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在越南购物
导游是一个黑瘦的青年,汉语说得还算流畅,但重音和断句稍显生硬,所以听起来颇为别扭和有趣。和许多越南人一样,姓阮,单听名字,几乎就是中国人。他不断地向我们介绍绿豆糕和一种“胜利牌”的香烟。
我想越南不止仅生产绿豆糕和香烟,正像越南的一些旅游城市不止仅有赌场一样。但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参观赌场似乎是必备的项目;那么对旅游者来说,绿豆糕和香烟大约也是购物的上选。
据说正宗的绿豆糕有两种,一种是“双7”牌的,一种是“三5”牌的,包装盒上分别印着两个阿拉伯数字7和三个5。绿豆糕有色子块那么大,用绿豆细粉加蔗糖制成,小小的一盒,卖到人民币六块钱。旅游大巴有时停在一个院子里,旅客可以下车喝水和方便。院子里有一处商店,估计是越南旅游部门所设。商店厅堂里设有桌椅,免费供应开水,柜台上卖的就是前边介绍的绿豆糕和其它旅游商品。我们买了一些绿豆糕。我不吸烟,对香烟没兴趣,没买。“胜利牌”香烟大约卖到一百八十元一条。一个女人,踞门口的柜台卖水果和黄瓜。她的打扮和作派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贩,一个香瓜要五块钱,一根黄瓜要一块钱,不容讲价。我们怕长途颠簸中口渴,买了两根黄瓜和两个香瓜。她的生意很好,有一种睥睨顾客的优越感。根据国内的经验,我揣测她的丈夫或许是旅游部门的官员吧!
但是在越南,有些东西还是可以买的。我们下榻在海防市的一家宾馆里,晚上出去逛街,在一家商店里看到一些红木工艺品。越南盛产这种珍贵的木材,乌木、紫檀、沉香木都属于红木,以色泽分高下。这里用红木雕刻的工艺品种类很多,如佛像、人物、动物、桌案上的小摆设等等,还有红木筷子,上等的是很贵的。当然这需要内行的眼光,方不致看走了眼,花重金买假货。我自己选了一只笔筒,妻子选了一个首饰盒,都是红木的,上面用贝壳嵌着花草,很漂亮,每个分别花去六十元,不贵。
如今我的笔筒放在书桌上,妻子的首饰盒放在床头上,看见它们,就想起越南的旅行。它们是一件纪念品,也是一种记忆,一种温暖的心情。
下龙湾
船在北部湾上航行。
下龙湾
尽管是亚热带的气候,四月里也不是很热。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泛着粼粼的光波。我躺在甲板的一张躺椅上,微眯着眼睛向远方眺望。这是一张陈旧的躺椅,大约很多人在上边躺过了吧?我想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那个情窦初开的法国少女就是在印度支那的一艘轮渡上遭遇那个中国青年的吧?当然,那是在南越的湄公河上,而这里是越南的北方。我们刚刚从轮渡上下来,登上这艘游船。在人车混杂,稍显拥挤的轮渡上,清晨的薄雾弥散在四周,人裹在凉森森的海水和灰白的雾气里。很多年过去了,没有法国少女,也没有异国的爱情。时空都不对,只是情景相似。幻觉中,仿佛那法国少女就站在船舷边,孤零零的一个人,穿着连衫裙,戴着浅红色的呢帽,臂肘支在船舷上,望着悠悠的流水……
这里是越南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叫下龙。我们从芒街坐上空调巴士,整整奔驰了一个下午,傍晚才抵达这里。我们不为了寻异国的恋情,只为了看看叫下龙湾的海湾。
港口帆樯林立,全是漆成红色的游船。
