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文章写于2009年
2009年10月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开始对朝鲜进行三天的国事访问。在外交部长杨洁篪、中联部长王家瑞、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商务部长陈德铭等高级官员陪同下,温家宝搭乘的专机抵达平壤,阵容不可谓不壮大;而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朝鲜总理金英日亲自到机场迎接温一行,数十万平壤市民身着节日盛装,高呼中朝友好口号,夹道欢迎,规格之高亦无以复加矣。
温家宝忧心国事,甫抵平壤即与朝鲜总理金英日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温家宝指出,对话协商是国际社会解决朝核问题的必由之路;金英日表示,朝方愿通过双边、多边对话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温家宝访问朝鲜之前半个月,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使身份访问平壤,并于9月18日与金正日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在戴秉国转交的亲笔信中重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一贯的目标”。对此,金正日表示:“(我们也)愿通过双边及多边对话解决有关问题。”
今年5月25日,朝鲜悍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其后,中国继续敦促各方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却认为六方会谈无用。7月1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表示:“六方会谈已经永远结束。” 近期朝鲜专注于同美国展开对话,而不是六方会谈。朝方强调,解决朝核问题是“朝、美之间的事情”。对此,中国自然感到尴尬。
勿慕虚名而处实祸
一段时期以来,联合国对朝鲜实施了严格的制裁,持续下去,恐非朝鲜所能承受之重。上述金正日关于不排斥多边对话的表态,一方面总算给中方留下一点面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朝方对外部世界制裁在经济上的承受度。说白了,朝鲜承受的国际制裁已经产生了相当的效果。多方互动的后果,尚待观察。
外界估计,在温家宝访问之际,朝鲜领袖金正日会向他明确表示弃核决心,否则温的国事访问也未必会成行。这次朝方再次表示认可多边对话;或许朝方会在温访问结束前后表态,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中。假若如此,不失为朝核问题峰回路转的一个迹象。
想深一层,恐怕还不能过分乐观。朝鲜代表在9月3日递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信件中声称,“实验性浓缩铀已经制造成功,并且进入完成阶段”。不过,朝鲜可能仅掌握经由离心机群生产浓缩铀的机理,距离批量生产浓缩铀还有漫长的路径。朝鲜如此表态,可能也是施加压力的一种形式,旨在催促美国解除对朝鲜采取的制裁行动。
另外,朝鲜从反应堆最后一批出炉的燃料棒中提炼钸的工程也即将收尾,这批新的核燃料估计可以再制造六枚核弹。围绕着朝鲜战略武器“弃”、“保”两种前途,平壤同国际社会还需要斗智、角力,可能要再次较量一番。
退一步说,即使朝方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又能说明什么呢?过去16年(1993至2009年)以来,朝方就朝核问题,时而参加谈判,时而退出谈判,最终朝鲜弃核仅得个“讲”字。在此期间,朝鲜在从国际社会获得大批经济援助的同时,还在战略武器研制方面获得长足进步,而导弹、而核弹、而远程导弹,时至今日,都已一一就手了。现在朝鲜距离核导弹仅一步之遥了。
此刻回过头来看待六方会谈架构的问题,不能不指出,在过去,它在客观上为朝鲜推动战略武器研制起到了烟幕弹的作用;在今后,它在客观上为朝鲜实施“两弹结合” 终于拥有核导弹又将起到烟幕弹的作用。这个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
鉴别平壤是否有诚意弃核﹐不是根据平壤的言辞﹐而是应该参照近期平壤研制战略武器的进度。如果平壤放慢甚至中止战略武器研制,说明平壤确有诚意弃核;反之,倘若平壤加大投入,加快了研制战略武器的进度,则表明平壤所作的种种姿态,只是为了打时间差,确保早日完成“两弹结合”。報载﹐宁边核基地已經全面恢復运行﹐這是平壤無意弃核的不祥例证。
笔者默忖,纵使朝方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无非是重复以往反反覆覆的过程而已。一旦朝鲜拥有了核导弹,甚至连“演戏”也不屑于干了,充其量只是申明朝方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武器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不发生核扩散。而这个立场,在朝鲜副外相朴吉渊今年9月在联大演讲中作出的承诺中已经体现了。
另外,假若朝鲜真有诚意响应中国政府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呼吁,认真做去就是了,又何至于兴师动众,以最高规格款待前来访问的中国代表团呢?平壤这么做法,显然是玩虚套,以满足中国访问团的虚荣感,然后有利于其在涉及实际利害的事务处理中站稳立场,寸步不让。这样做法,既丝毫无损于朝方的战略利益,又可以从中方获得天文数字的经济援助,还可以打破国际社会的制裁,何乐而不为? 《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这条警句,古已有之。
1958年7月底8月初,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赫氏一行与毛泽东会谈不欢而散的原因之一,也是同核武器研制有关。毛指示,赫氏离京时,必须大张旗鼓地予以欢送,以在西方国家面前显示两国“磐石般的友谊”。不出十个月,赫鲁晓夫就同毛泽东闹翻了。
由此可见,左右国家政策的应该也只能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果北京领导人惑于朝方的热情接待,放松甚至改变了对朝鲜制裁的政策,那显然是慕虚名而处实祸了。一代枭雄曹操尚且不至于此,北京领导人岂有不明之理?
平壤距核导弹一臂之遥
假如在朝鲜尚未完成核弹、导弹“两弹结合”的工程,即朝鲜尚未掌握核导弹之前,国际社会向平壤施加空前大的军事、政治压力,辅之以向平壤提供足够巨大的经济援助,换言之,同时摆在平壤面前的将是看得见的大棒和摸得着的胡萝卜,或许平壤还会勉强同意弃核。
否则,在朝鲜掌握核导弹之后,不论双方较量以何种形式体现出来,国际社会对朝鲜挑衅性的动作的反应,多半只是停留在“谴责”、“抗议”加上经济制裁的层面。最终国际社会只能不了了之,默认朝鲜作为核武器国家屹立在东北亚的国际地位。简言之,朝鲜是否拥有核导弹是检测朝核问题今后走向的分水岭。
朝鲜一意孤行的挑衅行为,由来久矣。国际社会要认真对待,予以严厉制裁,自不待于今日。如今朝鲜已经拥有了武器级核燃料,掌握了核弹引爆的原理,正在加紧进行武器化、小型化的工作,距离拥有核导弹仅一臂之遥而已。时至今日,再空谈严厉制裁,以求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不啻与虎谋皮,难度之大,无异挽狂澜于既倒。欲求毕其功于一役,其谁信之哉?
