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最近在读久德加藤的一本书『想念印尼』(kangen indonesia),感触很深。很久以前,我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法国学者伊丽莎白·皮萨妮写的『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和后者相比,久德加藤的写作更容易获得我的共鸣,可能是因为东方人的视角更为接近。
久德加藤,出生于日本镰仓,1988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文学系,后游历美国、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在悉尼大学获宗教社会学博士,曾在印尼、菲律宾等地任教,目前在大阪任大学教授。因其在现代伊斯兰教方面的研究于2012年获美国汤因比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学者。
久德加藤的『想念印尼』只有100多页,并不是学术性的著作,而是一些在印尼经历的回忆和评论,读起来很轻松。他在前言里写到:“从1991年开始,到2009年我回到日本,我和印尼的联系已经持续了近20年。作为一名研究印尼的学者,我可能知道的还不多。事实上,我对印尼真正又能理解多少呢?我并不自信能够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印尼是个无止尽的话题。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不知道,又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再去做田野调查。”
这段话打动了我,因为我也会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我选了前面的两个章节,“宽容的心”和“我的朋友瓦希德”,翻译成中文,与大家分享。推荐有条件的各位的去读印尼语原书,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印尼的不同观感。
宽 容 的 心
在印尼,有几个神奇的词语。其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就是“堵车”(macet)。印尼人很少会守时。如果有人约会迟到,从嘴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是“堵车”。然后,说话的对象就会会心说“哦,是这样。”(oh, begitu.)事就过去了。我觉得印尼人的时间观念常常会让日本人疑惑。
我自己不喜欢让别人等,也不喜欢等别人。所以,如果我约了别人,都会尽量不迟到。在做调研的时候,很多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访谈对象就应该等我。到现在为止,只要是越好的访谈,我一次也没有迟到过。这是我在调研中值得骄傲的地方。
但是,守时是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到的。有时候我也感到压力很大。去年底,我在日惹做调研。因为我是在利用日本的假期来做这个事,所以时间很紧张。如果我约了人见面,肯定不能迟到。我甚至只能减少睡眠的时间来搜集数据和联系访谈。
有一天,我要从卡查玛达大学去另一个地方。但是,我不知道路线。我准备做公交车去,于是我就问旁边银行的停车场的看车师傅,我应该坐哪条线路。看车师傅很热情的回答了我的问题,然后我们还聊了几句。
我说:“天太热了。我现在在做调研,但是我实在是太累了,觉都不够睡的。”
然后,那个看车师傅跟我说:“是吗?那你在我这里睡会儿吧,这后面有地方可以休息。”
那个时候,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我热爱印尼。在我拼命工作的时候,如果是日本人,一定会对我说:“加油!一定要努力!”但是印尼人会说:“不要那么匆忙。”那时我还在想,总有个地方我将来可以回去的。可是,我又意识到日本的现实,每年自杀的人数有三万人。
我一直认为,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我的研究,就会有问题。我也相信,日本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是因为日本人的钻研和守时精神。这两点是日本人的骄傲。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与此同时,日本人正在失去“宽恕”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和失误抱一种宽容的态度。印尼人对于那些不守时的人,可能也会生气,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接受这个事实,说一句“哦,是这样。”事实上,这种态度正是缺乏关心他人精神的日本社会所缺少的颜色。
在我还不能很流利的说印尼语的时候,我也很敢去大市场里买东西。
我问那些卖东西的人:“会说英语吗?”
他们回答说:“little little i can”,然后就哈哈大笑。
最后,我总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价格还很便宜。我觉得印尼人可以很自在的和外国人交流,丝毫没有害怕或者害羞的困扰,这是一种很好的国际化的性格。
我 的 朋 友 瓦 希 德
直到现在,通过我的研究活动,我有机会结识了很多印尼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没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也出版不了自己的书。给我印象尤其深的是瓦希德。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后来当选总统,中途卸任,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永远是我说不尽的话题。
我参加了悉尼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准备去印尼做田野调查,在我动身前,给瓦希德写了一封信。我在信里写:“我有问题向您请教,先生,请一定帮助我!”我确实没有想到,瓦希德居然给了我回信,他还给了我一个可以联系到他的电话号码。
我和瓦希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6年。那时候,他是伊联的主席,工作很忙,我有机会听到讲“民主制度和伊斯兰”。在访谈结束时,他对我说:“如果有事,你可以随时联系我。”他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了我。
几年以后,瓦希德因为中风,在家里治疗,我通过他给的电话联系到他。当我听说他正在生病,我只能在电话里祝福他早日康复。但是,我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我突然决定要去他的家里看望。出于我的意料,瓦希德的房间很小,但是很整洁。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受任何访客的干扰轻松的聊天,这和在他办公室见面时的忙碌很不一样。瓦希德靠在床上,跟我讲关于伊斯兰教和印尼政治,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瓦希德先生,为什么你一直倡导宗教之间的对话?还有,为什么你在政治方面那么活跃?”我问。
瓦希德回答说:“我啊,我不想印尼再次发生那种以血还血的惨剧。这就是我的理由!”