这艘游船里全是中国游客。中国人爱到邻居家串门,越南是我们的邻居,所以中国人就蜂拥而至了。中国人爱把别人家的事情和自己相比并,他们到过自家的桂林,就把下龙湾称为“海上桂林”,似乎有哪个神仙把桂林的一些山峰移到了这片海面上,供世人赞赏桂林之美似的。但是越南人并不同意这个说法,说下龙湾就是下龙湾,用不着借桂林给自己壮脸面。的确,船行在海面上和行在漓江的感觉是不同的。大海宽阔、坦荡,见不到漓江两岸憩息在草地上的水牛和拖着毛竹走进茅舍篱落间的村姑。当然,如果只是大海,下龙湾也就没什么看头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恍惚中,果有山在水天相接处隐约着了。船行移时,山是越来越清晰了,可以看到灰红色的崚嶒的山岩和树木。山皆不甚高,因为山体大部分在海下。临近海面的岩石因为被大浪冲击磨蚀,向里凹陷,有的如堆叠的经卷,有的如史前动物巨型的骸骨……至一山前,弃舟登岸,攀石径而上,遇一洞口,众络绎而进,顿觉凉气森森。洞中空间颇大,也不昏黑,可辨人面目。广者坦荡如砥,可容千人歇息;狭者碰头磕脑,仅容一人出入。四周皆千年钟乳石,如狮、如虎、如猫、如兔、如冬瓜白菜、如玉米红薯、如弥勒打坐、如老翁翘首、如剑指云天,如帘幕低垂……千姿百态,各异其趣。在山腹内流连半晌,复从原洞口出。再登舟,又行大海,山渐多,忽远忽近,忽大忽小,怪石奇峰,星布海面。船过斗鸡峰,停。时近中午,要在这里休憩午餐。是时船上窗皆洞开,清风拂面,水天一色,据窗而坐,远眺大海,嚣尘远逝,心胸旷达而宁静,真神仙境界也!
忽然不知从哪里驶出一些小木船来,载着热带水果和海鲜前来兜售。这些都是海上人家,一只船上一家人。男驾船,女照料杂务,遇有游船泊于海面,立即靠上来兜揽生意。这些风浪里闯荡的越南人都矫健灵活,小船靠近,十来岁的男孩女孩立即攀上船舷,举着水果海鲜,向人兜售。大人们都会一点汉语,用普通话和游客交涉。越南导游说,如果买海鲜,船上可以给加工。一伙游客花二百元买了条大海鱼,也有买虾蟹和水果的。船上备有八个菜的午餐,也有海鱼,有些人的消费不只为口腹之需,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卖海鲜的小船上是四口之家,高高的船蓬上铺着一张席子,一个穿红衣的六七岁的女孩围着一个旧被单坐于其上,瞪着晶亮的眸子望着船上的游客。她在摇晃的小船上的坐姿和表情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试图和她说话,逗她笑,她皆不理睬。刚才在船头照料塑料盆里的龙虾、对虾、螃蟹、海鳗……等活物的那个八九岁的男孩子攀到游船上来,想再寻找一个买主。一个女游客送给船蓬上的女孩一串香蕉,她的小哥哥接过来,随意地抛给他的妹妹。那女孩连看也没看抛来的香蕉,仍漠然望着船上陌生的人们。我们拿出相机,想给这女孩子拍照——大海上坐在高高船蓬上的红衣女孩,披着旧被单,浴着海风,漠然向你张望的女孩,海鲜船上那双亮晶晶的黑眼睛,难道不是一张绝好的艺术照片吗?——但是,当我举起相机时,那女孩发现了我们的企图,她转过身去并且躺倒了,她拒绝拍照。显然,她已经见过太多太多的游客了,她对陌生游客的镜头抱有敌意,戒备和警惕着一双双探询的眼睛。这女孩和我们以及我们的世界永远是隔膜的……
午餐后,船起碇回港。我想起波德莱尔《人与海》中的诗句——
自由的人,你将永远把大海爱恋!
海是你的镜子,你在波涛无尽、
奔涌无限之中静观你的灵魂,
你的精神是同样痛苦的深渊
…………
你们两个都是阴郁而又谨慎:
人啊,无人探过你的深奥之底;
海啊,无人知道你深藏的财富,
你们把秘密保守得如此小心!
…………
当然,这和下龙湾的旅行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亚热带的土地
汽车从芒街驶出,不久即进入山区,满眼绿色,令人昏倦,有人在车内打鼾。尤瑟纳尔《战争时期墓志铭》只有两句:“钢铁的天空扑向│这尊温柔的雕像”。暮霭沉沉,满天是锈蚀的钢铁,反射着金属的冰冷的光芒;下面是亚热带的山地、丛林和奔涌的大河。鳄鱼在进食,蛇纠结在一起在潮湿的岩穴里交配,白色的鸱枭衔着一只小鼠掠过椰林,它像b—52轰炸机那样飞翔。
战争已经远去。
那个年轻的女子已经在男人的臂弯里睡着了。车过盘山道,转角处,有三个围着头巾的越南女子从山坡上下来,挎着篮子,手里握着镰刀,是采药的吧?
