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
当前位置:凯发k8官方首页-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周边字号: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凯发k8官方首页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
2020-01-06 10:53:35
来源:穷游论坛 作者: 肚里撑船
关键词:朝鲜 点击: 次 我要评论
在朝鲜的十几天里,我没听到过一句人们对领袖、对党和政府有一丝一毫不满的语言。看到的是,老百姓对领袖的崇拜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认为朝鲜就是社会主义天堂,朝鲜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幸福,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羡慕朝鲜人民,因为他们有金氏父子!

   

  我刚考上大学时,妈妈带我去朝鲜探亲,待了半个月,现在想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去朝鲜探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在我还上小学时就由妈妈提上议事日程,动用了朝鲜的高层领导(远房亲戚,在这里不能说),才得以成行。

  在亲戚的帮助下,我们在平壤一下飞机,就被直接送到另一座城市(地名不能说)入住一亲戚家。这位亲戚(与我妈是何关系,不能在这里说)是一家工厂的领导,生活水平在当地应当属中上流,住房为三室一厅,地面刷了油漆,经常走的地方有点磨见了地板,家较陈旧,客厅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二金的照片。主人一家五口,夫妻加三个孩子。

  在这里的第一餐饭不算丰富,但够吃。因为来之前妈妈多次告诉我,朝鲜的生活水平较低,不比中国,我们要看菜吃饭,注意人家的神态,所以我尽量少吃菜。桌上有肉,但蔬菜较多,还有一碗泡菜。泡菜很好吃,我就几乎用泡菜下饭。

  饭桌上来了不少亲戚,大家说了很多话,虽然朝鲜话我能听,但说得太快就听得很吃力,说得也结结巴巴的,有时表达不清楚。这都怪我妈妈,平时在家没有创造这种氛围。我们家是两个民族组成,爸爸是汉族、妈妈和我是朝鲜族。

  饭桌上大家说了很多话,都是他们问的多。当听我说在家里大多数是爸爸做饭烧菜时,朝鲜的亲戚都瞪大了眼睛,在朝鲜男人是不做饭的,我解释说,爸爸烧的菜很好吃,所以只要爸爸在家,都是他做。其实我知道,就是妈妈是爸爸宠惯的,朝鲜的亲戚都称赞妈妈命好、幸福,但愿他们不要以为我妈懒,这在朝鲜人的眼中可不是好印象,因为朝鲜妇女是以勤劳著称的。

  饭后,妈妈打开我们带来的手提电脑,这在朝鲜可能是件希奇的东西,当从电脑的图片中看到我们在中国的生活状况时,他们都惊呆了,从我们家的家具和地板,到住宅区的高楼和花园,从我们的城市街景到人们的衣着,从满街的店铺到超市商品,无不让亲戚们惊异,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看到外面的真实世界。

  我发现他们对图片中的自然风光不感兴趣,对城市的高楼大厦特别感兴趣。他们对满街的广告很不明白,特别是广告上那些衣着暴露的美女更觉得不理解,任凭我们怎么解释,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从电脑中看到中国的城市的街上挤满小汽车,也不很惊奇,问中国人是不是很有钱?

  我们告诉他们,不是的,有车的家庭是少数,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小汽车,我们家就没有,其实我家买辆中低档小车的钱还是有的,只是不想买。

  当问到我父母的职业时,我们告诉他们,我爸爸是位大学教授,我妈是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但工厂后来破产了,只好干个体,开了一家服装店。

  中国的工厂还会破产?中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也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工厂会破产?

  妈妈一个劲地向他们解释,但他们似乎未明白。他们对“个体户”一词也不理解,我妈告诉他们,是一个小商店的负责人,他们才明白。幸好他们不明白,否则他们会把妈妈当成资本家、当成阶级斗争的对象,我们就难了!

  看着、聊着,突然停电了,亲戚熟练地点起油灯,他们说这里经常停电,当他们知道中国很少停电时,也感到不可思议。

  停电了,我只好和孩子们出去玩,外面热闹极了。

  这里是一个工厂的家属区,有平房有楼房,楼房都在三层以下。微光下,大人在树下聊天,孩子在嬉戏。

  我被一群孩子包围着问这问那,亲戚的孩子也争着向大家介绍着从电脑中看到的新鲜东西。

  有的问题挺可笑的,如问我知道中国的领导人生日吗?我说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可他们争着告诉我他们的伟大领袖的生日,听那口气还挺自豪的,我晕!

  问中国有火箭卫星吗?我说中国的航天员都上天了!地上中国有时速达两三百公里的高速城际铁路,外形如子弹头,你们见过吗?

  问中国的军官最高的军衔是什么?

  这我知道,便告诉他们是上将,这才他们得意了,告诉我他们军官上将以上的军衔有大将、次帅、元帅!这我真想不到,朝鲜的面积也就如中国的一个省,有必要设立那么高的军衔?我只好告诉他们,中国的军队人数很少,在街上很少看到军人,不象朝鲜到处都能看到。在中国当兵并没有什么感到得意的。

  我不想和他们纠缠,便来到一群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中间。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不少玩法,在中国根本就没见过,男孩有踢棒子、抓俘虏,女孩有跳绳和我们叫“跳房子”的游戏。

  男孩的踢棒子和“抓俘虏”游戏很好玩,但双方必须都认识,如“抓俘虏”游戏,发现对方人员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喊出该人的名字,你就抓到了一个俘虏,抓回大本营,抓的俘虏多了,大本营还得有人看守,否则还容易被对方一锅端,这游戏我肯定玩不了,只好看着他们玩,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他们很会利用地形和黑暗去进攻对方。

  家属区的道路和空地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全是孩子们的喊叫声。

  大约到了晚上十点钟,孩子们的声音逐渐小了,人也少了,我便随这位我称为大表哥的亲戚回家。大表哥与我同年,话头很多,但他的语速太快,造成不少话我听不太懂。

  回到家中,电还没来,屋里只有盏油灯,很昏暗。大人们都在准备休息了,亲戚们招乎我洗澡,问我是洗冷水还是洗热水,我说是洗冷水,便到卫生间冲了一会儿。出了卫生间,大家都把铺盖准备好了,我才发现这家竟没有床!愣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朝鲜人睡觉是不用床的,直接睡地,虽然我号称中国朝鲜族,因为生活在非朝鲜族聚居区,妈妈的生活习惯早已汉族化,所以脑子空白了两秒钟。

  睡前,妈妈拿出了一叠钞票,对男主人(在此我还称为舅舅吧,否则不好往下述说)道:“这次我们来这里,真是很麻烦您们,由于不知到允许带什么东西入境,所以就没有什么带礼物来,这是三千元请收下!”舅舅愣住了,妈妈接着说:“这是人民币,听说这边可以兑换成朝币,请收下!”

  “三千元!人民币!”屋里的所有人都跳了起来,我不知道人民币与朝币的比值,但知道这三千元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很大的数字。经过一番十分艰难的推辞后,舅舅十分感激地收下了这笔钱。

  在后来回国后妈妈说,可能他们工作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些钱,但我半信半疑,怎么可能?

  睡下后,大家躺在地铺上挥着大扇子,很热。我问:“你们这没有电风扇吗?”

  亲戚答:“电风扇?没有,那东西很贵,又费电。”

  我说:“费电?我们那边很多家庭都有空调了。”

  表哥问:“什么叫空调?”

  我答:“空调就是能出凉风的家用电器。”

  妈妈呵斥我:“你少罗嗦了,人家这里连电都不正常,有那东西也用不了!”

  我无语,一会儿又说:“十点多钟就睡觉,在中国不到十二点我都不上床。”

  亲戚问:“这么晚才睡,第二天有精神吗?”

  妈妈答:“中国人就这样,不到十二点都不睡,特别是在南方,十二点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因为中国的夜生活太丰富了,都是电视、电脑造成的......”

  亲戚们都很惊奇,中国人的习惯真是怪,这么晚睡第二天怎么工作和学习?我也觉得奇怪,后来才从网上得知,是因为营养,睡眠不足,只要营养跟上就行了。

  由于睡得太早,又热,那一夜我很难入睡。

  那晚熬到不知什么时候,我还是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我被广播吵醒,由于晚上没睡好,我伸一个懒腰又进入梦乡。

  等到我睡到“自然醒”时,太阳已经老高了。屋里已经空无一人,洗漱完毕,看到矮如凳子的朝鲜的小桌上摆着馒头、粥和泡菜,我早就饿得一塌糊涂,肚子在昨晚睡前就饿了,便盘着腿坐在地上大吃起来,饿了什么都好吃!

  吃饱后,我便决定出去走走。家属区在白天和夜晚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屋外的地面很多地方都没有硬化,到处看到泥土,硬化的地方也比较残,凹凸不平。

  不远处的大路边有两排宣传栏和黑板报,妈妈正在宣传栏前看着,上面都是些忠于伟大领袖、打倒美帝、夺高产之类的宣传画和文章,宣传画都是手工绘制的,水平确实很高,画得很精美,在中国绝对没见过,妈妈说中国只有在改革开放前出现过,现在中国类似的图画都是电脑制作的了。

  上面朝鲜字我认不了几个,听妈妈翻译后知道,文章内容颇有军队的口气,如什么时候占领多少产量和产值的高地,某某某不愧为是一门什么坦克、大炮或者重机枪等等,把先进人物用武器来比如,真新鲜!朝鲜不愧为是实行军事优先政策的国家,我的内心不禁一阵感叹。

  看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向工厂大门走去,大门竟有两位穿制服背着枪的保卫人员守着,他们的制服有点向过去咱们解放军的款式,只是彩色不是草绿色而是橄榄色,并且比解放军的军装便贴身。

  我们不敢直接进去,便站在大门口望了一下,其中一位保卫人员直径向我们走来,我们正紧张着,他却向我们发话:“你们是咱们厂某某领导的中国亲戚吗?”

  得到肯定后,他竟主动邀我们进厂看看。

  他带着我们进厂看了一圈。厂内很多树林,场面没有硬化,都是碎石路,车间之间都有小型铁轨连接,不时看到有工人推着床铺大小的铁轨不平车运送着物品,路口有一个大转盘,车子推上转盘后,推动转盘就可使车子转向另外的地方,看他们推得并不费力。车间内的设备很陈旧,有的工人在忙着,有的则在扎堆聊天。

  令人吃惊的是,工厂周围竟没有围墙!旁边还有别的工厂,厂与厂之间没有任何的东西隔离,可以随便走过去!带我们参观的保卫人员对我们的提问还感到奇怪:“有必要建围墙吗?朝鲜又没有小偷!”

  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我问:“你们这里没有小偷,那你们的保卫人员为什么都背枪守护?”

  他答:“是为了防特务,美帝国主义及其南朝鲜走狗都千方百计想搞破坏!”

  天,千万别把我们当成特务!我问:“发生过这种事件吗?”

  他答:“从来没有,在我们的保卫下他们不敢!”

  看到他背着的手枪皮壳都有些翻毛了,我想这枪他肯定经常背。接着聊下去,得知他是这个工厂的安全保卫课的课长,是舅舅的下属,难怪对我们这么客气。他说,他知道我们是舅舅的中国亲戚,不但他知道,全厂人都知道,更别说是外国亲戚了!他还说,舅舅从部队转业时的级别和资格都比较高,完全可以到一些更大的工厂当领导,但他却坚决要求到这里,为什么?因为他是从这里出去参军的,对这厂有感情。

  出了厂大门,妈妈指着宣传栏说:“你们这里都把工作目标比作高地吗?”

  他答:“搞生产就象打仗一样,要抢占高地,才能消灭敌人!”他手有力一挥,证语气很坚决。

  离开课长,我们漫无目标的在家属区走走看看。奇怪的是家属区与生产区竟用一道围墙隔开,其他地方都没有围墙,进入厂区很容易,有必要修建这道围墙?这我真不明白,后来问舅舅,他说一直都是这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是篱笆墙,后来是砖墙。他转业来到这里时就是这样。

  家属区的路旁种着一排排柏树,高高尖尖的,墨绿色的,很好看。在一个操场旁立了一座金日成的巨幅画像,画像一尘不染,色彩鲜艳,操场对面有一个礼堂,操场上一层土,人走上去,灰尘就“嘭”地起来,几乎要把脚面盖上,回头看看后面,竟然会留有脚印!

  中午吃饭时,舅舅问起进工厂的事,他说当时我们在看宣传栏时说有人告诉他了,我们进去其实是他同意的。

  中餐与昨天晚餐的菜差不多,米也不好吃,但我竟能吃两碗!

  (一)

  在朝鲜的十来天,我竟看了两次电影。

  一天晚上,我们匆忙吃晚饭,为了赶去看一场电影。餐桌上大家都在聊电影。

  妈妈说,自己已经有二十多年没看电影了,亲戚们都感到很奇怪。

  妈妈接着说,在我们生活的那座城市,原来有好几家电影院,现在只剩下两家,还是要死不活的,门前冷落,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电影被电视冲击得很利害,大家都在家看电视,我们那里的电视节目很多,有六十几个频道,有的频道24小时都在不停的播放。

  亲戚们都听傻了,六十几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停播!怎么看得过来!这在朝鲜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这里只有四个频道,并且只在晚上播放,节目很少,还时常停电,有时想看都看不到。

images (4).jpg

朝鲜电视台主播李春姬

  妈妈说,频道太多了我们根本看不了,一个节目能从头看到尾的情况几乎没有,大多数时间都在选台中渡过。

  从亲戚们的表情看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很不理解”。

  妈妈指着我说,他们这些年轻人更不同,连电视也不看了。

  竟有不喜欢看电视的?大家扭头看着我,好象我是另类。

  妈妈说,他们这一代都玩电脑上网了,我们家就有两部电脑,一部台式的、一部手提式的,手提的就是这我们带来的这部。中国的电脑很普及,大多数家庭都有,单位办公更离不开,整个社会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了。

  亲戚们一阵感叹,不知是感叹中国先进,还是感叹朝鲜落后。

  妈妈说,当年朝鲜电影在中国很受欢迎。妈妈还说了一些电影的名字,如《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南江村的妇女》等等,家里还专门保存着这些电影的光碟,不少电影歌曲她还能唱,说着便哼了起来,亲戚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表哥说等下去看的电影是新上映的,票很难买,还是托关系走后门搞到了四张。

  饭后,妈妈没有与我们一起去看电影,说是让年轻人去。

  表哥找来了两个同伴,加上我一起去看电影了。

  赶到电影院,离放映还差二十多分钟,电影院外已经满是人,不少是等退票的,这种场面我还没见过。

  进场发现虽然还不到时间,但座位已经差不多坐满了。

  开映前,放了一些幻灯片,都是一些歌颂伟大领袖之类的。

  这是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他们把朝鲜战争说成是“祖国解放战争”。

  电影开始是一群村民在地里平静而又欢快的劳动,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突然天空出现大量的飞机,炸弹倾泻而下,人们四处躲藏,死伤无数。美军的坦克横扫原野,到处烧杀抢掠,挑起了战争。原来被赶走的地主又随着美军耀武扬威回来残害百姓,男主人公看着家人被屠杀,幸运的逃出火海,加入了人民军。在战斗中他表现十分英勇,被伟大领袖表扬和嘉奖,男主人公激动得热泪盈眶,更加顽强地投入一场又一场战斗,出生入死,不断立功升职,最终率领部队把美军赶过了“三八”线,消灭了狗地主,报了国恨和家仇。

  电影的战争场面很真实,但故事情节程序化,好人坏人脸谱化,说教性太浓。但观众看得非常投入,看到地主和美军残害百姓时,会出现一片咒骂声,看到美国侵略者和地主被打得落花流水时竟会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互动”场面很震撼人心,我从来没经历过!