早在2006年,美国在获悉朝鲜即将进行首次核试爆时,仅派侦察机去朝鲜边缘地区搜集核爆以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供事后分析之用。不言而喻,美国摆明了对朝鲜核爆的立场是“静观其成”罢了。当然,当时美国在遏制朝鲜研制核武器的问题上无所作为,主要是受制于中、俄两国的强力牵掣,于是只能随大流,采取“冷静观察,耐心等待”的立场。
想当初,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并没有研制过核武器,仍不免刀兵之灾,最终国破身灭。伊拉克千万民众横罹刀兵之劫,民众翘首以待和平,若大旱之望云霓。将近七年矣,和平之于伊拉克民众,犹可望而不可即。而朝鲜国小民贫,研制战略武器,却持之以恒,从白手起家,终于逐步拥有了核弹、远程导弹,还从国际社会持续取得了数目不菲的经济援助。
尽管平壤在做法上显得肆无忌惮,以致一场国际军事危机几乎在东北亚地区一触即发,然而,迄至今日,平壤却每次都能获得全身而退的结局。由此可见,若论在当代国际强权政治上的强势作为与平安遭遇,平壤确实堪称异数。
朝核适足以牵制中、日
究其根由,在国际社会对待朝核问题的初期和中期,美国对朝鲜“手下留情”,主要是受制于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强力牵掣,自然也同平壤处理危机的巧妙手腕有关。至于近期美国、朝鲜关系开始走近,朝鲜战略武器成形甚至成军,隐然以核武器国家的地位在东北亚地区崛起,美国及其盟国却没有诉诸反制,则底蕴更加错综复杂。
近年美国经济实力在金融海啸中受挫,又受累于反恐战争无法脱身,而朝鲜拥有核武器已是既成事实,再加上另一层战略考量,即朝鲜拥有核武器,归根结蒂,不是美国直接面临的威胁,反而足以长期牵制中、日等国。凡此种种,既反映了朝核问题的现实,也可能勾勒出了今后朝核问题演变的方向。
朝核问题涉及国际列强(美、中、俄、日)现实的切身利益,又牵涉到东北亚各国在历史上分合聚散的恩怨情结,十分复杂。朝核问题欲求得圆满解决,较之当年越南战争,更加复杂。即使拿朝核问题同中东问题相比,其错综复杂,牵扯层面之多,也不遑多让。
虽然朝核问题与中东问题不同,并没有牵涉到尖锐的种族冲突和宗教矛盾,却涉及在政治、军事上均异常敏感的核武器问题。另外,在朝核问题上,列强立场尖锐对立,缺乏妥协性和调适性,较之中东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除了美国,其他列强对本国在中东影响力之变化,没有切肤之痛的感觉。前苏联解体以后,俄国不愿意萧规曹随,继续在中东同美国角逐战略利益,则中东纷争的主导作用从此就简单多了。朝核问题则不同。美、中、俄、日诸国对朝核问题的引导方向及凯发k8官方首页的解决方案的看法,有时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
朝核问题演变至此,国际核裁军、核军控学术界徒呼荷荷。之所以如此,说穿了,是国际列强之间尔虞我诈,缺乏远见卓识,互相牵制、抵销,形成不了一股合力,终于给朝鲜钻了空子。
朝鲜猜忌心理颇重
另据报载,克林顿返国后不久,一位美国官员向媒体透露,克林顿今年八月初访问平壤时,金正日在举行双方会晤之际,谈到了朝鲜今后同美、中两国发展关系的不同趋向。令人骇异的是,朝方在双边会晤中流露了可能对北京实施核讹诈的意向。
金氏讲话显示几项要点:一、朝鲜经济窘困,处于不死不活的状况,归咎于北京损人利己的大战略以及美国实施的制裁;二、朝鲜之所以退出六方会谈,旨在摆脱北京的羁绊。他希望直接与美国会谈,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三、如果美国对朝鲜施以援手,朝鲜将成为对抗中国的最坚强的堡垒。
朝鲜核武器的指向是最敏感的问题。在双方会谈中,金正日的副手故意说漏嘴地流露,朝鲜核导弹打不到美国,却可以往西边打,“我们在西边的国土也需要保护”。有朝一日朝鲜可能掉转头来,将北京作为核讹诈的对象的动向,已经跃然纸上。今后北京同平壤关系的严峻性即在于此。
2007年3月,朝鲜副外长金桂冠访问美国时,对新闻界发表的讲话中关于朝、中关系的部分,同上述金正日谈话的三个要点,似乎异曲同工。金桂南公开对新闻界发表讲话的内容,间接地证实了上述新闻报道的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实际上,在这则新闻中,除了朝鲜核导弹指向是首次披露以外,其他各点在朝方官员同美方人士谈话时,早已重复多次了。
其实,朝鲜对中国疑忌心理颇重,并非始自今日。远在金日成主政时代,平壤就推行了彻底的“去中国化”的政策。朝鲜文字中本来有许多中文字,迄今韩国文字中仍有许多中文字。然而,平壤可能是出于防患未然的疑忌心理,早就在文化上“去中国化”了,以致在朝文中居然再也找不到一个中文字,可见其排华心理较诸韩国尤甚。
笔者默察,上述新闻及其细节描述可能多半属实。若论发布这则假新闻,以对话当事方的身份,无中生有,在北京、平壤之间挑拨离间,则非美国莫属。美国编造如此重大的假新闻,事关三国关系,短时间内就会被拆穿,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何苦来哉?
该新闻的可靠性自然有待证实。不过,有时难以证实的新闻反而有可能是真实的。倒是有可能美方鉴于中国在反恐斗争、应付金融危机、反核扩散、反走私贩毒、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作等国际合作领域中的重大作用,又懔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一则研究报告对于同朝鲜进行交涉的告诫:“跟朝鲜打过交道的人,都感到他们是极不稳定、难以交往和不可信任的人”,于是索性趁机向北京示好,以间接的方式把这则新闻公诸于世。
美、中两国分别作为超级大国和准超级大国,双方关系既受到利益制衡,也受到国际关系准则和大国责任的制约,自有既定的遵循之规。这不像美国同朝鲜打交道时无一定之规可循。
外交折冲,犹如用兵。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外交上,纵横驰骋,国家之间概以民族利益及彼此利害关系为重。基此,上述可能性不能断然排除。
中、朝潜在的边界争端
另外,上述报道中,朝方官员称,朝鲜核导弹打不到美国,却可以往西边打,“我们在西边的国土也需要保护”。这个“往西边打”的说法尤其传神,值得玩味。
众所周知,南、北朝鲜官方和民间对中国东北地区垂涎三尺,声称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朝鲜故国固有领土,甚至到了不甚掩饰的地步。然而,中国东北地区位于朝鲜北部,如果朝鲜或者统一以后的朝鲜半岛同中国发生领土纠纷,也局限于朝鲜半岛的北方而已,何至于要把核导弹往西边打?
读者查阅一下地图,即可发现位于朝鲜正西边的恰恰是北京周围地区即中国的政治心脏地带。看来平壤领导人心知肚明,一旦同中国发生边界争端,平壤真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以北京而不是东北地区作为施加军事压力的赌注。
况且,除印度外,朝鲜是惟一没有与中国正式签订边界条约的邻国。1962年,中国同朝鲜秘密地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中国应朝鲜的请求,让与了一片领土,在长白山(朝方称为白头山)一带,也明确了边界线的走向。该项秘密条约规定,长白山天池的主权由朝鲜享有54.5%、中国享有45.5%,亦即天池西北部属于中国领土,东南部属于朝鲜领土。
根据国际法,由于秘密协定仅由两国政府签订,未获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甚至两国立法机构对此一无所知。因此,秘密协定仅在两国当局对此均无异议的情况下有效。如果今后任何一方提出异议,该项秘密协定即形同虚设。
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渊源,南、北朝鲜都在毫不掩饰地扩大这方面的争论,往往以官方为后盾,而以民间形式不时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完全排除今后中国与朝鲜或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发生边界冲突的可能性。
平壤核讹诈转向之可能性
一旦中、朝发生边界冲突,朝鲜作为中国“战略屏风”的作用将烟消云散。反过来,朝鲜核导弹将成为高悬于北京城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届时,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特大城市将全部直接面临朝鲜的核威胁。
作为战略谋划的精髓,一是要有前瞻性,即战略谋划具有提前量,二是不妨从最坏处着眼。暂且不论上述新闻报道最终能否获得证实,中国官方在作相关评估时,自然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或谓倘若朝鲜核武器有可能指向北京,何以朝鲜核及火箭基地均靠近中国边境?难道万一两国实行军事摊牌时,朝鲜不防备中国第二炮兵、空军甚至各军种特种兵突袭这些基地吗?事实上,邻近中国的仅是朝鲜核及火箭的试验基地而已,当初朝鲜防备的是来自美国的空袭,自然尽量靠近中国。一旦遭到美军空袭,朝鲜至少也可以拉上一个垫背的。如今已经事过境迁了。况且,今后朝鲜核导弹的发射阵地并不邻近中国,显然对中国有戒备之心。
再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不也是尽量将尖端武器的研制基地及关键性的工业设施设在邻近前苏联的地区以避免遭到美军的空袭吗?六十年代末,中国将这些基地和设施紧急迁往大三线,原有的战略性工业布局不是也没有妨碍中、苏行将军事摊牌的局面出现吗?以此况彼,就可以推断一、二了。
今后朝鲜迫于严峻的经济困境,又出于向西方争宠的需要,或许会怀着向中国索偿的心理,围绕着中方经济援助的多寡,同中国发生更多的争执。朝、中边界争端可能是争执的体现形式,而平壤抱怨中国对朝鲜援助不力则可能是争执的底蕴。
平壤认为自己在东北隅替中国站岗放哨,致力于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给予更多的援助。至于志愿军入朝支援金日成,平壤认为事关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战略利益,由苏、中两国最高当局决策所致,决不仅仅是为了朝鲜;平壤可能会从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的内部讲话中引经据典,为其说辞寻觅根据(毛、周等领导人为向中国民众证明出兵朝鲜的必要性,也出于“高姿态”,确实是这么说的)。