钢铁的天空暗淡下来。
汽车停下来,这是他们的地盘。卖木瓜的女人很年轻,不丑。她把木瓜切成一丫一丫的,露出金红的诱人的果肉,每一丫卖三块钱,很贵。她又冷漠又高傲,价格不容通融。旅行者很想吃这种热带水果——木瓜和芒果,但价格的确贵。
夜色浓得化不开,到处弥漫着温暖的草木的气味。对热带水果过敏的女人把脸隐在黑暗里。她没有吃,只因为气味,她光洁的脸上起了疙瘩。车过一座城市,导游说,这里有越南最大的露天煤矿和最好的煤。城市在修路,没有路灯,有一幢一幢临街的房子,都是独立的二、三层的小楼,敞着门,灯火通明。似乎是做生意的门面,却看不到货物。煤矿隐在无边的黑暗里,这里有丰饶的煤和靠煤生存的人,也有不靠煤生存的人……
每餐几乎都有红烧肉。据说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曾是毛泽东治下的百姓一定也爱吃红烧肉,所以餐餐有红烧肉。红烧肉不错,只是有些肥腻,就越南米饭吃,也不错。
下龙的旅店很好。整洁、舒适,有宽大的百叶窗。美英联军正在伊拉克作战,萨达姆命运如何?国内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战争消息,还有军事观察员在分析战况,像转播一场足球赛。伊拉克战争是全世界的新闻焦点。打开这里的电视机,一个越南的女歌手在歌唱;换台,一个越南老人满面泪水,对两个青年人在说什么,这是一部电视剧;换台,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田间和农民说话,播音员操越南话在播新闻;再换台,荧屏是雪花、雪花、雪花……这里对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这里没有战争的消息。
汽车行驶在红河三角洲,这里是越南最富饶的土地。从下龙到河内,人烟稠密,稻田相连;从河内到海防,人烟稠密,稻田相连……
村落极少明显的分界,房子盖在公路两侧,一幢连着一幢,略无阕处。房子皆为二三层平顶小楼,瘦窄、苗条,正面门窗多为红色,有柱廊和晒台。稻畦绿汪汪的,一年收三季或四季。四月里,有的稻子已秀穗扬花。稻田是最美丽的庄稼地,可是在稻田里,多有坟地。这里的坟用水泥、石料修得极其精巧;富家甚至用琉璃瓦,修出台榭屋宇,极尽藻饰和宏丽。坟地与人居相隔很近,人鬼比邻。碧绿稻田里的坟地让人觉得怪异和恐怖,在那样照人居比例缩小的坟墓里,鬼魂们过着和人间一样的生活吗?在中国北方的平原上,坟多为平芜或高耸的土丘,这可能和游牧民族的习俗有关。人死后,魂归大化,骸骨归于泥土,与草木同腐,和自然融合,倘若鬼魂们真有自己的生活,一串焚化的纸钱就是阳世上亲人的心情。
这里的人或许重生亦重死吧!