  散场后发现,外面挤满了准备观看下一场次的观众,搞得我们出场都很费劲,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

  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谈着刚才的电影,好象那是真实的事情。

  整场电影没有咱志愿军的一点事,那怕一句话都没有提过!我心里很不舒服,不禁大叫:“这个电影假得很,一点也不真实!”

  大家可能吃了一惊,停下脚步。我感到黑暗中有三双充满愤怒的眼神。

  我说:“战争发动的真相你们知道吗?根本不是象电影描述的这样!”

  “你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战争?”表哥气愤了。

  我欲言又止,我能说那场战争是金日成挑起的吗?是朝鲜军队首先突破“三八”线的吗?是由于战线过长,朝鲜军队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拦腰切断、消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吗?我能说剩余的朝鲜军队已经被联合国军赶到鸭绿江边,靠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才夺回失地的吗?我能说咱志愿军是这场战争的绝对主力吗?我说出这些真相对方会信吗?

  我压住怒气:“我比你们更了解,但我不能说!”我心想,我一旦说出真相,如果你们相信了,肯定会害了你们,因为你们会对自己长期受到的宣传教育产生怀疑,这在朝鲜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里,妈妈问起电影好看吗?我说电影还可以,就是观众太多太多,太挤太挤。

  妈妈笑了:“这观众哪里算多,过去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有许多复映片、外国片,电影院是人山人海。有一次我们看完电影,还没出场,下一场电影的观众又拥进场,搞得我们出不去,被迫又重看一场!”

  啊!乖乖,中国也曾经疯狂过!

  来到朝鲜和第二天下午,就发生了一件很不开心的事。下午三点多钟,我正在电脑前玩保存在里面的游戏,舅舅带来了两个人。

  舅舅向妈妈解释说,他们是当地政府安全部门的,要检查我们的电脑。

  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妈妈脸色大变,讲话都结巴了。

  来人很有礼貌,说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只是由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疏忽,忘记告诉我们,入境时是不允许带电脑的。

  妈妈一个劲地解释,说电脑里主要是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随便拍的照片,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反动的东西,我们给亲戚看的东西主要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不足,好向朝鲜学习。

  接着妈妈在电脑中翻着页面给他们看,嘴巴还一个劲的说着:“看看,中国的道路多拥护,满是汽车,多污染空气,看到都让人烦!”

  “瞧瞧,中国的治安多糟糕,住房的窗户上都安装了啥?叫防盗网!中国的贼太多,好人怕坏人,人们看到偷窃都不敢说,怕啥?怕报复呀!那些坏蛋抓到派出所教育一下就又放出来了,谁不怕!”

  “中国的电视节目里天天都有警匪片,都是些警察抓坏人的纪实节目!教人做坏事,坏人怎么也抓不完!”说了一大堆。我觉得妈妈真有点“阿q”!

  朝鲜的同志好象没有听她的废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电脑中的图片,干脆自己动手,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看得差不多了,伸了一个懒腰,其中一位同志说:“我们把电脑先带走,不是没收,是帮你们保管,等你们离开朝鲜时再还给你们。”看来他们也过了一把瘾,听说在朝鲜看不到外面的东西,好不容易有次机会,不看够瘾才怪,拿回去说不定就被领导专门“保管”了。但愿我们离开朝鲜时他们真的会把电脑还给我们。

  办完手续后,其中一位同志在与我们道别时轻声说,希望我们能理解,朝鲜的老百姓心理承受能力还有限,看了这些东西容易胡思乱想。原来如此!那我们还能说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就很难打发了,手机在来之前就被告知不准带。

  作为80后的我,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mp3,日子怎么过?我只好去和孩子们玩了。

  我发现那种叫“踢棍子”的游戏还挺有意思。开始时孩子们选出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倒霉蛋,一个大一点孩子在两砖头上架上一根棍子,然后使劲踢一脚,把棍子踢得有多远踢多远,那个倒霉蛋就跑去把棍子捡回来架到砖头上,其他孩子就趁他检棍子的机会,赶紧躲藏好,倒霉蛋就开始找这些躲藏的孩子,找到一位就编上号,如张三1号、李四2号、王五3号,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找出来,这样第一个被找出来的孩子又成了倒霉蛋。如果在寻找过程中,棍子又被没有抓到的孩子冲出来踢飞了,一切得又重来,倒霉蛋就不得“翻身”,直到他再找到一个倒霉蛋。

  由于我不认识人,所以只能在一旁无聊地观看,这种游戏在家属区旁边的树林草丛中特别好玩,我有时也爬在草丛中,愚弄一下那些倒霉蛋,看着他们气愤的面孔,我开心极了。

  爬在草丛中也很凉快,但就是玩得身上出汗后,被草弄得奇痒。

  妈妈在朝鲜亲戚面前有时很尴尬。

  一次舅妈问妈妈:"你为什么和中国人结婚?"

  妈妈感到很奇怪:"不和中国人结婚,难道和外国人结婚?"

  后来才弄明白,原来舅妈的意思是,我妈妈为什么不和朝鲜族的人结婚,而是嫁给了汉族人,晕!舅妈竟把妈妈当成朝鲜人了,而不是中国的朝鲜族人!

  弄明白舅妈的意思后,妈妈大笑起来说:"中国有56个民族,不象朝鲜只有单一的一个朝鲜族,中国的各民族之间通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要双方喜欢就行,这种婚姻是没有人说三道四的,我虽然是朝鲜族人,但首先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是和中国人结婚。"

  说得舅妈都不好意思了。

  妈妈说,自己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在与爸爸相识后,经不住爸爸猛烈的爱情攻势,就嫁给他了。爸爸还算比较优秀的,虽然在单位表现不怎么出色,但为人正派、风趣幽默,对家人特好,有责任心,勤做家务,烧饭做菜都还行。

  我第一次听到妈妈在外人面前夸奖爸爸,平时听到的大多是妈妈老爱唠叨爸爸,说爸爸这样不会做、那也做不好。

  亲戚们直夸妈妈命好。

  妈妈说,中国的男人都是这样,都会做一些家务,只是做得好和不好而已,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男女之间还算比较平等。

  我插话道:"咱们家的碗都是我洗的,他们两人规定,吃完饭后都由我负责洗碗,说是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不管我的功课有多重,有时还要和他们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呢!"

  亲戚们都有点不理解了,在朝鲜,男人是不做家务的。

  我确实就看到,舅舅家的男人们,在家里一旦坐下,想要取什么东西就直呼女人,也不管女人在忙着。连吃饭时需要盛饭就把碗往女人面前一伸,由女人帮盛饭。而女人再忙也不会叫男人帮,说是叫男人做女人活,是被人瞧不起的。

  "真不公平!"我心里想:"好在妈妈是在中国,并嫁给了爸爸,不用受这种苦。"

  朝鲜的妇女确实很勤劳,在家里都不见她们直过腰,总是弓着背,不停的忙着。而男人回家后就坐在地上等饭吃。这可能与朝鲜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朝鲜人的家里没有沙发和凳子,都是席地而坐,我发现,坐在地上要想站起来,所需的体力,是坐在凳子和椅子上站起来所需体力起码三倍以上,所以朝鲜的男人有夫权用就懒得自己起身动手了。

  这可能要得罪朝鲜族的男同胞了,抱歉!抱歉!

  (二)

  在朝鲜的十来天里,我没见过朝鲜的男生和女生在一起聊天或者一起玩游戏的,为这事我专门问过表哥,他说,男生和女生在一起会被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

  “真封建!”在咱们中国没人这么没水平,在咱们学校里,男生与女生在一起可是件很开心的事。

  “男女搭配,干啥都不累!”当我把中国的这句“名言”翻译给表哥和他的伙伴们听时,他们认为中国的男生很坏,都想占女生的便宜。

  切!在一起玩就是想占“便宜”?什么逻辑!

  我说:“其实女生也很想与男生一起玩的。”表哥他们不信。

  有一次,我真让他们开了眼界。那天,从家属区的操场那边传来一阵阵女生的欢笑声和尖叫声,我放眼望去,原来是一群女生在荡秋千。

  “看看去!”我禁不住向那个方向走去。

  表哥连忙拖住我,说:“秋千是女人玩的,女人在玩秋千时是不许男人旁观的!”

  “为什么?”

  “因为荡秋千时,她们的大腿会露出来,男人去看会遭骂的!”

  切,她露得,我看不得?朝鲜的女生都是一身上白下蓝的打扮,果然,她们在荡秋千时,蓝色的裙子在飘来飘去,大腿全露了出来,不过她们的裙子里面还穿有一条较窄的衬裙,大腿的上半部是看不见的。

  女生们在秋千上飞来飞去,非常好看,看得我都入迷了。

  突然耳边响起尖叫声,天!我什么时候竟挤进了她们中间!

  她们猛一下从我旁边弹开,象发现怪物一样看着我,一些女孩还指着我大吼,刚才还在秋千上的两位女生,从秋千上跳下来,红着脸瞪着眼叉着腰,更是一付恨不得把我吃掉的样子。

  果然如表哥所说,这不是男人来的场所!

  我一时不知所措,完了!我成了大流氓!咱一个人背上这个恶名不要紧,可把中国男生的英名给毁了!

  回头看看表哥他们几个,这群孬种竟躲得远远的“隔山观火”呢!

  我一不做二不休,一咬牙一跺脚,嗖地窜上秋千,一个人玩起秋千来。

  但我怎么使劲都荡不起来。再望望表哥他们,希望他们能过来推推我,但他们还是躲在远处,一步也不敢向前。秋千任凭我怎么使劲,还是荡不起,但我不服气,不荡起来我坚决不下来!

  突然,有人在我身后猛一推,我上天了! 在几个来回后,我才看见,推我的竟然是一个女生!

  在女生们吱吱喳喳的喊叫中,我越飞越高,啊,好几个女生都加入到推我的行列,她们一个个都是咬牙切齿地狠推,爽啊!

  但玩下去就有点不对劲了,越飞越高,我有点害怕了,担心这绳子不结实,真要断了我真成了飞人了!

  我大叫:“快停下!”谁还听我的?不知飞了多久,总算她们推累了,秋千才慢慢停了下来。

  下秋千时,我两脚发软,站都站不稳,眼前的一切还在飘,我晕菜了!女生们笑得天翻地覆,解恨哟不是?

  第二天,我的“光辉事迹”传扁遍了家属区,是褒是贬我才不理呢,他们的男生谁敢?大涨了咱中国男生的志气!再次论证了的那句真理:女生也喜欢与男生一起玩的!

  自从上次"秋千事件"后,我在家属区的地位大增,女生们见我都行"注目礼"或者掩面而笑,反正形象"光辉"十分了得,妈妈笑我是无知者无畏。

  但这形象维护不了多久,就灰飞烟灭了。

  一天下午,我在家属区旁的树林草丛中无聊地看着孩子们玩"抓俘虏"和"踢棍子"游戏,突然来了一队持枪荷弹的人,他们驱散孩子,在远处插上一个靶子,便齐刷刷地爬在地上举起枪来,接着是一片枪机击发和拉枪栓的声音。

  见我迷惑,表哥解释说,这是在练习瞄准,这些人是他们厂里的赤卫队。

  这在咱们中国称为民兵,古时称团练。

  他们在练习时还往枪里压子弹,但击发时枪并没响,击发后一拉枪栓,子弹便从枪里跳出来。我感到奇怪,便问表哥。表哥拿来一颗子弹给我看,我发现子弹的底火以用一颗小胶垫代替,弹壳上钻了两个小孔,表哥说这是专门用于练习的。

  一位赤卫队领导模样的人过来和我们聊天,得意地说他们队里有不少神枪手,不少还当过兵,他们经常练习,经常与其他单位的赤卫队搞射击比赛。

  他说:"我们朝鲜已经是全民皆兵,每人都是一位优秀的战士,如果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集团胆敢挑衅,我们立即彻底地消灭他们!我们随时准备保卫伟大领袖,随时准备为伟大领袖献出一切!我们渴望伟大领袖下达命令,去解放南朝鲜。"语气说得很轻松。

  "解放南朝鲜是件好事,为什么伟大领袖不下命令?"我调侃道。

  "主要是担心伤害南朝鲜人民。"

  当他得知我只参加过一次军训打过几枪后,便得意起来,叫来一位表哥的伙伴,从上衣口袋掏件一个东西,熟练地往孩子眼上蒙,我才发现这是专门用来蒙眼睛的一种特制的黑色布带。

  只见他往地上铺上一块塑料布,塑料布上放上一支枪,被蒙着眼睛的孩子,用手摸了一下枪,便唏里花拉地拆起枪来,眨眼功夫,一支好好的枪便被拆卸得一地零件。

  接着他又叫另一个孩子,也蒙上眼睛。这孩子又在眨眼功夫,把刚才还洒在地上的零件安装成一支完好的枪!

  看来都是非一日之功,佩服,佩服!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还是孩子呀,就这么利害!可见军事和武器这类东西早已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接着他们的表现欲大发,在我面前玩起了拆卸和安装枪的游戏,甚至还搬来了什么连用机枪、重机枪等等,我只能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的武器。

  见我一付敬佩的表情,他们很不理解,问:"中国都没有这东西?"

  "有,当然有,但那是军队的东西,老百姓用来干什么?"

  "用来保卫伟大领袖呀!"

  "领袖要我保卫?"这话我一说出口,他们的眼睛全瞪圆了,他们对"领袖"这个名词的理解与我们大不一样,用这种口气对待领袖不亚于犯罪!

  "我们的领袖和你们的领袖不一样,在中国,我们是可以批评领袖的!"任凭我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似乎把我看成落后分子是轻饶我了。

  "秋千事件"获得的光辉形象,一下子就跌落得一塌糊涂。

  朝鲜真缺电,白天家属区根本没电,晚上也很少有电。家家户户都有几盏油灯,一到晚上,人们就点上昏暗的油灯照明。

  来朝鲜之前,我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油灯,在这里见真的了。但我发现他们除了油灯以外,还有一种灯,发出的光是蓝白色的,亮度比普通油灯高。这种灯是自制的,用钢管焊成,做得比较粗糙,外观象茶缸,盖子有螺纹,拧开盖子放入半个手掌大的灰色石块,加入一些水,拧紧盖子,等了一会儿,盖子顶上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上一点上火,一条细长的蓝色火苗就"扑"地升起。

  "这是什么东西?" 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时,我悄悄地问妈妈,生怕让亲戚听见会笑我无知。

  妈妈答:"可能叫乙炔灯吧,因为他们加进去的那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叫电石,电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乙炔气体,乙块是可以燃烧的。"

  "哦,这原理化学课老师讲过,但没有见过真的。"

  妈妈还认真地说:"电石这东西在中国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工厂用乙炔都是从乙炔生产厂直接购买象氧气瓶那样瓶装的,中国不允许乙炔使用者自己用电石制造乙炔。"

  "为什么?"

  "因为用电石制造乙炔,必须有一种叫乙炔发生器的东西,这种东西比较危险,使用不当容易爆炸。"

  "那我要离那灯远一点了。"

  妈妈笑道:"这灯不会爆炸,你看他们用的钢管的管壁够厚的,出气的小孔又不堵,完全可以放心。"

  "他们厂有乙炔发生器?"

  "有,上次我们进厂参加时,我在一个车间旁的水池边就看见几个。以前我们单位也有这东西,还发生过爆炸伤人的事故哩。"

  难怪,他们厂下班时不少工人手里都拿着一块电石,奇怪的是门卫竟然也不拦,工厂的物资可以随便拿出厂?

  我还发现,舅舅在清理这种灯里面的残渣时,残渣象浆糊一样,有一股非常难闻的剌鼻气味。

  舅舅说,这种残渣还可以当石灰用,渗进沙子就可以砌墙,他们厂就经常有别的单位来要,整车整车的拉走。

  哦,真长见识!