平壤还可能认为,国共内战期间,朝鲜让解放军及其眷属从南满避居朝鲜休养生息以后,再以生力军的姿态回到东北,向国民党军队展开凌厉的攻势。朝鲜并为解放军伤患、家属提供了庇护所,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之间的恩怨、摩擦扯不清楚。
平壤同北京的战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一旦强敌压境,平壤的钟摆就向北京靠拢,呈现“唇亡齿寒”之势;渡过了紧急关头,平壤的钟摆再次回到原点,同北京刻意保持距离。总之,平壤对北京深怀戒心。
中国为朝鲜承受民族牺牲
在近代史上,中国为了朝鲜先后三次承受了民族牺牲。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因朝鲜而同日本交战,战败后割让了台湾,又向日本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构成清廷一朝倾覆的原因之一;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又因援救朝鲜而同联合国军队交战,承受了牺牲,还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机会。关于中国由于朝鲜而第二次承受巨大的民族牺牲,就知者甚少了。
满清认为东北是龙脉所在,视为禁区,禁止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东北。甲午战争以后,有些朝鲜士大夫携带亲友及佃农避难在中国东北境内,毕竟是零星行为。后来,日本势力大举渗入东北,于是鼓励朝鲜人移民过来。1907年,日本在间岛等地设立武装派出所,协助朝鲜人往东北移民。当时日籍朝鲜人在东北享受日本人的待遇,蜂拥而至,不少人成为管理人员,拿着警棍,见人不爽,就是一棍,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高丽棒子”。鲜族、汉族农民冲突频发,成为当地政治不稳定的因素。
顺便谈及,东北幅员辽阔,汉族人口却未占压倒性的绝对多数。有鉴于此,当年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统治期间,鼓励大批汉族农民从关内往东北移民,每天有几列火车,源源不断地运来汉族移民。这就从民族构成的因素上促进了东北的稳定。
一九三一年六月,在吉林省长春县万宝山地区,鲜族、汉族为了争夺水源,爆发大规模械斗,参与人数多达五、六千。当地日本派出所介入械斗事件,以武力庇护鲜族。此即轰动一时的“万宝山事件”,持续成为中国报章的头条新闻。当时,朝鲜各地爆发排华的暴力事件,杀死了一百多名华侨。
隔了数月,关东军以“万宝山事件”为借口之一,悍然发动“九一八事件”。日军旋即侵占了整个东北。其后,日军又相继在冀东、热河等地挑衅,兵锋迅即直指北平、天津。一九三七年底,韩国举国若狂,举灯夜游,“欢庆”日军攻占南京。至于屠杀南京平民,日军各支韩国联队的暴行,甚至比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年日本亡华之心不死。纵然没有“万宝山事件”,日本迟早也会启衅,侵占东北。然而,“九一八事件”之所以在1931年发生,同“万宝山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张学良在其口述回忆录中,把“万宝山事件”及“中村事件”并列为开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大祸端。
半岛无核化命乖运蹇
朝鲜核工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轫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加快了进度。2006年,朝鲜首次引爆了核装置,至今仍在加紧进行核武器小型化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朝鲜还在密锣紧鼓地完善远程导弹的技术。
多年来,平壤锲而不舍地谋求核武器小型化和远程导弹技术完善化,双管齐下,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早日争取核弹、导弹“两弹结合”,拥有能够用于实战的核导弹。一旦平壤拥有了核导弹,其从事核威慑、核战争的能力,与仅仅掌握核装置的情况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核导弹的突防能力远远超过运载核弹的轰炸机。换言之,一支核导弹部队在对敌国实施核突袭时的突防能力,远比一个运载核弹的轰炸机中队更加令人恐怖。何况,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的技术难度和经济费用,又要比维持一个运载核弹的轰炸机中队低许多。
这项基本估计是所有大国在研制成功核武器以后竞相走核弹、导弹“两弹结合”的道路的根由。“两弹结合”尤其适合铁了心要拥有核武器的小国、穷国的国情。收效大而成本低,又何乐而不为呢?
平壤拥有核导弹,为其国策所左右。数十年来,其核武器研制的进程呈现一贯性,有时可以表现为迂回曲折,宗旨却不受干扰。既是国策所定,除非受到强大外力的抵制,不会轻易改变。强大外力体现为够多的胡萝卜和够重的大棒。当前,既然国际社会无从提供够多的胡萝卜,也无力祭起够重的大棒,则平壤只有按照惯性,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了。
如今朝鲜固然民穷财尽,可是平壤一意孤行的话,稍假时日,“两弹结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久以后,朝鲜邻国要作好如何同一个拥有核导弹的朝鲜打交道的精神准备了。
事态演变至此,若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平壤将核弹、导弹“两弹结合”之前,事犹可为;设若朝鲜核导弹就手,则事已不可为。简言之,朝鲜是否及何时拥有核导弹,是朝核危机今后走向的分水岭。
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前,中、美两国似乎均无力也无意愿“挽狂澜于既倒”。而美方早已透露,朝鲜研制战略武器之事,说到底,是中国领导人将要面临的棘手问题。鉴此,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后,美国必然会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中国。勿谓言之不预也。
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非常黯淡。可以认为,朝鲜半岛核武器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平壤软硬兼施,一石两鸟
今年初以来,围绕着朝鲜坚持研制战略武器的问题,国际社会同平壤进行了频繁的较量。其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
4月5日,朝鲜发射远程火箭。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主席谴责朝鲜违反安理会相关决议的行为。同日,朝鲜声明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4月29日,朝鲜强硬要求安理会道歉。5月25日,朝鲜再次引爆一枚核装置,该装置以原子弹的全当量爆炸。5月27日,平壤宣布将不再受《朝鲜停战协定》的约束,朝鲜半岛将回到战争状态。
6月、7月,安理会相继加强了对朝鲜实施制裁措施的力度。8月17日,平壤命令“全军、全民以及全国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并启动紧急动员机制。至此,平壤摆出了一副准备同美国全面对抗的姿态。
同时,平壤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韩国的强硬措施,诸如关闭南北朝鲜之间的陆路交通、扣留韩国渔船和在开城加工区的韩国员工等。一时南北朝鲜关系急剧恶化,战争气氛显得空前紧张,犹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曾几何时,平壤又大幅度调整姿态,再也不是动辄开口“战争”、“戒备状态”了,而是主动诉诸向外部世界挥舞橄榄枝的外交动作,着重向美国、韩国分阶段地表示善意,姿态郑重而又不失分寸。
8月初,金正日“特赦”了被拘押的两名美籍女记者,由亲赴平壤拜会金正日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带回美国。8月16日,金正日接见了正在朝鲜访问的韩国现代集团女总裁,满足了现代集团提出的所有要求。次日,平壤又向韩国释出善意,承诺恢复中断近一年的双边经济、观光交流,并释放遭扣押的现代集团员工。接着,金正日又派遣特使组团前往首尔出席已故韩国总统金大中的丧礼,并向韩国总统李明博转达金正日表示亲善的口信。
平壤继续向美国发出和解信号。今年2月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斯就任以来,多次表达了访问朝鲜的意向,平壤一直拒绝接受。最近平壤却邀请他和美国六方会谈特使金成在9月中旬联袂访问平壤。相信朝方还会邀请其他美方代表团前往访问。这一连串的美、朝之间的外交互动及其后续效应,自然格外惹人注目。
向美国示好,拉上中国垫背
平壤在作出空前强硬的军事姿态以后,又密锣紧鼓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动作,究竟其意何居?似乎令人费解。平壤姿态忽硬忽软,外交动作倏起倏落,起承转合之突兀,令人如堕五里雾中,咋舌不已。
究其底蕴,平壤在再次核试爆以后摆出极其强硬的军事姿态,不惜“鱼死网破”,旨在吓退美、日鹰派可能实施的军事打击。平壤政权在国际上遇到严重挑战,在国内又面临政权接替,诚所谓政权的存亡关头,当务之急自然是确保手中握有的核武器,经济是位居其次的考量。等到日后核导弹就手,何愁东邻西舍不送上“胡萝卜”?