谁家院里一树红花,没有一片叶子,只有红花如火,美得令人心惊肉跳;谁家檐上一片姹紫,没有一片叶子,只有紫花如练,美得让人头晕目眩……车过红河,法国人修的桥还在,水面平阔,白水滔滔,河岸寂寥而凄凉。
于是他躺在这里,从大门前直至二楼的瞻仰大厅,成队的士兵列队肃立。他躺在那里,身材并不伟岸,一身黑色的制服,颌下一缕白须,仪容安详宁静,一如他的生前。他这样休憩着已有三十三年,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看望他,人们静默无声,从他身旁走过。他没有受到一丝惊扰,他永远活着,从灵魂到肉体。他原来叫阮爱国,后来叫胡志明,一个民族现代的历史,一个英雄的神话,一个国家永恒的精神凝聚在这里。
这里有他的故居和工作的木楼。木楼是吊脚楼,用名贵的红木搭建,只有两层。从外置的楼梯上去,可以看见他的书房和卧室。一张单人床上铺着竹席,案上的台灯还亮着,似乎他刚刚离去。他走进他的空旷而宏大的纪念馆,走进一座建筑物里,在那里躺下来,永远地躺下来……
他独身一生,从事民族独立的事业,后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和世界上许多带领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人一样有着传奇的色彩和非凡的经历,人民的拥戴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他最终的奖赏,他的名字刻在民族独立的丰碑上。如今他睡在附近一座为他建造的铁灰色的正方体建筑物内接受人们的瞻仰。这种身后的哀荣还将继续下去,昭示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历史。
小湖、热带树木和花草,环湖的小路……现在这里到处是各国的旅游者。走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
独柱寺——这座园林内一个建在一根柱子上的庙宇,这里供着佛像,很多人走上台阶,在佛前敬香祈福。
这是河内,这个国家的首都。
大街上到处是骑摩托车的人,组成庞大的轰鸣的车队,在马路上呼啸而去,令人畏惧。所过城市大抵如此,过马路是很令人胆怯的。
海防,又一座城市。河内和海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命令他的空军集中轰炸这两座城市,在这里投下了上千顿的炸弹。四十年后,这里已经没有烧夷弹留下的痕迹,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了。导游领我们看的仍然是外国商人投资兴建的赌场。赌场建在海边,很漂亮,除了一车一车拉来的外国游客,这里显得有些寥落和寂寞。
……车在返回的路上,仍然是这群邂逅相逢的游客。长途跋涉,昏昏欲睡,谁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致,只有汽车行进的嗡鸣声。车过城市、车过乡村,车过山区……形制相同的建筑物逶迤相接,稻田和坟地、椰树和棕榈、一条宽阔的大河,河床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有人在唱歌,一个法国女人,殖民时期她住在这个国家里,在这里因为邂逅一个中国青年,她由少女变成妇人。她年轻时候好漂亮,但她衰老时,容颜变得丑陋而可怕——一切都因为时光流逝!
一切都因为时光流逝,这里是亚热带的土地……
在越南购物
导游是一个黑瘦的青年,汉语说得还算流畅,但重音和断句稍显生硬,所以听起来颇为别扭和有趣。和许多越南人一样,姓阮,单听名字,几乎就是中国人。他不断地向我们介绍绿豆糕和一种“胜利牌”的香烟。
我想越南不止仅生产绿豆糕和香烟,正像越南的一些旅游城市不止仅有赌场一样。但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参观赌场似乎是必备的项目;那么对旅游者来说,绿豆糕和香烟大约也是购物的上选。
据说正宗的绿豆糕有两种,一种是“双7”牌的,一种是“三5”牌的,包装盒上分别印着两个阿拉伯数字7和三个5。绿豆糕有色子块那么大,用绿豆细粉加蔗糖制成,小小的一盒,卖到人民币六块钱。旅游大巴有时停在一个院子里,旅客可以下车喝水和方便。院子里有一处商店,估计是越南旅游部门所设。商店厅堂里设有桌椅,免费供应开水,柜台上卖的就是前边介绍的绿豆糕和其它旅游商品。我们买了一些绿豆糕。我不吸烟,对香烟没兴趣,没买。“胜利牌”香烟大约卖到一百八十元一条。一个女人,踞门口的柜台卖水果和黄瓜。她的打扮和作派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贩,一个香瓜要五块钱,一根黄瓜要一块钱,不容讲价。我们怕长途颠簸中口渴,买了两根黄瓜和两个香瓜。她的生意很好,有一种睥睨顾客的优越感。根据国内的经验,我揣测她的丈夫或许是旅游部门的官员吧!