瓦希德提到了1966年对印共的残忍屠杀,后来我才慢慢了解。瓦希德经常被人批评没有政治主张,但是他对印尼的热爱,对和平的推崇,至死都没有改变。我想他找到了在现实政治以及个人心灵中实现大爱的方法。
作为伊斯兰教的领袖人物,瓦希德不断的向人民展现,并且不断的教育人民,和平相处以及反对歧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这样去思考,可能就能够理解瓦希德的政治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瓦希德可能是最具有现实精神的政治人物。
到了该休息的时候,瓦希德的秘书进来,指给我看时间,说谈话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我向瓦希德道别。他说:“没关系,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你也留下来吃饭吧。”因为有医生的嘱咐,瓦希德那时候只能吃些芒果,我吃的煮面。
在瓦希德逝世四十天的时候,我去他的家里看望,当我想起在他家里吃面的场景,我忍不住哭起来。我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一起吃他喜欢的日本米果,内心的悲伤顿时弥漫。我竟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眼泪。
有一次参加一个宴会,有许多政治人物出席,我坐在瓦希德的旁边。我问瓦希德,“你偶尔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在背后攻击你,还有一些人不喜欢你,可是见面又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瓦希德回答说:“再坏的人,也会有好的一面,我就努力想象他好的那一面。”
瓦希德深邃的思想让我感触很深。在他卸任总统之后,梅加瓦蒂接任总统,他和我说起这个女人的缺点,不过他又哈哈大笑着说:“不过呢,我也知道她也是有优点的。”和瓦希德谈话的那些往事,实在让我感到快乐。
我在国民大学(unversitas nasional)教书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印尼有很出色的人物,比如瓦希德,你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瓦希德是这样的人,他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不轻视别人,不盛气凌人。在我内心深处,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记住瓦希德。
印尼是个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现在,印尼可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很重要的成员。印尼的财富不仅仅只体现在自然资源方面,也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源,印尼的人口数量已经是世界第四。很多印尼人有幽默感,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努力在逆境中奋起。正因如此,每次我到印尼,我都会想到印尼真是人力资源的宝库。
最近在读久德加藤的一本书『想念印尼』(kangen indonesia),感触很深。很久以前,我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法国学者伊丽莎白·皮萨妮写的『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和后者相比,久德加藤的写作更容易获得我的共鸣,可能是因为东方人的视角更为接近。
久德加藤,出生于日本镰仓,1988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文学系,后游历美国、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在悉尼大学获宗教社会学博士,曾在印尼、菲律宾等地任教,目前在大阪任大学教授。因其在现代伊斯兰教方面的研究于2012年获美国汤因比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学者。
久德加藤的『想念印尼』只有100多页,并不是学术性的著作,而是一些在印尼经历的回忆和评论,读起来很轻松。他在前言里写到:“从1991年开始,到2009年我回到日本,我和印尼的联系已经持续了近20年。作为一名研究印尼的学者,我可能知道的还不多。事实上,我对印尼真正又能理解多少呢?我并不自信能够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印尼是个无止尽的话题。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不知道,又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再去做田野调查。”
这段话打动了我,因为我也会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我选了前面的两个章节,“宽容的心”和“我的朋友瓦希德”,翻译成中文,与大家分享。推荐有条件的各位的去读印尼语原书,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印尼的不同观感。
宽 容 的 心
在印尼,有几个神奇的词语。其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就是“堵车”(macet)。印尼人很少会守时。如果有人约会迟到,从嘴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是“堵车”。然后,说话的对象就会会心说“哦,是这样。”(oh, begitu.)事就过去了。我觉得印尼人的时间观念常常会让日本人疑惑。
我自己不喜欢让别人等,也不喜欢等别人。所以,如果我约了别人,都会尽量不迟到。在做调研的时候,很多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访谈对象就应该等我。到现在为止,只要是越好的访谈,我一次也没有迟到过。这是我在调研中值得骄傲的地方。
但是,守时是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到的。有时候我也感到压力很大。去年底,我在日惹做调研。因为我是在利用日本的假期来做这个事,所以时间很紧张。如果我约了人见面,肯定不能迟到。我甚至只能减少睡眠的时间来搜集数据和联系访谈。
有一天,我要从卡查玛达大学去另一个地方。但是,我不知道路线。我准备做公交车去,于是我就问旁边银行的停车场的看车师傅,我应该坐哪条线路。看车师傅很热情的回答了我的问题,然后我们还聊了几句。
我说:“天太热了。我现在在做调研,但是我实在是太累了,觉都不够睡的。”
然后,那个看车师傅跟我说:“是吗?那你在我这里睡会儿吧,这后面有地方可以休息。”
那个时候,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我热爱印尼。在我拼命工作的时候,如果是日本人,一定会对我说:“加油!一定要努力!”但是印尼人会说:“不要那么匆忙。”那时我还在想,总有个地方我将来可以回去的。可是,我又意识到日本的现实,每年自杀的人数有三万人。
我一直认为,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我的研究,就会有问题。我也相信,日本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是因为日本人的钻研和守时精神。这两点是日本人的骄傲。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与此同时,日本人正在失去“宽恕”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和失误抱一种宽容的态度。印尼人对于那些不守时的人,可能也会生气,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接受这个事实,说一句“哦,是这样。”事实上,这种态度正是缺乏关心他人精神的日本社会所缺少的颜色。
在我还不能很流利的说印尼语的时候,我也很敢去大市场里买东西。
我问那些卖东西的人:“会说英语吗?”