  室内没有电风扇、更别说空调了,天热得在室内实在难呆。所以家属区一到晚上,在门前或树下乘凉的人不少,夜空中除了孩子们的嘻戏声外,还不时有音乐声在荡漾。

  顺着音乐声走去,就会发现有人在玩着乐器。

  常常是这边有独奏的、那边有合奏的,其中最大的一群在礼堂旁边,有提琴、管号、手风琴等等,其中有年青人,也有中老年人,有演奏的,也有唱歌的,还有人跟着节拍跟起朝鲜民族舞蹈的。与中国不一样,在中国的公园里,热衷这种玩法的都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并且都是以二胡为主,西洋乐器很少见,而这里,竟清一色的西洋乐器,朝鲜人能歌善舞,一点也不假。

  表哥自豪地说,他们这里懂乐器的人很多,还时常举办音乐会,特别是在节假日。并且各单位所有的乐器都是公家的,不需要个人自己掏钱。我心想,可能是他们私人买不起吧,这玩意儿都挺贵的。

  但单位的重视则是不可否认的。

  只有在这里我才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管弦乐,感觉他们演奏的水平还不错,但本人并无多少音乐细胞,音乐的魅力比不过玩耍的魅力,所以我几次都没有耐心欣赏,呆一会儿就跑开。

  但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还是被一部手风琴迷住了。

  那天早晨,我和妈妈一起到家属区旁的小树林散步,走到几栋两层的筒子楼时,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传来,我们都不禁地停下,顺着琴声望去,在筒子楼旁的树下,一位青年正坐在石凳上拉着手风琴。只见他的左手拉着风箱,右手的手指在琴键上飞快的跳动,身体随着琴声在摇晃。优美的旋律从琴中飞出,时而欢快时而深沉,时而轻缓时而急促,悠扬的琴声在小树林中荡漾。毫不夸张的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琴声!

  青年在沉醉,旁若无人地拉着,这么动听的音乐,除了我们外,竟没有其他人驻足倾听。

  筒子楼是单身宿舍,住着一群男女青工。星期天休息,筒子楼比较热闹,大家都忙着洗漱,也许对青年的"表演"习以为常。

  过了一会,洗漱完毕的人开始向他围拢,有人跟着琴声吟唱了起来。

  我发现,朝鲜的音乐歌曲很适合用手风琴演奏,也许正因为有这种特点,所以我看见家属区就有好几部手风琴,但演奏水平我感觉以今天这位青年为最棒。

  朝鲜的歌曲不管是抒情的还是雄壮的,都要套上几句歌颂伟大二金领袖的内容,但只要好听就行了,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们家的歌碟里,就有一些朝鲜老歌,妈妈经常拿出来欣赏,所以我对朝鲜的老歌并不陌生。

  在一旁跟着唱的人以姑娘居多,唱的水平也很高,配合得也很好,好像经过排练一样。

  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但有机会与我们接近的很少,所以他们见到我们走近,就热情地和我们攀谈起来,妈妈说她只会唱一些朝鲜老歌,新的一个也不会。妈妈随即轻轻地唱了起来。

  大家时聊时唱,都很开心。

  妈妈把她会唱的朝鲜歌曲都唱了一个遍,什么《卖花姑娘》、《南江村的妇女》、《血海》、《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等,拉手风琴的青年也会一些中国歌曲,如《红色娘子军连歌》、《志愿军军歌》、《让我们荡起双浆》、《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儿女》的插曲、电视剧《渴望》的插曲,因为《渴望》在朝鲜播放过,所以不少人都会唱,反而倒是不少中国人不会唱,我就不会。

  朝鲜歌曲我只会唱两三首,如《阿里郎》和《小白船》等,这已经很不错了。

  妈妈过足了瘾,她对兴奋地对大家说,她年轻的时候,在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是朝鲜电影,最好听的歌曲是朝鲜歌曲,他们那一代受朝鲜艺术作品的影响很深。但现在中国变得太多,已经很久没有欣赏到新的朝鲜电影和新的朝鲜歌曲了,很遗憾!

  什么原因?妈妈没有直说。

  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中国开放了,接触到的艺术作品太多,朝鲜的艺术作品过于单调,已经不适合今天中国大多数人的胃口了,只有对妈妈他们这一代人还保留着一些怀旧的价值。

  (三)

  但这也不完全对,好听的音乐具有"绕梁三日"的功能,以后的几天里,那手风琴声竟一直都在我这个八零后的耳边回荡。

  每天早晚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到这里逛一下,希望能再听到那悠扬的琴声,但青年未再出现,也未再有那优美的手风琴声传出,也许那青年忙别的事情去了。

  其实,他演奏的那些曲子和姑娘们唱的歌,我只认识妈妈常唱常听的那几首,其它的都不认识。但那情景我无法忘记:几位白衣蓝裙的美丽姑娘,围着一位白衣蓝裤的帅哥,帅哥自豪潇洒地拉着手风琴,姑娘尽情地唱着歌,悠扬动人的琴声和歌声,宛如他们傲人的青春,令人羡慕!

  在家属区,发现几座奇怪的建筑物,建筑物有一人多高,从侧面看像直角三角形,垂直于地面的那一面有一扇门,门是用钢板制成。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

  表哥的一句话,便把我心里的疑问解开:"那是防空洞。"

  防空洞!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天,我发现有一个防空洞的门没有上锁,只用铁丝拧着,我拧开铁丝,轻轻地推开门一看,呀!一道黑黑的洞斜着插入地下,深得看不到底,我顺着台阶走下去,太黑,心里一阵恐怖,急忙返回。但洞里太凉快了,我站在洞口不想离去,这时洞的深处隐隐约约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哦,既然有人在底下,怕个啥!

  这时表哥在外面叫我,我只好离开。

  后来还发现,家属区有一个用帆布搭的蓬子,有人在往外拉泥土,走近才知道这是一个垂直的竖井口,一台卷扬机在往上提泥土,也往下送人,洞很深。我想这可能是防空洞的施工口。

  "防空洞,中国没有防空洞?"我在与表哥聊起防空洞时,表哥感到很奇怪。

  "没有,反正我没见过。"

  "我们这里每个单位都有防空洞,学校和工厂都有,地下全是防空洞,已经连成一片。单位还在下面搞过防空演习,我们经常下去,对下面我得很熟。"

  我请表哥带我下去走一趟,表哥不愿意,说下面黑漆漆的,没什么好玩的。

  我说,就去一次,如果你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

  最后,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

  来到洞口,我们慢慢地顺着台阶往下走。

  防空洞约有两、三米宽,上下左右都是用砖和水泥砌成,越往下走越深、越黑,也越凉、越潮湿,洞壁都很湿润。

  "我们没带手电筒!"到了洞底我才发现这个严重问题。

  "要什么手电筒,我根本就没打算用电筒!"表哥的口气很自信。

  "你不用手电筒,我不能不用呀!出不去怎么办?"

  "我们这里还从来没有哪个孩子到这里玩而不会自己出来的。"

  后来证明,没有手电筒真是大错!

  洞里很黑,别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而是完完全全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摸着洞壁,用脚探着往前走,不时被一些东西绊一下,不过还算平坦。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施工面,这里有灯光,工人们正用一台奇怪的机器在挖着土,机器是用一台架子车改装,车上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前面连着一支很大的钻头,工人一使劲往前推,钻头就一个劲的往土里钻,一会儿,一堆松土就被扒下来,工人们就把松土铲进手推车。

  工人们发现了我们,叫我们赶快离开。我们看了一会儿,就继续往前走。

  摸到一个岔道口,表哥说,我们分开走,这样才刺激,一会儿我们还会在另一个地方会合的,问我敢不敢?

  怎么不敢?男子汉嘛!

  分开后,我什么也不想,只是往前摸索着走,突然前面有亮光,光线很暗,吓!一个人蹲在那里!他穿着雨衣,一动不动地蹲着!

  "谁!什么人!不要吓人!"我喊了几声,那人没回答,也没有动一下,我不敢往前走。

  "是鬼?是幽灵?"我站在原地两眼紧紧地盯着他,又不敢回头,怕我回头跑时,他从背后袭击我。

  "是表哥吗!"那人仍不回答,也不动一下。

  真的不会是表哥在吓唬我吧?不像,表哥如果搞恶作剧,也不会搞得这么过分。

  我腿都软了,站不住,竟瘫下地!

  这一瘫下去不要紧,给我摸到了一把铲子,这下我有胆子了!

  我一咬牙,一使劲,"唰"地站了起来,端起铲子,壮起胆子,一步一步地向他走去,走近他时猛地使劲捅向他。

  "哗"一下,他倒了!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定睛一看,他妈的,原来是一件雨衣,雨衣用铲子支着,靠在墙上,看上去就像蹲着的人,差点把我吓个半死。

  虚惊一场,虽然洞里很凉,但我竟然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湿透了!

  这道微弱的光线来自于一个竖井,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排气口。

  我咬咬牙,一支手握着铲子,一支手继续摸索着向前走,有这把铲子在手,我的恐惧感少了一些,"谁敢来惹,我就用铲子跟他干!"

  这时,港台的一些幽灵电影中镜头在我的眼前晃悠,"好像鬼是不怕打的,因为鬼是显幽灵状,是个影子,打不到也摸不着。"想到这些,我的心又紧了起来。

  再往前走,又出现好几个排气口,每到一个排气口我就紧张一下,因为排气口有微光,能看到东西了,如果突然有个黑影出现,准会吓人一跳!

  其实,在这黑暗的地方,如果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反而不感到恐怖,但有一点暗暗的光线,就感到很恐怖,如果我刚才是摸到那雨衣,而不是看到那雨衣,肯定不会自己吓自己的,真可谓:"眼不见,心不慌。"

  我一面摸,一面叫着表哥,希望他千万不要来个什么恶作剧,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幸好,表哥的答应声从远处隐隐传来,我总算找到了救星!

  声音越来越近,我们两人的手终于在黑暗处摸到了一起!

  会合后,我要求他马上带我上去,不想玩了。

  我告诉他,刚才我差点被吓死!

  他听完我的"历险"后,很蔑视地道:"你们中国人怎么还这么迷信?都什么时代了,还相信鬼!社会主义的青年都应当是无神论者!只要人的心里没有鬼,世上就没有鬼!世上没有鬼,你还怕什么鬼!"

  真理呀!

  他带我来到正在施工的那个竖井,我们跳上了一辆空的手推车,他向上面叫了一声,卷扬机便把我们拉上地面。

  在地面上,排气口修建得很巧妙,有的砌成石桌,有的砌成花台,有的砌成乒乓球台等等。

  过了几天,我又想下去刺激刺激一回,表哥死活都不答应了。

  近来,由于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发射导弹和退出停战协定等等行为,令世人闹心,想和它搞好关系都难。这是一个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国家,一切全凭金正日一人的好恶。

  但朝鲜的内部非常稳定。

  在朝鲜的十几天里,我没听到过一句人们对领袖、对党和政府有一丝一毫不满的语言。看到的是,老百姓对领袖的崇拜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认为朝鲜就是社会主义天堂,朝鲜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幸福,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羡慕朝鲜人民,因为他们有金氏父子!

  所以朝鲜的历法竟不是公元纪年,而是什么"太阳"纪年,以金日成的出生那一年为太阳元年,真是怪!

  他们认为,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都是金氏父子给的,金氏父子是救世主,没有他们,朝鲜就没有一切,犹如天上没有太阳!

  我天真地认为,金正日身边肯定有一群非常善于溜须拍马的吹鼓手,这些人整天绞尽脑汁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和语言去讨金正日的欢心,不排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类似于中国文革时期的"四人帮"之流,但最终责任当然还是在被吹捧者金正日本人,因为他喜欢这样、他需要这样,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因为人民知道真相之时,就是他倒台之日。

  我在朝鲜看到,金氏父子的巨幅画像是每村每厂必有,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塔随处可见,吹捧金氏父子的横幅标语无处不在,用词肉麻至极!

  有一种效忠形式渗入到各家各户。人们早上出门前,都要恭恭敬敬地笔直站在金氏父子的画像前鞠躬,嘴里还要念念有词地说些感恩的话,晚上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向金氏父子画像鞠躬,也要说些感恩的话。据说到单位上班时还要再次行这种"礼",我和妈妈也要入乡随俗,跟着他们每天行这种礼,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下载 (1).jpg

  行礼虽然不难做,但我心里很抵触、很不舒服和很无奈,老在想:"教徒向神像或佛龛烧香祈祷也没有如此虔诚吧?"

  妈妈说这种形式在中国文革时非常盛行,叫"早请求、晚汇报",都是一些头脑发热的、别有用心的马屁精发明的,早已被中国人唾弃。

  没想到这种垃圾竟能在朝鲜被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发扬光大!

  写到这里,我很气愤,抑制不住用了"垃圾"这个词。

  朝鲜国内的信息很封闭,人民根本不知道国外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刚进入朝鲜时就被警告,不要向亲戚们透露太多的外部情况。我们已经为能获得到朝鲜探亲的机会非常感激,所以在与亲戚们交谈时不敢向他们说得太多,常常是点到为止。

  刚与朝鲜亲戚一起吃饭时,他们经常会问到在中国的"吃"的问题,我们都尽量淡化,用"比你们好不到哪里"之类的话带过,但有时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中国人的生活情况,如厨房有电磁炉、微波炉、电冰箱、电饭锅、豆浆机,还有管道煤气等等,他们除了电冰箱和电饭锅外,其它用具根本没听说过。又如我们每天都少不了肉和水果之类的生活细节,都让他们羡慕不已。

  但我们也经常恭维他们如何如何幸福,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如何地小,完全不用为失业和就业问题操心,在中国被称为"三座大山"的住房、医疗和孩子上学等问题,在朝鲜几乎全部免费,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不象朝鲜这样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很平等,说得他们很得意,竟会问出:"中国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怎么搞得如此糟糕?"之类的话。

  其实两国的差距他们知道一些,在我们的手提电脑没被安全部门的人拿走之前,他们从电脑上也看到了一些中国的情况,加上我们有时也不经意的流露,但在我们的忽悠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虽然先进,但问题很多、很乱、很不稳定。

  (四)

  家属区内设有一个职工食堂,食堂负责采购是一位老头。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老头都驾着一辆大马车去买菜,马车由两匹高头大马一前一后地拉着,一路都是小跑,那"嘀嘀哒哒"的马蹄声很有节奏,非常好听,我第一次看到这高头大马和大马车时非常兴奋,心情可能与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一样!

  在中国,只有从电视电影里看到过高头大马和大马车,现在经常能看到真"家伙",所以每次看到都很兴奋,马儿那矫健的身影、那清脆的马蹄声、还有那鞭响都令人着迷!

  我还专门到食堂的马厩看过,那里豢养着好几匹马儿,马儿的身躯都很高大,毛色光亮,昂着高高的头,非常有气势,怪不得这么多古今中外的人士都喜欢马。象我们这种在城市里长大的中国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与马儿"零距离"接触过,在这里我可以隔着栅栏抚摸它们,抚摸的时候是胆战心惊的,生怕马儿发怒咬人,抚摸后发现马儿其实很乖,它们只会用眼睛看看你,不理会你,也不躲开,可能它们也很喜欢人摸吧,可爱极了。

  大马车路过时,小孩们一听到马蹄声都会向路上张望,有的还跑到路边去看。那老头也很有趣,每次见到小孩都用马鞭在空中打出"啪啪"的响声,惹得小孩们都兴奋得叫了起来。我不明白,那马鞭就一条绳子,就那么一晃,怎么会发出如此清脆的响声?