但是在越南,有些东西还是可以买的。我们下榻在海防市的一家宾馆里,晚上出去逛街,在一家商店里看到一些红木工艺品。越南盛产这种珍贵的木材,乌木、紫檀、沉香木都属于红木,以色泽分高下。这里用红木雕刻的工艺品种类很多,如佛像、人物、动物、桌案上的小摆设等等,还有红木筷子,上等的是很贵的。当然这需要内行的眼光,方不致看走了眼,花重金买假货。我自己选了一只笔筒,妻子选了一个首饰盒,都是红木的,上面用贝壳嵌着花草,很漂亮,每个分别花去六十元,不贵。
如今我的笔筒放在书桌上,妻子的首饰盒放在床头上,看见它们,就想起越南的旅行。它们是一件纪念品,也是一种记忆,一种温暖的心情。
下龙湾
船在北部湾上航行。
下龙湾
尽管是亚热带的气候,四月里也不是很热。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泛着粼粼的光波。我躺在甲板的一张躺椅上,微眯着眼睛向远方眺望。这是一张陈旧的躺椅,大约很多人在上边躺过了吧?我想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那个情窦初开的法国少女就是在印度支那的一艘轮渡上遭遇那个中国青年的吧?当然,那是在南越的湄公河上,而这里是越南的北方。我们刚刚从轮渡上下来,登上这艘游船。在人车混杂,稍显拥挤的轮渡上,清晨的薄雾弥散在四周,人裹在凉森森的海水和灰白的雾气里。很多年过去了,没有法国少女,也没有异国的爱情。时空都不对,只是情景相似。幻觉中,仿佛那法国少女就站在船舷边,孤零零的一个人,穿着连衫裙,戴着浅红色的呢帽,臂肘支在船舷上,望着悠悠的流水……
这里是越南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叫下龙。我们从芒街坐上空调巴士,整整奔驰了一个下午,傍晚才抵达这里。我们不为了寻异国的恋情,只为了看看叫下龙湾的海湾。
港口帆樯林立,全是漆成红色的游船。
这艘游船里全是中国游客。中国人爱到邻居家串门,越南是我们的邻居,所以中国人就蜂拥而至了。中国人爱把别人家的事情和自己相比并,他们到过自家的桂林,就把下龙湾称为“海上桂林”,似乎有哪个神仙把桂林的一些山峰移到了这片海面上,供世人赞赏桂林之美似的。但是越南人并不同意这个说法,说下龙湾就是下龙湾,用不着借桂林给自己壮脸面。的确,船行在海面上和行在漓江的感觉是不同的。大海宽阔、坦荡,见不到漓江两岸憩息在草地上的水牛和拖着毛竹走进茅舍篱落间的村姑。当然,如果只是大海,下龙湾也就没什么看头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恍惚中,果有山在水天相接处隐约着了。船行移时,山是越来越清晰了,可以看到灰红色的崚嶒的山岩和树木。山皆不甚高,因为山体大部分在海下。临近海面的岩石因为被大浪冲击磨蚀,向里凹陷,有的如堆叠的经卷,有的如史前动物巨型的骸骨……至一山前,弃舟登岸,攀石径而上,遇一洞口,众络绎而进,顿觉凉气森森。洞中空间颇大,也不昏黑,可辨人面目。广者坦荡如砥,可容千人歇息;狭者碰头磕脑,仅容一人出入。四周皆千年钟乳石,如狮、如虎、如猫、如兔、如冬瓜白菜、如玉米红薯、如弥勒打坐、如老翁翘首、如剑指云天,如帘幕低垂……千姿百态,各异其趣。在山腹内流连半晌,复从原洞口出。再登舟,又行大海,山渐多,忽远忽近,忽大忽小,怪石奇峰,星布海面。船过斗鸡峰,停。时近中午,要在这里休憩午餐。是时船上窗皆洞开,清风拂面,水天一色,据窗而坐,远眺大海,嚣尘远逝,心胸旷达而宁静,真神仙境界也!