他们回答说:“little little i can”,然后就哈哈大笑。
最后,我总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价格还很便宜。我觉得印尼人可以很自在的和外国人交流,丝毫没有害怕或者害羞的困扰,这是一种很好的国际化的性格。
我 的 朋 友 瓦 希 德
直到现在,通过我的研究活动,我有机会结识了很多印尼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没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也出版不了自己的书。给我印象尤其深的是瓦希德。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后来当选总统,中途卸任,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永远是我说不尽的话题。
我参加了悉尼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准备去印尼做田野调查,在我动身前,给瓦希德写了一封信。我在信里写:“我有问题向您请教,先生,请一定帮助我!”我确实没有想到,瓦希德居然给了我回信,他还给了我一个可以联系到他的电话号码。
我和瓦希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6年。那时候,他是伊联的主席,工作很忙,我有机会听到讲“民主制度和伊斯兰”。在访谈结束时,他对我说:“如果有事,你可以随时联系我。”他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了我。
几年以后,瓦希德因为中风,在家里治疗,我通过他给的电话联系到他。当我听说他正在生病,我只能在电话里祝福他早日康复。但是,我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我突然决定要去他的家里看望。出于我的意料,瓦希德的房间很小,但是很整洁。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受任何访客的干扰轻松的聊天,这和在他办公室见面时的忙碌很不一样。瓦希德靠在床上,跟我讲关于伊斯兰教和印尼政治,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瓦希德先生,为什么你一直倡导宗教之间的对话?还有,为什么你在政治方面那么活跃?”我问。
瓦希德回答说:“我啊,我不想印尼再次发生那种以血还血的惨剧。这就是我的理由!”
瓦希德提到了1966年对印共的残忍屠杀,后来我才慢慢了解。瓦希德经常被人批评没有政治主张,但是他对印尼的热爱,对和平的推崇,至死都没有改变。我想他找到了在现实政治以及个人心灵中实现大爱的方法。
作为伊斯兰教的领袖人物,瓦希德不断的向人民展现,并且不断的教育人民,和平相处以及反对歧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这样去思考,可能就能够理解瓦希德的政治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瓦希德可能是最具有现实精神的政治人物。
到了该休息的时候,瓦希德的秘书进来,指给我看时间,说谈话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我向瓦希德道别。他说:“没关系,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你也留下来吃饭吧。”因为有医生的嘱咐,瓦希德那时候只能吃些芒果,我吃的煮面。
在瓦希德逝世四十天的时候,我去他的家里看望,当我想起在他家里吃面的场景,我忍不住哭起来。我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一起吃他喜欢的日本米果,内心的悲伤顿时弥漫。我竟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眼泪。
有一次参加一个宴会,有许多政治人物出席,我坐在瓦希德的旁边。我问瓦希德,“你偶尔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在背后攻击你,还有一些人不喜欢你,可是见面又不能避免,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瓦希德回答说:“再坏的人,也会有好的一面,我就努力想象他好的那一面。”
瓦希德深邃的思想让我感触很深。在他卸任总统之后,梅加瓦蒂接任总统,他和我说起这个女人的缺点,不过他又哈哈大笑着说:“不过呢,我也知道她也是有优点的。”和瓦希德谈话的那些往事,实在让我感到快乐。
我在国民大学(unversitas nasional)教书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印尼有很出色的人物,比如瓦希德,你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瓦希德是这样的人,他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不轻视别人,不盛气凌人。在我内心深处,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记住瓦希德。
印尼是个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现在,印尼可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很重要的成员。印尼的财富不仅仅只体现在自然资源方面,也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源,印尼的人口数量已经是世界第四。很多印尼人有幽默感,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努力在逆境中奋起。正因如此,每次我到印尼,我都会想到印尼真是人力资源的宝库。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