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今年6月,印度边防部队以中国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为由,越过中印边界入侵中国领土,并称洞朗为“不丹领土”,与中国军队相对峙。双方僵持一月有余,呈现出1962年两国边境战争以来最严重的状况,并成为两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印度国防部长声称印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寸步不让;中国外交部强烈敦促印方将非法越界的人员撤回印方一侧,并警告印度不要执迷不悟。两国军队都在调兵遣将,不断地秀肌肉,民间舆论各种民族主义言论甚嚣尘上,似乎战争在望。很多人不禁疑问,中印会为边界对峙大打出手吗?
以笔者之见,虽然中印边境对峙局势非常紧张,但不会升级到局部冲突,更不会引发大规模战争。因为中印两国都无能力大打,更无心大打!
中印边界的阿克赛钦地区及锡金、藏南地区(印称阿姆纳恰尔邦)是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交通设施落后,土地贫瘠,人民贫穷。对中国而言,西藏是远离中国经济中心的边疆地带,经济较为落后,补给线漫长,军事成本高昂,是中国军事控制的薄弱点。今年秋天即将召开“十九大”,考虑到“稳定压倒一切”的传统,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不会主动大打。
对印度而言,与中国交界的东北部领土并不战略重点,印度虽然部署重兵,但是以侧重防御的山地部队为主,主要任务就是守山头并维护治安。印度在中国藏南地区蚕食中国将近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移民百万。印度东北部领土现在还是其最贫穷区域,长期以来,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当地经济,印度中央政府在当地投入巨资补贴边民,苦心经营半个世纪,是利益既得者,不想因为一点小争端而砸烂坛坛罐罐。目前,印度莫迪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国内经济,所以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交环境。
此外,中印两国都是地区大国,都有心做世界大国,况且手中都拥有核武器及中远程导弹,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开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两国政府都要三思而后行。
两国领导人在以往会晤中多次表示,中印两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都以发展经济为重,在世界多极化、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内容上有许多共同语言,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所以不太可能如两国媒体、民族主义者、愤青所喧嚣的那样爆发大规模战争。
那么,中印两国为何在此次边境对峙中闹出如此大的风波?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天险,让几千年来中印两国基本无正面冲突。对于边境问题,中印两国虽然没有签订正式条约,但基本默认现实,前提是在边境维持现状。然而,近年来两国在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军队装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断地改变平衡。此次对峙,就是印度看到中国在洞朗地区修筑公路,忌惮为以后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便利,因此越界阻止中方施工。
随着两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两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日益提升,民族主义也日益膨胀,对领土问题和国际形象也更加在意,加上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历史,两国好战言论甚嚣尘上,民意沸腾,气势汹汹。
因此,这就是个“比大胆”游戏,看谁先服输。面对安全利益和汹涌民意,两国政府在领土争端这个零和博弈上必须要强硬起来。
笔者丝毫不怀疑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也相信中国一定会赢得此次对峙的最终胜利。不过,笔者怀疑,非得要用大规模战争手段解决对峙么?
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异常复杂:朝鲜核导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妨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因为萨德问题与韩国关系跌入低谷;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历史问题长期不和,两国之间敌意不断加深;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陡然紧张;因为黄岩岛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对中国仍然心存芥蒂;中越关系因为南海岛屿争端及中国在越企业被冲击事件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因为政府军与民地武冲突,中缅边境仍不太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在中东的逐步撤出以及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局势地逐步升温,美国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可以说,中国与东部、南部周边关系非常严峻,外交国防压力巨大。
中国在与这些国家争端中都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至少现在还看不到有哪些争端得到了完全解决,现在因为洞朗地区对峙又在西南方向开启一个新战场!