忽然不知从哪里驶出一些小木船来,载着热带水果和海鲜前来兜售。这些都是海上人家,一只船上一家人。男驾船,女照料杂务,遇有游船泊于海面,立即靠上来兜揽生意。这些风浪里闯荡的越南人都矫健灵活,小船靠近,十来岁的男孩女孩立即攀上船舷,举着水果海鲜,向人兜售。大人们都会一点汉语,用普通话和游客交涉。越南导游说,如果买海鲜,船上可以给加工。一伙游客花二百元买了条大海鱼,也有买虾蟹和水果的。船上备有八个菜的午餐,也有海鱼,有些人的消费不只为口腹之需,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卖海鲜的小船上是四口之家,高高的船蓬上铺着一张席子,一个穿红衣的六七岁的女孩围着一个旧被单坐于其上,瞪着晶亮的眸子望着船上的游客。她在摇晃的小船上的坐姿和表情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试图和她说话,逗她笑,她皆不理睬。刚才在船头照料塑料盆里的龙虾、对虾、螃蟹、海鳗……等活物的那个八九岁的男孩子攀到游船上来,想再寻找一个买主。一个女游客送给船蓬上的女孩一串香蕉,她的小哥哥接过来,随意地抛给他的妹妹。那女孩连看也没看抛来的香蕉,仍漠然望着船上陌生的人们。我们拿出相机,想给这女孩子拍照——大海上坐在高高船蓬上的红衣女孩,披着旧被单,浴着海风,漠然向你张望的女孩,海鲜船上那双亮晶晶的黑眼睛,难道不是一张绝好的艺术照片吗?——但是,当我举起相机时,那女孩发现了我们的企图,她转过身去并且躺倒了,她拒绝拍照。显然,她已经见过太多太多的游客了,她对陌生游客的镜头抱有敌意,戒备和警惕着一双双探询的眼睛。这女孩和我们以及我们的世界永远是隔膜的……
午餐后,船起碇回港。我想起波德莱尔《人与海》中的诗句——
自由的人,你将永远把大海爱恋!
海是你的镜子,你在波涛无尽、
奔涌无限之中静观你的灵魂,
你的精神是同样痛苦的深渊
…………
你们两个都是阴郁而又谨慎:
人啊,无人探过你的深奥之底;
海啊,无人知道你深藏的财富,
你们把秘密保守得如此小心!
…………
当然,这和下龙湾的旅行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亚热带的土地
汽车从芒街驶出,不久即进入山区,满眼绿色,令人昏倦,有人在车内打鼾。尤瑟纳尔《战争时期墓志铭》只有两句:“钢铁的天空扑向│这尊温柔的雕像”。暮霭沉沉,满天是锈蚀的钢铁,反射着金属的冰冷的光芒;下面是亚热带的山地、丛林和奔涌的大河。鳄鱼在进食,蛇纠结在一起在潮湿的岩穴里交配,白色的鸱枭衔着一只小鼠掠过椰林,它像b—52轰炸机那样飞翔。
战争已经远去。
那个年轻的女子已经在男人的臂弯里睡着了。车过盘山道,转角处,有三个围着头巾的越南女子从山坡上下来,挎着篮子,手里握着镰刀,是采药的吧?
钢铁的天空暗淡下来。
汽车停下来,这是他们的地盘。卖木瓜的女人很年轻,不丑。她把木瓜切成一丫一丫的,露出金红的诱人的果肉,每一丫卖三块钱,很贵。她又冷漠又高傲,价格不容通融。旅行者很想吃这种热带水果——木瓜和芒果,但价格的确贵。
夜色浓得化不开,到处弥漫着温暖的草木的气味。对热带水果过敏的女人把脸隐在黑暗里。她没有吃,只因为气味,她光洁的脸上起了疙瘩。车过一座城市,导游说,这里有越南最大的露天煤矿和最好的煤。城市在修路,没有路灯,有一幢一幢临街的房子,都是独立的二、三层的小楼,敞着门,灯火通明。似乎是做生意的门面,却看不到货物。煤矿隐在无边的黑暗里,这里有丰饶的煤和靠煤生存的人,也有不靠煤生存的人……
每餐几乎都有红烧肉。据说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曾是毛泽东治下的百姓一定也爱吃红烧肉,所以餐餐有红烧肉。红烧肉不错,只是有些肥腻,就越南米饭吃,也不错。
下龙的旅店很好。整洁、舒适,有宽大的百叶窗。美英联军正在伊拉克作战,萨达姆命运如何?国内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战争消息,还有军事观察员在分析战况,像转播一场足球赛。伊拉克战争是全世界的新闻焦点。打开这里的电视机,一个越南的女歌手在歌唱;换台,一个越南老人满面泪水,对两个青年人在说什么,这是一部电视剧;换台,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田间和农民说话,播音员操越南话在播新闻;再换台,荧屏是雪花、雪花、雪花……这里对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这里没有战争的消息。
汽车行驶在红河三角洲,这里是越南最富饶的土地。从下龙到河内,人烟稠密,稻田相连;从河内到海防,人烟稠密,稻田相连……
村落极少明显的分界,房子盖在公路两侧,一幢连着一幢,略无阕处。房子皆为二三层平顶小楼,瘦窄、苗条,正面门窗多为红色,有柱廊和晒台。稻畦绿汪汪的,一年收三季或四季。四月里,有的稻子已秀穗扬花。稻田是最美丽的庄稼地,可是在稻田里,多有坟地。这里的坟用水泥、石料修得极其精巧;富家甚至用琉璃瓦,修出台榭屋宇,极尽藻饰和宏丽。坟地与人居相隔很近,人鬼比邻。碧绿稻田里的坟地让人觉得怪异和恐怖,在那样照人居比例缩小的坟墓里,鬼魂们过着和人间一样的生活吗?在中国北方的平原上,坟多为平芜或高耸的土丘,这可能和游牧民族的习俗有关。人死后,魂归大化,骸骨归于泥土,与草木同腐,和自然融合,倘若鬼魂们真有自己的生活,一串焚化的纸钱就是阳世上亲人的心情。
这里的人或许重生亦重死吧!
