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印战略对话。这是继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后,又一重要沟通机制的“复活”。虽然没有看到两国在分歧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但是战略对话机制的重启本身就意味着两国都希望中印关系能够稳定下来,恢复良性发展,而不是继续下滑。
媒体报道,当被问及印度是否参加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时,苏杰生的回答是:印政府仍在研究。按照笔者一直以来对印度外交的观察,当印方表态“研究研究”时,基本就意味着其态度比较“消极”。目前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当中唯一没有以正式文件方式表达对“一带一路”支持的国家。印方的解释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
2015年初,印度战略研究学者拉贾·莫汉(raja mohan)撰文称,中国邀印加入“一带一路”这一招非常高明,使印陷入“丝路困境”,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开展海上合作,一方面却不得不限制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增长。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当然契合“印度制造”的需要,也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追求,但当印度将“一带一路”放置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就不一样了。
苏杰生在2016年第一届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中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印度对区域互联互通的看法,有关谈话间接反映出印对“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忧思。他说“基于不同战略利益的互联互通倡议正在亚洲大陆浮现”,应该指的是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的“一带一路”、日本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他称,“印度不能对其他国家将互联互通作为影响未来选择的做法熟视无睹。在亚洲仍缺乏共同安全架构的情况下,这将导致没必要的竞争。互联互通应该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家间竞争,而不是加剧它”;“如果我们寻求一个多极世界,那么目前正确的做法就是创造一个多极的亚洲。只有对未来互联互通的开放磋商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印度官方看来,区域互联互通本身就具有地缘政治内涵。尽管它们看似是经济合作计划,但却要优先解决安全上的顾虑才行。对印度而言,考虑到当前亚洲的实力分布状况,“多极亚洲”的形成显然需要平衡中国的实力优势。从这一点上看,印度如果支持“一带一路”,就会背离其外交政策大目标。然而,印度要依靠自身实力建设南亚互联互通,以部分抵消中国的影响力,却又力不从心。为此,印度不得不借力日本推进其高速铁路、伊朗恰巴哈尔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
印度的另一尴尬之处在于,作为印度传统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选择对接“一带一路”,中俄还和蒙古国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不论从历史还是民意基础来看,俄都是印度最“铁杆”的朋友。但2017年以来不断传出俄和伊朗寻求加入中巴经济走廊的消息, 2016年俄还与巴基斯坦举行首次了联合军演。如果俄与伊朗都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印度的尴尬可想而知。因此,苏杰生在中印战略对话中也提及,如果中巴经济走廊发展成为多边项目,对印度的主权主张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印度还有一个尴尬之处:南亚其他小国都积极欢迎中国扩大在南亚的经济存在,公开表示了对“一带一路”的热情支持。孟加拉国非常希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但囿于印度的态度而不敢“有所作为”。尼泊尔一直希望能够打破地理上的藩篱,将自己发展成为中印两大经济体的“桥梁”或“通道”,希冀借“一带一路”东风来发展中尼印经济走廊,同时面对印度的不情愿“敢怒而不敢言”。而如果印度选择长期置身于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之外,显然将会鼓励、助推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离心力,这又是印极不希望看到的事。
对印度来说,是继续消极对待“一带一路”还是选择加入,仍是一个麻烦且尴尬的问题。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印战略对话。这是继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后,又一重要沟通机制的“复活”。虽然没有看到两国在分歧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但是战略对话机制的重启本身就意味着两国都希望中印关系能够稳定下来,恢复良性发展,而不是继续下滑。
媒体报道,当被问及印度是否参加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时,苏杰生的回答是:印政府仍在研究。按照笔者一直以来对印度外交的观察,当印方表态“研究研究”时,基本就意味着其态度比较“消极”。目前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当中唯一没有以正式文件方式表达对“一带一路”支持的国家。印方的解释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
2015年初,印度战略研究学者拉贾·莫汉(raja mohan)撰文称,中国邀印加入“一带一路”这一招非常高明,使印陷入“丝路困境”,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开展海上合作,一方面却不得不限制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增长。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当然契合“印度制造”的需要,也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追求,但当印度将“一带一路”放置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就不一样了。
苏杰生在2016年第一届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中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印度对区域互联互通的看法,有关谈话间接反映出印对“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忧思。他说“基于不同战略利益的互联互通倡议正在亚洲大陆浮现”,应该指的是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的“一带一路”、日本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他称,“印度不能对其他国家将互联互通作为影响未来选择的做法熟视无睹。在亚洲仍缺乏共同安全架构的情况下,这将导致没必要的竞争。互联互通应该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家间竞争,而不是加剧它”;“如果我们寻求一个多极世界,那么目前正确的做法就是创造一个多极的亚洲。只有对未来互联互通的开放磋商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印度官方看来,区域互联互通本身就具有地缘政治内涵。尽管它们看似是经济合作计划,但却要优先解决安全上的顾虑才行。对印度而言,考虑到当前亚洲的实力分布状况,“多极亚洲”的形成显然需要平衡中国的实力优势。从这一点上看,印度如果支持“一带一路”,就会背离其外交政策大目标。然而,印度要依靠自身实力建设南亚互联互通,以部分抵消中国的影响力,却又力不从心。为此,印度不得不借力日本推进其高速铁路、伊朗恰巴哈尔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
印度的另一尴尬之处在于,作为印度传统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选择对接“一带一路”,中俄还和蒙古国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不论从历史还是民意基础来看,俄都是印度最“铁杆”的朋友。但2017年以来不断传出俄和伊朗寻求加入中巴经济走廊的消息, 2016年俄还与巴基斯坦举行首次了联合军演。如果俄与伊朗都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印度的尴尬可想而知。因此,苏杰生在中印战略对话中也提及,如果中巴经济走廊发展成为多边项目,对印度的主权主张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印度还有一个尴尬之处:南亚其他小国都积极欢迎中国扩大在南亚的经济存在,公开表示了对“一带一路”的热情支持。孟加拉国非常希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但囿于印度的态度而不敢“有所作为”。尼泊尔一直希望能够打破地理上的藩篱,将自己发展成为中印两大经济体的“桥梁”或“通道”,希冀借“一带一路”东风来发展中尼印经济走廊,同时面对印度的不情愿“敢怒而不敢言”。而如果印度选择长期置身于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之外,显然将会鼓励、助推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离心力,这又是印极不希望看到的事。
对印度来说,是继续消极对待“一带一路”还是选择加入,仍是一个麻烦且尴尬的问题。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