按照国际危机处理的程序,在一场牵扯列强的危机中,对峙的双方要摊牌,多半不出三、四个月,这段期间内双方不摊牌,就意味着渡过一场严峻的危机了。其实朝鲜强硬的军事姿态,属于故作姿态,只是为了避免受到美、日军事打击而已。一旦平壤渡过了紧急关头,迟早要在政策上改弦更张,首先会体现在外交动作上。
这次平壤眼看渡过了危机,经济考量自然又摆上了议事日程。毕竟朝鲜国内生产总值5%直接、间接来自韩国的援助,平壤因中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损失巨大,今年朝鲜又大雨成灾,而要从国际社会取得为数不菲的援助,自然要缓和同美国、韩国的紧张关系。
平壤的如意算盘可能如下:眼看渡过了军事危机,假以时日,国际社会必然承认朝鲜作为核武器国家屹立在东北亚的国际地位。既然朝鲜多半能够确保核武器国家的地位,接着就应该着手从外界获取经济援助了。倘若既能保住核武器,不受惩罚,又能获取大量经援,最终作为核武器国家而被国际社会谅解和接纳,自然是上策。
然而,平壤可能认为,要向美、韩示好,抬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又出于急功近利,欲求快速奏效,则拉上中国垫背,不失为一条捷径。朝鲜特使同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时转达了金正日的口信,韩国政府以口信事涉敏感,拒绝透露细节。既然金的口信传递给了韩国,自然美国、日本迅即获悉,无所谓敏感与否,况且在平壤向美、韩挥舞橄榄枝之际,示好唯恐不及,岂会在朝鲜特使觐见韩国总统时恶语相向?这是违反常理的。
据此分析,所谓敏感,显然事涉第三方,而且多半事涉中国。设若如此,则同前面提到的一位美国官员在克林顿访朝以后对媒体透露的情况,堪称异曲同工了。
平壤危机处理可圈可点
平心而论,金正日及其智囊应付国际政治、军事危机的手段确实可圈可点。笔者总结一下,从近年平壤因应国际压力、周旋于列强之间的战略基点及具体做法,至少有四点强项,值得外界注意:
第一,此刻平壤身处东北亚矛盾的焦点,却能清楚地分析列强在朝核问题上根深蒂固的不同的利害关系,利用列强之间疑窦丛生的复杂矛盾,务必不让列强的力量聚焦在平壤。接着,平壤又在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长袖善舞,擅打四方八面拳。
第二,在关键节点上,诸如核试爆和远程导弹试射,对列强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的反应的估计相当准确。起自1993年,历年以来的事实证明,平壤对形势演变的预估均比华盛顿和北京更为精准。
第三,金正日在强硬的军事姿态和柔软的外交动作之间,拿捏准确,切换及时,称得上是“无缝链接”。换言之,平壤在应该故作姿态的时候就故作姿态,显得空前的强硬,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又在应该放下身段的时候就放下身段,显得柔情似水,富有人情味。一言以蔽之,是硬姿态到位,软功夫到家。相对而言,美、中两国就是硬姿态不到位,软功夫不到家了。这一点,在国际折冲中,也是值得弱势方效法的。
第四,平壤在采取军事姿态和外交动作时,是诉诸上下协同而进行全方位的行动。这些全盘推进的动作,在时段上是同步,在方位上是多渠道进行,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数管齐下”,“动之以情,析之以理”,没有一道被拉下。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综合治理”。这一条,在周恩来这样的外交人才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尤其值得中国借鉴。
与平壤决策行为中的四点强项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美、中两国在相应决策上的滞后反应甚至不作为。今后美、中两国从事决策科学研究的学者在做个案研究时,不妨反躬自问,作一番对比研究。
美国是举世独步的超级大国。2000年,小布什当上总统以后,初则惑于新保守主义在全球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的主张,无暇旁鹜[[编辑注意:不是旁骛]],继则困身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脱身不得,终则受制于金融危机,举步艰难。华盛顿在对付平壤时,显得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终于让朝鲜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核武器国家。
同时,北京上下囿于“鲜血凝成的友谊”的传统说法,又不屑于反思历史教训,始终不肯把“朝鲜半岛无核化”置于议事日程的优先事项。截至5月份朝鲜第二次核试爆之前,北京官方和学界连朝鲜发展战略武器究竟是否基于国策,尚且没有作出定论。
自1993年至今,十六年于兹矣。北京官方和学界犹自空发议论,甭说精确的定量分析,连正确的定性分析尚未完成,并且漠视境外学者恰中肯綮的判断,置之度外。然而,值此期间,朝鲜却已经核弹、远程导弹一一就手了。诚所谓“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已渡河矣”,惜乎好机会交臂失之。
总之,就决策科学的角度而言,在朝核问题的处理上,平壤已经占得先鞭,华盛顿、北京是居于下风了。
战略思考以国家利益为上
对前述媒体报道的金正日及其左右的讲话是否可靠,还有一种解释,即彼辈一时兴之所至,忘乎所以,所谓口误者也。实际上,据信金正日及其左右在讲话时,有意、无意地流露了真情,确实讲了真心话,所谓言为心声。中、朝两国在历史上素有恩怨情结。读者留意一下相关史实,就可以对北京同平壤今后关系的演变趋向作出客观的评估了。
大陆百姓及众多学者在习惯上以“同志加兄弟”、“鲜血凝成的友谊”等语句形容中、越及中、朝关系。时至今日,这类观点在民间和政府还普遍存在市场,挥之不去。
反观越南和朝鲜,同样是一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民众,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始终把中国视为未来的假想敌,不稍懈怠。可见,无论越南还是朝鲜,对于未来同中国双边关系的最终走向的判断,还是相当准确的。
姑且不论越、朝官方和民间的立场是否合理,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衡量,他们的判断在客观上还是符合历史演变的进程的。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越、朝官方正确地推断了未来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两国官员和民众也对日后事态的变化在心理、感情上提前作了准备。
相反,中国官员和民众对未来中国同越南、朝鲜双边关系走向的认识,较诸越、朝官员和民众犹不如,显得相当茫然。事到临头,美梦被击碎,猝手不及,只能怨天尤人,责怪别人是“白眼狼”了。当然,恩将仇报、翻脸相向,确是白眼狼了。问题是为什么自己长期以来浑浑噩噩,不能早些看清楚呢?
须知,无论国家相处还是待人接物,假若关系破裂,一味嗔怪对方“白眼狼”,实在是低能儿的行为。上焉者,先知先觉,能在事先就对祸患予以化解或者规避;中焉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奋袂而起,引咎以往而补过将来;下焉者,只会怨天尤人,停留在嗔怪对方“白眼狼”的初级阶段。而下焉者的行为,与聪明才智、战略分析全然无关,只要是人类的一份子,出于条件反射,不教自会。
事实上,纵使双边关系趋于凶终隙末,中国人也不能简单地责怪越南、朝鲜这两个邻国是白眼狼。越南、朝鲜仅是在历史上同中国有着恩怨情结的两个邻国而已。只不过这两国领导人对于未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比以往的中国领导人看得更为清楚一些罢了。
迟到的历史反思
越南、朝鲜是两个不发达的小国。中国是泱泱大国,又在战略学和谋略学上有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倘若北京官方在决策预见性上还不如越、朝官方,又何以对本民族的历史作出交代呢?无论如何,这在大国决策学上是说不过去的。如此,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又谈何容易?
谈到对国际政治的预测,实际上并不是高深莫测,也不需要什么尖端的信息来源。只要自己具有基本素质和从事战略研究的经验,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对当代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军控学的精髓熟谙于心,预测国际政治事态的未来走向时,就可以做到七八不离十了。
以朝核问题为例。笔者四、五年前开始在多家报章上进行时事述评时,就已经陆续指出:其一、朝鲜研制战略武器,工程推进速率或有变化,宗旨却不容受到干扰,显然是国策所定;其二、北京六方会谈可能被朝鲜利用,成为掩护朝方研制战略武器的烟幕弹;其三、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东京、北京将成为瞄准对象;其四、一旦朝鲜拥有了核导弹,朝鲜半岛无核化将成为梦幻泡影,美国将把朝核问题作为烫手山芋扔给中国处理。这四项论断已经或者正在被相关事态的发展所证实。
再谈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不久朝鲜当可突破核武器小型化的瓶颈,拥有核导弹。一旦平壤同北京关系恶化,朝鲜核导弹即指向西边。中国学术界存在思维误区,认为中国核武库远非朝鲜所能相比,何惧朝鲜挑衅呢?此说差矣。君不见以美国核武库之强大,在朝鲜根本没有核武器之时,尚且没有起到威慑作用。
讲到威慑,主要是一种心理反应,不是可以轻易用数量来衡量的。换言之,在朝鲜核导弹足可覆盖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特大城市之日,能断言朝鲜对美国尚且有效的核讹诈,转头加诸于北京,就不起作用吗?
届时美国、中国完全可能主客易位。这次轮到美方劝告中方在同朝鲜打交道时,要“冷静观察,耐心等待”了。此情此景,恰如当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同卡特总统会谈,谈到要教训越南时,卡特总统劝告邓小平要吸取美国陷身越战的教训,同越南发生冲突时决策要审慎等语。设若今后情况果真如此,过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朝核危机爆发时动辄劝人要“冷静观察,耐心等待”,两相对照,外交部发言人又情何以堪。
至于中国过去在军事上大力扶植越南、朝鲜这两个邻国在后果上的区别,只是越南远处边陲,仅装备常规武器,祸患发作时,癣疥之疾而已,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是局部的、暂时的;而朝鲜近在京城肘腋,又拥有核导弹,却是心腹之患,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是整体的、永久的。朝鲜核武装以及迟早可能伴随而来的日本核武装,留给中国的将是中华民族的长久之痛!