  大约上午十点钟,马车都会满载着一车瓜菜而归,人们看到车上的菜就知道今天食堂的供应情况了。其实不用看也知道,他们这里的伙食都很单调,每餐几乎都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在朝鲜,我也参加过一次"大"购物。

  一天,表哥邀我与他一起去买煤。他们这里都烧煤,据说只有首都平壤才有液化气供应。

  表哥向工厂借了一部手推车,一起向市区走去,我们大约走了三、四公里,来到一个煤店,没有进门就能知道这里是与煤打交道的,门前的道路黑乎乎的,跟着这条黑乎乎的路进去,一个大院里面也全是黑乎乎的,到处是煤。

  表哥把手推车放到一支队伍后面,叫我守着,他自己去排另一队。排队的人很多,队伍很长,我在中国购物时还从来没这样排过队。在烈日下排队,一会儿我就不耐烦了,便四处走动,只是远远看着手推车,队伍动一下我就跑去推一推。来到表哥排的队,我发现原来他们这里要先到一个小窗交现金、煤票和购物证,小窗内的人收下钱和煤票后,还要在购物证上戳个印,撕一几张票,连同小本子一起从小窗里丢出来,人们就拿着票去排另一支队伍,排到自己时,递上票,店员就根据票上的数目,发煤给你,这里卖的全是蜂窝煤,一台机器在"哐当哐当"的出着煤,人们忙着从输送带上取下煤,整齐地码放好。

  排队等发煤的队伍有手推车、有箩筐、有婴儿车、还有一种孩子们自制的平板小车。

  家属区里也有不少这种小车,孩子们经常当玩具玩,下坡时,速度很快,孩子们就用一根木棍撑着地面,利用木棍与地面的摩擦力刹车,还挺有趣的。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这种小车,小车有三个小轮儿,前面一个小轮儿可以控制方向。小轮儿的种类就有好几种,有的是轴承、有的是铁饼、有橡胶、有塑料、有的竟是陶瓷!以轴承的为最佳,因为轴承摩擦力小容易转动,行走时轻一些。车身用几块木板拼成,前面一块木板连着一个小轮儿,这木板与车身用一只大螺丝连着,搬动或拉动木板,小车就可以转向,既简单又巧妙,车上放置箩筐就可以载散物。

  但我发现,小车的轮子这么小,这里的路况又不是很好,一路颠簸,煤不坏了?

  表哥回答:"遇到路面不平时就走慢点,煤就不会坏。"

  好不容易排到我们,表哥递上票,我们从输送带上取下煤,码放在手推车内,装够数量后便离开了煤店。

  表哥还要到粮店去买米,好在粮店不太远,但还是要排队,真烦人,我真佩服他们的耐心。

  在粮店遇到的购物程序与煤店一样,也要先去一个小窗交钱、票、证,再到另一处去取粮,所不同的是,粮店的店员收到钱、票、证后发给购物者一块编有号码的小牌儿,店员将票儿往头上一只铁夹子一夹,夹子悬挂在一条粗铁丝上,店员用一根棍子往上一刷,"哗"地一声,夹子便沿着铁丝向前飞去,一直飞到发粮处,铁丝就是一条导轨,安置得比人高,所以在头顶上飞来飞去也不会刮着头,店内这种铁丝导轨就有几根,分别发往不同方位的发粮处。

  刚看到这情形时我都惊呆了,感到有点奇妙。

  购物者拿着小牌儿,在发粮处听到店员喊到自己小牌儿上的编号后,交上牌儿,拿粮袋往一个槽口是一套,只听"哗"地一声,你所购买的粮食就全进你的粮袋了,也不知数量够不够。

  粮店与煤店一样都是国营的,朝鲜没有个体和私营经济组织。粮店品种有大米、面粉、面条、玉米、菜油、豆油等,朝鲜实行定量供应,不同职业工种和年龄的人都有不同的定量,生活用品和粮食、肉蛋都是凭票供应,我们来后,舅舅还能得到一定的特批食品,保证我们感受不到朝鲜真正的居民消费现状。

  表哥只买了十几公斤的大米,大米不能与黑乎乎的煤一同放在车上,我们只好一人扛着米、一人推着煤回家。看到朝鲜妇女用头顶着重物,步履还是那么轻盈,我佩服得不得了。而朝鲜的男人们对重物的"态度"则是背,先背一付专门的架子,再在架子上绑上重物,真麻烦,不象咱中国人那样用一根扁担就能简单搞定。

  就这样我完成了在朝鲜的一次"大"购物,感觉与在中国完成不一样。

  说起蜂窝煤,我在家属区看到有人自制蜂窝煤,他们在煤粉上加入水,还要加入一些泥土一起搅拌,然后用一个自制的模具往煤上按压,等模具里的塞满煤后,模具上有一个连杆,一压连杆,一个完整的蜂窝煤就出来了,再晒上半天,就可以搬回家"入库"了。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往煤粉里加泥土,难道泥土也能烧?一问才得知,加入泥土是为了使煤粉增加粘性,这样蜂窝煤才能成型。

  原来如此,又长了见识不是?

  一天早上,我看到几个小伙子正顶着烈日,在操场上忙着什么,走近发现表哥也在场,原来他们正在用锄头平整场地。

  看到这情景,我突然想起昨天和表哥经过这里时,我问他:"操场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坑坑洼洼?"他说:"是下雨后,场地还没干就有人来踢球,留下的脚印被太阳晒干后变硬,就会坑坑洼洼,很不好走。"

  想不到今天居然就有人来平整地面。

  我问表哥:"你们来干活,谁给钱?"

  他吃不一惊:"给钱?谁也不会给钱,都是义务的,谁愿来谁来。"

  我真为自己的愚蠢脸红,这是在朝鲜!

  他接着说:"其实我们早就想来了,昨天经你一问,就觉得更迫切了,就跟大伙一说,他们自己拿工具来了,很自觉的。"

  朝鲜人的觉悟就是高,在公共场所的桌椅板凳都没有缺胳膊少腿的,墙上没有牛皮癣,地面没有垃圾,果皮箱都很完好,哪个人稍微有一点点不文明的行为,马上会有大叔大妈站出来指责。对比我们,太有必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了!

  他们的操场使用率很高,从太阳一升起到太阳落山,操场上都有人在玩球,其中有老有少,以男的居多,女的也有,女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的姑娘。他们这里规模大一点的工厂都有足球场,如果没有足球场,连单位领导都会抬不起头!

  难怪朝鲜人的足球能称雄亚洲,他们的群众基础好啊!中国足球二十多年逢韩必败、已经落为亚洲三流球队的耻辱,哪一个中国人不如鲠在喉?根源就在于群众基础太差!

  我观看过他们的一场足球赛。

  一天,表哥说他们厂的人要与别的厂有一场球赛,问我是否感兴趣?我当然感兴趣。下午三点钟左右,我就跟着表哥来到家属区旁边一条小路口的大树下,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职工、有子弟,大家见球队的队员一到才上路,都跟在队员的后面。

  这是一条羊肠小道,路很窄,只能走一人,大家象排队一样一个跟着一个。

  我问表哥:"为什么不走大路?"

  表哥说:"走大路远一些。"

  后来我观察发现,大路也远不了多少,主要原因是他们很多人没有自行车,如果有自行车,走大路当然快多了。

  近百人的队伍在羊肠小道上稀稀拉拉的拉得老长,大家沿着小路穿过树林和田野,走了大约三、四公里,来到了一个单位。这个单位的足球场也好不到哪里,球场地面同样没有草坪,只不过球场四周都是大树,观众不挨太阳晒。

  虽然是业余赛,但四周的观众也有两、三百人,足以看出足球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我问一位队员,他们上班时间也能出来打球吗?

  他回答,只要向领导说一声,领导都会支持,连请假都不用,这里不少观众也是这样,想看球就不用等到下班,说一声就可以提前走。

  我想,在中国不可能有这种好事,生产工作不比球赛重要?

  由于是很随意的友谊赛,双方的队员都是些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球衣,客队一方只好赤膊上阵。这样,脱光膀子是一方,穿着衣服的是一方,好辨认。我发现他们的球鞋都很旧,大都经过改装,在球鞋的前面加了一块皮,他们解释说这样球鞋经得用一些。

  球赛打得还算精彩,场外观众都很投入,不停地为场上队员呐喊加油,我们这边的观众对一位中年队员很不满意,认为他盘带过多,不肯传球给别人,自己的球技又不怎么样,浪费了不少机会。我仔细观察也发现他的动作太夸张,象作秀一样,场外的一位象是教练的人叫他下场换人或者叫他改打后卫,他都死活不理会,气得场外的人直咬牙,发誓以后不再叫他上场。我们这边的守门员表现很好,接球得稳,对方不少有力的射门都被他"嗖"地吸进怀里,动作优美极了!我觉得全场数他最棒。

  最后我们这边还是输了一个球,如果不是守门员的上佳表现,还会输更多的球。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还是很兴奋,看不出任何沮丧,也许大家都是来玩一玩而已,其他都是次要的。表哥说象这样的球赛他们经常打,想找哪个单位打就派人去说一声就行了。

  但正式的比赛气氛就不一样了,那是一场职工篮球联赛。

  篮球赛在晚上进行。

  因为他们这里的电力严重不足,家属区的篮球场晚上大都是漆黑一片,也有亮灯的时候,但也只亮一盏灯,勉强能玩球。在经常停电、没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朝鲜,家属区的晚上都是热闹的,不象在中国,人们一回家就关上门,左邻右舍从不交流,谁也不认识谁。

  比赛那天晚上,篮球场例外地一片光明,灯光全部打开,场外四周满是观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大多数凳子都是观众自己从家里扛来的。

  双方队员都着装整齐,计时设备齐全,裁判的哨声一响,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全然没有那场足球赛的轻松自在,双方队员打得都很认真,动作都很规范,不亚于职业联赛。

  场边放着一个大茶桶,是为队员提供的,渴了就用茶杯接来喝,没有什么矿泉水和其它饮料。比赛结束后,队员到食堂吃宵夜,不少孩子也跟着去,我也十分好奇的跟着到了食堂,发现他们的宵夜很简单,就两个馒头!

  (五)

  记得我们刚到舅舅家时,舅舅就吩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到人家的家里。我开始以为是他们这里的习惯和忌讳,但后来我见在舅舅家吃饭时,也有别人来串门聊天。舅舅可能是怕我发现朝鲜人真实的伙食情况和生活水平吧。

  朝鲜的大米比较粗糙,做的饭很不好吃。在舅舅家,第一天我一顿吃还吃一碗多一点,这是我在中国的标准水平,但不久就感到饿得心发慌。第二天我一顿吃两碗饭,第三天就吃到三碗,如果放开吃还可以吃四碗!

  在中国,我们的餐桌是菜多饭少,在朝鲜......我就不说了,他们的伙食与我们有不少差距,我就全当来这里减肥吧。

  妈妈平时不吃肉,只在过节时才吃一点,主要是妈妈怕身体发胖,朝鲜的亲戚们对妈妈的行为很不理解,他们认为,没人能抵抗肉香的诱惑?

  我第一次见到朝鲜的男人时,发现他们与我们的区别竟是勃子!因为他们的勃子比我们的细,其实是因为他们的人普遍比较瘦,所以勃子就比我们细一些。

  朝鲜的女人还长得不错,身材苗条,没有一个"肥佬、肥婆、肥仔、肥妮",她们的衣着也没有中国的时尚,记得妈妈在去朝鲜前选衣服就很烦恼,伤了不少脑筋。太旧的衣服当然不能带去,因为到人家那里做客要注意仪表,但又不能穿太新潮的,在朝鲜,女人只能穿裙子,不许穿裤子,长裤短裤都不能穿。妈妈废尽心思,带了几套她认为比较合适的衣裙,但在那里仍然十分抢眼。

  在中国,妈妈属于那种不胖不瘦的中年妇女,但在朝鲜竟被亲戚列入丰腴行列,让朝鲜的女人们羡慕不已,因为朝鲜女人的身材虽然苗条,但线条不够明显,"太平公主"很普遍。

  妈妈与同龄的朝鲜妇女相比,显得比较年轻,至少年轻了十岁以上!亲戚们调侃说,如果现在妈妈在朝鲜找丈夫,二十几岁的追求者肯定会有一大群!其实我也看得出差距,是气质和心态上的差距。

  至于我,妈妈说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我与朝鲜男孩的区别,不是我的个子高,而是我的身材比他们健壮,面部和周身轮廓较圆,肩宽胸厚,表情自信。朝鲜的亲戚说我的样子既"邪"又"凶",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可能是我的眼神具有穿透力吧,哈哈,自吹自擂了!

  在夏天,平时我都是一身休闲装,到朝鲜之前,我也曾为挑选衣服费尽心机,最后我专门选了几套没有英文图案的t恤,生怕英文中有什么刺激他们的内容,因为他们对西方世界十分抵触。

  与中国人的衣着随意相比,朝鲜人很注意仪表,衣服无论是新是旧都是干净整洁,经常看见他们的男士们在大热天扎着领带,十几天里我在家属区内还没有见过一位光膀子的"膀爷"。女士们平时都是穿套裙,穿连衣裙和朝鲜民族服装的比较少,衣服款式比较单调,好象都有统一的标准。

  在朝鲜的日子里,我参加过一次过花甲活动。

  朝鲜人的过花甲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在中国我也参加过这种朝鲜族特有的活动,活动都搞得很热闹,祝寿的亲戚朋友来了一大群,礼物送了一大堆,主人还要大摆宴席或者直接到饭店去款待大家,非常热闹。

  在朝鲜,有这个机会,我当然也想看一看与中国的朝鲜族有何区别。

  那天下午,舅舅一家人领着我们来到那位过花甲的老奶奶家,大家送上礼品。老人席地而坐,前面摆着人们送的礼品和招待客人的糖果。

  妈妈也送上一套自己在中国新做的、准备来朝鲜穿的衣服,并说道,一点准备也没有,这点东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来......

  老人见我们是外国人,又见象舅舅这样的工厂领导亲自登门祝寿,激动得一个劲地抹眼泪!她拉着妈妈的手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妈妈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说:"感谢伟大领袖,我们什么也不缺,我过花甲,政府还专门为我特别供应了糖果点心,厂领导还专门上门祝寿,我感到很幸福!"

  舅舅自豪地对我说:"我们的伟大领袖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关心,每当群众过花甲或者结婚时,政府都要向他们特别供应一些糖果和食品,让大家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据说,在全世界那么多的国家中,只有我们朝鲜能做到!"

  我只好一个劲的点头,但心想,如果市场供应充足,还需要特别供应吗?在咱们中国,想吃啥每天都可以买,根本不需要什么特别供应。

  祝寿的客人中,女士们都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朝鲜民族服装,男士们都打上领带。大家在老人家里吃着糖果,又唱又跳,十分开心,但到吃晚饭时,舅舅却与我们一起离开。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在中国,老人过花甲时,主人和客人是一起上宴席的。

  后来我想,可能是人家的食品数量有限,来客都上席菜会不够吃的,必竟朝鲜与中国的生活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不能用中国朝鲜族的做法用在他们这里。

  (六)

  发《那年暑假,我在朝鲜》一文时,本打算只写一帖,根本没有打算写上(一)(二)(三)......的“长篇”,但回忆犹如剥笋子,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就由不得自己了。

  那段经历是非常有意思的,也非常珍贵,很想发出来与网友们分享。但自从发出此帖以来,心理压力颇大,一直担心帖子会对远方异国那些亲戚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虽然本人也做了一些模糊处理,如我们与主人的亲戚关系,开始不打算写出来的,但写到后来,不加以标明是无法表述的,所以只好以“舅舅”代替,但这不是真实的称谓,因为朝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本人有必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免亲戚会被伤害。

  发帖以来,深受网友“打压”,使本人心身疲惫,以产生停笔的念头。请原谅,谢谢!

