目前为止,美国对朝问题的讨论,始终建立在预设朝鲜即将崩溃的隐性假设上,这就意味着基本的信任无法实现。中国需要让美国清醒,这个政权不会那么快倒台,要在这个前提下谈才会有成果,否则不可能持续。所以今后中美在对朝鲜问题基本认知上,需要达成一些基本共识,第一朝鲜政权不会倒,第二朝鲜要改革也可能改革。

  第二,中国的战略逻辑同样需要成为中韩之间的基本共识。韩国国内对朝鲜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思路激烈交锋和竞争,一种同中国的战略逻辑相近,主张通过接触和渐进改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另一种则同美国的逻辑相近,认为朝鲜政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因而需要以此作各种准备以防不测。中国对韩外交,需要朝着如何让前者能够成为韩国国内的主流逻辑的方向努力。

  第三,朝鲜问题上,中日战略合作的可能性较小。日本作为东北亚重要国家,本来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但遗憾的是日本过多地把焦点聚集在日本人质绑架事件上,国内政治利益机会主义的做法,阻碍了日本发挥战略作用。

  引导朝鲜进行自发性改革,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让朝鲜重返国际社会,融入世界经济,渐进促成朝鲜和平统一,最终实现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增量稳定”,这是中国冷战后一贯的战略选择。

  这个战略选择不应该因为金正男事件而动摇,今后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危机和挑战。而中国外交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减少外界三大误认知,如何把上述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基本逻辑,转化为东北亚地区各主要国家的共识。没有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共识,任何机制都会变得很脆弱和难以持续;而建立国际共识,正是对中国大国外交能力的大考验。

责任编辑: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

2017-03-05 09:17:34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张云
关键词:朝鲜 我要评论
东北亚缺乏一个地区性安全框架,而美朝之间至今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加上美国强化同盟网络,导致朝鲜国内治理机制日益僵硬,对外日益强硬的恶性循环。所以,朝鲜半岛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不从结构上解决不稳定因素,仅聚焦核问题,解决不了朝鲜问题。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新年伊始,朝鲜再次发射导弹,紧接着发生了金正男离奇遇害事件,这让中国的对朝政策面临新的挑战。核武试验和弹道导弹发射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已经多次与国际社会一道谴责,也参与了制裁,但仍不断受到中国经济制裁不够,才让朝鲜在核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指责。

  金正男事件真相目前尚不明朗,如果最后证明同朝鲜当局有关,那中国表态就更加为难,谴责将会导致中朝关系恶化,而含糊其辞则会受到国际舆论的道德责难,可以想象中国国内对于对朝政策选择的争论也会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冷静地从战略和历史角度审视对朝政策。

  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目标

  每一次朝鲜发射导弹或者试射核弹,都会引发一轮中国对朝政策是否失败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冷战后中国对朝政策的确“效果不佳”,唇齿相依关系已经从官方辞令中淡出,而中国对朝鲜的核武导弹计划几乎“没有约束力”。相反,朝鲜的做法让美国强化在东北亚的安全同盟,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找到了借口,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历史上,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不安全的“策源地”,中日甲午战争,中美朝鲜战争都源于此。这些历史教训决定了中国必然从历史和战略的视角,而非短期和适用的角度考虑朝鲜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要一个什么样的朝鲜半岛呢?至少不能够再次成为战火的策源地,而应该是无核、统一、繁荣,不受外部势力控制,同中国友好的朝鲜半岛。

  这个远景,不可能通过外力强制改变朝鲜现有的治理体制,然后进行新国家建设实现。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实现朝鲜向着自发性改革道路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逐渐回归到国际社会,把现在地区安全“负资产”的朝鲜变为“正能量”,这是做加法的“增量稳定”的思维。

  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核扩散问题,只要朝鲜放弃走核武装道路,地区安全就能够实现,而这些都建立在朝鲜政权必须改变的基础上。然而在中国看来,朝鲜半岛问题本质是一个冷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美国建立的旧金山体制不仅分裂了中国,还分裂了朝鲜。

  东北亚缺乏一个地区性安全框架,而美朝之间至今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加上美国强化同盟网络,导致朝鲜国内治理机制日益僵硬,对外日益强硬的恶性循环。所以,朝鲜半岛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不从结构上解决不稳定因素,仅聚焦核问题,解决不了朝鲜问题。

  美国期待或者预期朝鲜内部突然发生巨变,或者外部造成巨变,但中国期待的则是朝鲜自发性地走上自主改革开放道路,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渐进变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不可能对朝鲜进行抛弃式的经济制裁,也不可能对其内部治理模式公开批评,而是通过创造美朝对话条件,改善朝鲜的外部环境,以及展示中国转型成果,向北朝鲜传递变革的必要性。