文章写于2009年
2009年10月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开始对朝鲜进行三天的国事访问。在外交部长杨洁篪、中联部长王家瑞、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商务部长陈德铭等高级官员陪同下,温家宝搭乘的专机抵达平壤,阵容不可谓不壮大;而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朝鲜总理金英日亲自到机场迎接温一行,数十万平壤市民身着节日盛装,高呼中朝友好口号,夹道欢迎,规格之高亦无以复加矣。
温家宝忧心国事,甫抵平壤即与朝鲜总理金英日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温家宝指出,对话协商是国际社会解决朝核问题的必由之路;金英日表示,朝方愿通过双边、多边对话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温家宝访问朝鲜之前半个月,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使身份访问平壤,并于9月18日与金正日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在戴秉国转交的亲笔信中重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一贯的目标”。对此,金正日表示:“(我们也)愿通过双边及多边对话解决有关问题。”
今年5月25日,朝鲜悍然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其后,中国继续敦促各方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却认为六方会谈无用。7月1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表示:“六方会谈已经永远结束。” 近期朝鲜专注于同美国展开对话,而不是六方会谈。朝方强调,解决朝核问题是“朝、美之间的事情”。对此,中国自然感到尴尬。
勿慕虚名而处实祸
一段时期以来,联合国对朝鲜实施了严格的制裁,持续下去,恐非朝鲜所能承受之重。上述金正日关于不排斥多边对话的表态,一方面总算给中方留下一点面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朝方对外部世界制裁在经济上的承受度。说白了,朝鲜承受的国际制裁已经产生了相当的效果。多方互动的后果,尚待观察。
外界估计,在温家宝访问之际,朝鲜领袖金正日会向他明确表示弃核决心,否则温的国事访问也未必会成行。这次朝方再次表示认可多边对话;或许朝方会在温访问结束前后表态,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中。假若如此,不失为朝核问题峰回路转的一个迹象。
想深一层,恐怕还不能过分乐观。朝鲜代表在9月3日递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信件中声称,“实验性浓缩铀已经制造成功,并且进入完成阶段”。不过,朝鲜可能仅掌握经由离心机群生产浓缩铀的机理,距离批量生产浓缩铀还有漫长的路径。朝鲜如此表态,可能也是施加压力的一种形式,旨在催促美国解除对朝鲜采取的制裁行动。
另外,朝鲜从反应堆最后一批出炉的燃料棒中提炼钸的工程也即将收尾,这批新的核燃料估计可以再制造六枚核弹。围绕着朝鲜战略武器“弃”、“保”两种前途,平壤同国际社会还需要斗智、角力,可能要再次较量一番。
退一步说,即使朝方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又能说明什么呢?过去16年(1993至2009年)以来,朝方就朝核问题,时而参加谈判,时而退出谈判,最终朝鲜弃核仅得个“讲”字。在此期间,朝鲜在从国际社会获得大批经济援助的同时,还在战略武器研制方面获得长足进步,而导弹、而核弹、而远程导弹,时至今日,都已一一就手了。现在朝鲜距离核导弹仅一步之遥了。
此刻回过头来看待六方会谈架构的问题,不能不指出,在过去,它在客观上为朝鲜推动战略武器研制起到了烟幕弹的作用;在今后,它在客观上为朝鲜实施“两弹结合” 终于拥有核导弹又将起到烟幕弹的作用。这个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
鉴别平壤是否有诚意弃核﹐不是根据平壤的言辞﹐而是应该参照近期平壤研制战略武器的进度。如果平壤放慢甚至中止战略武器研制,说明平壤确有诚意弃核;反之,倘若平壤加大投入,加快了研制战略武器的进度,则表明平壤所作的种种姿态,只是为了打时间差,确保早日完成“两弹结合”。報载﹐宁边核基地已經全面恢復运行﹐這是平壤無意弃核的不祥例证。
笔者默忖,纵使朝方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架构,无非是重复以往反反覆覆的过程而已。一旦朝鲜拥有了核导弹,甚至连“演戏”也不屑于干了,充其量只是申明朝方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核武器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不发生核扩散。而这个立场,在朝鲜副外相朴吉渊今年9月在联大演讲中作出的承诺中已经体现了。
另外,假若朝鲜真有诚意响应中国政府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呼吁,认真做去就是了,又何至于兴师动众,以最高规格款待前来访问的中国代表团呢?平壤这么做法,显然是玩虚套,以满足中国访问团的虚荣感,然后有利于其在涉及实际利害的事务处理中站稳立场,寸步不让。这样做法,既丝毫无损于朝方的战略利益,又可以从中方获得天文数字的经济援助,还可以打破国际社会的制裁,何乐而不为? 《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这条警句,古已有之。
1958年7月底8月初,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赫氏一行与毛泽东会谈不欢而散的原因之一,也是同核武器研制有关。毛指示,赫氏离京时,必须大张旗鼓地予以欢送,以在西方国家面前显示两国“磐石般的友谊”。不出十个月,赫鲁晓夫就同毛泽东闹翻了。
由此可见,左右国家政策的应该也只能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果北京领导人惑于朝方的热情接待,放松甚至改变了对朝鲜制裁的政策,那显然是慕虚名而处实祸了。一代枭雄曹操尚且不至于此,北京领导人岂有不明之理?
平壤距核导弹一臂之遥
假如在朝鲜尚未完成核弹、导弹“两弹结合”的工程,即朝鲜尚未掌握核导弹之前,国际社会向平壤施加空前大的军事、政治压力,辅之以向平壤提供足够巨大的经济援助,换言之,同时摆在平壤面前的将是看得见的大棒和摸得着的胡萝卜,或许平壤还会勉强同意弃核。
否则,在朝鲜掌握核导弹之后,不论双方较量以何种形式体现出来,国际社会对朝鲜挑衅性的动作的反应,多半只是停留在“谴责”、“抗议”加上经济制裁的层面。最终国际社会只能不了了之,默认朝鲜作为核武器国家屹立在东北亚的国际地位。简言之,朝鲜是否拥有核导弹是检测朝核问题今后走向的分水岭。
朝鲜一意孤行的挑衅行为,由来久矣。国际社会要认真对待,予以严厉制裁,自不待于今日。如今朝鲜已经拥有了武器级核燃料,掌握了核弹引爆的原理,正在加紧进行武器化、小型化的工作,距离拥有核导弹仅一臂之遥而已。时至今日,再空谈严厉制裁,以求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不啻与虎谋皮,难度之大,无异挽狂澜于既倒。欲求毕其功于一役,其谁信之哉?