责任编辑:花满楼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

2020-01-06 10:53:35
来源:穷游论坛 作者: 肚里撑船
关键词:朝鲜 我要评论
在朝鲜的十几天里,我没听到过一句人们对领袖、对党和政府有一丝一毫不满的语言。看到的是,老百姓对领袖的崇拜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认为朝鲜就是社会主义天堂,朝鲜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幸福,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羡慕朝鲜人民,因为他们有金氏父子!

   

  我刚考上大学时,妈妈带我去朝鲜探亲,待了半个月,现在想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去朝鲜探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在我还上小学时就由妈妈提上议事日程,动用了朝鲜的高层领导(远房亲戚,在这里不能说),才得以成行。

  在亲戚的帮助下,我们在平壤一下飞机,就被直接送到另一座城市(地名不能说)入住一亲戚家。这位亲戚(与我妈是何关系,不能在这里说)是一家工厂的领导,生活水平在当地应当属中上流,住房为三室一厅,地面刷了油漆,经常走的地方有点磨见了地板,家较陈旧,客厅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二金的照片。主人一家五口,夫妻加三个孩子。

  在这里的第一餐饭不算丰富,但够吃。因为来之前妈妈多次告诉我,朝鲜的生活水平较低,不比中国,我们要看菜吃饭,注意人家的神态,所以我尽量少吃菜。桌上有肉,但蔬菜较多,还有一碗泡菜。泡菜很好吃,我就几乎用泡菜下饭。

  饭桌上来了不少亲戚,大家说了很多话,虽然朝鲜话我能听,但说得太快就听得很吃力,说得也结结巴巴的,有时表达不清楚。这都怪我妈妈,平时在家没有创造这种氛围。我们家是两个民族组成,爸爸是汉族、妈妈和我是朝鲜族。

  饭桌上大家说了很多话,都是他们问的多。当听我说在家里大多数是爸爸做饭烧菜时,朝鲜的亲戚都瞪大了眼睛,在朝鲜男人是不做饭的,我解释说,爸爸烧的菜很好吃,所以只要爸爸在家,都是他做。其实我知道,就是妈妈是爸爸宠惯的,朝鲜的亲戚都称赞妈妈命好、幸福,但愿他们不要以为我妈懒,这在朝鲜人的眼中可不是好印象,因为朝鲜妇女是以勤劳著称的。

  饭后,妈妈打开我们带来的手提电脑,这在朝鲜可能是件希奇的东西,当从电脑的图片中看到我们在中国的生活状况时,他们都惊呆了,从我们家的家具和地板,到住宅区的高楼和花园,从我们的城市街景到人们的衣着,从满街的店铺到超市商品,无不让亲戚们惊异,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看到外面的真实世界。

  我发现他们对图片中的自然风光不感兴趣,对城市的高楼大厦特别感兴趣。他们对满街的广告很不明白,特别是广告上那些衣着暴露的美女更觉得不理解,任凭我们怎么解释,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从电脑中看到中国的城市的街上挤满小汽车,也不很惊奇,问中国人是不是很有钱?

  我们告诉他们,不是的,有车的家庭是少数,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小汽车,我们家就没有,其实我家买辆中低档小车的钱还是有的,只是不想买。

  当问到我父母的职业时,我们告诉他们,我爸爸是位大学教授,我妈是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但工厂后来破产了,只好干个体,开了一家服装店。

  中国的工厂还会破产?中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也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工厂会破产?

  妈妈一个劲地向他们解释,但他们似乎未明白。他们对“个体户”一词也不理解,我妈告诉他们,是一个小商店的负责人,他们才明白。幸好他们不明白,否则他们会把妈妈当成资本家、当成阶级斗争的对象,我们就难了!

  看着、聊着,突然停电了,亲戚熟练地点起油灯,他们说这里经常停电,当他们知道中国很少停电时,也感到不可思议。

  停电了,我只好和孩子们出去玩,外面热闹极了。

  这里是一个工厂的家属区,有平房有楼房,楼房都在三层以下。微光下,大人在树下聊天,孩子在嬉戏。

  我被一群孩子包围着问这问那,亲戚的孩子也争着向大家介绍着从电脑中看到的新鲜东西。

  有的问题挺可笑的,如问我知道中国的领导人生日吗?我说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可他们争着告诉我他们的伟大领袖的生日,听那口气还挺自豪的,我晕!

  问中国有火箭卫星吗?我说中国的航天员都上天了!地上中国有时速达两三百公里的高速城际铁路,外形如子弹头,你们见过吗?

  问中国的军官最高的军衔是什么?

  这我知道,便告诉他们是上将,这才他们得意了,告诉我他们军官上将以上的军衔有大将、次帅、元帅!这我真想不到,朝鲜的面积也就如中国的一个省,有必要设立那么高的军衔?我只好告诉他们,中国的军队人数很少,在街上很少看到军人,不象朝鲜到处都能看到。在中国当兵并没有什么感到得意的。

  我不想和他们纠缠,便来到一群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中间。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不少玩法,在中国根本就没见过,男孩有踢棒子、抓俘虏,女孩有跳绳和我们叫“跳房子”的游戏。

  男孩的踢棒子和“抓俘虏”游戏很好玩,但双方必须都认识,如“抓俘虏”游戏,发现对方人员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喊出该人的名字,你就抓到了一个俘虏,抓回大本营,抓的俘虏多了,大本营还得有人看守,否则还容易被对方一锅端,这游戏我肯定玩不了,只好看着他们玩,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他们很会利用地形和黑暗去进攻对方。

  家属区的道路和空地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全是孩子们的喊叫声。

  大约到了晚上十点钟,孩子们的声音逐渐小了,人也少了,我便随这位我称为大表哥的亲戚回家。大表哥与我同年,话头很多,但他的语速太快,造成不少话我听不太懂。

  回到家中,电还没来,屋里只有盏油灯,很昏暗。大人们都在准备休息了,亲戚们招乎我洗澡,问我是洗冷水还是洗热水,我说是洗冷水,便到卫生间冲了一会儿。出了卫生间,大家都把铺盖准备好了,我才发现这家竟没有床!愣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朝鲜人睡觉是不用床的,直接睡地,虽然我号称中国朝鲜族,因为生活在非朝鲜族聚居区,妈妈的生活习惯早已汉族化,所以脑子空白了两秒钟。

  睡前,妈妈拿出了一叠钞票,对男主人(在此我还称为舅舅吧,否则不好往下述说)道:“这次我们来这里,真是很麻烦您们,由于不知到允许带什么东西入境,所以就没有什么带礼物来,这是三千元请收下!”舅舅愣住了,妈妈接着说:“这是人民币,听说这边可以兑换成朝币,请收下!”

  “三千元!人民币!”屋里的所有人都跳了起来,我不知道人民币与朝币的比值,但知道这三千元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很大的数字。经过一番十分艰难的推辞后,舅舅十分感激地收下了这笔钱。

  在后来回国后妈妈说,可能他们工作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些钱,但我半信半疑,怎么可能?

  睡下后,大家躺在地铺上挥着大扇子,很热。我问:“你们这没有电风扇吗?”

  亲戚答:“电风扇?没有,那东西很贵,又费电。”

  我说:“费电?我们那边很多家庭都有空调了。”

  表哥问:“什么叫空调?”

  我答:“空调就是能出凉风的家用电器。”

  妈妈呵斥我:“你少罗嗦了,人家这里连电都不正常,有那东西也用不了!”

  我无语,一会儿又说:“十点多钟就睡觉,在中国不到十二点我都不上床。”

  亲戚问:“这么晚才睡,第二天有精神吗?”

  妈妈答:“中国人就这样,不到十二点都不睡,特别是在南方,十二点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因为中国的夜生活太丰富了,都是电视、电脑造成的......”

  亲戚们都很惊奇,中国人的习惯真是怪,这么晚睡第二天怎么工作和学习?我也觉得奇怪,后来才从网上得知,是因为营养,睡眠不足,只要营养跟上就行了。

  由于睡得太早,又热,那一夜我很难入睡。

  那晚熬到不知什么时候,我还是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我被广播吵醒,由于晚上没睡好,我伸一个懒腰又进入梦乡。

  等到我睡到“自然醒”时,太阳已经老高了。屋里已经空无一人,洗漱完毕,看到矮如凳子的朝鲜的小桌上摆着馒头、粥和泡菜,我早就饿得一塌糊涂,肚子在昨晚睡前就饿了,便盘着腿坐在地上大吃起来,饿了什么都好吃!

  吃饱后,我便决定出去走走。家属区在白天和夜晚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屋外的地面很多地方都没有硬化,到处看到泥土,硬化的地方也比较残,凹凸不平。

  不远处的大路边有两排宣传栏和黑板报,妈妈正在宣传栏前看着,上面都是些忠于伟大领袖、打倒美帝、夺高产之类的宣传画和文章,宣传画都是手工绘制的,水平确实很高,画得很精美,在中国绝对没见过,妈妈说中国只有在改革开放前出现过,现在中国类似的图画都是电脑制作的了。

  上面朝鲜字我认不了几个,听妈妈翻译后知道,文章内容颇有军队的口气,如什么时候占领多少产量和产值的高地,某某某不愧为是一门什么坦克、大炮或者重机枪等等,把先进人物用武器来比如,真新鲜!朝鲜不愧为是实行军事优先政策的国家,我的内心不禁一阵感叹。

  看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向工厂大门走去,大门竟有两位穿制服背着枪的保卫人员守着,他们的制服有点向过去咱们解放军的款式,只是彩色不是草绿色而是橄榄色,并且比解放军的军装便贴身。

  我们不敢直接进去,便站在大门口望了一下,其中一位保卫人员直径向我们走来,我们正紧张着,他却向我们发话:“你们是咱们厂某某领导的中国亲戚吗?”

  得到肯定后,他竟主动邀我们进厂看看。

  他带着我们进厂看了一圈。厂内很多树林,场面没有硬化,都是碎石路,车间之间都有小型铁轨连接,不时看到有工人推着床铺大小的铁轨不平车运送着物品,路口有一个大转盘,车子推上转盘后,推动转盘就可使车子转向另外的地方,看他们推得并不费力。车间内的设备很陈旧,有的工人在忙着,有的则在扎堆聊天。

  令人吃惊的是,工厂周围竟没有围墙!旁边还有别的工厂,厂与厂之间没有任何的东西隔离,可以随便走过去!带我们参观的保卫人员对我们的提问还感到奇怪:“有必要建围墙吗?朝鲜又没有小偷!”

  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我问:“你们这里没有小偷,那你们的保卫人员为什么都背枪守护?”

  他答:“是为了防特务,美帝国主义及其南朝鲜走狗都千方百计想搞破坏!”

  天,千万别把我们当成特务!我问:“发生过这种事件吗?”

  他答:“从来没有,在我们的保卫下他们不敢!”

  看到他背着的手枪皮壳都有些翻毛了,我想这枪他肯定经常背。接着聊下去,得知他是这个工厂的安全保卫课的课长,是舅舅的下属,难怪对我们这么客气。他说,他知道我们是舅舅的中国亲戚,不但他知道,全厂人都知道,更别说是外国亲戚了!他还说,舅舅从部队转业时的级别和资格都比较高,完全可以到一些更大的工厂当领导,但他却坚决要求到这里,为什么?因为他是从这里出去参军的,对这厂有感情。

  出了厂大门,妈妈指着宣传栏说:“你们这里都把工作目标比作高地吗?”

  他答:“搞生产就象打仗一样,要抢占高地,才能消灭敌人!”他手有力一挥,证语气很坚决。

  离开课长,我们漫无目标的在家属区走走看看。奇怪的是家属区与生产区竟用一道围墙隔开,其他地方都没有围墙,进入厂区很容易,有必要修建这道围墙?这我真不明白,后来问舅舅,他说一直都是这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是篱笆墙,后来是砖墙。他转业来到这里时就是这样。

  家属区的路旁种着一排排柏树,高高尖尖的,墨绿色的,很好看。在一个操场旁立了一座金日成的巨幅画像,画像一尘不染,色彩鲜艳,操场对面有一个礼堂,操场上一层土,人走上去,灰尘就“嘭”地起来,几乎要把脚面盖上,回头看看后面,竟然会留有脚印!

  中午吃饭时,舅舅问起进工厂的事,他说当时我们在看宣传栏时说有人告诉他了,我们进去其实是他同意的。

  中餐与昨天晚餐的菜差不多,米也不好吃,但我竟能吃两碗!

  (一)

  在朝鲜的十来天,我竟看了两次电影。

  一天晚上,我们匆忙吃晚饭,为了赶去看一场电影。餐桌上大家都在聊电影。

  妈妈说,自己已经有二十多年没看电影了,亲戚们都感到很奇怪。

  妈妈接着说,在我们生活的那座城市,原来有好几家电影院,现在只剩下两家,还是要死不活的,门前冷落,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电影被电视冲击得很利害,大家都在家看电视,我们那里的电视节目很多,有六十几个频道,有的频道24小时都在不停的播放。

  亲戚们都听傻了,六十几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停播!怎么看得过来!这在朝鲜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这里只有四个频道,并且只在晚上播放,节目很少,还时常停电,有时想看都看不到。

images (4).jpg

朝鲜电视台主播李春姬

  妈妈说,频道太多了我们根本看不了,一个节目能从头看到尾的情况几乎没有,大多数时间都在选台中渡过。

  从亲戚们的表情看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很不理解”。

  妈妈指着我说,他们这些年轻人更不同,连电视也不看了。

  竟有不喜欢看电视的?大家扭头看着我,好象我是另类。

  妈妈说,他们这一代都玩电脑上网了,我们家就有两部电脑,一部台式的、一部手提式的,手提的就是这我们带来的这部。中国的电脑很普及,大多数家庭都有,单位办公更离不开,整个社会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了。

  亲戚们一阵感叹,不知是感叹中国先进,还是感叹朝鲜落后。

  妈妈说,当年朝鲜电影在中国很受欢迎。妈妈还说了一些电影的名字,如《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南江村的妇女》等等,家里还专门保存着这些电影的光碟,不少电影歌曲她还能唱,说着便哼了起来,亲戚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表哥说等下去看的电影是新上映的,票很难买,还是托关系走后门搞到了四张。

  饭后,妈妈没有与我们一起去看电影,说是让年轻人去。

  表哥找来了两个同伴,加上我一起去看电影了。

  赶到电影院,离放映还差二十多分钟,电影院外已经满是人,不少是等退票的,这种场面我还没见过。

  进场发现虽然还不到时间,但座位已经差不多坐满了。

  开映前,放了一些幻灯片,都是一些歌颂伟大领袖之类的。

  这是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他们把朝鲜战争说成是“祖国解放战争”。

  电影开始是一群村民在地里平静而又欢快的劳动,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突然天空出现大量的飞机,炸弹倾泻而下,人们四处躲藏,死伤无数。美军的坦克横扫原野,到处烧杀抢掠,挑起了战争。原来被赶走的地主又随着美军耀武扬威回来残害百姓,男主人公看着家人被屠杀,幸运的逃出火海,加入了人民军。在战斗中他表现十分英勇,被伟大领袖表扬和嘉奖,男主人公激动得热泪盈眶,更加顽强地投入一场又一场战斗,出生入死,不断立功升职,最终率领部队把美军赶过了“三八”线,消灭了狗地主,报了国恨和家仇。

  电影的战争场面很真实,但故事情节程序化,好人坏人脸谱化,说教性太浓。但观众看得非常投入,看到地主和美军残害百姓时,会出现一片咒骂声,看到美国侵略者和地主被打得落花流水时竟会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互动”场面很震撼人心,我从来没经历过!