中国的战略重点历来是在东部,尤其是台湾海峡方向。东部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家安全矛盾最集中也是最紧迫的地方。处处用力则处处无力,多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不能因为国力强大就四面出击。万一酿成战争,则左支右绌,且在国际社会上缺乏朋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或者说谁是我们的主要敌人?主次矛盾一定要分清!从经济上看,中印在此次边境对峙中争的不过是一些无人居住的牧场。而且这些土地除夏季外都是大雪封山,所以中印两国都是只巡逻并设置临时哨所。印度无力也无心占据中国更多的领土,在中印边界上,虽然兵多,但大部分都龟缩于哨所据点,缺乏野战攻坚能力,而且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长驱直入占领中国西藏(西藏地广人稀,控制困难)。印度不像美国一样有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不像台湾、朝鲜一样损害我国核心利益。
劳师以远,所费不赀!青藏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是不折不扣的兵家险地甚至是绝地。要跳出就事论事的领土争端这个局限,站在更高层面来考虑。在西藏养兵不易,养一个兵相当于在内地养五六个兵。因此中国在西藏并没有多少兵力,据外媒报道只不过3个旅,十多个边防团,而且大部分还承担着威慑藏独势力的任务。中国只要求在西藏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备好前出基地及道路,以便战时大规模调兵。目前中印之间的态势类似于古代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长城沿线之间的斗争,只不过中国坐拥喜马拉雅山地理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消耗着印度的资源。在喜马拉雅山对峙,比的就是综合国力,如二战北非战场,由于德军补给不易,赢得了战斗,却输掉了战争。又如美苏在阿富汗的争斗,阿富汗战场成为苏联熊流血的伤口,巨大的花费最终让前苏联这个似乎不可一世的帝国轰然崩塌。
印度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它在1962年之后印度很少向中国主动挑衅,只求加快消化藏南地区,并在藏独问题上搞一些小动作。对于贸然开战,印度是有深刻教训的。1987年印度自恃国力强大,干涉斯里兰卡内战,最高峰期间在斯里兰卡投入十万兵力,却毫无所获,只得在1989年撤军。印度就连弱小的泰米尔猛虎组织都解决不了,如何在兵家之险地喜马拉雅山仰攻实力强于自己的解放军?更何况中国可以打的牌更多,比如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灾后重建急需援助的尼泊尔,甚至印度东北部的反政府游击队。
中国以往的战略是不计一地得失,摒弃成本高昂的前沿部署,保持机动威慑,反正主动权在我,更何况喜马拉雅山区交通不便,即便占领了,冬天大雪封山时候又要撤回去。印度的战略是步步为营分兵把守,表面看是占了便宜,实际上费用高昂而又暴露自身弱点,战时则容易被迂回包抄各个击破。从这点看来,印度并没有从1962年的军事失败上吸取多少教训。道路在高原山地作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中国为何大力在边境沿线修路、印度为何对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格外敏感的原因。
所以,边境对峙的导火索是领土争端,背后原因是印度对中国修路后力量倍增的恐惧。
近些年来,中国在边境事务中不断“亮剑”,外交风格日益强硬。部分国内主流媒体认为,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中较为贫弱的国家,毕竟后面没有错综复杂的大国插手,先易后难,如若对印斗争胜利,可打出士气,乘胜推动解决其他争端,并再次争取个数十年的和平。中国可借鉴建设南海岛屿的经验,退一步进两步,迂回前进,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实力碾压印度。虽然中国在对峙区域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夏天常有暴雨及泥石流,秋天将召开大会,冬天大雪封山,时不我待。
总而言之,中印不会为边境对峙大打出手,但也不排除边境摩擦导致的擦枪走火。对中国而言,有很多比边境冲突更紧急重要的事情,所以不要认为印度贫弱就忘乎所以。小打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影响主要斗争方向。中国只要完成洞朗地区的修路工程,就基本完成了目标,等到大雪封山的冬季,即可轻易解决后勤困难的的印度越境军队。
今年6月,印度边防部队以中国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为由,越过中印边界入侵中国领土,并称洞朗为“不丹领土”,与中国军队相对峙。双方僵持一月有余,呈现出1962年两国边境战争以来最严重的状况,并成为两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印度国防部长声称印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寸步不让;中国外交部强烈敦促印方将非法越界的人员撤回印方一侧,并警告印度不要执迷不悟。两国军队都在调兵遣将,不断地秀肌肉,民间舆论各种民族主义言论甚嚣尘上,似乎战争在望。很多人不禁疑问,中印会为边界对峙大打出手吗?
以笔者之见,虽然中印边境对峙局势非常紧张,但不会升级到局部冲突,更不会引发大规模战争。因为中印两国都无能力大打,更无心大打!
中印边界的阿克赛钦地区及锡金、藏南地区(印称阿姆纳恰尔邦)是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交通设施落后,土地贫瘠,人民贫穷。对中国而言,西藏是远离中国经济中心的边疆地带,经济较为落后,补给线漫长,军事成本高昂,是中国军事控制的薄弱点。今年秋天即将召开“十九大”,考虑到“稳定压倒一切”的传统,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因此不会主动大打。
对印度而言,与中国交界的东北部领土并不战略重点,印度虽然部署重兵,但是以侧重防御的山地部队为主,主要任务就是守山头并维护治安。印度在中国藏南地区蚕食中国将近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移民百万。印度东北部领土现在还是其最贫穷区域,长期以来,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当地经济,印度中央政府在当地投入巨资补贴边民,苦心经营半个世纪,是利益既得者,不想因为一点小争端而砸烂坛坛罐罐。目前,印度莫迪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国内经济,所以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交环境。
此外,中印两国都是地区大国,都有心做世界大国,况且手中都拥有核武器及中远程导弹,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开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两国政府都要三思而后行。
两国领导人在以往会晤中多次表示,中印两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都以发展经济为重,在世界多极化、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内容上有许多共同语言,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所以不太可能如两国媒体、民族主义者、愤青所喧嚣的那样爆发大规模战争。
那么,中印两国为何在此次边境对峙中闹出如此大的风波?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天险,让几千年来中印两国基本无正面冲突。对于边境问题,中印两国虽然没有签订正式条约,但基本默认现实,前提是在边境维持现状。然而,近年来两国在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军队装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断地改变平衡。此次对峙,就是印度看到中国在洞朗地区修筑公路,忌惮为以后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便利,因此越界阻止中方施工。
随着两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两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日益提升,民族主义也日益膨胀,对领土问题和国际形象也更加在意,加上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历史,两国好战言论甚嚣尘上,民意沸腾,气势汹汹。
因此,这就是个“比大胆”游戏,看谁先服输。面对安全利益和汹涌民意,两国政府在领土争端这个零和博弈上必须要强硬起来。
笔者丝毫不怀疑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也相信中国一定会赢得此次对峙的最终胜利。不过,笔者怀疑,非得要用大规模战争手段解决对峙么?