早在2006年,美国在获悉朝鲜即将进行首次核试爆时,仅派侦察机去朝鲜边缘地区搜集核爆以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供事后分析之用。不言而喻,美国摆明了对朝鲜核爆的立场是“静观其成”罢了。当然,当时美国在遏制朝鲜研制核武器的问题上无所作为,主要是受制于中、俄两国的强力牵掣,于是只能随大流,采取“冷静观察,耐心等待”的立场。
想当初,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并没有研制过核武器,仍不免刀兵之灾,最终国破身灭。伊拉克千万民众横罹刀兵之劫,民众翘首以待和平,若大旱之望云霓。将近七年矣,和平之于伊拉克民众,犹可望而不可即。而朝鲜国小民贫,研制战略武器,却持之以恒,从白手起家,终于逐步拥有了核弹、远程导弹,还从国际社会持续取得了数目不菲的经济援助。
尽管平壤在做法上显得肆无忌惮,以致一场国际军事危机几乎在东北亚地区一触即发,然而,迄至今日,平壤却每次都能获得全身而退的结局。由此可见,若论在当代国际强权政治上的强势作为与平安遭遇,平壤确实堪称异数。
朝核适足以牵制中、日
究其根由,在国际社会对待朝核问题的初期和中期,美国对朝鲜“手下留情”,主要是受制于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强力牵掣,自然也同平壤处理危机的巧妙手腕有关。至于近期美国、朝鲜关系开始走近,朝鲜战略武器成形甚至成军,隐然以核武器国家的地位在东北亚地区崛起,美国及其盟国却没有诉诸反制,则底蕴更加错综复杂。
近年美国经济实力在金融海啸中受挫,又受累于反恐战争无法脱身,而朝鲜拥有核武器已是既成事实,再加上另一层战略考量,即朝鲜拥有核武器,归根结蒂,不是美国直接面临的威胁,反而足以长期牵制中、日等国。凡此种种,既反映了朝核问题的现实,也可能勾勒出了今后朝核问题演变的方向。
朝核问题涉及国际列强(美、中、俄、日)现实的切身利益,又牵涉到东北亚各国在历史上分合聚散的恩怨情结,十分复杂。朝核问题欲求得圆满解决,较之当年越南战争,更加复杂。即使拿朝核问题同中东问题相比,其错综复杂,牵扯层面之多,也不遑多让。
虽然朝核问题与中东问题不同,并没有牵涉到尖锐的种族冲突和宗教矛盾,却涉及在政治、军事上均异常敏感的核武器问题。另外,在朝核问题上,列强立场尖锐对立,缺乏妥协性和调适性,较之中东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除了美国,其他列强对本国在中东影响力之变化,没有切肤之痛的感觉。前苏联解体以后,俄国不愿意萧规曹随,继续在中东同美国角逐战略利益,则中东纷争的主导作用从此就简单多了。朝核问题则不同。美、中、俄、日诸国对朝核问题的引导方向及凯发k8官方首页的解决方案的看法,有时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
朝核问题演变至此,国际核裁军、核军控学术界徒呼荷荷。之所以如此,说穿了,是国际列强之间尔虞我诈,缺乏远见卓识,互相牵制、抵销,形成不了一股合力,终于给朝鲜钻了空子。
朝鲜猜忌心理颇重
另据报载,克林顿返国后不久,一位美国官员向媒体透露,克林顿今年八月初访问平壤时,金正日在举行双方会晤之际,谈到了朝鲜今后同美、中两国发展关系的不同趋向。令人骇异的是,朝方在双边会晤中流露了可能对北京实施核讹诈的意向。
金氏讲话显示几项要点:一、朝鲜经济窘困,处于不死不活的状况,归咎于北京损人利己的大战略以及美国实施的制裁;二、朝鲜之所以退出六方会谈,旨在摆脱北京的羁绊。他希望直接与美国会谈,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三、如果美国对朝鲜施以援手,朝鲜将成为对抗中国的最坚强的堡垒。
朝鲜核武器的指向是最敏感的问题。在双方会谈中,金正日的副手故意说漏嘴地流露,朝鲜核导弹打不到美国,却可以往西边打,“我们在西边的国土也需要保护”。有朝一日朝鲜可能掉转头来,将北京作为核讹诈的对象的动向,已经跃然纸上。今后北京同平壤关系的严峻性即在于此。
2007年3月,朝鲜副外长金桂冠访问美国时,对新闻界发表的讲话中关于朝、中关系的部分,同上述金正日谈话的三个要点,似乎异曲同工。金桂南公开对新闻界发表讲话的内容,间接地证实了上述新闻报道的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实际上,在这则新闻中,除了朝鲜核导弹指向是首次披露以外,其他各点在朝方官员同美方人士谈话时,早已重复多次了。
其实,朝鲜对中国疑忌心理颇重,并非始自今日。远在金日成主政时代,平壤就推行了彻底的“去中国化”的政策。朝鲜文字中本来有许多中文字,迄今韩国文字中仍有许多中文字。然而,平壤可能是出于防患未然的疑忌心理,早就在文化上“去中国化”了,以致在朝文中居然再也找不到一个中文字,可见其排华心理较诸韩国尤甚。
笔者默察,上述新闻及其细节描述可能多半属实。若论发布这则假新闻,以对话当事方的身份,无中生有,在北京、平壤之间挑拨离间,则非美国莫属。美国编造如此重大的假新闻,事关三国关系,短时间内就会被拆穿,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何苦来哉?
该新闻的可靠性自然有待证实。不过,有时难以证实的新闻反而有可能是真实的。倒是有可能美方鉴于中国在反恐斗争、应付金融危机、反核扩散、反走私贩毒、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作等国际合作领域中的重大作用,又懔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一则研究报告对于同朝鲜进行交涉的告诫:“跟朝鲜打过交道的人,都感到他们是极不稳定、难以交往和不可信任的人”,于是索性趁机向北京示好,以间接的方式把这则新闻公诸于世。
美、中两国分别作为超级大国和准超级大国,双方关系既受到利益制衡,也受到国际关系准则和大国责任的制约,自有既定的遵循之规。这不像美国同朝鲜打交道时无一定之规可循。
外交折冲,犹如用兵。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外交上,纵横驰骋,国家之间概以民族利益及彼此利害关系为重。基此,上述可能性不能断然排除。
中、朝潜在的边界争端
另外,上述报道中,朝方官员称,朝鲜核导弹打不到美国,却可以往西边打,“我们在西边的国土也需要保护”。这个“往西边打”的说法尤其传神,值得玩味。
众所周知,南、北朝鲜官方和民间对中国东北地区垂涎三尺,声称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朝鲜故国固有领土,甚至到了不甚掩饰的地步。然而,中国东北地区位于朝鲜北部,如果朝鲜或者统一以后的朝鲜半岛同中国发生领土纠纷,也局限于朝鲜半岛的北方而已,何至于要把核导弹往西边打?
读者查阅一下地图,即可发现位于朝鲜正西边的恰恰是北京周围地区即中国的政治心脏地带。看来平壤领导人心知肚明,一旦同中国发生边界争端,平壤真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以北京而不是东北地区作为施加军事压力的赌注。
况且,除印度外,朝鲜是惟一没有与中国正式签订边界条约的邻国。1962年,中国同朝鲜秘密地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中国应朝鲜的请求,让与了一片领土,在长白山(朝方称为白头山)一带,也明确了边界线的走向。该项秘密条约规定,长白山天池的主权由朝鲜享有54.5%、中国享有45.5%,亦即天池西北部属于中国领土,东南部属于朝鲜领土。
根据国际法,由于秘密协定仅由两国政府签订,未获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甚至两国立法机构对此一无所知。因此,秘密协定仅在两国当局对此均无异议的情况下有效。如果今后任何一方提出异议,该项秘密协定即形同虚设。
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渊源,南、北朝鲜都在毫不掩饰地扩大这方面的争论,往往以官方为后盾,而以民间形式不时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完全排除今后中国与朝鲜或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发生边界冲突的可能性。
平壤核讹诈转向之可能性
一旦中、朝发生边界冲突,朝鲜作为中国“战略屏风”的作用将烟消云散。反过来,朝鲜核导弹将成为高悬于北京城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届时,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特大城市将全部直接面临朝鲜的核威胁。
作为战略谋划的精髓,一是要有前瞻性,即战略谋划具有提前量,二是不妨从最坏处着眼。暂且不论上述新闻报道最终能否获得证实,中国官方在作相关评估时,自然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或谓倘若朝鲜核武器有可能指向北京,何以朝鲜核及火箭基地均靠近中国边境?难道万一两国实行军事摊牌时,朝鲜不防备中国第二炮兵、空军甚至各军种特种兵突袭这些基地吗?事实上,邻近中国的仅是朝鲜核及火箭的试验基地而已,当初朝鲜防备的是来自美国的空袭,自然尽量靠近中国。一旦遭到美军空袭,朝鲜至少也可以拉上一个垫背的。如今已经事过境迁了。况且,今后朝鲜核导弹的发射阵地并不邻近中国,显然对中国有戒备之心。
再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不也是尽量将尖端武器的研制基地及关键性的工业设施设在邻近前苏联的地区以避免遭到美军的空袭吗?六十年代末,中国将这些基地和设施紧急迁往大三线,原有的战略性工业布局不是也没有妨碍中、苏行将军事摊牌的局面出现吗?以此况彼,就可以推断一、二了。
今后朝鲜迫于严峻的经济困境,又出于向西方争宠的需要,或许会怀着向中国索偿的心理,围绕着中方经济援助的多寡,同中国发生更多的争执。朝、中边界争端可能是争执的体现形式,而平壤抱怨中国对朝鲜援助不力则可能是争执的底蕴。
平壤认为自己在东北隅替中国站岗放哨,致力于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给予更多的援助。至于志愿军入朝支援金日成,平壤认为事关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战略利益,由苏、中两国最高当局决策所致,决不仅仅是为了朝鲜;平壤可能会从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的内部讲话中引经据典,为其说辞寻觅根据(毛、周等领导人为向中国民众证明出兵朝鲜的必要性,也出于“高姿态”,确实是这么说的)。