  散场后发现,外面挤满了准备观看下一场次的观众,搞得我们出场都很费劲,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

  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谈着刚才的电影,好象那是真实的事情。

  整场电影没有咱志愿军的一点事,那怕一句话都没有提过!我心里很不舒服,不禁大叫:“这个电影假得很,一点也不真实!”

  大家可能吃了一惊,停下脚步。我感到黑暗中有三双充满愤怒的眼神。

  我说:“战争发动的真相你们知道吗?根本不是象电影描述的这样!”

  “你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战争?”表哥气愤了。

  我欲言又止,我能说那场战争是金日成挑起的吗?是朝鲜军队首先突破“三八”线的吗?是由于战线过长,朝鲜军队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拦腰切断、消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吗?我能说剩余的朝鲜军队已经被联合国军赶到鸭绿江边,靠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才夺回失地的吗?我能说咱志愿军是这场战争的绝对主力吗?我说出这些真相对方会信吗?

  我压住怒气:“我比你们更了解,但我不能说!”我心想,我一旦说出真相,如果你们相信了,肯定会害了你们,因为你们会对自己长期受到的宣传教育产生怀疑,这在朝鲜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里,妈妈问起电影好看吗?我说电影还可以,就是观众太多太多,太挤太挤。

  妈妈笑了:“这观众哪里算多,过去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有许多复映片、外国片,电影院是人山人海。有一次我们看完电影,还没出场,下一场电影的观众又拥进场,搞得我们出不去,被迫又重看一场!”

  啊!乖乖,中国也曾经疯狂过!

  来到朝鲜和第二天下午,就发生了一件很不开心的事。下午三点多钟,我正在电脑前玩保存在里面的游戏,舅舅带来了两个人。

  舅舅向妈妈解释说,他们是当地政府安全部门的,要检查我们的电脑。

  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妈妈脸色大变,讲话都结巴了。

  来人很有礼貌,说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只是由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疏忽,忘记告诉我们,入境时是不允许带电脑的。

  妈妈一个劲地解释,说电脑里主要是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随便拍的照片,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反动的东西,我们给亲戚看的东西主要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不足,好向朝鲜学习。

  接着妈妈在电脑中翻着页面给他们看,嘴巴还一个劲的说着:“看看,中国的道路多拥护,满是汽车,多污染空气,看到都让人烦!”

  “瞧瞧,中国的治安多糟糕,住房的窗户上都安装了啥?叫防盗网!中国的贼太多,好人怕坏人,人们看到偷窃都不敢说,怕啥?怕报复呀!那些坏蛋抓到派出所教育一下就又放出来了,谁不怕!”

  “中国的电视节目里天天都有警匪片,都是些警察抓坏人的纪实节目!教人做坏事,坏人怎么也抓不完!”说了一大堆。我觉得妈妈真有点“阿q”!

  朝鲜的同志好象没有听她的废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电脑中的图片,干脆自己动手,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看得差不多了,伸了一个懒腰,其中一位同志说:“我们把电脑先带走,不是没收,是帮你们保管,等你们离开朝鲜时再还给你们。”看来他们也过了一把瘾,听说在朝鲜看不到外面的东西,好不容易有次机会,不看够瘾才怪,拿回去说不定就被领导专门“保管”了。但愿我们离开朝鲜时他们真的会把电脑还给我们。

  办完手续后,其中一位同志在与我们道别时轻声说,希望我们能理解,朝鲜的老百姓心理承受能力还有限,看了这些东西容易胡思乱想。原来如此!那我们还能说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就很难打发了,手机在来之前就被告知不准带。

  作为80后的我,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mp3,日子怎么过?我只好去和孩子们玩了。

  我发现那种叫“踢棍子”的游戏还挺有意思。开始时孩子们选出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倒霉蛋,一个大一点孩子在两砖头上架上一根棍子,然后使劲踢一脚,把棍子踢得有多远踢多远,那个倒霉蛋就跑去把棍子捡回来架到砖头上,其他孩子就趁他检棍子的机会,赶紧躲藏好,倒霉蛋就开始找这些躲藏的孩子,找到一位就编上号,如张三1号、李四2号、王五3号,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找出来,这样第一个被找出来的孩子又成了倒霉蛋。如果在寻找过程中,棍子又被没有抓到的孩子冲出来踢飞了,一切得又重来,倒霉蛋就不得“翻身”,直到他再找到一个倒霉蛋。

  由于我不认识人,所以只能在一旁无聊地观看,这种游戏在家属区旁边的树林草丛中特别好玩,我有时也爬在草丛中,愚弄一下那些倒霉蛋,看着他们气愤的面孔,我开心极了。

  爬在草丛中也很凉快,但就是玩得身上出汗后,被草弄得奇痒。

  妈妈在朝鲜亲戚面前有时很尴尬。

  一次舅妈问妈妈:"你为什么和中国人结婚?"

  妈妈感到很奇怪:"不和中国人结婚,难道和外国人结婚?"

  后来才弄明白,原来舅妈的意思是,我妈妈为什么不和朝鲜族的人结婚,而是嫁给了汉族人,晕!舅妈竟把妈妈当成朝鲜人了,而不是中国的朝鲜族人!

  弄明白舅妈的意思后,妈妈大笑起来说:"中国有56个民族,不象朝鲜只有单一的一个朝鲜族,中国的各民族之间通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要双方喜欢就行,这种婚姻是没有人说三道四的,我虽然是朝鲜族人,但首先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是和中国人结婚。"

  说得舅妈都不好意思了。

  妈妈说,自己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在与爸爸相识后,经不住爸爸猛烈的爱情攻势,就嫁给他了。爸爸还算比较优秀的,虽然在单位表现不怎么出色,但为人正派、风趣幽默,对家人特好,有责任心,勤做家务,烧饭做菜都还行。

  我第一次听到妈妈在外人面前夸奖爸爸,平时听到的大多是妈妈老爱唠叨爸爸,说爸爸这样不会做、那也做不好。

  亲戚们直夸妈妈命好。

  妈妈说,中国的男人都是这样,都会做一些家务,只是做得好和不好而已,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男女之间还算比较平等。

  我插话道:"咱们家的碗都是我洗的,他们两人规定,吃完饭后都由我负责洗碗,说是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不管我的功课有多重,有时还要和他们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呢!"

  亲戚们都有点不理解了,在朝鲜,男人是不做家务的。

  我确实就看到,舅舅家的男人们,在家里一旦坐下,想要取什么东西就直呼女人,也不管女人在忙着。连吃饭时需要盛饭就把碗往女人面前一伸,由女人帮盛饭。而女人再忙也不会叫男人帮,说是叫男人做女人活,是被人瞧不起的。

  "真不公平!"我心里想:"好在妈妈是在中国,并嫁给了爸爸,不用受这种苦。"

  朝鲜的妇女确实很勤劳,在家里都不见她们直过腰,总是弓着背,不停的忙着。而男人回家后就坐在地上等饭吃。这可能与朝鲜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朝鲜人的家里没有沙发和凳子,都是席地而坐,我发现,坐在地上要想站起来,所需的体力,是坐在凳子和椅子上站起来所需体力起码三倍以上,所以朝鲜的男人有夫权用就懒得自己起身动手了。

  这可能要得罪朝鲜族的男同胞了,抱歉!抱歉!

  (二)

  在朝鲜的十来天里,我没见过朝鲜的男生和女生在一起聊天或者一起玩游戏的,为这事我专门问过表哥,他说,男生和女生在一起会被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

  “真封建!”在咱们中国没人这么没水平,在咱们学校里,男生与女生在一起可是件很开心的事。

  “男女搭配,干啥都不累!”当我把中国的这句“名言”翻译给表哥和他的伙伴们听时,他们认为中国的男生很坏,都想占女生的便宜。

  切!在一起玩就是想占“便宜”?什么逻辑!

  我说:“其实女生也很想与男生一起玩的。”表哥他们不信。

  有一次,我真让他们开了眼界。那天,从家属区的操场那边传来一阵阵女生的欢笑声和尖叫声,我放眼望去,原来是一群女生在荡秋千。

  “看看去!”我禁不住向那个方向走去。

  表哥连忙拖住我,说:“秋千是女人玩的,女人在玩秋千时是不许男人旁观的!”

  “为什么?”

  “因为荡秋千时,她们的大腿会露出来,男人去看会遭骂的!”

  切,她露得,我看不得?朝鲜的女生都是一身上白下蓝的打扮,果然,她们在荡秋千时,蓝色的裙子在飘来飘去,大腿全露了出来,不过她们的裙子里面还穿有一条较窄的衬裙,大腿的上半部是看不见的。

  女生们在秋千上飞来飞去,非常好看,看得我都入迷了。

  突然耳边响起尖叫声,天!我什么时候竟挤进了她们中间!

  她们猛一下从我旁边弹开,象发现怪物一样看着我,一些女孩还指着我大吼,刚才还在秋千上的两位女生,从秋千上跳下来,红着脸瞪着眼叉着腰,更是一付恨不得把我吃掉的样子。

  果然如表哥所说,这不是男人来的场所!

  我一时不知所措,完了!我成了大流氓!咱一个人背上这个恶名不要紧,可把中国男生的英名给毁了!

  回头看看表哥他们几个,这群孬种竟躲得远远的“隔山观火”呢!

  我一不做二不休,一咬牙一跺脚,嗖地窜上秋千,一个人玩起秋千来。

  但我怎么使劲都荡不起来。再望望表哥他们,希望他们能过来推推我,但他们还是躲在远处,一步也不敢向前。秋千任凭我怎么使劲,还是荡不起,但我不服气,不荡起来我坚决不下来!

  突然,有人在我身后猛一推,我上天了! 在几个来回后,我才看见,推我的竟然是一个女生!

  在女生们吱吱喳喳的喊叫中,我越飞越高,啊,好几个女生都加入到推我的行列,她们一个个都是咬牙切齿地狠推,爽啊!

  但玩下去就有点不对劲了,越飞越高,我有点害怕了,担心这绳子不结实,真要断了我真成了飞人了!

  我大叫:“快停下!”谁还听我的?不知飞了多久,总算她们推累了,秋千才慢慢停了下来。

  下秋千时,我两脚发软,站都站不稳,眼前的一切还在飘,我晕菜了!女生们笑得天翻地覆,解恨哟不是?

  第二天,我的“光辉事迹”传扁遍了家属区,是褒是贬我才不理呢,他们的男生谁敢?大涨了咱中国男生的志气!再次论证了的那句真理:女生也喜欢与男生一起玩的!

  自从上次"秋千事件"后,我在家属区的地位大增,女生们见我都行"注目礼"或者掩面而笑,反正形象"光辉"十分了得,妈妈笑我是无知者无畏。

  但这形象维护不了多久,就灰飞烟灭了。

  一天下午,我在家属区旁的树林草丛中无聊地看着孩子们玩"抓俘虏"和"踢棍子"游戏,突然来了一队持枪荷弹的人,他们驱散孩子,在远处插上一个靶子,便齐刷刷地爬在地上举起枪来,接着是一片枪机击发和拉枪栓的声音。

  见我迷惑,表哥解释说,这是在练习瞄准,这些人是他们厂里的赤卫队。

  这在咱们中国称为民兵,古时称团练。

  他们在练习时还往枪里压子弹,但击发时枪并没响,击发后一拉枪栓,子弹便从枪里跳出来。我感到奇怪,便问表哥。表哥拿来一颗子弹给我看,我发现子弹的底火以用一颗小胶垫代替,弹壳上钻了两个小孔,表哥说这是专门用于练习的。

  一位赤卫队领导模样的人过来和我们聊天,得意地说他们队里有不少神枪手,不少还当过兵,他们经常练习,经常与其他单位的赤卫队搞射击比赛。

  他说:"我们朝鲜已经是全民皆兵,每人都是一位优秀的战士,如果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集团胆敢挑衅,我们立即彻底地消灭他们!我们随时准备保卫伟大领袖,随时准备为伟大领袖献出一切!我们渴望伟大领袖下达命令,去解放南朝鲜。"语气说得很轻松。

  "解放南朝鲜是件好事,为什么伟大领袖不下命令?"我调侃道。

  "主要是担心伤害南朝鲜人民。"

  当他得知我只参加过一次军训打过几枪后,便得意起来,叫来一位表哥的伙伴,从上衣口袋掏件一个东西,熟练地往孩子眼上蒙,我才发现这是专门用来蒙眼睛的一种特制的黑色布带。

  只见他往地上铺上一块塑料布,塑料布上放上一支枪,被蒙着眼睛的孩子,用手摸了一下枪,便唏里花拉地拆起枪来,眨眼功夫,一支好好的枪便被拆卸得一地零件。

  接着他又叫另一个孩子,也蒙上眼睛。这孩子又在眨眼功夫,把刚才还洒在地上的零件安装成一支完好的枪!

  看来都是非一日之功,佩服,佩服!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还是孩子呀,就这么利害!可见军事和武器这类东西早已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接着他们的表现欲大发,在我面前玩起了拆卸和安装枪的游戏,甚至还搬来了什么连用机枪、重机枪等等,我只能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的武器。

  见我一付敬佩的表情,他们很不理解,问:"中国都没有这东西?"

  "有,当然有,但那是军队的东西,老百姓用来干什么?"

  "用来保卫伟大领袖呀!"

  "领袖要我保卫?"这话我一说出口,他们的眼睛全瞪圆了,他们对"领袖"这个名词的理解与我们大不一样,用这种口气对待领袖不亚于犯罪!

  "我们的领袖和你们的领袖不一样,在中国,我们是可以批评领袖的!"任凭我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似乎把我看成落后分子是轻饶我了。

  "秋千事件"获得的光辉形象,一下子就跌落得一塌糊涂。

  朝鲜真缺电,白天家属区根本没电,晚上也很少有电。家家户户都有几盏油灯,一到晚上,人们就点上昏暗的油灯照明。

  来朝鲜之前,我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油灯,在这里见真的了。但我发现他们除了油灯以外,还有一种灯,发出的光是蓝白色的,亮度比普通油灯高。这种灯是自制的,用钢管焊成,做得比较粗糙,外观象茶缸,盖子有螺纹,拧开盖子放入半个手掌大的灰色石块,加入一些水,拧紧盖子,等了一会儿,盖子顶上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上一点上火,一条细长的蓝色火苗就"扑"地升起。

  "这是什么东西?" 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时,我悄悄地问妈妈,生怕让亲戚听见会笑我无知。

  妈妈答:"可能叫乙炔灯吧,因为他们加进去的那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叫电石,电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乙炔气体,乙块是可以燃烧的。"

  "哦,这原理化学课老师讲过,但没有见过真的。"

  妈妈还认真地说:"电石这东西在中国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工厂用乙炔都是从乙炔生产厂直接购买象氧气瓶那样瓶装的,中国不允许乙炔使用者自己用电石制造乙炔。"

  "为什么?"

  "因为用电石制造乙炔,必须有一种叫乙炔发生器的东西,这种东西比较危险,使用不当容易爆炸。"

  "那我要离那灯远一点了。"

  妈妈笑道:"这灯不会爆炸,你看他们用的钢管的管壁够厚的,出气的小孔又不堵,完全可以放心。"

  "他们厂有乙炔发生器?"

  "有,上次我们进厂参加时,我在一个车间旁的水池边就看见几个。以前我们单位也有这东西,还发生过爆炸伤人的事故哩。"

  难怪,他们厂下班时不少工人手里都拿着一块电石,奇怪的是门卫竟然也不拦,工厂的物资可以随便拿出厂?

  我还发现,舅舅在清理这种灯里面的残渣时,残渣象浆糊一样,有一股非常难闻的剌鼻气味。

  舅舅说,这种残渣还可以当石灰用,渗进沙子就可以砌墙,他们厂就经常有别的单位来要,整车整车的拉走。

  哦,真长见识!