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异常复杂:朝鲜核导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妨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因为萨德问题与韩国关系跌入低谷;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历史问题长期不和,两国之间敌意不断加深;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陡然紧张;因为黄岩岛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对中国仍然心存芥蒂;中越关系因为南海岛屿争端及中国在越企业被冲击事件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因为政府军与民地武冲突,中缅边境仍不太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在中东的逐步撤出以及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局势地逐步升温,美国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可以说,中国与东部、南部周边关系非常严峻,外交国防压力巨大。
中国在与这些国家争端中都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至少现在还看不到有哪些争端得到了完全解决,现在因为洞朗地区对峙又在西南方向开启一个新战场!
中国的战略重点历来是在东部,尤其是台湾海峡方向。东部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家安全矛盾最集中也是最紧迫的地方。处处用力则处处无力,多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不能因为国力强大就四面出击。万一酿成战争,则左支右绌,且在国际社会上缺乏朋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或者说谁是我们的主要敌人?主次矛盾一定要分清!从经济上看,中印在此次边境对峙中争的不过是一些无人居住的牧场。而且这些土地除夏季外都是大雪封山,所以中印两国都是只巡逻并设置临时哨所。印度无力也无心占据中国更多的领土,在中印边界上,虽然兵多,但大部分都龟缩于哨所据点,缺乏野战攻坚能力,而且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长驱直入占领中国西藏(西藏地广人稀,控制困难)。印度不像美国一样有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不像台湾、朝鲜一样损害我国核心利益。
劳师以远,所费不赀!青藏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是不折不扣的兵家险地甚至是绝地。要跳出就事论事的领土争端这个局限,站在更高层面来考虑。在西藏养兵不易,养一个兵相当于在内地养五六个兵。因此中国在西藏并没有多少兵力,据外媒报道只不过3个旅,十多个边防团,而且大部分还承担着威慑藏独势力的任务。中国只要求在西藏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备好前出基地及道路,以便战时大规模调兵。目前中印之间的态势类似于古代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长城沿线之间的斗争,只不过中国坐拥喜马拉雅山地理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消耗着印度的资源。在喜马拉雅山对峙,比的就是综合国力,如二战北非战场,由于德军补给不易,赢得了战斗,却输掉了战争。又如美苏在阿富汗的争斗,阿富汗战场成为苏联熊流血的伤口,巨大的花费最终让前苏联这个似乎不可一世的帝国轰然崩塌。
印度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它在1962年之后印度很少向中国主动挑衅,只求加快消化藏南地区,并在藏独问题上搞一些小动作。对于贸然开战,印度是有深刻教训的。1987年印度自恃国力强大,干涉斯里兰卡内战,最高峰期间在斯里兰卡投入十万兵力,却毫无所获,只得在1989年撤军。印度就连弱小的泰米尔猛虎组织都解决不了,如何在兵家之险地喜马拉雅山仰攻实力强于自己的解放军?更何况中国可以打的牌更多,比如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灾后重建急需援助的尼泊尔,甚至印度东北部的反政府游击队。
中国以往的战略是不计一地得失,摒弃成本高昂的前沿部署,保持机动威慑,反正主动权在我,更何况喜马拉雅山区交通不便,即便占领了,冬天大雪封山时候又要撤回去。印度的战略是步步为营分兵把守,表面看是占了便宜,实际上费用高昂而又暴露自身弱点,战时则容易被迂回包抄各个击破。从这点看来,印度并没有从1962年的军事失败上吸取多少教训。道路在高原山地作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中国为何大力在边境沿线修路、印度为何对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格外敏感的原因。
所以,边境对峙的导火索是领土争端,背后原因是印度对中国修路后力量倍增的恐惧。
近些年来,中国在边境事务中不断“亮剑”,外交风格日益强硬。部分国内主流媒体认为,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中较为贫弱的国家,毕竟后面没有错综复杂的大国插手,先易后难,如若对印斗争胜利,可打出士气,乘胜推动解决其他争端,并再次争取个数十年的和平。中国可借鉴建设南海岛屿的经验,退一步进两步,迂回前进,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实力碾压印度。虽然中国在对峙区域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夏天常有暴雨及泥石流,秋天将召开大会,冬天大雪封山,时不我待。
总而言之,中印不会为边境对峙大打出手,但也不排除边境摩擦导致的擦枪走火。对中国而言,有很多比边境冲突更紧急重要的事情,所以不要认为印度贫弱就忘乎所以。小打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影响主要斗争方向。中国只要完成洞朗地区的修路工程,就基本完成了目标,等到大雪封山的冬季,即可轻易解决后勤困难的的印度越境军队。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