平壤还可能认为,国共内战期间,朝鲜让解放军及其眷属从南满避居朝鲜休养生息以后,再以生力军的姿态回到东北,向国民党军队展开凌厉的攻势。朝鲜并为解放军伤患、家属提供了庇护所,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之间的恩怨、摩擦扯不清楚。
平壤同北京的战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一旦强敌压境,平壤的钟摆就向北京靠拢,呈现“唇亡齿寒”之势;渡过了紧急关头,平壤的钟摆再次回到原点,同北京刻意保持距离。总之,平壤对北京深怀戒心。
中国为朝鲜承受民族牺牲
在近代史上,中国为了朝鲜先后三次承受了民族牺牲。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因朝鲜而同日本交战,战败后割让了台湾,又向日本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构成清廷一朝倾覆的原因之一;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又因援救朝鲜而同联合国军队交战,承受了牺牲,还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机会。关于中国由于朝鲜而第二次承受巨大的民族牺牲,就知者甚少了。
满清认为东北是龙脉所在,视为禁区,禁止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东北。甲午战争以后,有些朝鲜士大夫携带亲友及佃农避难在中国东北境内,毕竟是零星行为。后来,日本势力大举渗入东北,于是鼓励朝鲜人移民过来。1907年,日本在间岛等地设立武装派出所,协助朝鲜人往东北移民。当时日籍朝鲜人在东北享受日本人的待遇,蜂拥而至,不少人成为管理人员,拿着警棍,见人不爽,就是一棍,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高丽棒子”。鲜族、汉族农民冲突频发,成为当地政治不稳定的因素。
顺便谈及,东北幅员辽阔,汉族人口却未占压倒性的绝对多数。有鉴于此,当年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统治期间,鼓励大批汉族农民从关内往东北移民,每天有几列火车,源源不断地运来汉族移民。这就从民族构成的因素上促进了东北的稳定。
一九三一年六月,在吉林省长春县万宝山地区,鲜族、汉族为了争夺水源,爆发大规模械斗,参与人数多达五、六千。当地日本派出所介入械斗事件,以武力庇护鲜族。此即轰动一时的“万宝山事件”,持续成为中国报章的头条新闻。当时,朝鲜各地爆发排华的暴力事件,杀死了一百多名华侨。
隔了数月,关东军以“万宝山事件”为借口之一,悍然发动“九一八事件”。日军旋即侵占了整个东北。其后,日军又相继在冀东、热河等地挑衅,兵锋迅即直指北平、天津。一九三七年底,韩国举国若狂,举灯夜游,“欢庆”日军攻占南京。至于屠杀南京平民,日军各支韩国联队的暴行,甚至比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年日本亡华之心不死。纵然没有“万宝山事件”,日本迟早也会启衅,侵占东北。然而,“九一八事件”之所以在1931年发生,同“万宝山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张学良在其口述回忆录中,把“万宝山事件”及“中村事件”并列为开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大祸端。
半岛无核化命乖运蹇
朝鲜核工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轫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加快了进度。2006年,朝鲜首次引爆了核装置,至今仍在加紧进行核武器小型化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朝鲜还在密锣紧鼓地完善远程导弹的技术。
多年来,平壤锲而不舍地谋求核武器小型化和远程导弹技术完善化,双管齐下,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早日争取核弹、导弹“两弹结合”,拥有能够用于实战的核导弹。一旦平壤拥有了核导弹,其从事核威慑、核战争的能力,与仅仅掌握核装置的情况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核导弹的突防能力远远超过运载核弹的轰炸机。换言之,一支核导弹部队在对敌国实施核突袭时的突防能力,远比一个运载核弹的轰炸机中队更加令人恐怖。何况,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的技术难度和经济费用,又要比维持一个运载核弹的轰炸机中队低许多。
这项基本估计是所有大国在研制成功核武器以后竞相走核弹、导弹“两弹结合”的道路的根由。“两弹结合”尤其适合铁了心要拥有核武器的小国、穷国的国情。收效大而成本低,又何乐而不为呢?
平壤拥有核导弹,为其国策所左右。数十年来,其核武器研制的进程呈现一贯性,有时可以表现为迂回曲折,宗旨却不受干扰。既是国策所定,除非受到强大外力的抵制,不会轻易改变。强大外力体现为够多的胡萝卜和够重的大棒。当前,既然国际社会无从提供够多的胡萝卜,也无力祭起够重的大棒,则平壤只有按照惯性,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了。
如今朝鲜固然民穷财尽,可是平壤一意孤行的话,稍假时日,“两弹结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久以后,朝鲜邻国要作好如何同一个拥有核导弹的朝鲜打交道的精神准备了。
事态演变至此,若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平壤将核弹、导弹“两弹结合”之前,事犹可为;设若朝鲜核导弹就手,则事已不可为。简言之,朝鲜是否及何时拥有核导弹,是朝核危机今后走向的分水岭。
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前,中、美两国似乎均无力也无意愿“挽狂澜于既倒”。而美方早已透露,朝鲜研制战略武器之事,说到底,是中国领导人将要面临的棘手问题。鉴此,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后,美国必然会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中国。勿谓言之不预也。
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非常黯淡。可以认为,朝鲜半岛核武器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平壤软硬兼施,一石两鸟
今年初以来,围绕着朝鲜坚持研制战略武器的问题,国际社会同平壤进行了频繁的较量。其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
4月5日,朝鲜发射远程火箭。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主席谴责朝鲜违反安理会相关决议的行为。同日,朝鲜声明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4月29日,朝鲜强硬要求安理会道歉。5月25日,朝鲜再次引爆一枚核装置,该装置以原子弹的全当量爆炸。5月27日,平壤宣布将不再受《朝鲜停战协定》的约束,朝鲜半岛将回到战争状态。
6月、7月,安理会相继加强了对朝鲜实施制裁措施的力度。8月17日,平壤命令“全军、全民以及全国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并启动紧急动员机制。至此,平壤摆出了一副准备同美国全面对抗的姿态。
同时,平壤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韩国的强硬措施,诸如关闭南北朝鲜之间的陆路交通、扣留韩国渔船和在开城加工区的韩国员工等。一时南北朝鲜关系急剧恶化,战争气氛显得空前紧张,犹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曾几何时,平壤又大幅度调整姿态,再也不是动辄开口“战争”、“戒备状态”了,而是主动诉诸向外部世界挥舞橄榄枝的外交动作,着重向美国、韩国分阶段地表示善意,姿态郑重而又不失分寸。
8月初,金正日“特赦”了被拘押的两名美籍女记者,由亲赴平壤拜会金正日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带回美国。8月16日,金正日接见了正在朝鲜访问的韩国现代集团女总裁,满足了现代集团提出的所有要求。次日,平壤又向韩国释出善意,承诺恢复中断近一年的双边经济、观光交流,并释放遭扣押的现代集团员工。接着,金正日又派遣特使组团前往首尔出席已故韩国总统金大中的丧礼,并向韩国总统李明博转达金正日表示亲善的口信。
平壤继续向美国发出和解信号。今年2月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斯就任以来,多次表达了访问朝鲜的意向,平壤一直拒绝接受。最近平壤却邀请他和美国六方会谈特使金成在9月中旬联袂访问平壤。相信朝方还会邀请其他美方代表团前往访问。这一连串的美、朝之间的外交互动及其后续效应,自然格外惹人注目。
向美国示好,拉上中国垫背
平壤在作出空前强硬的军事姿态以后,又密锣紧鼓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动作,究竟其意何居?似乎令人费解。平壤姿态忽硬忽软,外交动作倏起倏落,起承转合之突兀,令人如堕五里雾中,咋舌不已。
究其底蕴,平壤在再次核试爆以后摆出极其强硬的军事姿态,不惜“鱼死网破”,旨在吓退美、日鹰派可能实施的军事打击。平壤政权在国际上遇到严重挑战,在国内又面临政权接替,诚所谓政权的存亡关头,当务之急自然是确保手中握有的核武器,经济是位居其次的考量。等到日后核导弹就手,何愁东邻西舍不送上“胡萝卜”?