  室内没有电风扇、更别说空调了,天热得在室内实在难呆。所以家属区一到晚上,在门前或树下乘凉的人不少,夜空中除了孩子们的嘻戏声外,还不时有音乐声在荡漾。

  顺着音乐声走去,就会发现有人在玩着乐器。

  常常是这边有独奏的、那边有合奏的,其中最大的一群在礼堂旁边,有提琴、管号、手风琴等等,其中有年青人,也有中老年人,有演奏的,也有唱歌的,还有人跟着节拍跟起朝鲜民族舞蹈的。与中国不一样,在中国的公园里,热衷这种玩法的都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并且都是以二胡为主,西洋乐器很少见,而这里,竟清一色的西洋乐器,朝鲜人能歌善舞,一点也不假。

  表哥自豪地说,他们这里懂乐器的人很多,还时常举办音乐会,特别是在节假日。并且各单位所有的乐器都是公家的,不需要个人自己掏钱。我心想,可能是他们私人买不起吧,这玩意儿都挺贵的。

  但单位的重视则是不可否认的。

  只有在这里我才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管弦乐,感觉他们演奏的水平还不错,但本人并无多少音乐细胞,音乐的魅力比不过玩耍的魅力,所以我几次都没有耐心欣赏,呆一会儿就跑开。

  但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还是被一部手风琴迷住了。

  那天早晨,我和妈妈一起到家属区旁的小树林散步,走到几栋两层的筒子楼时,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传来,我们都不禁地停下,顺着琴声望去,在筒子楼旁的树下,一位青年正坐在石凳上拉着手风琴。只见他的左手拉着风箱,右手的手指在琴键上飞快的跳动,身体随着琴声在摇晃。优美的旋律从琴中飞出,时而欢快时而深沉,时而轻缓时而急促,悠扬的琴声在小树林中荡漾。毫不夸张的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琴声!

  青年在沉醉,旁若无人地拉着,这么动听的音乐,除了我们外,竟没有其他人驻足倾听。

  筒子楼是单身宿舍,住着一群男女青工。星期天休息,筒子楼比较热闹,大家都忙着洗漱,也许对青年的"表演"习以为常。

  过了一会,洗漱完毕的人开始向他围拢,有人跟着琴声吟唱了起来。

  我发现,朝鲜的音乐歌曲很适合用手风琴演奏,也许正因为有这种特点,所以我看见家属区就有好几部手风琴,但演奏水平我感觉以今天这位青年为最棒。

  朝鲜的歌曲不管是抒情的还是雄壮的,都要套上几句歌颂伟大二金领袖的内容,但只要好听就行了,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们家的歌碟里,就有一些朝鲜老歌,妈妈经常拿出来欣赏,所以我对朝鲜的老歌并不陌生。

  在一旁跟着唱的人以姑娘居多,唱的水平也很高,配合得也很好,好像经过排练一样。

  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但有机会与我们接近的很少,所以他们见到我们走近,就热情地和我们攀谈起来,妈妈说她只会唱一些朝鲜老歌,新的一个也不会。妈妈随即轻轻地唱了起来。

  大家时聊时唱,都很开心。

  妈妈把她会唱的朝鲜歌曲都唱了一个遍,什么《卖花姑娘》、《南江村的妇女》、《血海》、《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等,拉手风琴的青年也会一些中国歌曲,如《红色娘子军连歌》、《志愿军军歌》、《让我们荡起双浆》、《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儿女》的插曲、电视剧《渴望》的插曲,因为《渴望》在朝鲜播放过,所以不少人都会唱,反而倒是不少中国人不会唱,我就不会。

  朝鲜歌曲我只会唱两三首,如《阿里郎》和《小白船》等,这已经很不错了。

  妈妈过足了瘾,她对兴奋地对大家说,她年轻的时候,在中国最好看的电影是朝鲜电影,最好听的歌曲是朝鲜歌曲,他们那一代受朝鲜艺术作品的影响很深。但现在中国变得太多,已经很久没有欣赏到新的朝鲜电影和新的朝鲜歌曲了,很遗憾!

  什么原因?妈妈没有直说。

  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中国开放了,接触到的艺术作品太多,朝鲜的艺术作品过于单调,已经不适合今天中国大多数人的胃口了,只有对妈妈他们这一代人还保留着一些怀旧的价值。

  (三)

  但这也不完全对,好听的音乐具有"绕梁三日"的功能,以后的几天里,那手风琴声竟一直都在我这个八零后的耳边回荡。

  每天早晚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到这里逛一下,希望能再听到那悠扬的琴声,但青年未再出现,也未再有那优美的手风琴声传出,也许那青年忙别的事情去了。

  其实,他演奏的那些曲子和姑娘们唱的歌,我只认识妈妈常唱常听的那几首,其它的都不认识。但那情景我无法忘记:几位白衣蓝裙的美丽姑娘,围着一位白衣蓝裤的帅哥,帅哥自豪潇洒地拉着手风琴,姑娘尽情地唱着歌,悠扬动人的琴声和歌声,宛如他们傲人的青春,令人羡慕!

  在家属区,发现几座奇怪的建筑物,建筑物有一人多高,从侧面看像直角三角形,垂直于地面的那一面有一扇门,门是用钢板制成。我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

  表哥的一句话,便把我心里的疑问解开:"那是防空洞。"

  防空洞!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天,我发现有一个防空洞的门没有上锁,只用铁丝拧着,我拧开铁丝,轻轻地推开门一看,呀!一道黑黑的洞斜着插入地下,深得看不到底,我顺着台阶走下去,太黑,心里一阵恐怖,急忙返回。但洞里太凉快了,我站在洞口不想离去,这时洞的深处隐隐约约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哦,既然有人在底下,怕个啥!

  这时表哥在外面叫我,我只好离开。

  后来还发现,家属区有一个用帆布搭的蓬子,有人在往外拉泥土,走近才知道这是一个垂直的竖井口,一台卷扬机在往上提泥土,也往下送人,洞很深。我想这可能是防空洞的施工口。

  "防空洞,中国没有防空洞?"我在与表哥聊起防空洞时,表哥感到很奇怪。

  "没有,反正我没见过。"

  "我们这里每个单位都有防空洞,学校和工厂都有,地下全是防空洞,已经连成一片。单位还在下面搞过防空演习,我们经常下去,对下面我得很熟。"

  我请表哥带我下去走一趟,表哥不愿意,说下面黑漆漆的,没什么好玩的。

  我说,就去一次,如果你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

  最后,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

  来到洞口,我们慢慢地顺着台阶往下走。

  防空洞约有两、三米宽,上下左右都是用砖和水泥砌成,越往下走越深、越黑,也越凉、越潮湿,洞壁都很湿润。

  "我们没带手电筒!"到了洞底我才发现这个严重问题。

  "要什么手电筒,我根本就没打算用电筒!"表哥的口气很自信。

  "你不用手电筒,我不能不用呀!出不去怎么办?"

  "我们这里还从来没有哪个孩子到这里玩而不会自己出来的。"

  后来证明,没有手电筒真是大错!

  洞里很黑,别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而是完完全全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摸着洞壁,用脚探着往前走,不时被一些东西绊一下,不过还算平坦。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施工面,这里有灯光,工人们正用一台奇怪的机器在挖着土,机器是用一台架子车改装,车上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前面连着一支很大的钻头,工人一使劲往前推,钻头就一个劲的往土里钻,一会儿,一堆松土就被扒下来,工人们就把松土铲进手推车。

  工人们发现了我们,叫我们赶快离开。我们看了一会儿,就继续往前走。

  摸到一个岔道口,表哥说,我们分开走,这样才刺激,一会儿我们还会在另一个地方会合的,问我敢不敢?

  怎么不敢?男子汉嘛!

  分开后,我什么也不想,只是往前摸索着走,突然前面有亮光,光线很暗,吓!一个人蹲在那里!他穿着雨衣,一动不动地蹲着!

  "谁!什么人!不要吓人!"我喊了几声,那人没回答,也没有动一下,我不敢往前走。

  "是鬼?是幽灵?"我站在原地两眼紧紧地盯着他,又不敢回头,怕我回头跑时,他从背后袭击我。

  "是表哥吗!"那人仍不回答,也不动一下。

  真的不会是表哥在吓唬我吧?不像,表哥如果搞恶作剧,也不会搞得这么过分。

  我腿都软了,站不住,竟瘫下地!

  这一瘫下去不要紧,给我摸到了一把铲子,这下我有胆子了!

  我一咬牙,一使劲,"唰"地站了起来,端起铲子,壮起胆子,一步一步地向他走去,走近他时猛地使劲捅向他。

  "哗"一下,他倒了!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定睛一看,他妈的,原来是一件雨衣,雨衣用铲子支着,靠在墙上,看上去就像蹲着的人,差点把我吓个半死。

  虚惊一场,虽然洞里很凉,但我竟然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湿透了!

  这道微弱的光线来自于一个竖井,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排气口。

  我咬咬牙,一支手握着铲子,一支手继续摸索着向前走,有这把铲子在手,我的恐惧感少了一些,"谁敢来惹,我就用铲子跟他干!"

  这时,港台的一些幽灵电影中镜头在我的眼前晃悠,"好像鬼是不怕打的,因为鬼是显幽灵状,是个影子,打不到也摸不着。"想到这些,我的心又紧了起来。

  再往前走,又出现好几个排气口,每到一个排气口我就紧张一下,因为排气口有微光,能看到东西了,如果突然有个黑影出现,准会吓人一跳!

  其实,在这黑暗的地方,如果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反而不感到恐怖,但有一点暗暗的光线,就感到很恐怖,如果我刚才是摸到那雨衣,而不是看到那雨衣,肯定不会自己吓自己的,真可谓:"眼不见,心不慌。"

  我一面摸,一面叫着表哥,希望他千万不要来个什么恶作剧,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幸好,表哥的答应声从远处隐隐传来,我总算找到了救星!

  声音越来越近,我们两人的手终于在黑暗处摸到了一起!

  会合后,我要求他马上带我上去,不想玩了。

  我告诉他,刚才我差点被吓死!

  他听完我的"历险"后,很蔑视地道:"你们中国人怎么还这么迷信?都什么时代了,还相信鬼!社会主义的青年都应当是无神论者!只要人的心里没有鬼,世上就没有鬼!世上没有鬼,你还怕什么鬼!"

  真理呀!

  他带我来到正在施工的那个竖井,我们跳上了一辆空的手推车,他向上面叫了一声,卷扬机便把我们拉上地面。

  在地面上,排气口修建得很巧妙,有的砌成石桌,有的砌成花台,有的砌成乒乓球台等等。

  过了几天,我又想下去刺激刺激一回,表哥死活都不答应了。

  近来,由于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发射导弹和退出停战协定等等行为,令世人闹心,想和它搞好关系都难。这是一个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国家,一切全凭金正日一人的好恶。

  但朝鲜的内部非常稳定。

  在朝鲜的十几天里,我没听到过一句人们对领袖、对党和政府有一丝一毫不满的语言。看到的是,老百姓对领袖的崇拜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认为朝鲜就是社会主义天堂,朝鲜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幸福,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羡慕朝鲜人民,因为他们有金氏父子!

  所以朝鲜的历法竟不是公元纪年,而是什么"太阳"纪年,以金日成的出生那一年为太阳元年,真是怪!

  他们认为,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都是金氏父子给的,金氏父子是救世主,没有他们,朝鲜就没有一切,犹如天上没有太阳!

  我天真地认为,金正日身边肯定有一群非常善于溜须拍马的吹鼓手,这些人整天绞尽脑汁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和语言去讨金正日的欢心,不排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类似于中国文革时期的"四人帮"之流,但最终责任当然还是在被吹捧者金正日本人,因为他喜欢这样、他需要这样,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因为人民知道真相之时,就是他倒台之日。

  我在朝鲜看到,金氏父子的巨幅画像是每村每厂必有,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塔随处可见,吹捧金氏父子的横幅标语无处不在,用词肉麻至极!

  有一种效忠形式渗入到各家各户。人们早上出门前,都要恭恭敬敬地笔直站在金氏父子的画像前鞠躬,嘴里还要念念有词地说些感恩的话,晚上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向金氏父子画像鞠躬,也要说些感恩的话。据说到单位上班时还要再次行这种"礼",我和妈妈也要入乡随俗,跟着他们每天行这种礼,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下载 (1).jpg

  行礼虽然不难做,但我心里很抵触、很不舒服和很无奈,老在想:"教徒向神像或佛龛烧香祈祷也没有如此虔诚吧?"

  妈妈说这种形式在中国文革时非常盛行,叫"早请求、晚汇报",都是一些头脑发热的、别有用心的马屁精发明的,早已被中国人唾弃。

  没想到这种垃圾竟能在朝鲜被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发扬光大!

  写到这里,我很气愤,抑制不住用了"垃圾"这个词。

  朝鲜国内的信息很封闭,人民根本不知道国外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刚进入朝鲜时就被警告,不要向亲戚们透露太多的外部情况。我们已经为能获得到朝鲜探亲的机会非常感激,所以在与亲戚们交谈时不敢向他们说得太多,常常是点到为止。

  刚与朝鲜亲戚一起吃饭时,他们经常会问到在中国的"吃"的问题,我们都尽量淡化,用"比你们好不到哪里"之类的话带过,但有时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中国人的生活情况,如厨房有电磁炉、微波炉、电冰箱、电饭锅、豆浆机,还有管道煤气等等,他们除了电冰箱和电饭锅外,其它用具根本没听说过。又如我们每天都少不了肉和水果之类的生活细节,都让他们羡慕不已。

  但我们也经常恭维他们如何如何幸福,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如何地小,完全不用为失业和就业问题操心,在中国被称为"三座大山"的住房、医疗和孩子上学等问题,在朝鲜几乎全部免费,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不象朝鲜这样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很平等,说得他们很得意,竟会问出:"中国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怎么搞得如此糟糕?"之类的话。

  其实两国的差距他们知道一些,在我们的手提电脑没被安全部门的人拿走之前,他们从电脑上也看到了一些中国的情况,加上我们有时也不经意的流露,但在我们的忽悠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虽然先进,但问题很多、很乱、很不稳定。

  (四)

  家属区内设有一个职工食堂,食堂负责采购是一位老头。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老头都驾着一辆大马车去买菜,马车由两匹高头大马一前一后地拉着,一路都是小跑,那"嘀嘀哒哒"的马蹄声很有节奏,非常好听,我第一次看到这高头大马和大马车时非常兴奋,心情可能与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一样!

  在中国,只有从电视电影里看到过高头大马和大马车,现在经常能看到真"家伙",所以每次看到都很兴奋,马儿那矫健的身影、那清脆的马蹄声、还有那鞭响都令人着迷!

  我还专门到食堂的马厩看过,那里豢养着好几匹马儿,马儿的身躯都很高大,毛色光亮,昂着高高的头,非常有气势,怪不得这么多古今中外的人士都喜欢马。象我们这种在城市里长大的中国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与马儿"零距离"接触过,在这里我可以隔着栅栏抚摸它们,抚摸的时候是胆战心惊的,生怕马儿发怒咬人,抚摸后发现马儿其实很乖,它们只会用眼睛看看你,不理会你,也不躲开,可能它们也很喜欢人摸吧,可爱极了。

  大马车路过时,小孩们一听到马蹄声都会向路上张望,有的还跑到路边去看。那老头也很有趣,每次见到小孩都用马鞭在空中打出"啪啪"的响声,惹得小孩们都兴奋得叫了起来。我不明白,那马鞭就一条绳子,就那么一晃,怎么会发出如此清脆的响声?