  外界对中国朝鲜政策几大误认知

  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对朝政策的上述战略逻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不仅国际上存在误认知,国内恐怕误认知也很普遍。

  误认知之一:由于中朝两党意识形态一致,中国援助朝鲜出于担心其崩溃会带来中国政府自身执政危机。

  首先中朝关系在意识形态上并不存在一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朝鲜国内治理模式及其经济结果,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的思维背道而驰。如果在中国进行民意测验,估计绝大多数不仅不会认同目前朝鲜的现状,而且会表示不满。即使朝鲜真的发生政权崩溃的情况,也不会对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构成任何威胁。防止朝鲜发生意外,主要还是出于战略和安全的考量。

  误认知之二:中国担心朝鲜政府崩溃后大量的难民涌入,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引发东北地区的混乱,因而希望维持现状。

  国内秩序急速解体带来难民潮,对于周边国家形成巨大社会经济政治负面后果,已经在利比亚、叙利亚危机中明显体现,因而中国有这样的担忧不足为奇。问题是这是否会成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呢?维持现状就是为了防止难民潮的逻辑,已经不起推敲。

  第一,据报道,现在就有几十万朝鲜人进入中国,从难民角度来说,中国不会认为维持现状就一劳永逸。第二,同中东和欧洲国家不同,中国的国家体量,即使朝鲜真的崩溃,也不一定就没有能力应对难民问题,更何况上述担忧建立在朝鲜突然崩溃的假设基础上,但这不一定会发生。

  误认知之三:中国担心朝鲜政府崩溃后,驻韩美军将会逼近鸭绿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永久性直接威胁,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政权继续生存的现状,为中美关系提供“战略缓冲区”。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对于制裁朝鲜“三心二意”,继续同朝鲜保持经济关系,担心一旦朝鲜政权崩溃,美国的军事力量就直接到中国的家门口,因而出于自身私利不愿意同“国际社会”一起改变朝鲜。

  这种逻辑的问题在于,中国默认当前朝鲜半岛的现状就等于持久的稳定,问题是,一个日益核武化的朝鲜以及日益强化的美韩、美日同盟和地区导弹系统的建立,中国怎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现状呢?

  中国和相关方假设朝鲜一定会在不久发生迅速崩溃,导致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消极怠工”“维持现状”误认知的出现,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如果仅仅把上述猜测性的担忧,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把维持消极稳定作为战略目标的话,这种认知无疑是对中国战略创造力的轻视。

  把中国逻辑转化为地区共识

  冷战后,中国对朝政策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积极接触和间接压力的方式,促使朝鲜认识到,只有走改革开放的自主性变革道路才有未来,同时在外交上努力促成美朝改善关系,为朝鲜的思维转变创造外部宽松环境,最终实现东北亚的全局性稳定。

  虽然朝核问题日益严峻,现在又发生了金正男事件,但中国冷战后对朝政策的上述基本逻辑没有错,越是在危机面前,越是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坚持。那么为什么中国正确的战略选择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战略选择的基本逻辑,并没有能够成为各方的共识,特别是美国和韩国。

  首先,中国要把战略逻辑转变成中美之间的基本共识,才会让朝鲜半岛问题有突破。到目前为止,美国对朝问题的讨论,始终建立在预设朝鲜即将崩溃的隐性假设上,这就意味着基本的信任无法实现。中国需要让美国清醒,这个政权不会那么快倒台,要在这个前提下谈才会有成果,否则不可能持续。所以今后中美在对朝鲜问题基本认知上,需要达成一些基本共识,第一朝鲜政权不会倒,第二朝鲜要改革也可能改革。

  第二,中国的战略逻辑同样需要成为中韩之间的基本共识。韩国国内对朝鲜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思路激烈交锋和竞争,一种同中国的战略逻辑相近,主张通过接触和渐进改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另一种则同美国的逻辑相近,认为朝鲜政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因而需要以此作各种准备以防不测。中国对韩外交,需要朝着如何让前者能够成为韩国国内的主流逻辑的方向努力。

  第三,朝鲜问题上,中日战略合作的可能性较小。日本作为东北亚重要国家,本来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但遗憾的是日本过多地把焦点聚集在日本人质绑架事件上,国内政治利益机会主义的做法,阻碍了日本发挥战略作用。

  引导朝鲜进行自发性改革,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让朝鲜重返国际社会,融入世界经济,渐进促成朝鲜和平统一,最终实现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增量稳定”,这是中国冷战后一贯的战略选择。

  这个战略选择不应该因为金正男事件而动摇,今后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危机和挑战。而中国外交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减少外界三大误认知,如何把上述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基本逻辑,转化为东北亚地区各主要国家的共识。没有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共识,任何机制都会变得很脆弱和难以持续;而建立国际共识,正是对中国大国外交能力的大考验。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张云:金正男事件与中国对朝政策的战略选择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