按照国际危机处理的程序,在一场牵扯列强的危机中,对峙的双方要摊牌,多半不出三、四个月,这段期间内双方不摊牌,就意味着渡过一场严峻的危机了。其实朝鲜强硬的军事姿态,属于故作姿态,只是为了避免受到美、日军事打击而已。一旦平壤渡过了紧急关头,迟早要在政策上改弦更张,首先会体现在外交动作上。
这次平壤眼看渡过了危机,经济考量自然又摆上了议事日程。毕竟朝鲜国内生产总值5%直接、间接来自韩国的援助,平壤因中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损失巨大,今年朝鲜又大雨成灾,而要从国际社会取得为数不菲的援助,自然要缓和同美国、韩国的紧张关系。
平壤的如意算盘可能如下:眼看渡过了军事危机,假以时日,国际社会必然承认朝鲜作为核武器国家屹立在东北亚的国际地位。既然朝鲜多半能够确保核武器国家的地位,接着就应该着手从外界获取经济援助了。倘若既能保住核武器,不受惩罚,又能获取大量经援,最终作为核武器国家而被国际社会谅解和接纳,自然是上策。
然而,平壤可能认为,要向美、韩示好,抬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又出于急功近利,欲求快速奏效,则拉上中国垫背,不失为一条捷径。朝鲜特使同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时转达了金正日的口信,韩国政府以口信事涉敏感,拒绝透露细节。既然金的口信传递给了韩国,自然美国、日本迅即获悉,无所谓敏感与否,况且在平壤向美、韩挥舞橄榄枝之际,示好唯恐不及,岂会在朝鲜特使觐见韩国总统时恶语相向?这是违反常理的。
据此分析,所谓敏感,显然事涉第三方,而且多半事涉中国。设若如此,则同前面提到的一位美国官员在克林顿访朝以后对媒体透露的情况,堪称异曲同工了。
平壤危机处理可圈可点
平心而论,金正日及其智囊应付国际政治、军事危机的手段确实可圈可点。笔者总结一下,从近年平壤因应国际压力、周旋于列强之间的战略基点及具体做法,至少有四点强项,值得外界注意:
第一,此刻平壤身处东北亚矛盾的焦点,却能清楚地分析列强在朝核问题上根深蒂固的不同的利害关系,利用列强之间疑窦丛生的复杂矛盾,务必不让列强的力量聚焦在平壤。接着,平壤又在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长袖善舞,擅打四方八面拳。
第二,在关键节点上,诸如核试爆和远程导弹试射,对列强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的反应的估计相当准确。起自1993年,历年以来的事实证明,平壤对形势演变的预估均比华盛顿和北京更为精准。
第三,金正日在强硬的军事姿态和柔软的外交动作之间,拿捏准确,切换及时,称得上是“无缝链接”。换言之,平壤在应该故作姿态的时候就故作姿态,显得空前的强硬,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又在应该放下身段的时候就放下身段,显得柔情似水,富有人情味。一言以蔽之,是硬姿态到位,软功夫到家。相对而言,美、中两国就是硬姿态不到位,软功夫不到家了。这一点,在国际折冲中,也是值得弱势方效法的。
第四,平壤在采取军事姿态和外交动作时,是诉诸上下协同而进行全方位的行动。这些全盘推进的动作,在时段上是同步,在方位上是多渠道进行,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数管齐下”,“动之以情,析之以理”,没有一道被拉下。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综合治理”。这一条,在周恩来这样的外交人才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尤其值得中国借鉴。
与平壤决策行为中的四点强项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美、中两国在相应决策上的滞后反应甚至不作为。今后美、中两国从事决策科学研究的学者在做个案研究时,不妨反躬自问,作一番对比研究。
美国是举世独步的超级大国。2000年,小布什当上总统以后,初则惑于新保守主义在全球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的主张,无暇旁鹜[[编辑注意:不是旁骛]],继则困身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脱身不得,终则受制于金融危机,举步艰难。华盛顿在对付平壤时,显得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终于让朝鲜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核武器国家。
同时,北京上下囿于“鲜血凝成的友谊”的传统说法,又不屑于反思历史教训,始终不肯把“朝鲜半岛无核化”置于议事日程的优先事项。截至5月份朝鲜第二次核试爆之前,北京官方和学界连朝鲜发展战略武器究竟是否基于国策,尚且没有作出定论。
自1993年至今,十六年于兹矣。北京官方和学界犹自空发议论,甭说精确的定量分析,连正确的定性分析尚未完成,并且漠视境外学者恰中肯綮的判断,置之度外。然而,值此期间,朝鲜却已经核弹、远程导弹一一就手了。诚所谓“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已渡河矣”,惜乎好机会交臂失之。
总之,就决策科学的角度而言,在朝核问题的处理上,平壤已经占得先鞭,华盛顿、北京是居于下风了。
战略思考以国家利益为上
对前述媒体报道的金正日及其左右的讲话是否可靠,还有一种解释,即彼辈一时兴之所至,忘乎所以,所谓口误者也。实际上,据信金正日及其左右在讲话时,有意、无意地流露了真情,确实讲了真心话,所谓言为心声。中、朝两国在历史上素有恩怨情结。读者留意一下相关史实,就可以对北京同平壤今后关系的演变趋向作出客观的评估了。
大陆百姓及众多学者在习惯上以“同志加兄弟”、“鲜血凝成的友谊”等语句形容中、越及中、朝关系。时至今日,这类观点在民间和政府还普遍存在市场,挥之不去。
反观越南和朝鲜,同样是一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民众,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始终把中国视为未来的假想敌,不稍懈怠。可见,无论越南还是朝鲜,对于未来同中国双边关系的最终走向的判断,还是相当准确的。
姑且不论越、朝官方和民间的立场是否合理,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衡量,他们的判断在客观上还是符合历史演变的进程的。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越、朝官方正确地推断了未来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两国官员和民众也对日后事态的变化在心理、感情上提前作了准备。
相反,中国官员和民众对未来中国同越南、朝鲜双边关系走向的认识,较诸越、朝官员和民众犹不如,显得相当茫然。事到临头,美梦被击碎,猝手不及,只能怨天尤人,责怪别人是“白眼狼”了。当然,恩将仇报、翻脸相向,确是白眼狼了。问题是为什么自己长期以来浑浑噩噩,不能早些看清楚呢?
须知,无论国家相处还是待人接物,假若关系破裂,一味嗔怪对方“白眼狼”,实在是低能儿的行为。上焉者,先知先觉,能在事先就对祸患予以化解或者规避;中焉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奋袂而起,引咎以往而补过将来;下焉者,只会怨天尤人,停留在嗔怪对方“白眼狼”的初级阶段。而下焉者的行为,与聪明才智、战略分析全然无关,只要是人类的一份子,出于条件反射,不教自会。
事实上,纵使双边关系趋于凶终隙末,中国人也不能简单地责怪越南、朝鲜这两个邻国是白眼狼。越南、朝鲜仅是在历史上同中国有着恩怨情结的两个邻国而已。只不过这两国领导人对于未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比以往的中国领导人看得更为清楚一些罢了。
迟到的历史反思
越南、朝鲜是两个不发达的小国。中国是泱泱大国,又在战略学和谋略学上有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倘若北京官方在决策预见性上还不如越、朝官方,又何以对本民族的历史作出交代呢?无论如何,这在大国决策学上是说不过去的。如此,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又谈何容易?
谈到对国际政治的预测,实际上并不是高深莫测,也不需要什么尖端的信息来源。只要自己具有基本素质和从事战略研究的经验,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对当代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军控学的精髓熟谙于心,预测国际政治事态的未来走向时,就可以做到七八不离十了。
以朝核问题为例。笔者四、五年前开始在多家报章上进行时事述评时,就已经陆续指出:其一、朝鲜研制战略武器,工程推进速率或有变化,宗旨却不容受到干扰,显然是国策所定;其二、北京六方会谈可能被朝鲜利用,成为掩护朝方研制战略武器的烟幕弹;其三、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东京、北京将成为瞄准对象;其四、一旦朝鲜拥有了核导弹,朝鲜半岛无核化将成为梦幻泡影,美国将把朝核问题作为烫手山芋扔给中国处理。这四项论断已经或者正在被相关事态的发展所证实。
再谈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不久朝鲜当可突破核武器小型化的瓶颈,拥有核导弹。一旦平壤同北京关系恶化,朝鲜核导弹即指向西边。中国学术界存在思维误区,认为中国核武库远非朝鲜所能相比,何惧朝鲜挑衅呢?此说差矣。君不见以美国核武库之强大,在朝鲜根本没有核武器之时,尚且没有起到威慑作用。
讲到威慑,主要是一种心理反应,不是可以轻易用数量来衡量的。换言之,在朝鲜核导弹足可覆盖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等特大城市之日,能断言朝鲜对美国尚且有效的核讹诈,转头加诸于北京,就不起作用吗?
届时美国、中国完全可能主客易位。这次轮到美方劝告中方在同朝鲜打交道时,要“冷静观察,耐心等待”了。此情此景,恰如当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同卡特总统会谈,谈到要教训越南时,卡特总统劝告邓小平要吸取美国陷身越战的教训,同越南发生冲突时决策要审慎等语。设若今后情况果真如此,过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朝核危机爆发时动辄劝人要“冷静观察,耐心等待”,两相对照,外交部发言人又情何以堪。
至于中国过去在军事上大力扶植越南、朝鲜这两个邻国在后果上的区别,只是越南远处边陲,仅装备常规武器,祸患发作时,癣疥之疾而已,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是局部的、暂时的;而朝鲜近在京城肘腋,又拥有核导弹,却是心腹之患,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是整体的、永久的。朝鲜核武装以及迟早可能伴随而来的日本核武装,留给中国的将是中华民族的长久之痛!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