  大约上午十点钟,马车都会满载着一车瓜菜而归,人们看到车上的菜就知道今天食堂的供应情况了。其实不用看也知道,他们这里的伙食都很单调,每餐几乎都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在朝鲜,我也参加过一次"大"购物。

  一天,表哥邀我与他一起去买煤。他们这里都烧煤,据说只有首都平壤才有液化气供应。

  表哥向工厂借了一部手推车,一起向市区走去,我们大约走了三、四公里,来到一个煤店,没有进门就能知道这里是与煤打交道的,门前的道路黑乎乎的,跟着这条黑乎乎的路进去,一个大院里面也全是黑乎乎的,到处是煤。

  表哥把手推车放到一支队伍后面,叫我守着,他自己去排另一队。排队的人很多,队伍很长,我在中国购物时还从来没这样排过队。在烈日下排队,一会儿我就不耐烦了,便四处走动,只是远远看着手推车,队伍动一下我就跑去推一推。来到表哥排的队,我发现原来他们这里要先到一个小窗交现金、煤票和购物证,小窗内的人收下钱和煤票后,还要在购物证上戳个印,撕一几张票,连同小本子一起从小窗里丢出来,人们就拿着票去排另一支队伍,排到自己时,递上票,店员就根据票上的数目,发煤给你,这里卖的全是蜂窝煤,一台机器在"哐当哐当"的出着煤,人们忙着从输送带上取下煤,整齐地码放好。

  排队等发煤的队伍有手推车、有箩筐、有婴儿车、还有一种孩子们自制的平板小车。

  家属区里也有不少这种小车,孩子们经常当玩具玩,下坡时,速度很快,孩子们就用一根木棍撑着地面,利用木棍与地面的摩擦力刹车,还挺有趣的。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这种小车,小车有三个小轮儿,前面一个小轮儿可以控制方向。小轮儿的种类就有好几种,有的是轴承、有的是铁饼、有橡胶、有塑料、有的竟是陶瓷!以轴承的为最佳,因为轴承摩擦力小容易转动,行走时轻一些。车身用几块木板拼成,前面一块木板连着一个小轮儿,这木板与车身用一只大螺丝连着,搬动或拉动木板,小车就可以转向,既简单又巧妙,车上放置箩筐就可以载散物。

  但我发现,小车的轮子这么小,这里的路况又不是很好,一路颠簸,煤不坏了?

  表哥回答:"遇到路面不平时就走慢点,煤就不会坏。"

  好不容易排到我们,表哥递上票,我们从输送带上取下煤,码放在手推车内,装够数量后便离开了煤店。

  表哥还要到粮店去买米,好在粮店不太远,但还是要排队,真烦人,我真佩服他们的耐心。

  在粮店遇到的购物程序与煤店一样,也要先去一个小窗交钱、票、证,再到另一处去取粮,所不同的是,粮店的店员收到钱、票、证后发给购物者一块编有号码的小牌儿,店员将票儿往头上一只铁夹子一夹,夹子悬挂在一条粗铁丝上,店员用一根棍子往上一刷,"哗"地一声,夹子便沿着铁丝向前飞去,一直飞到发粮处,铁丝就是一条导轨,安置得比人高,所以在头顶上飞来飞去也不会刮着头,店内这种铁丝导轨就有几根,分别发往不同方位的发粮处。

  刚看到这情形时我都惊呆了,感到有点奇妙。

  购物者拿着小牌儿,在发粮处听到店员喊到自己小牌儿上的编号后,交上牌儿,拿粮袋往一个槽口是一套,只听"哗"地一声,你所购买的粮食就全进你的粮袋了,也不知数量够不够。

  粮店与煤店一样都是国营的,朝鲜没有个体和私营经济组织。粮店品种有大米、面粉、面条、玉米、菜油、豆油等,朝鲜实行定量供应,不同职业工种和年龄的人都有不同的定量,生活用品和粮食、肉蛋都是凭票供应,我们来后,舅舅还能得到一定的特批食品,保证我们感受不到朝鲜真正的居民消费现状。

  表哥只买了十几公斤的大米,大米不能与黑乎乎的煤一同放在车上,我们只好一人扛着米、一人推着煤回家。看到朝鲜妇女用头顶着重物,步履还是那么轻盈,我佩服得不得了。而朝鲜的男人们对重物的"态度"则是背,先背一付专门的架子,再在架子上绑上重物,真麻烦,不象咱中国人那样用一根扁担就能简单搞定。

  就这样我完成了在朝鲜的一次"大"购物,感觉与在中国完成不一样。

  说起蜂窝煤,我在家属区看到有人自制蜂窝煤,他们在煤粉上加入水,还要加入一些泥土一起搅拌,然后用一个自制的模具往煤上按压,等模具里的塞满煤后,模具上有一个连杆,一压连杆,一个完整的蜂窝煤就出来了,再晒上半天,就可以搬回家"入库"了。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往煤粉里加泥土,难道泥土也能烧?一问才得知,加入泥土是为了使煤粉增加粘性,这样蜂窝煤才能成型。

  原来如此,又长了见识不是?

  一天早上,我看到几个小伙子正顶着烈日,在操场上忙着什么,走近发现表哥也在场,原来他们正在用锄头平整场地。

  看到这情景,我突然想起昨天和表哥经过这里时,我问他:"操场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坑坑洼洼?"他说:"是下雨后,场地还没干就有人来踢球,留下的脚印被太阳晒干后变硬,就会坑坑洼洼,很不好走。"

  想不到今天居然就有人来平整地面。

  我问表哥:"你们来干活,谁给钱?"

  他吃不一惊:"给钱?谁也不会给钱,都是义务的,谁愿来谁来。"

  我真为自己的愚蠢脸红,这是在朝鲜!

  他接着说:"其实我们早就想来了,昨天经你一问,就觉得更迫切了,就跟大伙一说,他们自己拿工具来了,很自觉的。"

  朝鲜人的觉悟就是高,在公共场所的桌椅板凳都没有缺胳膊少腿的,墙上没有牛皮癣,地面没有垃圾,果皮箱都很完好,哪个人稍微有一点点不文明的行为,马上会有大叔大妈站出来指责。对比我们,太有必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了!

  他们的操场使用率很高,从太阳一升起到太阳落山,操场上都有人在玩球,其中有老有少,以男的居多,女的也有,女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的姑娘。他们这里规模大一点的工厂都有足球场,如果没有足球场,连单位领导都会抬不起头!

  难怪朝鲜人的足球能称雄亚洲,他们的群众基础好啊!中国足球二十多年逢韩必败、已经落为亚洲三流球队的耻辱,哪一个中国人不如鲠在喉?根源就在于群众基础太差!

  我观看过他们的一场足球赛。

  一天,表哥说他们厂的人要与别的厂有一场球赛,问我是否感兴趣?我当然感兴趣。下午三点钟左右,我就跟着表哥来到家属区旁边一条小路口的大树下,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职工、有子弟,大家见球队的队员一到才上路,都跟在队员的后面。

  这是一条羊肠小道,路很窄,只能走一人,大家象排队一样一个跟着一个。

  我问表哥:"为什么不走大路?"

  表哥说:"走大路远一些。"

  后来我观察发现,大路也远不了多少,主要原因是他们很多人没有自行车,如果有自行车,走大路当然快多了。

  近百人的队伍在羊肠小道上稀稀拉拉的拉得老长,大家沿着小路穿过树林和田野,走了大约三、四公里,来到了一个单位。这个单位的足球场也好不到哪里,球场地面同样没有草坪,只不过球场四周都是大树,观众不挨太阳晒。

  虽然是业余赛,但四周的观众也有两、三百人,足以看出足球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我问一位队员,他们上班时间也能出来打球吗?

  他回答,只要向领导说一声,领导都会支持,连请假都不用,这里不少观众也是这样,想看球就不用等到下班,说一声就可以提前走。

  我想,在中国不可能有这种好事,生产工作不比球赛重要?

  由于是很随意的友谊赛,双方的队员都是些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球衣,客队一方只好赤膊上阵。这样,脱光膀子是一方,穿着衣服的是一方,好辨认。我发现他们的球鞋都很旧,大都经过改装,在球鞋的前面加了一块皮,他们解释说这样球鞋经得用一些。

  球赛打得还算精彩,场外观众都很投入,不停地为场上队员呐喊加油,我们这边的观众对一位中年队员很不满意,认为他盘带过多,不肯传球给别人,自己的球技又不怎么样,浪费了不少机会。我仔细观察也发现他的动作太夸张,象作秀一样,场外的一位象是教练的人叫他下场换人或者叫他改打后卫,他都死活不理会,气得场外的人直咬牙,发誓以后不再叫他上场。我们这边的守门员表现很好,接球得稳,对方不少有力的射门都被他"嗖"地吸进怀里,动作优美极了!我觉得全场数他最棒。

  最后我们这边还是输了一个球,如果不是守门员的上佳表现,还会输更多的球。但在回来的路上,大家还是很兴奋,看不出任何沮丧,也许大家都是来玩一玩而已,其他都是次要的。表哥说象这样的球赛他们经常打,想找哪个单位打就派人去说一声就行了。

  但正式的比赛气氛就不一样了,那是一场职工篮球联赛。

  篮球赛在晚上进行。

  因为他们这里的电力严重不足,家属区的篮球场晚上大都是漆黑一片,也有亮灯的时候,但也只亮一盏灯,勉强能玩球。在经常停电、没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朝鲜,家属区的晚上都是热闹的,不象在中国,人们一回家就关上门,左邻右舍从不交流,谁也不认识谁。

  比赛那天晚上,篮球场例外地一片光明,灯光全部打开,场外四周满是观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大多数凳子都是观众自己从家里扛来的。

  双方队员都着装整齐,计时设备齐全,裁判的哨声一响,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全然没有那场足球赛的轻松自在,双方队员打得都很认真,动作都很规范,不亚于职业联赛。

  场边放着一个大茶桶,是为队员提供的,渴了就用茶杯接来喝,没有什么矿泉水和其它饮料。比赛结束后,队员到食堂吃宵夜,不少孩子也跟着去,我也十分好奇的跟着到了食堂,发现他们的宵夜很简单,就两个馒头!

  (五)

  记得我们刚到舅舅家时,舅舅就吩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到人家的家里。我开始以为是他们这里的习惯和忌讳,但后来我见在舅舅家吃饭时,也有别人来串门聊天。舅舅可能是怕我发现朝鲜人真实的伙食情况和生活水平吧。

  朝鲜的大米比较粗糙,做的饭很不好吃。在舅舅家,第一天我一顿吃还吃一碗多一点,这是我在中国的标准水平,但不久就感到饿得心发慌。第二天我一顿吃两碗饭,第三天就吃到三碗,如果放开吃还可以吃四碗!

  在中国,我们的餐桌是菜多饭少,在朝鲜......我就不说了,他们的伙食与我们有不少差距,我就全当来这里减肥吧。

  妈妈平时不吃肉,只在过节时才吃一点,主要是妈妈怕身体发胖,朝鲜的亲戚们对妈妈的行为很不理解,他们认为,没人能抵抗肉香的诱惑?

  我第一次见到朝鲜的男人时,发现他们与我们的区别竟是勃子!因为他们的勃子比我们的细,其实是因为他们的人普遍比较瘦,所以勃子就比我们细一些。

  朝鲜的女人还长得不错,身材苗条,没有一个"肥佬、肥婆、肥仔、肥妮",她们的衣着也没有中国的时尚,记得妈妈在去朝鲜前选衣服就很烦恼,伤了不少脑筋。太旧的衣服当然不能带去,因为到人家那里做客要注意仪表,但又不能穿太新潮的,在朝鲜,女人只能穿裙子,不许穿裤子,长裤短裤都不能穿。妈妈废尽心思,带了几套她认为比较合适的衣裙,但在那里仍然十分抢眼。

  在中国,妈妈属于那种不胖不瘦的中年妇女,但在朝鲜竟被亲戚列入丰腴行列,让朝鲜的女人们羡慕不已,因为朝鲜女人的身材虽然苗条,但线条不够明显,"太平公主"很普遍。

  妈妈与同龄的朝鲜妇女相比,显得比较年轻,至少年轻了十岁以上!亲戚们调侃说,如果现在妈妈在朝鲜找丈夫,二十几岁的追求者肯定会有一大群!其实我也看得出差距,是气质和心态上的差距。

  至于我,妈妈说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我与朝鲜男孩的区别,不是我的个子高,而是我的身材比他们健壮,面部和周身轮廓较圆,肩宽胸厚,表情自信。朝鲜的亲戚说我的样子既"邪"又"凶",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可能是我的眼神具有穿透力吧,哈哈,自吹自擂了!

  在夏天,平时我都是一身休闲装,到朝鲜之前,我也曾为挑选衣服费尽心机,最后我专门选了几套没有英文图案的t恤,生怕英文中有什么刺激他们的内容,因为他们对西方世界十分抵触。

  与中国人的衣着随意相比,朝鲜人很注意仪表,衣服无论是新是旧都是干净整洁,经常看见他们的男士们在大热天扎着领带,十几天里我在家属区内还没有见过一位光膀子的"膀爷"。女士们平时都是穿套裙,穿连衣裙和朝鲜民族服装的比较少,衣服款式比较单调,好象都有统一的标准。

  在朝鲜的日子里,我参加过一次过花甲活动。

  朝鲜人的过花甲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在中国我也参加过这种朝鲜族特有的活动,活动都搞得很热闹,祝寿的亲戚朋友来了一大群,礼物送了一大堆,主人还要大摆宴席或者直接到饭店去款待大家,非常热闹。

  在朝鲜,有这个机会,我当然也想看一看与中国的朝鲜族有何区别。

  那天下午,舅舅一家人领着我们来到那位过花甲的老奶奶家,大家送上礼品。老人席地而坐,前面摆着人们送的礼品和招待客人的糖果。

  妈妈也送上一套自己在中国新做的、准备来朝鲜穿的衣服,并说道,一点准备也没有,这点东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来......

  老人见我们是外国人,又见象舅舅这样的工厂领导亲自登门祝寿,激动得一个劲地抹眼泪!她拉着妈妈的手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妈妈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说:"感谢伟大领袖,我们什么也不缺,我过花甲,政府还专门为我特别供应了糖果点心,厂领导还专门上门祝寿,我感到很幸福!"

  舅舅自豪地对我说:"我们的伟大领袖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关心,每当群众过花甲或者结婚时,政府都要向他们特别供应一些糖果和食品,让大家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据说,在全世界那么多的国家中,只有我们朝鲜能做到!"

  我只好一个劲的点头,但心想,如果市场供应充足,还需要特别供应吗?在咱们中国,想吃啥每天都可以买,根本不需要什么特别供应。

  祝寿的客人中,女士们都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朝鲜民族服装,男士们都打上领带。大家在老人家里吃着糖果,又唱又跳,十分开心,但到吃晚饭时,舅舅却与我们一起离开。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在中国,老人过花甲时,主人和客人是一起上宴席的。

  后来我想,可能是人家的食品数量有限,来客都上席菜会不够吃的,必竟朝鲜与中国的生活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不能用中国朝鲜族的做法用在他们这里。

  (六)

  发《那年暑假,我在朝鲜》一文时,本打算只写一帖,根本没有打算写上(一)(二)(三)......的“长篇”,但回忆犹如剥笋子,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就由不得自己了。

  那段经历是非常有意思的,也非常珍贵,很想发出来与网友们分享。但自从发出此帖以来,心理压力颇大,一直担心帖子会对远方异国那些亲戚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虽然本人也做了一些模糊处理,如我们与主人的亲戚关系,开始不打算写出来的,但写到后来,不加以标明是无法表述的,所以只好以“舅舅”代替,但这不是真实的称谓,因为朝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本人有必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免亲戚会被伤害。

  发帖以来,深受网友“打压”,使本人心身疲惫,以产生停笔的念头。请原谅,谢谢!

责任编辑:花满楼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那年暑假,我在朝鲜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