谁家院里一树红花,没有一片叶子,只有红花如火,美得令人心惊肉跳;谁家檐上一片姹紫,没有一片叶子,只有紫花如练,美得让人头晕目眩……车过红河,法国人修的桥还在,水面平阔,白水滔滔,河岸寂寥而凄凉。
于是他躺在这里,从大门前直至二楼的瞻仰大厅,成队的士兵列队肃立。他躺在那里,身材并不伟岸,一身黑色的制服,颌下一缕白须,仪容安详宁静,一如他的生前。他这样休憩着已有三十三年,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看望他,人们静默无声,从他身旁走过。他没有受到一丝惊扰,他永远活着,从灵魂到肉体。他原来叫阮爱国,后来叫胡志明,一个民族现代的历史,一个英雄的神话,一个国家永恒的精神凝聚在这里。
这里有他的故居和工作的木楼。木楼是吊脚楼,用名贵的红木搭建,只有两层。从外置的楼梯上去,可以看见他的书房和卧室。一张单人床上铺着竹席,案上的台灯还亮着,似乎他刚刚离去。他走进他的空旷而宏大的纪念馆,走进一座建筑物里,在那里躺下来,永远地躺下来……
他独身一生,从事民族独立的事业,后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和世界上许多带领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人一样有着传奇的色彩和非凡的经历,人民的拥戴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他最终的奖赏,他的名字刻在民族独立的丰碑上。如今他睡在附近一座为他建造的铁灰色的正方体建筑物内接受人们的瞻仰。这种身后的哀荣还将继续下去,昭示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历史。
小湖、热带树木和花草,环湖的小路……现在这里到处是各国的旅游者。走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
独柱寺——这座园林内一个建在一根柱子上的庙宇,这里供着佛像,很多人走上台阶,在佛前敬香祈福。
这是河内,这个国家的首都。
大街上到处是骑摩托车的人,组成庞大的轰鸣的车队,在马路上呼啸而去,令人畏惧。所过城市大抵如此,过马路是很令人胆怯的。
海防,又一座城市。河内和海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命令他的空军集中轰炸这两座城市,在这里投下了上千顿的炸弹。四十年后,这里已经没有烧夷弹留下的痕迹,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了。导游领我们看的仍然是外国商人投资兴建的赌场。赌场建在海边,很漂亮,除了一车一车拉来的外国游客,这里显得有些寥落和寂寞。
……车在返回的路上,仍然是这群邂逅相逢的游客。长途跋涉,昏昏欲睡,谁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致,只有汽车行进的嗡鸣声。车过城市、车过乡村,车过山区……形制相同的建筑物逶迤相接,稻田和坟地、椰树和棕榈、一条宽阔的大河,河床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有人在唱歌,一个法国女人,殖民时期她住在这个国家里,在这里因为邂逅一个中国青年,她由少女变成妇人。她年轻时候好漂亮,但她衰老时,容颜变得丑陋而可怕——一切都因为时光流逝!
一切都因为时光流逝,这里是亚热带的土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